Workflow
种源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中国南北方多维度破解大豆难题
环球时报· 2025-06-04 06:53
中国大豆产业现状与技术进步 - 中国大豆年产量从1500万吨增至2065万吨,单位面积产量达133公斤/亩,食用大豆完全自给自足,高蛋白品种出口美国 [5] - 南方高蛋白大豆年增产500万吨,7月抢先上市形成市场竞争力,企业田间抢购现象普遍 [2][5] - 国内大豆消费分食用(1300万吨自给)和饲用/油用(超1亿吨依赖进口)两大市场 [4] 育种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发展 - 南方团队通过温室实现大豆年杂交4代,培育出"中豆63"等高产高蛋白品种,推动全产业链良性循环 [2][4][5] - 北大荒采用气吸式播种机、北斗导航等技术,机械化率超90%,局部单产达250公斤/亩,接近美国54%水平 [7][8][9] - 国内育种从经验式(1.0)跃升至生物技术结合(3.0),AI和大数据应用成追赶美国4.0时代关键 [8][9] 贸易战背景下的产业应对策略 - 关税战促使国内种植意愿提升,企业加大良种投入,育种单位加速新品种研发 [5] - 多元化进口(巴西、阿根廷)、开发盐碱地/海外种植、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成为扩产核心手段 [10][11] - 发展植物工厂、研发豆粕替代品(高蛋白玉米)及高效农机以减少收割损失(南方收割损耗率达15%) [11] 区域产业特色与竞争力 - 黑龙江占全国大豆产能近半,北大荒单产200公斤/亩,但积温与降雨量仅为美国主产区一半 [8][9] - 南方团队专注高蛋白食用大豆育种,提前收获抢占市场,形成"科研-企业-农户"闭环推广模式 [4][5]
基金专题报告: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4-29 1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博弈下我国实施反制措施,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有投资价值,鹏华国证粮食 ETF 及联接基金可关注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 对应中美关税冲击,我国实行关税反制,美东时间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4 月 5 日起加征 10%基准关税并对近 60 个贸易伙伴征差异化税率,中国于 4 月 5 日发布立场声明,4 月 4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美国商品加征 34%关税,商务部发布多项公告维护权益,多家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反对 [1][10][11] - 关税反制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重要进口来源地,2024 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粮食 3179 万吨,占进口总量 20.2%,同比降 1.3 个百分点,美国玉米、大豆、高粱进口占比下降,预计进口农产品总量将进一步下降,粮食价格有波动,种源自主可控成保障粮食安全重点,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 [2][11][16] - 政府全力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明确 2027 年、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主要目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31][33][34] 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简介,国证粮食产业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粮食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修订后更聚焦种子、粮食种植领域,样本半年度定期调整 [36] - 市值分布及流动性,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多样,成分股流动性较好 [39][42] - 行业分布,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行业集中度高,按申万一级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和基础化工,按申万三级集中在种子、畜禽饲料、粮食种植等行业 [44] - 前十大权重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 52.74%,分布在种子、粮油加工等核心板块,覆盖多个申万行业,2024 年三季度 ROE(TTM)中位数为 8.13%,盈利水平良好 [47] - 估值合理,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市盈率 24.17 倍、市净率 2.02 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随着粮食产业机会临近,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49] - 业绩表现,以 2009 年 11 月 4 日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为样本期,指数总收益 151.08%,年化收益率 6.33%,波动率 25.00%,夏普比 0.33,业绩优于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51] 基金产品 - 鹏华基金成立于 1998 年 12 月 22 日,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管理总规模 12202 亿元,旗下鹏华国证粮食 ETF 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上市,跟踪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 ETF 产品,有 3 只联接基金 [57]
白羽肉鸡逻辑详解不仅是避险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白羽肉鸡行业 - 公司:益生股份、圣农发展、一升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白羽肉鸡行业中长期逻辑明确**:在海外禽流感大爆发和中美贸易对抗加剧背景下,行业从祖代鸡源头进入去产能阶段,祖代鸡缺口确定且持续时间长 [3]。 - **祖代鸡引进受限导致缺口**:自去年12月起,因美国和新西兰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中国暂停从两国引进祖代鸡,至今未恢复;今年前三个月全行业祖代鸡更新量约21.8万套,同比下降45%,月均约7万套,年化84万套,低于实际需求的110 - 120万套 [3][4][6]。 - **此次引种中断影响不同以往**:此次引种中断比过去五年任何一次都严重,且当前贸易环境要求提高种源自主控制,但国内自研白羽肉鸡品种无法完全弥补缺口,盛农市场认可度高但产能占比不到20%,新建产能繁育时间长,至少一年内种鸡短缺确定 [7][8][9]。 - **益生股份**:一体化产业链,养殖成绩好,去年行情差时仍有盈利,证明品种优良 [10]。 - **一升股份**:引种龙头,去年从美国引种份额全行业最高,今年在海外引种基本中断情况下从法国引到种,品种稀缺后续价格可能有溢价 [11]。 - **价格传导时间窗口**:从祖代引种到父母代鸡苗销售约七个月,从父母代鸡苗到商品代鸡苗销售约七个月,去年12月引种中断最快在今年6、7月传导到父母代鸡苗供应减少,价格逐渐上涨 [12]。 - **业绩和股价空间难预测**:白羽肉鸡行业价格弹性大,难以精准预测业绩和股价空间,需持续跟踪祖代鸡引种、父母代鸡苗销售和存栏量;当前行业估值仍处低位,行情持续性可能超预期,可在六七月份观察父母代鸡苗价格后再做投资决策 [13][14][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2年美国曾因禽流感导致引种中断6个月后恢复供种,产业端通过调整平滑缺口,未传导到下游价格上涨 [7]。 - 父母代鸡苗在正常年份,进口品种一套能赚三四十块钱,国产品种在有补贴情况下能赚二三十块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