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0612
天风证券· 2025-06-12 08:12
核心观点 - 信创产业趋势加速,带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中证信创指数投资价值凸显 [9][19] - Agent 技术拐点已至,2025 - 2026 年有望商业化启动,创造巨大价值空间 [3] - 食品饮料板块中,白酒淡季承压,大众品有布局机会 [10][22] - 农林牧渔关注“种源自主可控”,生物育种产业化有望提速 [11][15] -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和港口高股息,并购和平台公司有增长潜力 [4][32] - 小米集团 Q1 营收和利润增长,AIOT 和汽车业务表现良好 [15] 金融固收 信创产业 - 信创产业按“2 + 8 + N”节奏推进,金融等行业替换加速,特别国债或成需求来源 [9][19] - 中证信创指数行业集中在计算机和电子,业绩优于沪深 300 等指数 [9][19] - 华夏信创 ETF 是跟踪该指数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产品,还有 2 只联接基金 [9][19] 债市分析 - 一季度债市利率上行,银行卖债平滑利润;6 月存单提价等使市场谨慎,但资金宽松让市场抢跑 [2] - 短端或震荡偏强,存单主力波动区间 1.65 - 1.70%,长端以 1.65%为中枢波动 [2] 行业公司 食品饮料 - 本周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弱于沪深 300,零食、保健品等板块涨幅居前 [22] - 白酒板块总体企稳,高端酒批价略回落,强α酒企或平稳度过;黄酒关注会稽山、古越龙山 [10][22] - 看好零食新渠道等催化、保健品高增赛道、软饮料表现及原奶价格拐点机会 [10][24] - 建议关注软饮料等投资机会、港股食饮、白酒龙头及大众品四条主线标的 [24][25] 计算机 - 2025 - 2026 年 Agent 有望商业化启动,带来新商业模式,更快在 B 端落地 [3][25] - Agent 总目标市场 TAM 约 3.61 万亿元,看好在六大核心场景渗透 [3][26] - 长期 AIAgent 将在多环节发挥影响,带来新生产力“范式效应” [3] 农林牧渔 - 中美谈判,粮食贸易或成重点,关注“种源自主可控”,“反制”逻辑或延伸至种子板块 [11][29] -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扩大,或推动国内生物育种产业化提速 [29][30] - 政策和市场推动转基因应用,推荐隆平高科等头部种企 [30][31] 交通运输 - 高股息方面,公路配置价值高,港口投资价值高,推荐粤高速 A 等公司 [4][32] - 并购方面,大宗供应链和公路潜力大,推荐物产中大等 [4][32] - 新能源和无人运输使平台公司受益,推荐满帮集团等 [4][32] 小米集团 - 2025Q1 营收 1113 亿,同比增长 47.4%,经调整净利润 107 亿,同比增长 64.5% [15] - AIOT 业务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工厂投产释放利润弹性 [15] - 汽车业务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目标 2025 年交付 35 万台,YU7 预计 7 月上市 [15] 市场数据 - 上证综指收盘 3402.32,涨 0.52%;沪深 300 收盘 3894.63,涨 0.75%等 [6] - 展示了锦波生物等公司的最新调整日期 [5] 评级调整 - 对常熟银行、翰森制药等多家公司进行评级调整,并给出盈利预测与价格区间 [16]
农林牧渔行业点评:中美新一轮谈判会议继续,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11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突显,生物育种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继续进行,此次谈判基于5月12日在日内瓦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核心问题从关税争端延伸至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 [3] 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进口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2213、207、190万吨,占美国当年出口量的44.1%、3.6%、9.0%,粮食贸易或是短期内与美国谈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4] - 国内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未来要规避对粮食进口依赖的掣肘、实现高位再增产,需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转基因技术是良种领域提单产的重要增量手段 [4]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与生物育种 - 美国耐除草剂型转基因玉米渗透率从7%提升至70%仅用10年,2024年应用渗透率超90%,推动玉米单产升至766公斤/亩 [5] - 2024年国内玉米单产仅439公斤/亩,与美国单产差距从1996年的141公斤/亩扩大至327公斤/亩,生物育种应用推广或推动国内转基因应用提速 [5] 转基因发展现状与投资建议 - 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重心由科研转向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市场端,国内转基因粮食产业化2024年由试点转入大面积示范阶段,2024年8个省份允许转基因种植品种,2025年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放开至13个省 [6] -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建议关注丰乐种业、登海种业 [6] 相关公司特点 - 隆平高科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第一,12亿定增助力资本结构优化 [11] -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份额第一,“技出粮进”响应粮食安全 [11] - 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集团优质资源,加速生物育种资源储备 [11] - 丰乐种业为国投种业旗下优质种企,“种药肥”一体化循环发展 [11] - 登海种业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玉米育种底蕴深厚 [11]
中美新:轮谈判会议继续,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11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重要性突显,生物育种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提升竞争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继续进行,此次谈判基于5月12日在日内瓦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核心问题从关税争端延伸至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 [3] 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进口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2213、207、190万吨,占美国当年出口量的44.1%、3.6%、9.0%,粮食贸易或是短期内与美国谈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4] - 国内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未来要规避对粮食进口依赖的掣肘、实现高位再增产,须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转基因技术是良种领域提单产的重要增量手段 [4]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与生物育种 - 美国耐除草剂型转基因玉米渗透率从7%提升至70%仅用10年,2024年应用渗透率超90%,推动玉米单产升至766公斤/亩 [5] - 2024年国内玉米单产仅439公斤/亩,与美国单产差距扩大至327公斤/亩(1996年差距为141公斤/亩),生物育种应用推广或推动国内转基因应用提速 [5] 转基因发展现状与投资建议 - 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重心由科研转向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市场端,国内转基因粮食产业化于2024年由试点转入大面积示范阶段,2024年8个省份允许转基因种植品种,2025年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放开至13个省 [6] -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建议关注丰乐种业、登海种业 [6] 相关公司特点 - 隆平高科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第一,12亿定增助力资本结构优化 [11] -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份额第一,“技出粮进”响应粮食安全 [11] - 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集团优质资源,加速生物育种资源储备 [11] - 丰乐种业是国投种业旗下优质种企,“种药肥”一体化循环发展 [11] - 登海种业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玉米育种底蕴深厚 [11]
财经观察:中国南北方多维度破解大豆难题
环球时报· 2025-06-04 06:53
中国大豆产业现状与技术进步 - 中国大豆年产量从1500万吨增至2065万吨,单位面积产量达133公斤/亩,食用大豆完全自给自足,高蛋白品种出口美国 [5] - 南方高蛋白大豆年增产500万吨,7月抢先上市形成市场竞争力,企业田间抢购现象普遍 [2][5] - 国内大豆消费分食用(1300万吨自给)和饲用/油用(超1亿吨依赖进口)两大市场 [4] 育种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发展 - 南方团队通过温室实现大豆年杂交4代,培育出"中豆63"等高产高蛋白品种,推动全产业链良性循环 [2][4][5] - 北大荒采用气吸式播种机、北斗导航等技术,机械化率超90%,局部单产达250公斤/亩,接近美国54%水平 [7][8][9] - 国内育种从经验式(1.0)跃升至生物技术结合(3.0),AI和大数据应用成追赶美国4.0时代关键 [8][9] 贸易战背景下的产业应对策略 - 关税战促使国内种植意愿提升,企业加大良种投入,育种单位加速新品种研发 [5] - 多元化进口(巴西、阿根廷)、开发盐碱地/海外种植、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成为扩产核心手段 [10][11] - 发展植物工厂、研发豆粕替代品(高蛋白玉米)及高效农机以减少收割损失(南方收割损耗率达15%) [11] 区域产业特色与竞争力 - 黑龙江占全国大豆产能近半,北大荒单产200公斤/亩,但积温与降雨量仅为美国主产区一半 [8][9] - 南方团队专注高蛋白食用大豆育种,提前收获抢占市场,形成"科研-企业-农户"闭环推广模式 [4][5]
基金专题报告: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4-29 1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博弈下我国实施反制措施,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有投资价值,鹏华国证粮食 ETF 及联接基金可关注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税博弈背景下,粮食迎来新机遇 - 对应中美关税冲击,我国实行关税反制,美东时间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4 月 5 日起加征 10%基准关税并对近 60 个贸易伙伴征差异化税率,中国于 4 月 5 日发布立场声明,4 月 4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美国商品加征 34%关税,商务部发布多项公告维护权益,多家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反对 [1][10][11] - 关税反制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重要进口来源地,2024 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粮食 3179 万吨,占进口总量 20.2%,同比降 1.3 个百分点,美国玉米、大豆、高粱进口占比下降,预计进口农产品总量将进一步下降,粮食价格有波动,种源自主可控成保障粮食安全重点,种业板块或受政策支持 [2][11][16] - 政府全力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明确 2027 年、2035 年、本世纪中叶的主要目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31][33][34] 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简介,国证粮食产业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粮食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修订后更聚焦种子、粮食种植领域,样本半年度定期调整 [36] - 市值分布及流动性,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多样,成分股流动性较好 [39][42] - 行业分布,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行业集中度高,按申万一级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和基础化工,按申万三级集中在种子、畜禽饲料、粮食种植等行业 [44] - 前十大权重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 52.74%,分布在种子、粮油加工等核心板块,覆盖多个申万行业,2024 年三季度 ROE(TTM)中位数为 8.13%,盈利水平良好 [47] - 估值合理,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指数市盈率 24.17 倍、市净率 2.02 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随着粮食产业机会临近,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49] - 业绩表现,以 2009 年 11 月 4 日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为样本期,指数总收益 151.08%,年化收益率 6.33%,波动率 25.00%,夏普比 0.33,业绩优于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51] 基金产品 - 鹏华基金成立于 1998 年 12 月 22 日,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管理总规模 12202 亿元,旗下鹏华国证粮食 ETF 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上市,跟踪国证粮食产业指数,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 ETF 产品,有 3 只联接基金 [57]
白羽肉鸡逻辑详解不仅是避险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白羽肉鸡行业 - 公司:益生股份、圣农发展、一升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白羽肉鸡行业中长期逻辑明确**:在海外禽流感大爆发和中美贸易对抗加剧背景下,行业从祖代鸡源头进入去产能阶段,祖代鸡缺口确定且持续时间长 [3]。 - **祖代鸡引进受限导致缺口**:自去年12月起,因美国和新西兰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中国暂停从两国引进祖代鸡,至今未恢复;今年前三个月全行业祖代鸡更新量约21.8万套,同比下降45%,月均约7万套,年化84万套,低于实际需求的110 - 120万套 [3][4][6]。 - **此次引种中断影响不同以往**:此次引种中断比过去五年任何一次都严重,且当前贸易环境要求提高种源自主控制,但国内自研白羽肉鸡品种无法完全弥补缺口,盛农市场认可度高但产能占比不到20%,新建产能繁育时间长,至少一年内种鸡短缺确定 [7][8][9]。 - **益生股份**:一体化产业链,养殖成绩好,去年行情差时仍有盈利,证明品种优良 [10]。 - **一升股份**:引种龙头,去年从美国引种份额全行业最高,今年在海外引种基本中断情况下从法国引到种,品种稀缺后续价格可能有溢价 [11]。 - **价格传导时间窗口**:从祖代引种到父母代鸡苗销售约七个月,从父母代鸡苗到商品代鸡苗销售约七个月,去年12月引种中断最快在今年6、7月传导到父母代鸡苗供应减少,价格逐渐上涨 [12]。 - **业绩和股价空间难预测**:白羽肉鸡行业价格弹性大,难以精准预测业绩和股价空间,需持续跟踪祖代鸡引种、父母代鸡苗销售和存栏量;当前行业估值仍处低位,行情持续性可能超预期,可在六七月份观察父母代鸡苗价格后再做投资决策 [13][14][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2年美国曾因禽流感导致引种中断6个月后恢复供种,产业端通过调整平滑缺口,未传导到下游价格上涨 [7]。 - 父母代鸡苗在正常年份,进口品种一套能赚三四十块钱,国产品种在有补贴情况下能赚二三十块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