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源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分子育种行业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受益于政策、技术等多重利好因素,市场规模大幅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7 09:13
行业战略重要性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源安全被视为关系到国家安全,需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1][8] - 逆全球化思潮促使全球产业链布局由效率至上转向安全至上,分子育种技术成为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力量 [1][8] - 当前全球种业市场高度集中,中国种业主权面临严峻挑战,在关键种质创新、核心育种技术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分子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9% [1][11] - 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1][15] - 分子育种检测领域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6.5% [13] 技术结构与应用 - 2024年分子育种市场结构中,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70%,主要应用于大宗作物的基因型筛选与品种改良 [1][11] - 转基因技术市场份额为20%,广泛用于抗虫、抗病、高产性状培育 [1][11] - 基因编辑技术市场份额约为10%,发展迅猛,截至2024年末农业农村部共公布4批农业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总计8张安全证书 [1][13] 政策支持环境 -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等文件密集出台,将分子育种列为重点支持技术 [1][9] - 政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性科研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产研深度融合,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9]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育种,部分头部企业已利用AI模型预测作物性状并寻找基因组靶点 [15] - 分子育种体系正从单点式技术服务向模块化、一体化平台体系转型,多个服务环节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统一平台进行集成部署 [15] - 随着基因编辑等技术监管的完善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中国分子育种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15]
一粒种子的“芯动能”
金融时报· 2025-10-10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通过构建集科研、政策、土地、金融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南繁硅谷”,以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2][5][7] 科研力量与人才集聚 - 汇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及中种集团等种业龙头,形成多层次创新组织体系 [2] - 2019年以来联合培养“海南专项”研究生401名,建设47个“科技小院”,组建27个“博士村长”团队及4个“院士村长”团队 [2] 土地与基础设施保障 - 划定10万亩保护区、1.5万亩核心区,为南繁发展提供高质量储备用地 [3] - 建成全国第一个生物育种专区,面积达5040亩,累计建成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11.52万亩 [3] - 支持智慧南繁基地改造升级,引领南繁基地向智慧管理跨越式发展 [3] 政策支持与协同创新 - 推动“企业出题、院校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的运行模式,通过“揭榜挂帅”项目部署关键技术攻关 [5] - 截至2024年末,科研单位承担国家级、省级及园区南繁科研项目累计627项,科研经费总额12.9亿元 [5] - 海南自贸港政策便利全球资源链接,海关等部门健全联合审批和检验检疫机制,实现常态化境外引种 [5] - 实施隔离苗圃考核互认制度创新,推动隔离检疫场所共建共用,并建立多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联盟 [6] 金融支持与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优化信贷支持政策,建立政银企需求对接长效机制 [7] - 2025年3月印发建设方案,细化12项支持举措,为金融支持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引 [7] - 针对科技种企“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 [8] - 2024年7月首笔“园区担保贷”落地,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累计发放8000余万元,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18亿元,同比增长1.37% [8] 产业成效与影响 - 在我国新育成农作物品种中,超70%经过南繁选育,南繁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为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央广网· 2025-08-24 11:27
国家种业振兴战略 - 国家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1][2] - 通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开展育种科研攻关 推动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 [1][2] - 实施"以种适地"战略转变 由治理盐碱地转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3] 种业技术突破与成果 - 东北地区建立"6+16"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网络 实现良种覆盖率100% [3][4] - 水稻良种推广应用实现每亩增产50斤以上 产能和品质同步提升 [4]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 白羽肉鸡实现100%国产化突破 [5] 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 天津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种子银行) 配套设立种质创制与基因挖掘实验室 [5] - 国家持续夯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础 强化种源供应保障能力 [6] -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种联合创新体系 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3][6]
圣农发展(002299):主营业务稳步发展 控股合并完善供应链条
新浪财经· 2025-08-23 08:35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公司实现营收88.56亿元,同比增长0.22%,归母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791.93%,扣非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305.44% [1] - 2025年Q2实现营收47.42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365.12%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28亿元、231.06亿元、257.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7亿元、15.83亿元、19.34亿元 [3] 业务运营 - 鸡肉生食销售量66.09万吨,深加工肉制品销售量17.45万吨,分别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2.50%和13.21% [2] - C端零售渠道同比增长超30%,出口及餐饮渠道各板块实现较快增长 [2] - 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超10%,主要得益于自有种源"901+"性能提升及内部使用占比提高 [2] 战略发展 - 完成对太阳谷控股合并,通过产业赋能与精益化管理提升其经营效率,已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 [2] - 充分发挥种源自主可控与全产业链布局的协同优势,加速对太阳谷的深度整合与技术管理赋能 [2] - 公司作为白羽鸡行业龙头,随着需求改善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3]
深加工提速叠加C端高增长圣农发展上半年净利同比增7.9倍
新浪财经· 2025-08-18 08:0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88.56亿元 同比增长0.22% [2] - 归母净利润9.10亿元 同比增长791.93%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3.76亿元 同比增长305% [2] 业务规模与产能 - 白羽鸡养殖产能超7亿羽 [2] - 已建及在建食品深加工产能合计超过50万吨 [2] - 鸡肉生食销售量66.09万吨 同比增长2.50% [2] - 深加工肉制品销售量17.45万吨 同比增长13.21%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逆势扩大市场份额 尤其C端零售渠道同比增长超30% [2] - 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超10% [2] - 完成对太阳谷食品科技54%股权的控股合并 [2] 战略转型与竞争优势 - 行业分类由畜牧业调整为农副食品加工业 聚焦食品深加工领域 [2] - 自有种源"圣泽901plus"实现性能提升与疾病净化 [2] - 具备种源自主可控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2] 渠道拓展与市场表现 - 出口及餐饮渠道各板块实现较快增长 [2] - 通过全国市场开拓和增加网点数提升系统排名 [2] - 在行业整体承压环境下实现产量销量逆势增长 [2]
人民财评:深耕海洋牧场,夯实“蓝色粮仓”
人民网· 2025-08-15 14:21
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积极推进深远海养殖 构建"养殖—销售—餐桌"供应链 拓展海洋全产业链 [1]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海上养殖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支柱和特色产业 [1] - 2024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超3700万吨(700多亿斤) 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1] 种源技术突破 - 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研发投入加大 成功培育中国对虾"黄海6号"、石斑鱼"金虎杂交斑"等新品种 [2] - 突破南美白对虾等引进种育种技术 建成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海量遗传材料 [2] 智能养殖技术 - 深远海智能网箱尺寸达68米×68米 养殖水体9.4万立方米/单体 可养殖100万尾鱼 [2] - 智能设备实现水质监测+自动投喂 全国已建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养殖水体5660万立方米 [2] - 深远海养殖年产量达47万吨 深海养殖鱼因水质优良具有鲜嫩肥美特点 [2] 产业融合创新 -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立体化应用 [3] - "渔业养殖+休闲文旅+科普教育"模式创造新型海上度假村业态 [3] 产业链价值 - 海洋经济成为社会经济重要增长极 "蓝色粮仓"保障14亿人口食物供给 [1] - 产业变革实现从"靠海吃海"到"智慧养海"的转型升级 [1] - 多元融合形成全新产业链条 提高附加值并拓宽经济发展路径 [3]
长沙崛起种业战略科技力量
长沙晚报· 2025-08-14 10:22
实验室规模与科研力量 - 实验室总面积41万平方米 由17栋建筑构成 汇聚200多支科研团队和超2000名科研人员 其中400多位专家来自省外[2][3][6] - 首批启动179项种业专项项目 投入超2.7亿元 预计催生超50个重大新品种[3][11] - 构建"4+8+15"创新矩阵 包括4个功能研究部 8个公共创新平台和15个品种创制中心[11] 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 - 采用"一库一圃一中心"布局 国家保存库位于9号楼 保存圃占地5000亩 利用研究中心位于2号楼[4][5] - 目标2027年建成 2030年入库资源突破10万份 2035年升级为国家大科学装置[6] - 湖南中药资源禀赋全国第四 依托杂交水稻育种基础和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优势[6] 科研成果与产业化应用 - 博落回研究成果填补中兽药空白 推动农业农村部"饲用禁抗令"出台 提取物出口创收1585万美元[7][8] - 博落回规范化种植超2万亩 在欧盟作为植物源饲料添加剂使用[8] - 辣椒新品种在新疆推广种植超160万亩 实现机械化采收[11] 技术突破与品种创新 - 开发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技术 实现多种植物种子活力精准预测[11] - 重点攻关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卡脖子技术 培育耐极端温度水稻和短生育期油菜等新品种[11] - 开展槟榔加工剩余物高值化利用研究 预计明年获得新药证书[9]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打造湖南省"湘九味"中药材公用品牌 提升道地药材影响力[9] - 实验室定位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致力于实现种源自主可控[3][12] - 科研团队计划用7-10年完成槟榔全产业链深度开发[9]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0612
天风证券· 2025-06-12 08:12
核心观点 - 信创产业趋势加速,带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中证信创指数投资价值凸显 [9][19] - Agent 技术拐点已至,2025 - 2026 年有望商业化启动,创造巨大价值空间 [3] - 食品饮料板块中,白酒淡季承压,大众品有布局机会 [10][22] - 农林牧渔关注“种源自主可控”,生物育种产业化有望提速 [11][15] -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和港口高股息,并购和平台公司有增长潜力 [4][32] - 小米集团 Q1 营收和利润增长,AIOT 和汽车业务表现良好 [15] 金融固收 信创产业 - 信创产业按“2 + 8 + N”节奏推进,金融等行业替换加速,特别国债或成需求来源 [9][19] - 中证信创指数行业集中在计算机和电子,业绩优于沪深 300 等指数 [9][19] - 华夏信创 ETF 是跟踪该指数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产品,还有 2 只联接基金 [9][19] 债市分析 - 一季度债市利率上行,银行卖债平滑利润;6 月存单提价等使市场谨慎,但资金宽松让市场抢跑 [2] - 短端或震荡偏强,存单主力波动区间 1.65 - 1.70%,长端以 1.65%为中枢波动 [2] 行业公司 食品饮料 - 本周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弱于沪深 300,零食、保健品等板块涨幅居前 [22] - 白酒板块总体企稳,高端酒批价略回落,强α酒企或平稳度过;黄酒关注会稽山、古越龙山 [10][22] - 看好零食新渠道等催化、保健品高增赛道、软饮料表现及原奶价格拐点机会 [10][24] - 建议关注软饮料等投资机会、港股食饮、白酒龙头及大众品四条主线标的 [24][25] 计算机 - 2025 - 2026 年 Agent 有望商业化启动,带来新商业模式,更快在 B 端落地 [3][25] - Agent 总目标市场 TAM 约 3.61 万亿元,看好在六大核心场景渗透 [3][26] - 长期 AIAgent 将在多环节发挥影响,带来新生产力“范式效应” [3] 农林牧渔 - 中美谈判,粮食贸易或成重点,关注“种源自主可控”,“反制”逻辑或延伸至种子板块 [11][29] -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扩大,或推动国内生物育种产业化提速 [29][30] - 政策和市场推动转基因应用,推荐隆平高科等头部种企 [30][31] 交通运输 - 高股息方面,公路配置价值高,港口投资价值高,推荐粤高速 A 等公司 [4][32] - 并购方面,大宗供应链和公路潜力大,推荐物产中大等 [4][32] - 新能源和无人运输使平台公司受益,推荐满帮集团等 [4][32] 小米集团 - 2025Q1 营收 1113 亿,同比增长 47.4%,经调整净利润 107 亿,同比增长 64.5% [15] - AIOT 业务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工厂投产释放利润弹性 [15] - 汽车业务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目标 2025 年交付 35 万台,YU7 预计 7 月上市 [15] 市场数据 - 上证综指收盘 3402.32,涨 0.52%;沪深 300 收盘 3894.63,涨 0.75%等 [6] - 展示了锦波生物等公司的最新调整日期 [5] 评级调整 - 对常熟银行、翰森制药等多家公司进行评级调整,并给出盈利预测与价格区间 [16]
农林牧渔行业点评:中美新一轮谈判会议继续,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11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突显,生物育种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继续进行,此次谈判基于5月12日在日内瓦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核心问题从关税争端延伸至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 [3] 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进口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2213、207、190万吨,占美国当年出口量的44.1%、3.6%、9.0%,粮食贸易或是短期内与美国谈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4] - 国内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未来要规避对粮食进口依赖的掣肘、实现高位再增产,需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转基因技术是良种领域提单产的重要增量手段 [4]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与生物育种 - 美国耐除草剂型转基因玉米渗透率从7%提升至70%仅用10年,2024年应用渗透率超90%,推动玉米单产升至766公斤/亩 [5] - 2024年国内玉米单产仅439公斤/亩,与美国单产差距从1996年的141公斤/亩扩大至327公斤/亩,生物育种应用推广或推动国内转基因应用提速 [5] 转基因发展现状与投资建议 - 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重心由科研转向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市场端,国内转基因粮食产业化2024年由试点转入大面积示范阶段,2024年8个省份允许转基因种植品种,2025年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放开至13个省 [6] -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建议关注丰乐种业、登海种业 [6] 相关公司特点 - 隆平高科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第一,12亿定增助力资本结构优化 [11] -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份额第一,“技出粮进”响应粮食安全 [11] - 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集团优质资源,加速生物育种资源储备 [11] - 丰乐种业为国投种业旗下优质种企,“种药肥”一体化循环发展 [11] - 登海种业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玉米育种底蕴深厚 [11]
中美新:轮谈判会议继续,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11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重要性突显,生物育种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提升竞争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继续进行,此次谈判基于5月12日在日内瓦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核心问题从关税争端延伸至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 [3] 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进口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2213、207、190万吨,占美国当年出口量的44.1%、3.6%、9.0%,粮食贸易或是短期内与美国谈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4] - 国内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未来要规避对粮食进口依赖的掣肘、实现高位再增产,须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转基因技术是良种领域提单产的重要增量手段 [4]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与生物育种 - 美国耐除草剂型转基因玉米渗透率从7%提升至70%仅用10年,2024年应用渗透率超90%,推动玉米单产升至766公斤/亩 [5] - 2024年国内玉米单产仅439公斤/亩,与美国单产差距扩大至327公斤/亩(1996年差距为141公斤/亩),生物育种应用推广或推动国内转基因应用提速 [5] 转基因发展现状与投资建议 - 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重心由科研转向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市场端,国内转基因粮食产业化于2024年由试点转入大面积示范阶段,2024年8个省份允许转基因种植品种,2025年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放开至13个省 [6] -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建议关注丰乐种业、登海种业 [6] 相关公司特点 - 隆平高科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第一,12亿定增助力资本结构优化 [11] -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份额第一,“技出粮进”响应粮食安全 [11] - 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集团优质资源,加速生物育种资源储备 [11] - 丰乐种业是国投种业旗下优质种企,“种药肥”一体化循环发展 [11] - 登海种业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玉米育种底蕴深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