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韩经贸逆市开创新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韩双边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互嵌,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新压舱石,合作领域覆盖农业、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并在外部环境波动中展现出韧性和增长潜力 [1][9][13] 农业合作 - 韩国农产品进口态度转变,从保守转向积极,尤其依赖中国进口解决供应短缺,例如大白菜90%来自中国进口,其他主要品种包括大葱、生姜、辣椒、土豆、萝卜和大米 [2] - 山东出口蔬菜制品表现突出,2025年1-7月出口泡菜等蔬菜制品18.2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泡菜出口韩国占比超90% [3] - 青岛泡菜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拥有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出口韩国泡菜20多万吨,并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效率,机器人码垛效率达10吨/小时,为人工十倍 [3] - 韩资企业加大对中国农产品加工投入,例如重庆酉阳茶油与韩国化妆品技术合作,推动高附加值终端品牌开发,开辟高端出海路径 [4] 贸易表现 - 韩国出口呈现复苏迹象,2025年7月出口额同比增加5.9%至608.2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增长,其中对华出口110.5亿美元,超过对美出口103.3亿美元 [1] - 上海与韩国贸易关系紧密,2024年进出口贸易总值达2148.3亿元,同比增长6.6%,韩国在沪新设企业233家,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 [8] 科技合作 - 中韩科技合作覆盖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领域,双方优势互补,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具有市场规模优势,韩国在储能技术、氢能研发和生物制药具有技术优势 [7] - 合作案例包括LG集团在上海的技术对接会,韩方表达深化低碳转型和科技合作意愿,特别是在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领域 [8] - 三星电子在华投资显著,西安NAND工厂月产能达25万片晶圆,占其全球总产量40%,计划今年引进新设备进行工艺升级 [12] 产业链与供应链 - 中韩产业链深度嵌合,合作涵盖半导体、汽车和文化旅游等领域,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9] - 江苏省成为中韩合作先锋区域,聚集三星电子、SK海力士、起亚汽车和LG新能源等企业,中韩盐城产业园吸引近400家韩资企业入驻 [12] - 动力电池产业合作深化,SK On在江苏盐城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工厂,且投资回报最高 [12] 外部环境与共识 - 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全球贸易动荡,但中韩通过高层接触和智库沟通形成新共识,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维护供应链稳定 [6][10] - 双方认为合作利大于弊,尤其在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框架下,为东北亚经济融合提供新机遇 [9][11]
澳中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悉尼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22:28
联盟成立背景 - 澳中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于8月16日在悉尼举行 [1] - 活动由澳中科技创新联盟主办 汇聚中澳政界、学界及商界代表 [1] 联盟核心职能 - 为科研成果转化和跨国创新合作牵线搭桥 [1] - 致力于构建澳中科技合作新枢纽 为两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注入动能 [1] - 成为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新桥梁 推动科技人员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 合作前景分析 - 中澳两国在科研创新领域具有天然互补优势 [1] - 中澳双边科技创新合作正在迎来新机遇 [1] - 联盟将服务双边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1]
互补共赢 精心打造多领域合作亮点 龚正率上海市代表团访问澳门 会见岑浩辉郑新聪 见证两地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签署
解放日报· 2025-08-09 09:54
沪澳合作备忘录签署 - 沪澳两地政府签署《沪澳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及9份合作协议 覆盖科技 金融 人才 教育 社会工作等领域 [1] - 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由上海市市长龚正与澳门特首岑浩辉共同见证 [1] 科技创新合作 - 沪澳举行科技创新对话活动 提出共建创新平台 共促成果转化 共优合作机制 [2] - 上海提出与澳门加强资源互补 经验互鉴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2] - 实地考察澳门科技大学 出席上海交大医学院与该校交流活动 [3] 重点合作领域 - 经贸投资合作被列为重点推进方向 [1] - 教育科技合作将加快推动 [1] - 人文交流合作将持续开展 [1] 基础设施项目 - 考察上海隧道股份承建的澳门轻轨东线项目 该项目被定位为精品工程 [3] - 鼓励企业服务国家战略 稳妥拓展海外市场 [3] 青年交流活动 - 举办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 鼓励三地青年促进优势聚合 [3] - 开展沪澳学生体育交流活动 包括中学生3人篮球赛 [3]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龚正率团访问澳门,沪澳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签署
第一财经· 2025-08-08 18:27
沪澳合作框架 - 两地政府签署《沪澳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及科技、金融、人才、教育、社会工作等9份合作协议 [1] - 合作聚焦经贸投资、教育科技及人文交流三大领域 坚持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原则 [4] - 澳门着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双方协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7] 科技创新协同 - 通过共建创新平台、共促成果转化、共优合作机制推动两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7]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强化资源互补与经验互鉴 [7] - 上海交大医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开展交流活动 深化教育科技合作 [11] 基建与项目合作 - 上海隧道股份承建澳门轻轨东线项目 企业被鼓励拓展海外市场并打造精品工程 [8] - 实地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情况 深化区域发展战略联动 [11] 人文与青年交流 - 举办沪澳学生体育交流、"活力杯"中学生3人篮球赛及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 [1][8] - 鼓励三地青年促进优势聚合 成为跨界融合与区域合作发展的主力军 [8] - 开展"上海之夜"等活动 强化人文交流与城市形象推广 [8]
记者手记:一场中欧科学家关于创新的“双向奔赴”
新华社· 2025-07-25 23:24
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仪式,来自18个国家的130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1] - 西班牙博士后蒙特洛选择在中国科学院开展研究,认为中国科研机会更大,并引用《自然》杂志特刊强调中国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视[1] - 蒙特洛因2019年首次访华后申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并被录取,放弃其他国家大学机会[1]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强调国际合作可减少文化、历史和政治偏见,并以自身30年前欧洲求学经历印证"地球村"理念[2] - 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市场和文明,需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技术鸿沟、数字鸿沟等挑战,坚持"科学无国界"原则[2] -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EAST、FAST、同步辐射装置等成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吸引全球学者[2] 科研人才发展 - 蒙特洛计划长期留华从事研究,目标成为教授,体现中国科研环境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2] - 中方启动交流计划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该计划为中欧科技合作指明方向[1]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川渝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川日报· 2025-06-27 08:25
能源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集团与重庆华能水电联合研发的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 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1] 区域协同创新 - 西部(重庆)科学城与绵阳科技城签署协议 共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 [1] - 川渝两地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西部科学城布局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 [2] - 天府实验室首批4家实体化运行 第二批筹备中 重庆实验室建设提速 [2] - 川渝共建11家重点实验室挂牌 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市场化运行 [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重庆出台政策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 四川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 [4] - 两地修订科技法规 通过赋权确权、试用付费等举措破除创新体制障碍 [4] - 联合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 产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创新成果 [5] 科技企业培育 - 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番 [7] - 四川推行创新型企业"三强计划"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0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2.7万家 [7] - 攀钢集团联合重庆大学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 突破海绵钛制备等关键技术 [7] 国际科技合作 - 成渝地区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和科技合作"双千"计划 提升全球影响力 [7]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率团出席第十三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
快讯· 2025-06-26 10:27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 - 第十三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于2025年6月2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 [1] -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1] - 会议由巴西科技创新部部长卢西亚娜·桑托斯主持 [1] - 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科技创新部门代表出席 [1] 会议成果 - 审议通过《2025年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巴西利亚宣言》等成果文件 [1] - 就持续优化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组织架构达成共识 [1] - 加强新老成员国和伙伴国协同合作 [1]
携手共进 向“新”而行(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8 05:51
上合组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第四届大赛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12个优秀项目从2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1] - 大赛由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吸引9个国家200余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1] - 项目覆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化学化工、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35% [2] - 颁奖典礼签署6项跨国合作协议,形成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2] 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新增马来西亚、蒙古国2个海外协同中心及西安、延安2个国内协同中心 [2] - 上合组织全球创新协作网络成员增至10个,覆盖主要创新区域 [2] - 协作网络自2021年启动以来孵化百余家创新企业,推动20余个跨国项目落地,技术交易额超200亿元人民币 [2] - 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运行5年,开展120余期培训,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多名 [3] 重点合作领域 - 人工智能应用包括塔吉克斯坦智慧矿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运维机器人等代表性项目 [4] - 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在物流运输、跨境电商及大模型领域培育数字合作创新项目 [4] - 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推动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及传统医药国际合作 [4] - 生态环保创新基地落户青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旗舰 [3] 合作机制与平台 - 形成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生态环保创新平台和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三大代表性平台 [5] - 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5] - 建立"安全—经济—人文"三级合作框架及《上合组织宪章》等制度保障 [6] - 中国通过基地/示范区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 [7] 未来发展重点 - 拓展"上合组织+"模式,深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7] - 成员国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二次创新三个层面协同发展 [7] -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多领域持续创新合作 [7]
实现四位一体融合运营 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启用
深圳商报· 2025-06-15 00:54
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启用 - 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启用,采用"协作站+情报站+宣传站+服务站"四位一体的融合运营模式 [1] - 中心通过精准对接深港资源、高效传递园区动态,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打造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果展示窗口,构建全要素服务生态链 [1] - 中心内部设有"展示+会务"复合空间,展示空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固定展陈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例 [1] - 会议空间配置LED大屏、高清视听系统与智能会议终端等先进设备,支持高端学术研讨、跨境项目路演等多种交流活动 [1] 中心定位与功能 - 中心既是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创成果的"科技橱窗",也是光明科学城在河套的前线阵地和联动枢纽 [2] - 中心将常态化举办两地联合创新技术研讨、项目路演以及专业培训等交流活动,构建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全要素流通的生态环境 [2] 区域联动与合作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联动光明科学城,为科学城原始创新提供国际化科研环境和平台,持续输出创新经验成果 [2] - 光明科学城将通过其大科学装置、前沿技术成果的持续输出,反哺河套合作区的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2]
威海市第四届威海国际周将于6月9日至15日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23:55
威海国际周活动概况 - 威海市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周,累计组织近百场国际化活动,带动20余万人次参与,吸引2000多名国际嘉宾,达成近300个合作意向 [1] - 第四届国际周将于6月9-15日举办,包含国际经贸、科技人才、体育、文化旅游四大类20余场活动,重点打造"蓝色活力之都,全球投资沃土"城市品牌 [1] 第四届国际周活动特点 - **活动规模升级**:首次引入第三十二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吸引20多国1200名嘉宾(含外籍300人),创历届外籍参与人数之最 [2] - **科技创新突出**:同步举办中韩/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各征集不少于60个参赛项目并评选10项优秀奖,包含创新大赛和技术对接活动 [2] - **中韩合作深化**:结合中韩FTA十周年契机,举办跨境物流对接、旅游观光说明会等活动,强化威海作为中韩自贸区首个写入双边协定的城市地位 [3] 中韩合作十年成效 - **制度创新**:威海与仁川成立中韩首个地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推进100多项议题,形成"双城双馆"(互设代表处和展示馆)互动模式 [3] - **物流通道建设**:创新"四港联动"机制,试运行中韩整车运输,客货班轮航线密度全国第一,构建连接日韩与欧亚的多式联运网络 [3] - **经贸成果**:韩资企业达995家(占外资总数54.1%),2600余家企业开展对韩贸易,十年进出口增长67.8%,2024年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全国第一 [4] - **人文交流**:与韩国7城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举办七届中韩创新大赛,1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文旅体育领域举办多项联合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