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建设
搜索文档
从证监会李明最新讲话看资本市场建设新方向:开放步伐始终坚定,即将出台重要改革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4:1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的政策措施即将出台,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适配的制度支撑 [1][6][7] - 证监会持续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2024年A股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10]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关键举措深入推进 [12] 资本市场开放进展 -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坚定,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1][11] - 提出进一步开放的"四个着力",包括推进制度相容相通、增强透明度、加强市场协同、深化跨境监管合作 [5] - 支持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设立新产品,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 [5] 上市公司表现与质量 - 2024年A股75%公司实现盈利,50%企业利润增长,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1.6万亿元(同比+3.1%),超80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7][8] - 高新技术企业占新上市公司超90%,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涌现全球竞争力龙头企业 [8]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接近3.6%,市盈率12.6显著低于境外主要指数 [10] 资金流动与市场韧性 - 2025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 [2] -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通过稳市"组合拳"迅速稳定市场,体现政策应对能力 [12] - 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2] 投资中国的确定性 - 中国具备完整产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及稳定社会环境,一季度GDP"开门红"展现经济韧性 [12] - 政策预期稳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内需、防风险等措施效果显著 [12] - 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稀缺的稳健机遇 [13]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召开,大咖齐聚论道大湾区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3:50
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于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关键节点,需通过创新驱动、金融合作、产业协同和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1] - 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合力增强,深圳广州的产业科技创新优势与香港澳门的制度资金国际化优势深度融合[2]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其法律优势和高质量中介队伍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 大湾区应立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发挥制造业、金融、创新三大优势,香港在吸引外资和推动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需发挥更大作用[2] - 澳门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体育四大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5] 大湾区金融创新与合作 - 香港通过股票通、债券通、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成为投资功能重要平台,未来将推动内地和国际金融市场深度融合[4] - 香港推动快速支付系统连接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性[4] - 深圳与香港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近30-50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大制度创新之一,未来将加强合作机制项目化、清单化[4] - 深圳支持优秀企业赴港上市并欢迎香港企业回深交所上市,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4] - 澳门构建债券市场并探索数字货币,计划2023年10月完成数字澳门元核心系统,未来与数字港元、数字人民币对接[5] 大湾区产业协同与开放策略 - 大湾区在全国开放中领先,需稳住欧美市场、融合东亚经济体、拓展"一带一路"市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长点推动企业设立国际总部[3] - 澳门发挥精准联系人作用,促进内地与葡语系国家企业双向对接[6] - 资本市场建设优化融资结构、促进跨境资本流通,互联互通机制增强大湾区对国际长期资金的吸引力[7] - 耐心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需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和税收优惠激励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7] 大湾区城市功能定位 - 香港:强化全球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发挥法律和中介服务优势,推动资本流动和投融资服务[2][4] - 深圳:依托产业科技创新优势,深化与香港金融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2][4] - 澳门:发展现代金融和数字货币,构建债券市场,发挥葡语系国家桥梁作用[5][6] - 广州:与深圳共同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形成区域协同效应[2]
蓝莓市场BlueberryMarkets:降准又降息!A股大涨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13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拳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 - 同步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政策利率体系联动调整[1]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直接惠及民生领域[1] - 新增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再贷款额度,定向支持消费升级重点领域[1] - 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扩容至3000亿元,强化金融对科创企业的精准支持[1] 资本市场反应 - 港股恒生指数高开2.24%,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72%,快手、龙湖集团等权重股涨幅超5%[2] - 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上证指数涨1.17%重返3200点,深证成指涨1.35%,创业板指涨1.91%[2] -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消费电子等板块成为资金追捧焦点,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改善[2] 监管政策矩阵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八项增量政策,包括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套融资制度框架[4]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4] - 出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专项融资支持方案,制定护航外贸企业政策包[4] - 优化并购贷款管理规则,完善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4] - 中国证监会强调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功能,夯实市场稳定器[4] - 明确提出打造"硬科技"企业集聚高地,提升中国资产全球配置价值[4] 历史政策效果 - 2024年9月27日央行实施类似降准操作后,A股三大指数单日涨幅均超4%,创业板指创10%涨幅[5] - 本轮政策组合拳在工具丰富性、定向支持力度上更胜往昔,市场已现积极信号[5] - 业内分析认为本轮政策调整呈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振、结构性工具占比提升、监管与市场改革同步推进三大特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