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募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华宝新能跌5.23% 2022年上市超募4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17:07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59.45元 较发行价237.50元下跌74.97% 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2年9月1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数量24,541,666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56% [1] - 发行价格237.50元/股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徐征、张桐赈 [1] 募集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582,864.57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559,459.64万元 [1] - 较原计划67,620.00万元募集目标超额募集491,839.64万元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便携储能产品扩产、研发中心建设、品牌数据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发行费用构成 - 新股发行费用总额23,404.93万元 其中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获得承销及保荐费用20,431.41万元 [1] 2022年度权益分派 - 以总股本96,000,000股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83元 合计派发199,968,000.00元 [2] -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 共计转增28,800,000股 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24,800,000股 [2] 2024年度权益分派 - 以总股本124,800,000股扣除回购股份846,609股后的123,953,391股为基数 [3] - 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50元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3] - 香港市场投资者及QFII等每10股实际派发10.35元 [3]
爱科赛博跌2.36% 2023年上市即巅峰超募9.4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6:28
股价表现 - 2024年8月21日收盘价39.70元 单日跌幅2.36% 处于破发状态[1] - 发行价格为69.98元/股 较发行价下跌43.3%[1] - 上市首日最高价75.39元 为历史最高价位[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3年9月28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2062万股[1] - 募集资金总额14.43亿元 净额13.18亿元[1] - 实际募资净额较原计划3.8亿元超额9.38亿元[1] - 发行费用合计1.25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06亿元[1] - 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李海波、朱伟[1]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投入精密特种电源产业化建设项目[1] - 苏州精密测试电源扩建项目[1] - 西安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1] 权益分派方案 - 2023年度每股派现0.51134元 每股转增0.4股[2] - 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6月20日 除权除息及红利于6月21日发放[2] - 新增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于2024年6月21日上市[2]
连亏股科思科技实控人刘建德被留置 上市见顶超募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4:08
公司治理与重大事项 - 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刘建德被国家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和立案调查 目前暂不能履行董事职责[1] - 刘建德未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任何职务 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日常经营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1] - 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 其他高管均正常履职 生产经营和资金账户正常 该事项未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0年10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1888.36万股 发行价格106.04元/股[1] - IPO募集资金总额20.02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9.11亿元 较原计划多募集6.04亿元[2] - 保荐机构中天国富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7785.20万元 总发行费用9179.58万元[2] 股价与分红情况 - 上市首日盘中创历史最高价249.80元[2] - 2022年实施每10股转增4股并派息10元 2025年实施每10股转增4.9股[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稳定在2.33-2.36亿元区间 但连续三年亏损 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2.03亿元和-2.68亿元[3] - 扣非净利润持续恶化 从2022年-2.05亿元扩大至2024年-2.92亿元[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2-2024年分别为-1284.36万元、-1.29亿元和-7050.71万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076万元 同比增长45.24% 但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835.25万元[3]
北路智控跌4.65% 2022年上市超募8.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6:56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37.55元 单日跌幅4.65% 且低于发行价71.17元/股 [1] - 公司于2022年8月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股票数量2192.029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 [1]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陈晓锋、钟超 [1] 募集资金情况 - 募集资金总额156,006.70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12,925.92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43,080.79万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82,244.07万元 原计划募集60,836.72万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途包括矿山智能设备生产线建设、矿山智能化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 发行费用分配 - 发行费用不含税总额12,925.92万元 其中华泰联合证券获得承销及保荐费用10,920.47万元 [1] 利润分配方案 - 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以总股本87,681,160股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9元(含税) [2] -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78,913,044元(含税)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5股 [2] - 分配后剩余可供分配利润230,221,764.98元结转到以后年度 [2]
华盛锂电跌5.33%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1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收报33.42元 单日跌幅5.33%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98.35元/股 [1] - 上市第三日(2022年7月15日)盘中创历史最高价129.20元 [1] 首次公开发行 - 发行数量280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27.54亿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1.87亿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25.67亿元 [1] - 实际募集净额较原计划超额18.67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7亿元 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 [1] 发行费用构成 - 总发行费用1.87亿元 其中承销费用1.43亿元 保荐费用877.36万元 [1] 股东回报 - 2023年5月实施利润分配方案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2]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 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2]
本立科技跌6.69% 上市即巅峰超募2亿长城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08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24.25元 较发行价42.50元下跌42.9%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上市首日股价盘中高点达112.99元 较发行价上涨165.9% [1] - 发行数量1768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25.01% 保荐机构为长城证券 [1] 募集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7.51亿元 净额6.83亿元 超原计划2.07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4.76亿元 用于四大项目: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扩产(2.27亿元)、2,4-二氯-5-氟苯甲酰氯扩产(1.65亿元)、研发中心建设(0.54亿元)及补充营运资金(0.30亿元) [1] 发行费用结构 - 总发行费用6814.48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724.91万元由长城证券获得 [1] 股东回报方案 - 2022年度实施每10股派现1.5元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5股 总股本基数7068万股 [2]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6月15日 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6月16日 [2]
诚达药业跌5.5% 2022年上市超募11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08
股价表现 - 截至收盘股价27.34元 单日跌幅5.5% 处于破发状态[1] - 发行价72.69元/股 当前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2.4%[1]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188元 为历史最高点 较发行价上涨158.6%[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1月20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新股2417.4035万股[1] - 募集资金总额17.57亿元 净额16.21亿元[1] - 实际募资净额较原计划超额11.08亿元 原计划募资5.13亿元[1] 发行费用结构 - 发行费用总额1.36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18亿元 占比86.8%[2] - 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杨科、范国祖[1] 股东回报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9669.614万股为基数[2]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 合计派发现金2900.88万元[2] - 每10股转增6股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801.77万股[2]
中红医疗跌2.6% 上市即巅峰超募1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7:36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13.51元,单日跌幅2.60%,较上市首日最高价159.80元大幅下跌,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1年4月27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4167万股,发行价48.5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20.25亿元,净额18.96亿元 [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5.80亿元超额13.17亿元,原计划资金用于丁腈手套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费用总额1.28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机构海通证券获得1.07亿元 [1] 历年权益分派方案 - 2022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总股本300,006,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7.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10,004,200元,同时每10股转增3股,转增后总股本增加90,001,800股 [2] - 2021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总股本166,67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30.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00,010,000元,同时每10股转增8股,转增后总股本增加133,336,000股 [2] - 2025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转增1股并派现2.5元(税前),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27日 [2]
破发连亏股杰美特7名股东拟减持 2020年上市超募7.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2:13
股东减持计划 - 7名股东合计持有8,365,469股(占总股本6.055%),拟减持1,905,336股(占总股本1.504%)[1][2][3][4] - 主要减持股东:黄新(第三大股东)拟减持1,240,000股(0.978%),杨绍煦拟减持415,500股(0.328%)[1][5] - 其他股东减持量较小,如刘辉减持6,900股(0.005%)、李云减持1,039股(0.001%)[2][5]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时间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1][2][3] 公司股权结构 - 减持股东均为原泰安大埠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合伙人,因合伙企业解散清算,股份已非交易过户至个人名下[4] - 公司强调减持股东非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62亿元(同比+12.59%),归母净利润707.42万元(同比扭亏,2023年亏损0.92亿元)[7][9] - 扣非净利润仍亏损2755.57万元,但同比收窄79.34%[9] - 2025Q1营收1.50亿元(同比-29.10%),归母净利润亏损365.8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901.91万元)[9] 上市与募资情况 - 2020年8月创业板上市,发行价41.26元/股,募资净额11.90亿元(超募7.67亿元)[6] - 上市次日股价最高达95.60元,目前处于破发状态[7] - 保荐机构东兴证券获保荐承销费用1.12亿元(占发行费用85.5%)[6] 历史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波动大:2821.63万元→-1.16亿元→-9162.29万元[7] - 2023年营收6.76亿元(同比-5.93%),经营活动现金流-6208.67万元[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至6707.76万元(同比+208.04%)[9]
破发连亏股杰美特7名股东拟减持 2020年上市超募7.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1:33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7名股东合计持有8,365,469股(占总股本6.055%),计划减持1,905,336股(占总股本1.504%) [1][2][3][4] - 主要减持股东包括:黄新(持股6.055%拟减持0.978%)、杨绍煦(持股0.328%拟减持0.328%)、谌光平(持股0.170%拟减持0.170%) [1][3][4]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时间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2][3] 公司股权结构 - 黄新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6.055% [1][6] - 减持股东不属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5] - 部分股东股份来源于已解散的泰安大埠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3]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1.63万元、-1.16亿元、-9162.29万元、707.42万元 [7][9] - 2024年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12.59%,实现扭亏为盈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亿元同比下降29.10%,净利润亏损365.8万元 [9]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41.26元/股,募资净额11.9亿元 [6] - 上市次日股价最高达95.60元,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6] - 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保荐承销费用1.12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