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写作
icon
搜索文档
网络文学,套路为王?
虎嗅· 2025-05-26 16:29
网络文学行业概况 - 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数量超过3000万,作品总量超4000万部,形成庞大金字塔生态结构 [2] - 行业年产出超百万部小说,类型套路成为流量获取关键手段 [2] - 男频(起点)与女频(晋江)构成基础分类,"男起点女晋江"格局长期存在 [4] 类型标签演化趋势 - 晋江平台2018年后"爱情"类型占比下降,"剧情"类崛起,"爱情+新元素"配置成为新趋势 [8] - 起点平台"玄幻"类型2015年达顶峰后衰落,"都市""科幻"热度提升,出现超能力/高武等融合元素 [10][11] - 两平台共同趋势:"轻松"标签近年流行,标题风格从抽象(如《遮天》)转向直白爽感(如《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16][17] - 新兴题材涌现:晋江"无限流""穿书"与起点"系统流""凡人流""考据"等 [18] 创作方法论与商业化 - 简介三要素:故事设定(背景/人物)、核心情节(冲突/差异化)、阅读提示(避雷/引流) [21][23] - 人物设定脱离真实感,强调"萌元素"拼贴(如"腹黑""病娇"),通过反差冲突强化情绪张力 [24][25] - IP变现最成功类型:古代言情占影视改编主导地位,因其强情节、复杂人物关系及低审查风险 [43][48] - 现代言情/都市类改编剧凭借现实共鸣性(如《三十而已》《小欢喜》)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9] 技术冲击与产业变革 - AI可快速仿制套路化网文(如1分钟生成《西游记》网文风简介),推动行业从创作转向制作 [28][30][31] - 平台应对措施分化:番茄小说引入AI训练条款遭抵制,晋江建立AI写作分级制度 [33] - 商业模型演进:从早期免费分享→付费订阅→广告驱动免费阅读,IP开发(影视/游戏)成为高价值环节 [35][39][4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查AI特征含量”我是不以为然的
虎嗅APP· 2025-05-25 18:06
行业趋势 - 小红书平台关于"降AI率方法"的搜索笔记数量高达37万+条,显示学生群体对降低论文AI特征含量的强烈需求[1][2] - 高校普遍开启查AI论文模式,部分院校设置硬性指标(如本科论文AI特征含量不得超过15%),催生了查AI和降AI两个新兴细分市场[5][12][13] 商业模式 - 知网可能因查AI业务形成第二条增长曲线,其母公司同方股份的财报值得关注[4] - 降AI服务已形成付费产业,包括专业机构和工具软件(如某大厂提供每日20次免费检测的AI工具)[13][18][19] 技术争议 - 当前AI检测技术仅能提供概率判断(如48%AI特征含量),无法确凿认定文本来源,存在《滕王阁序》被误判为100%AI生成的案例[8][15][16] - 不同厂商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某大厂AI检测显示《滕王阁序》AI值为零,凸显技术标准缺失问题[16][17] 教育体系影响 - 高校采用AI检测机制引发争议,人文社科领域尤其质疑其合理性,认为学术核心应是问题意识而非文本生产方式[7][26][28] - 论文写作流程被类比为"学术八股",使用AI工具完成计算或资料整理与使用SPSS等传统工具本质相同[32][34] 历史参照 - 当前对AI的恐慌类似2008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事件,反映出教育体系对新技术的一贯排斥态度[36][37]
别闹,我也有护城河
猫笔刀· 2025-02-08 22:19
昨天晚上有读者问我会不会被ai写作取代,我第一反应当然是不会了,这种搁谁谁都嘴硬,谁会承认自己马上要被ai给取代。 结果我今白天认真琢磨了一下这件事,发现ai可能还真不好取代我。你们觉得每天晚上夜报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吗,可能有人觉得是信息搜集,也就是我 常说的复盘功课,有人觉得是行文写作,得尽量写的通俗易懂最好还带点幽默感。 这两块工作是夜报的基础,同时也是ai的强项,只要给它一点时间训练我的历史语料,大概率会干的很出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所有的ai在回答问题时都有同一个问题,就是当答案非常明确,可以几句话甚至20个字就说清楚的时候,ai依然会遵循自己 的模版blabla一段一段的输出,就是那种"这些工作我反正已经做了,不如都给你看看"的感觉。 除非你在提问时规定回答必须在xx字数内,否则ai不会主动的长话短说。 选择+取舍的能力,会是人类内容创作者相较于ai的护城河。 …… 写到这上面这个话题我觉得讲够了,再扩展就啰嗦了,但是字数只有550,还得写点别的,这个时候脑子里咕噜咕噜转了一圈,发现今天摄入的信息里能 写的、最有意思的是张兰和汪小菲的抖音号都被永久封禁。 封禁的原因是之前有个抖音账号造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