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扣子空间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最新Agent产品趋势:多体协同,垂直赛道,行业核心业务 | 量子位智库AI 100
量子位· 2025-10-19 12:10
以下文章来源于量子位智库 ,作者AI 100组委会 量子位智库 . 连接AI创新,提供产业研究 分析师 刘萌媛 奕然 量子位智库 | 公众号 AI123All Agent元年已经过半,Agent产品也进入垂直场景深度应用的下半场。 量子位智库最新发布的2025Q3 AI100榜单中的Agent产品,在智能体技术优化、应用落地等方面蓬勃发力,越来越像人类的"AI伙伴"。 智能体技术演进日趋成熟,从 单点智能化工作 向 系统化智能协作 发展,追求更加高效、强大、稳定的任务处理能力,如扩展上下文长度并 融合多模态信息深度理解复杂场景任务,云端服务与本地操作系统深度集成,无缝接入用户工作流提供个性化服务。 应用落地呈现 从通用工具向行业"智能伙伴"深化 的鲜明趋势,嵌入千行百业的业务流程解决特定痛点。例如,科研领域Agent助力实现实验 流程自动化,投资领域Agent为用户提供长周期个性化投资策略组合建议。 量子位智库9月最新观察的数据显示,Agent类产品分走相当一部分流量。 在本次旗舰100榜单中共有7款Agent产品入围,其中 扣子空间、蚂蚁百宝箱 都是首次发布即入榜。 △2025Q3 AI 100榜单 此外, ...
通用型产品增长停滞,垂直赛道成市场新解法丨季度AI 100数据解读
量子位· 2025-10-18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AI产品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巨头凭借全产品矩阵形成生态优势,而初创公司则深耕细分人群以优化体验[2] - AI产品用户规模和活跃度的增长引擎正从通用头部产品转向长尾高细分产品,新兴赛道和Agent产品表现突出[6] - AI产品形态正从工具向集成化工作台和具备执行能力的桌面端Agent演进,Web端与桌面端定位逐步分化[28][31] APP端AI产品现状 - Web端AI产品总访问量和MAU增长停滞,数据持平在6亿和1.3亿人次,头部产品数据出现轻微下滑[6] - 用户增长引擎转变,长尾高细分产品成为增长主力,AI健康等新兴赛道表现瞩目[6] - 综合化办公Agent和垂直赛道Agent用户增长亮眼,显示Agent产品价值得到验证[6] - 头部集中化态势减弱,中腰部产品下载量和日活提升明显,TOP 5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超60%降至50%以内[14][15] - 智能助手类产品累计下载超5亿,日活超8100万,在APP端占比约33%和32%,但比重较第二季度下降[16] - AI效率办公类产品累计下载量接近5亿,领先于AI创作(近2.7亿)和AI文娱生活(近2.6亿)赛道[17] - AI健康细分赛道增长迅速,蚂蚁AQ和字节小荷AI医生发布两个月累计下载分别达近1400万和近200万[17] APP端用户规模TOP 10 - 夸克以约2.51亿累计下载量位居第一,豆包以约2.33亿紧随其后[7] - 用户规模数据量级在1000万以上的产品共有23款[7] APP端用户新增TOP 10 - 2025年9月APP端AI产品总新增下载超1.66亿,相比6月的1.3亿上涨超27%[9] - 豆包和夸克是9月唯二新增下载量超两千万的产品,分别达约2700万和约2300万[9][10] - 新增千万级产品共4款,百万级产品共24个,相比6月(16款)增长明显[9][10] APP端用户活跃TOP 10 - 2025年9月平均每天有近3亿人次使用AI APP,数据相比6月增长近50%[12] - WPS以约6100万DAU位居第一,共8款产品DAU超千万[12] - DAU在百万级以上的产品从6月的15个增加至20个,腰部以上产品是活跃用户增长主要贡献者[12][13] Web端AI产品现状 - 9月Web端总访问量超6亿,较6月的5.7亿有所增长;总活跃用户数约1.24亿,与6月基本持平[27] - 头部产品访问量和活跃用户有所下滑,TOP 10访问量门槛从1900万降至1700万,月活TOP 10门槛从370万降至340万[27] - 流量被AI Agent类产品分走,该品类有7款产品入围榜单,对多个效率类细分赛道形成挤压[32][33] Web端使用规模TOP 10 - 访问量千万级的Web端AI产品维持在10款,DeepSeek、豆包和夸克访问量位列前三,在整体中占比达47%[18] - DeepSeek以约1.15亿总访问量位居第一,豆包约8500万,夸克约8200万[18] - 豆包9月访问量比6月增长约2500万,百度AI搜索9月访问量相比6月增长超1800万,涨幅达74%[19][20] Web端用户活跃TOP 10 - MAU百万级产品共有19个,百度AI搜索月活数据连续两月显著增长,稳定在千万级梯队[22] - 夸克以约1900万独立访客数位居第一,豆包Web端月活用户从6月约820万增长至9月突破1000万[22][23] Web端用户粘性TOP 10 - 用户粘性TOP 10被AI办公效率应用和AI智能助手应用垄断,莫高设计以9.5次人均访问次数领先[25] - 人均访问次数在5次以上的产品共有23款[26] AI产品形态演进趋势 - 头部产品从"工具"向沉浸式"工作台"转变,进行系统深度集成[28] - 随着Agent能力植入,桌面端形态更符合国内用户习惯,代表有Kimi的OK Computer模式和阶跃星辰的桌面伙伴小跃[29][30] - 未来桌面端基于Agent侧重执行,Web端则侧重相对简单的信息再处理[31] - Agent产品能够端到端交付成果,不仅挤占Web端头部产品空间,也对多个效率类细分赛道形成挤压[33]
AI Agent“元年”:李开复的零一万物,是破局还是折戟?
搜狐财经· 2025-10-15 09:27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于9月25日宣布全面升级面向政务与企业的服务战略,计划依托万智2.0平台构建三方共创的AI 2.0新生态[2] - 公司已放弃万亿参数以上超大基模预训练,专注开发轻量化、性能优秀的产业大模型和行业应用[4] - 公司战略重心从C端转向B端,核心产品万智平台和超级员工Agent已在能源、游戏、法律等领域头部客户中取得深度合作[4] 公司内部管理变动 - 公司过去一年有7位高管离职,其中包括5位主要技术人才,如联合创始人谷雪梅、首席技术专家聂鹏程等[3] - 高管离职背后是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和业务探索受挫后进行的战略收缩与自我重塑[3] - 核心技术领袖的离开对研发节奏、团队士气和核心技术积累造成短期冲击,快速重建稳定高效团队是当务之急[4]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2024年为51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8%[6] - 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2024年达1473亿元,企业渗透率不足5%,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3万亿元[6] - 企业级AI Agent被视为最能直接解决企业降本增效刚需痛点的领域,成为所有玩家寸土必争的新战场[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面临海外巨头如OpenAI、谷歌、微软以及国内大厂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的多重围剿[7] - 中国四大云服务提供商过去12个月资本支出约为450亿美元,美国大厂云厂商资本支出为2910亿美元[7] - 巨头凭借算力、数据和生态构筑护城河,对创业公司形成难以逾越的壁垒[7] 公司面临的挑战 - 巨头Agent平台成熟后可能凭借品牌、销售渠道和云服务捆绑优势向垂直行业渗透,对公司形成降维打击[8] - 企业客户在选择核心生产工具时往往倾向于技术更稳定、生态更完善的大厂,公司需加倍努力证明长期价值[8] - 在顶尖人才争夺和需要长期投入的To B赛道,公司能否持续获得资本市场支持是其生存的关键[8] 当前市场机遇与风险 - 巨头推广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公司可直接切入如何用Agent解决具体问题,更专注于解决方案本身[10] - 公司依赖与百胜中国、孩子王、图灵新智算等头部客户的合作,这些核心资产也构成潜在依赖风险[10] - 巨头可能对优质标杆客户发起猛攻,若不能快速复制成功案例建立行业壁垒,客户可能被撬动[10]
张一鸣公开谈AI人才“过拟合”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51
字节跳动AI战略与人才观 - 公司创始人张一鸣指出当前AI人才培养存在“过拟合”现象,即人才虽专业技能扎实,但面对创新任务时表现不佳 [1] - 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联手推出民办非营利机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旨在培育新一代创新人才 [3] - 该举措被视为公司“AI野望”的关键落子,将人才视为决定算法进化上限的核心参数 [3] AI人才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前7个月,AI岗位需求同比上涨10倍,但算法人才持续紧缺,“搜索算法”人才面临“5岗争2人”的极端供需矛盾 [3] - 在“新发AI岗位量最多企业TOP20”榜单中,字节跳动的招聘指数为29.83,位列首位 [3] - 在公司“2026校园招聘计划”中,计划招募超500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研发类岗位需求相比此前增加23% [8] 字节跳动AI业务布局与进展 - 公司几乎在所有关键AI赛道进行重磅布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 [6] - 具体产品布局包括:4月开启Agent产品“扣子空间”内测;4月至6月每月升级通用大模型“豆包”,并于6月推出豆包1.6版本 [6][7] - 在多模态生成模型方面,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类任务方面于国际知名评测榜单均排名首位;9月推出图像生成模型Seedream 4.0 [7] - Seed团队在7月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推出全新VLA模型“Seed GR-3” [7]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知春创新中心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AI感兴趣的年轻人,从预备研究员做起,以实践探索中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 [9] - 公司希望培养的人才核心特质包括: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拥抱不确定性 [10] - 公司Seed工作室2026届人才招募计划“不限专业背景,更关注研究潜力;不拘泥既有技术,鼓励探索智能边界” [11] - 专家指出,公司寻求的是能够跨学科、跨领域、跨场景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人才,而非仅解决已知固定问题的人才 [11] 公司战略重心与行业背景 - 张一鸣自2021年退出一线管理后,重心明显转向对公司未来十年新边界的探索 [13] - 其目标被解读为推动底层范式的突破,弥补中国互联网在从0到1原始创新上的欠缺 [14] - 合作方上海交大ACM班自2002年成立以来,培养出640名毕业生,其中99%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的“摇篮” [4] - 张一鸣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参加一次公司核心AI研发部门“Seed”的复盘和讨论会,持续关注AI业务 [5]
张一鸣公开谈AI人才“过拟合” 透出字节跳动的“创新焦虑”与“AI野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2:45
张一鸣对AI人才培养的观点与举措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指出当前AI人才培养存在“过拟合”现象,即人才专业知识扎实但面对创新任务能力不足 [1][7] - 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联手推出民办非营利机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旨在招聘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培育新一代创新人才 [1][6] - 创新中心计划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核心特质包括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 [8] AI人才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前7个月,AI岗位需求同比上涨10倍,但算法相关人才持续紧缺,“搜索算法”人才面临“5岗争2人”的极端供需矛盾 [1] - 在“新发AI岗位量最多企业TOP20”榜单中,字节跳动的招聘指数为29.83,位列首位 [1] - 字节跳动在“2026校园招聘计划”中计划招募超500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研发类岗位需求相比此前增加23% [6] 字节跳动的AI战略布局与产品进展 - 公司几乎在所有关键AI赛道进行重磅布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 [4] - 2025年4月开启Agent产品“扣子空间”内测,主打生产力提升、专家能力支持等功能 [5] - 公司对通用大模型“豆包”提升迅速,在4月至6月每月进行能力升级,6月正式发布豆包1.6版本 [5] - 在多模态生成模型上加码,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类任务方面于国际评测榜单排名首位 [5] - 9月推出图像生成模型Seedream 4.0,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等功能 [5] - 7月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推出VLA模型“Seed GR-3”,构建连接模型和硬件的桥梁 [5] 行业专家对AI人才与创新的评论 - 专家指出企业推进AI落地需要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若不具备则需通过组织能力培养补齐 [9] - 企业应设立专注于“AI+”业务创新中心,并让业务人员与AI技术人员在项目早期紧密协作,避免模型开发与业务需求脱节 [9] - 张一鸣自2021年退出一线管理后,重心转向探索公司未来十年新边界,旨在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底层范式突破 [9] 张一鸣的个人参与与公司动向 - 张一鸣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参加一次公司核心AI研发部门“Seed”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 [4] - 公司Seed工作室在2025年4月率先启动2026届人才招募计划,不限专业背景,更关注研究潜力,鼓励探索智能边界 [8]
实测字节扣子空间:AI助力深度写作,十分钟生成有源丰富长文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14
核心功能创新 - 平台推出深度写作功能 采用体系化思考与高效表达结合模式 显著提升创作者效率 [1] - 一键优化提示词功能允许用户在预设模板上精细化调整 大幅降低AI写作工具使用门槛 [1] - 构建完整创作生态链 支持从大纲预览 在线修改到多格式导出(PDF/MarkDown/Docx)的全流程实时调整 [3] - 具备多媒体生成能力 可同步产出文章配图 网页版本及播客脚本 实现跨媒介输出 [3] 专业内容创作能力 - 系统精准把握学术论文结构 能自动生成包含摘要 关键词 参考文献的完整学术框架 [1] - 在3000字深度论文创作中完整呈现技术演进脉络和应用场景分析 并嵌入可点击的参考文献链接 [1] - 有效解决AI生成内容中常见的数据幻觉问题 实现参考文献与正文内容的精准对应 [1] - 在2500字社会议题分析中采用故事+分析叙事模式 完成典型案例解析 权威数据引用和矛盾点挖掘 [1] 实际应用表现 - 工具在资料收集与结构化呈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十分钟内可完成从选题到初稿的全流程 [4] - 生成内容自带可信度较高的数据支撑 特别适合自媒体从业者使用 [4] - 情感类内容创作存在局限性 北京旅游散文测试中出现英文词汇和时间误差 [2] - 创意写作领域表现生硬 模仿海明威风格创作打斗场景时输出更接近分析报告而非文学创作 [4] 技术特性与局限 - 情感表达层面存在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的碰撞 这是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 [2] - 跨媒介输出能力显著提升内容传播效率 [3] - 系统对故事节奏的把握仍需改进 [4]
深度长文AI一键生成:实测字节扣子空间新功能
量子位· 2025-09-07 12:36
字节扣子空间产品定位 - 定位为深度长文写作加速器 专注于体系化思考与高效表达的结合 [2][3] - 目标用户为内容创作者 特别适合以内容为核心的自媒体快速生成深度文章 [32] 核心功能特性 - 一键优化提示词功能允许用户在已有模板上修改生成结果 [5][6] - 支持在线修改功能 文档生成前提供可修改的大纲 [27] - 输出格式支持PDF/MarkDown/Docx三种文件格式 支持一键生成文章配图/网页/播客 [28] - 对超过500字的内容采用产物式交付 以文件形式而非文本形式输出 [37] 内容生成能力验证 - 研究论文生成测试中 成功输出学术论文式结构内容 所有标注链接均可点开且附有详细搜索记录 [7][9][10] - 生成社会议题分析时输出中肯的深度内容 避免过多煽动性表达 [19][20] - 情感博客生成测试显示散文风格增强故事可读性 但存在中英文混杂的出戏问题 [21] - 旅游攻略生成能力突出 十分钟内可生成图文并茂内容 [22][24] 技术实现特点 - 生成的参考文献能与链接准确对应 有效避免幻觉问题 [11] - 具备超强搜索能力 单次搜索可返回4-12个结果 [11] - 支持多语言混合搜索 包括中英文术语混合查询 [11] 应用场景适配性 - 最适合资料整理型内容创作 十分钟内可生成丰富且有来源的深度文章 [32] - 不适用于故事创作 剧情生成测试输出结果更接近公众号内容而非故事体裁 [33][34] - 在生成打斗场景时会出现不符合情境的物体破坏统计等异常内容 [35] 市场定位差异 - 与通用AI写作工具形成差异化定位 专注于深度长文生产场景 [2][36] - 工具定位明确 辅助设计剧情/构建故事框架/整理资料 但不替代人类创作 [37][38]
卷疯了!字节、阿里等大厂发力AI智能体,全球96%企业正部署AI模型
钛媒体APP· 2025-09-03 16:36
中国互联网大厂AI智能体布局 -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多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 提供覆盖开发、部署、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2] - 腾讯优图实验室开源智能体框架Youtu-Agent 字节Agent平台"扣子空间"上架至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商店平台 [2] - 美团开源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 总参数量5600亿 在Agentic Tool Use评测基准性能超过DeepSeek-V3.1和GPT-4.1 [2] AI智能体商业化进展 - Agent多步推理推动token用量爆发式增长 云和算力需求持续提升 [4] - 通用智能体公司Manus年化收入达9000万美元(约6.46亿元人民币)即将突破1亿美元 [4] - F5亚太区首席技术官预测未来1-2年内所有App应用产品都将转变为AI应用 [4] 云服务商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BAT三家第二季度合计资本开支615亿元 同比增长168% [5] - 阿里云Q2资本开支386.76亿元(同比+220%)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 [5] - 腾讯CSIG部门Q2资本开支191亿元(同比+119%) 百度云Q2资本开支38亿元(同比+79%) [5] - 过去12个月中国四大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约450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同行2910亿美元的15% [6] - 中国云资本支出自2023Q4起快速增长 2025Q2增长3倍 资本支出占收入比例已超美国 [7] 全球算力投资与token消耗 - 微软Q2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同比+27%) 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下限提至660亿美元 谷歌将资本开支从750亿美元提高至850亿美元 [7] - Manus单次任务token消耗量达10万量级 单次任务成本约2美元 [7] - 全球96%企业正在部署AI模型 其中91%采用WAAP保障AI与机器学习模型安全 [8] AI智能体技术演进与安全需求 - AI智能体具备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执行和工具调用能力 加速生成式AI技术落地 [8] - F5推出AI网关产品 支持跨环境部署 为智能体应用提供动态安全防护 [8][9] - F5通过GPU资源动态调度帮助中国企业提升AI训练、RAG构建及推理过程的数据访问性能 [9] 中国企业AI智能体应用现状 - 34%中国企业开展测试验证 30%进入"较大投入+采购培训"阶段 [11] - Agent应用在金融、制造、零售等流程标准化领域形成规模化落地 [11] - 预计2028年中国企业级Agent应用市场规模将超270亿美元 [12]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 - 英伟达推出机器人超级电脑Jetson AGX Thor 提供2070 FP4 teraflops AI计算能力 较前代提升7.5倍算力和3.5倍能效 [1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预估销量2400台 2025年将超万台 [15]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52.95亿元 2030年达1037.52亿元(占全球44.6%) [15]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50年达7万亿美元(约50万亿元人民币) [17] 具身智能安全挑战 - 具身智能面临非线性公域数据缺乏和泛化性数据不足两大世界性难题 [14] - 机器人需要力觉、嗅觉等多模态数据支撑 目前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在技术瓶颈 [14] - 蚂蚁集团指出具身智能使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 安全风险发生质变 [15] - F5通过融合平台解决边缘AI设备延时控制与应用安全双重需求 [15]
“Agent大战”,单个智能体已成“过去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2:04
行业趋势 - AI Agent行业进入"协同作战"新阶段 互联网大厂密集布局 Multi-Agent协同系统成为焦点 [1][2][3]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爆发年" 仅上半年就有超过50款智能体产品密集发布 [3] - 到2027年6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协作型智能体系统 业务流程效率提升50%以上 [3] 技术发展 - Multi-Agent架构将复杂问题拆分为子任务 由多个专业Agent分工处理 实现系统性交付 [2] - 智能体需要具备规划 记忆和工具使用三个核心功能 满足用户端到端需求 [1] - 多智能体系统在软件开发领域可扮演不同角色 在工业制造领域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3] 产品性能 - 百度GenFlow2.0支持超100个Agent同时工作 最快3分钟内并行完成超过5项复杂任务 [1][2] - GenFlow2.0整合百度文库14亿条公域数据 并接入网盘私域数据搭建用户记忆库 [2] - 产品支持PPT制作 视频绘本创作 代码编写 网站搭建 小游戏开发等多模态任务 [2] 市场应用 - 用户期待AI Agent能理解需求 分解任务并协调执行 完成复杂决策场景 [1] - 字节跳动扣子空间支持飞书 高德地图等14种插件调用 [3] - 360推出"多智能体蜂群" 被定位为生产力迈入"成果交付时代"的关键节点 [3]
Agent大战”,单个智能体已成“过去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56
AI Agent市场发展现状 - AI Agent行业迎来集中爆发,各类通用和垂直领域Agent产品成为焦点,标志着"AI Agent元年"的到来 [1] - 互联网大厂如百度、阿里、腾讯、字节、360等密集布局,推动市场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作战"新阶段 [1]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爆发年",仅上半年就有超过50款智能体产品密集发布 [3] Multi-Agent协同系统的优势 - Multi-Agent系统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同提升整体效率与质量,能够处理复杂和动态任务 [2] - 百度GenFlow2.0支持超100个Agent同时工作,最快3分钟内并行完成5项复杂任务,如PPT制作、代码编写等 [1][2] - 在软件开发领域,Multi-Agent可分别扮演产品经理、UI设计师等角色,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工业制造领域,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2] 用户需求与技术挑战 - 用户期待AI Agent能理解需求、分解任务并协调执行,完成复杂决策场景如PPT制作、高考志愿填报等 [1] - 通用Agent难以精通跨领域技能,导致单Agent处理复杂任务时效率不足、准确性不高,存在"描述难、结果差"痛点 [1] - AI产业需聚焦最终成果交付,而非工具概念,GenFlow2.0整合百度文库14亿条公域数据和网盘私域数据,以交付个性化结果 [2] 行业前景与大厂布局 - IDC预测到2027年6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协作型智能体系统,业务流程效率提升50%以上 [3] - 字节跳动扣子空间支持14种插件调用,360的"多智能体蜂群"被视为生产力进入"成果交付时代"的关键节点 [3] - AI变革仍处早期,战局需时间明朗,大厂从AI大模型到智能体协作的布局考验战略定力和技术实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