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笔绘龙舟启新智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 - 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融合民间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屈原的纪念[2] - 北宋时期演变为竞技性水上运动,宋代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是最早表现宫廷龙舟竞渡的画作[2] - 元代王振鹏《龙池竞渡图》采用白描法,构图更具动感,现存相关题材画卷约10件[3] - 明清时期龙舟竞渡成为市民娱乐活动,明代郑重《龙舟竞渡图》突出世俗趣味[3] 龙舟文化的艺术表现 - 南宋李嵩《天中水戏图》聚焦巨型龙舟,为研究宋代宫廷龙舟活动提供视觉资料[2] - 元代吴廷晖《龙舟夺标图》仅描绘3艘龙舟却展现非凡气势,人物刻画生动[3] - 明代龙舟题材绘画简化岸边景色,突出竞渡场景,如4条龙舟和1条凤舟同场竞技[3] 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 - 龙舟竞渡从传统民俗发展为全民健身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3] - 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亲子活动、训练营和锦标赛参与龙舟运动[3] - 龙舟运动强调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3]
外国人眼中的端午故事(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1 05:31
当地人教恩佐包香囊。 受访者供图 去年6月,我来到屈原的故乡宜昌秭归县,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包粽子。空气中混合着艾草和糯米的清 香,面前摆着粽叶、糯米、红豆、鲜肉,我一边学着卷叶,一边把馅料层层叠好,再用棉绳把粽子扎 紧。包粽子比我想象的复杂很多,起初我总是失败,但当地人温和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让我安下心来。 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最后成功包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味道也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中 国人的友善、包容,以及对节日传统的尊重。 不仅是粽子,其他的端午习俗也令人难忘。端午之际,很多家庭都会在门前悬挂艾叶以驱邪避祸。在小 巷中漫步,我看见家家户户门口嫩绿的艾草束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微风吹过,艾草香扑面而来。这 些绿意带来的温馨与安宁,混合着糯米香与人情味,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激昂的龙舟鼓声中,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布雷斯特会举办航海节,那里的赛 船活动同样热闹,海风与桨声交织,水面上一派欢腾。当三峡的龙舟鼓声与记忆里布雷斯特的航船汽笛 声遥相呼应,我忽然读懂——不同的浪花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虽然中法文化有别,但节日里对团圆与 平安的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情感。 这段文化交流的旅程让我从 ...
匠造对话,美美与共!70余个各国手工艺绝活亮相非遗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1:01
国际手工艺展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汇聚34个国家76个手工艺项目,展示全球手工艺多样性与文化交流[1] - 展区呈现阿尔及尔传统刺绣、清迈银饰、巴里陶器、马来西亚珠串皮影等70余项各国技艺绝活[2] - 意大利玻璃艺术家毛罗·维亚内洛展出海洋生物主题作品,每件含签名微雕与海浪声效设计[4] - 俄罗斯手工艺人叶列梅耶娃·达莉娅复刻法尤姆肖像画首饰,作品预售即售罄且专为展会预留库存[4] 跨国合作艺术项目 - 大型共创装置《路上的风景》由波兰团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联合创作,以宝石点缀丝绸之路女性形象[5] - 法国与成都院校合作的《新丝绸之路》装置融合全球纺织样本与竹艺,兼具观赏与休憩功能[5] - 十国艺术家联合制作"交织万象"柳编装置,通过水流与桥梁意象象征文明对话,展期内持续更新形态[6][8] - 波兰艺术家帕夫拉克指出各国匠人通过枝条编织技艺实现无语言沟通,体现文化交融[8] 特色展品与技术亮点 - 穆拉诺岛玻璃工艺采用透亮材质与生物造型,细节包含作者首字母微刻及互动声效[4] - 俄罗斯复古首饰严格复刻文物原型,结合历史底蕴与市场需求[4] - 马来西亚展团整合大旗鼓游行、槟城珠串与皮影剪影,立体呈现南洋文化[2]
华二代助力中意时尚“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30 05:03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时空折叠——创智江岸对话永恒之城"的"2025中意时尚文化嘉年华"在上海市杨浦区举办,旨在促进中意文化交流 [1] - 活动由杨浦区侨办、区侨联主办,意大利创新中心、华二代协会承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虚拟现实考古展、数媒艺术展、轻歌剧表演、时尚联合秀、魔术表演、美食长廊和时尚文化市集等 [1] 特色活动内容 - "星轨考古启示录"虚拟现实考古展运用卫星测绘技术,让观众在庞贝古城遗址与杨浦工业遗存间穿梭 [1] - 同济大学团队通过流体力学算法和3D动画复刻文艺复兴经典雕塑,使其在元宇宙空间重生 [1] - 黄浦江畔分会场举办300米滨江主题市集,包括威尼斯面具文化展示、30多个意大利食品品牌展示和中意文创产品展示 [1] 华二代青年参与 - 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多国的华二代青年参与活动,为嘉年华注入青春力量 [1] - 华二代青年代表在"中欧青年圆桌会"上围绕"数字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展开讨论,探索文化对话新路径 [1] - 意大利华侨女作家唐俊语携代表作参与讨论,其作品融汇中意文化底蕴,受到中国读者喜爱 [2] 文化交流与创新 - 西班牙华二代郑雅静分享在卢浮宫参与汉服沉浸式体验的经历,认为递进模式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 - 英国华二代汪彤表示希望通过创新叙事和技术变革改变海外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华二代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神经元" [2] - 意大利创新中心负责人强调活动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契机,致力于为两国文化时尚交流搭建高端平台 [2]
“古韵今风”系列活动在开罗掀起中国舞蹈热浪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9 16:49
主题讲座由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主讲,以4段中国古典舞为切入口,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展 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分类和特点,到演员展示三道弯体态等舞蹈动作,从品读 舞蹈背后的中国古诗词韵味,到讲述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讲座内容层层递进深 入,意象与情感相融,古韵与今风相汇,使观众不仅收获视觉的极致享受,也从中国舞蹈艺术中汲取到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丰盈养分。 现场观众被讲座内容和示范表演深深吸引,时而静心聆听,时而拍手叫好,气氛在互动对话环节达 到高潮。大家踊跃举手"抢麦",开启花式点赞。杂技演员纳赫拉赞叹道,这是一场大饱眼福的视觉盛 宴、意蕴深远的文化熏陶,中国古典舞的曼妙雅致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她痴迷。专业舞者阿什拉夫 表示已用手机完整拍摄所有节目,这些充满东方魅力的表演值得他和舞伴们反复欣赏学习。青年艾米娜 是首次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活动,她直呼自己已被中心成功"圈粉",迫不及待参与下一场活动。记 者莱拉表示,要向同行们广泛推荐中国文化艺术,期待中国舞者更多亮相当地国际艺术节。 人民网开罗5月29日电 (记者黄培昭)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演艺集团 ...
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活动在新疆举行—— 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14
初夏的天山南北,繁花似锦。5月24日至26日,参加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以下简称"交流 营")的媒体和留学生代表先后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拜城县,以及乌鲁木齐市等 地开展实地参访调研,触摸文化交流脉动,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古代中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交流融合, 产生了光辉灿烂的龟兹文化。 交流营参访的首站是龟兹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包括龟兹文 书、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展品中既有见证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发展的"唐伎乐人物陶浮雕",也 有展示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唐石刻华吉祥佛",还有体现南北朝高超手工业技术的"龟兹锦"等。 "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在其中还看到了一些与埃及文物相似的装 饰和图案,这表明了古丝绸之路上密切的文化往来。"埃及中东通讯社阿拉伯新闻部主任穆罕默德·穆萨 专门就博物馆制作了一条图文报道,向埃及民众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之一。它开凿于约公元3世纪, ...
非洲大陆最南端的龙舟节
新华社· 2025-05-27 10:49
开普敦龙舟协会主席伊格桑·萨利见证了龙舟节在当地日渐"圈粉"的过程。他介绍,龙舟节开始举办以 来,"赛事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赛队伍和选手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参赛队伍已达到13支,参赛选手近 200人。 萨利认为,龙舟节是感受中国文化的绝佳方式,"促进了文化间的奇妙对话,让南非人了解到两种文化 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龙舟,真是太棒了!"比赛后,衣衫已被水打湿的希尔-刘易斯兴奋地告诉记者。"这 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向更多南非人介绍中国文化、历史,以及这样有趣的文化传统和美食。我认为 这有助于文明彼此融合、相互了解。" 尤文泽说,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不仅是力量与速度的角逐,更是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精神的 体现。"文明需要交流互鉴。中国的龙舟在同样具有优秀文明的非洲大陆绽放光彩,是世界文明多样 性、不同文明对话的生动例证。" 新华社开普敦5月27日电(记者王雷、王晓梅)微凉海风吹过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开普敦,激昂的鼓 点与呐喊声交织回荡。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由开普敦华人社区和开普敦龙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 三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日前在开普敦维多利亚港的炮台公园拉开帷幕。 除1000 ...
活跃在澳大利亚北方门户的孔子学院
新华社· 2025-05-27 09:07
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成功举办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澳大利亚使馆区决赛,10岁学生埃莉·莫斯获得一等奖 [3] - 孔子学院由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合作创办,是北领地唯一一所孔子学院,拥有9名志愿者教师(7名来自中国) [6] - 学院通过开设中文课程、课后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当地私立学校埃辛顿计划将中文列为必修科目 [6] 文化传播与社区影响 - 孔子学院太极拳培训班吸引当地居民参与,60多岁的学员黛比·沃斯滕霍姆表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益 [3] - 学院志愿者教师董安然在教学中介绍中国交通发展(如重庆穿楼轻轨、高铁等),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向往 [6] - 达尔文市长科恩·瓦茨卡利斯是孔子学院"铁杆粉丝",经常参加学院活动,支持推广中国语言文化 [7] 机构合作与发展规划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校长斯科特·鲍曼高度评价孔子学院,表示将考虑开展更多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 [8]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国际关系会议上肯定孔子学院在推广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3] - 达尔文市作为澳大利亚北领地首府(人口约15万),凭借地理优势成为该国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 [3]
记者手记:人文之光洒向商贸之路
新华网· 2025-05-26 07:52
经贸合作成果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达成展期进口采购订单109 8亿元 [1] - 签约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项目24个 [1] - 展会期间举办精准高效的投资对接会,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 [1] 文化交流活动 - 博览会期间举办斯洛文尼亚乐队表演、罗马尼亚手工艺大师展示、百人长桌宴等活动,全景展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文化风情 [2] - 宁波"00后"世界技能大赛烹饪冠军康邦成将中国与中东欧美食融合,现场烹饪克罗地亚墨鱼汁烩饭、希腊肉串等菜品 [2] - 保加利亚面包与玫瑰、波黑莫斯塔尔古桥主题中国印、罗马尼亚传统刺绣等文化元素在展会中突出展示 [2] 科技与创新合作 - 匈牙利虚拟现实科技馆项目吸引观众体验AR技术呈现的匈牙利历史文化,未来计划开发融入中国聊斋元素的"中式志怪"主题 [4] - 保加利亚商贸代表团翻译特奥多西耶娃对博览会上的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科技产品产生浓厚兴趣 [3] 人文交流成效 - 文化组织者迪亚妮·德萨内夫认为人文艺术活动效果显著,感受到观众对不同文化的浓厚兴趣 [3] - 宁波大学研究生施周安健观察到中国在国际展会中展现更自信开放的姿态 [3] - 人文交流活动有助于扩大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3]
“这种文化交流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文化演出行业 -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排的新编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编钟乐舞》在法国巴黎莫加多剧院成功演出,呈现"八音合鸣"的恢宏场景 [1] - 《编钟乐舞》以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展现古楚文化,创作灵感源于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音乐文物 [1] - 该剧目自1983年首演以来已在海内外上演逾千场,本次是全新编排后首次在法国亮相,随后将赴德国巡演 [1] - 演出采用多媒体电子手册辅助观众理解,包含50余页乐器图解和剧情介绍等内容 [2] 文化交流项目 - 《编钟乐舞》隶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年度项目,该品牌自2009年创立以来已选派30余个艺术团组的40余台精品剧目在欧美演出600余场 [2] - 法国制片人评价该演出是艺术、历史与考古的深度融合,展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青铜乐器实现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史贡献 [1] - 法国艺术史专家认为演出拓展了国际观众对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理解,体现了中国文化深邃的人文内涵 [2] 市场反响 - 演出在巴黎莫加多剧院座无虚席,法国观众反响热烈,认为这是"难得的新奇体验" [1][2] - 剧院方表示此类兼具美学与历史深度的演出契合法国观众审美预期,有助于拓展观众群体和加强文化交流 [2] - 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以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为核心的原创剧目在海外具备独特吸引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