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琵琶
icon
搜索文档
民乐名家汇聚 保利国乐艺术节首次落地天津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5:19
活动概述 - 2025保利(天津)国乐艺术节将于8月17日至23日在天津举办,为该活动首次落地天津 [1] - 艺术节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将在天津大剧院举办近十场演出活动 [3] 活动内容 - 艺术节汇聚国内顶尖民乐名家、一流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等业界翘楚,组成强大师资团队 [3] - 活动涵盖琵琶、二胡、笙、古筝、扬琴、竹笛六大专业领域 [3] - 提供面向广大市民的惠民演出,让市民感受国乐魅力 [3] 活动意义 - 保利国乐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首次落地天津 [3] - 天津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国乐艺术节的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 [3]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人民日报· 2025-08-08 11:0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河南省兰考县徐场村民族乐器加工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九成以上农户增收致富[1] - 兰考县共富工坊数量达304家,带动就业2.3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366人[6] - 脱贫地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每个脱贫县培育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6] 收入水平变化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幅39.2%[2] 就业与创新模式 - 兰考县南彰镇共富工坊通过盘活闲置院落,实现年出口8万多个藤筐,带动老年群体就业[5] - 江西夏潭村通过采矿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组合出让创新模式,实现420.1万元交易额[4] 政策支持与机制完善 - 全国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云南昭通案例显示医疗费用减免与公益性岗位安置有效阻断返贫风险[3] - 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4][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江西夏潭村通过定点帮扶建成共享食堂、幼儿园等设施,矿泉水项目加速建设[4] - 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提升[4]
“乐韵中非,心桥共筑”:中国传统艺术打动肯尼亚观众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1 15:31
文化交流活动 -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团在肯尼亚多地举行巡回演出,包括内罗毕大学、斯特拉赫男子学校、肯尼亚国家图书馆和肯雅塔大学等地 [4] - 演出形式多样,包括独奏、合奏、器乐与武术融合等,展现二胡、琵琶、竹笛、笙、古筝、扬琴等传统乐器的特色 [4] - 乐曲编配结合巡演地特色,将中国传统乐器与当地经典作品巧妙融合 [4] 观众反响 - 肯雅塔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迪达·巴里萨称赞中国高校艺术团演奏技艺精湛,情感丰富,尤其喜爱《十面埋伏》 [1] - 肯雅塔大学音乐学院学生海勒姆对融合多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合奏印象深刻,认为音色层次丰富 [4] - 学习中文的中学生海莉表示演出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音乐是跨越语言的桥梁 [4] - 斯特拉赫男子学校学生对武术节目表现出极大兴趣,热情模仿并邀请武术演员教学 [4] 互动与教学 - 在国家图书馆演出后,裂谷理工学院和总统府小学的学生们被中国传统乐器吸引,现场学习中文儿歌《小星星》 [8] - 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晓东认为演出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文化与心灵的深度交流 [8] 文化影响 - 演出激发了肯尼亚师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促进非中音乐融合交流的探讨 [4] - 巴里萨教授期待未来更多交流机会,推动传统音乐教育与创作合作 [4] - 演出在肯尼亚师生心中播下中华文化的种子,促进跨文化合作的可能性 [8]
清风为伴产业兴 | 泡桐奏响致富曲
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现状 - 兰考县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泡桐种植、音板及配件供应、民乐研发生产销售,桐木音板供应量占全国90%以上 [1] - 全县培育民族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80余家,年产销70万台(把),产品涵盖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值30余亿元,带动就业1.8万人 [1] - 行业存在规模小、生存能力差、资金紧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无序竞争、品牌创建困难等问题 [2] 政府监督与政策支持 - 纪委监委将民族乐器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清单,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收集问题并督促解决 [1] - 优化展会补贴申请流程,实施一表通办,解决资金发放滞后问题,已落实企业补贴资金 [1] - 督促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加强执法,打击制假售假、恶意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2] 金融与营商环境优化 - 督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2] - 推进干部作风和清廉执法建设,查处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2] - 强化监督执纪执法力度,保障民族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