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搜索文档
虚增收入被坐实,广济药业及时任董事长等领罚单 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7:13
公司受罚情况 - 公司因对部分经销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2022年多期财报营业收入差错 其中第一季度多计4560 16万元(占当期25 49%) 半年度多计1 37亿元(占26 68%) 第三季度多计1 38亿元(占20 49%) [1][2] - 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分别拟被罚80万元 [1][2] - 公司已对2022年相关财报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并于2023年11月被湖北证监局采取警示函措施 [2]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亏损1 4亿元和2 95亿元 2025年一季度续亏3626 62万元 [1][5] - 亏损主因包括主导产品市场价格低迷 济宁公司价格不及预期亏损 联营单位收益减少等 [5] - 公司表示刚更换经营班子 正努力扭转经营局面 但业绩改善需要过程 [5] 处罚影响 - 公司称本次处罚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无需申请退市风险警示 生产经营正常 [3] - 律师分析行政处罚将导致公司3年内无法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公开发行债券 [4] - 投资者若因虚假陈述受损失可索赔投资差额 佣金和印花税三项损失 [4]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目前仅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尚未收到最终处罚结果 [5] - 对可能出现的投资者索赔 公司将积极沟通应对 [5]
广济药业: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快讯· 2025-07-02 19:33
行政处罚公告 - 公司收到湖北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1] - 湖北监管局拟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阮澍处以8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胡明峰处以80万元罚款 [1] - 公司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也不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1] - 最终处罚结果以湖北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准 [1]
三家上市公司同步披露:这家大型国企被立案一周后便迎来处罚结果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22:48
华阳集团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华阳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山西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1] - 违规行为涉及2021年4月至6月期间,华阳集团未经同意将控股子公司阳煤化工11.26亿元资金划转至集团账户,占阳煤化工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74% [1] - 资金占用行为导致阳煤化工2021年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披露该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存在重大遗漏 [2] 监管处罚情况 - 山西证监局认定华阳集团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2] - 拟处罚金额:华阳集团400万元、财务负责人高彦清200万元、资金管理人员樊宗莉90万元 [2] - 从证监会立案到调查结果出炉仅用一周时间,显示监管效率极高 [1] 公司背景及股权变动 - 华阳集团由阳煤集团更名而来,是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2] - 集团旗下拥有华阳股份、华阳新材两家上市公司,并曾控股阳煤化工 [2] - 2022年12月华阳集团将所持阳煤化工24.19%股权对山西潞安化工进行增资扩股,导致阳煤化工控股股东变更 [3] 事件影响及公司回应 - 被占用资金已于2021年9月30日全部归还 [2] - 阳煤化工表示该历史行为不会影响公司当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 - 阳煤化工强调公司战略布局仍按计划顺利推进 [3]
豆神教育: 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豆神教育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于2024年12月20日收到《立案告知书》[1] - 调查发现公司未及时披露5起仲裁案件,包括察布查尔锡伯案、张莹案、德峰广告案、张家口案、寓乐湾案,累计涉案金额12,361.60万元[2][3] - 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察布查尔锡伯案和德峰广告案,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一款所述违法行为[2] - 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张莹案、寓乐湾案、张家口案,且未在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违法行为[3][4] 行政处罚内容 - 公司被给予警告,并处以230万元罚款(其中70万元针对第一款违法行为,160万元针对第二款违法行为)[6] - 时任董事长窦昕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10万元罚款(30万元+80万元)[6] - 时任董事会秘书陈钊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10万元罚款(30万元+80万元)[6] - 时任副董事长王辉和时任董事刘辉各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5万元罚款[6] 公司高管责任认定 - 窦昕作为时任董事长、CEO,对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承担管理责任,未勤勉尽责,且知悉张家口案[5] - 陈钊作为时任董事会秘书、副总裁,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未勤勉尽责,且知悉张家口案[5] - 王辉作为时任副董事长,知悉张家口案,对该案信息披露事宜未勤勉尽责[5] - 刘辉作为时任董事、副总裁,知悉张家口案,对该案信息披露事宜未勤勉尽责[6]
涉嫌信披违规遭立案 锦盛新材逼近跌停!受损股民可索赔
新浪证券· 2025-06-30 09:34
公司股价表现 - 6月30日开盘大幅低开逼近跌停 股价跌19 11%至13 33元/股 总市值20亿元 [1] 公司负面消息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亏损2250 95万元 2023年亏损2387 49万元 2024年亏损2264 75万元 连续三年亏损总额达6900余万元 [5] - 亏损原因包括海外市场收缩和产能利用率不足 [5] 公司业务背景 - 成立于1998年 2020年7月登陆创业板 [5] - 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5]
即将终止上市 *ST紫天面临三重退市风险
证券日报网· 2025-06-28 10:49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2022-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收入24.99亿元 [1] - 公司通过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等手段虚增收入及利润 [2] - 公司联合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抗监管,拒绝阻碍执法 [1][2]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12名现任与过往管理层共处罚款约4000万元,并对部分责任人处以5至10年市场禁入,2名主要责任人终身市场禁入 [3]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时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田某被处罚金160万元,田某被处6年市场禁入 [3] 公司历史及业务转型 - 公司原名南通锻压,2011年1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 - 2016年初原实控人郭庆以8.38亿元转让26.17%股权给新余市安常投资中心,控股股东变更 [2] - 公司实施一系列并购转型广告传媒业务,2018年更名为紫天科技 [2] - 新股东资本运作下公司短期内业绩大增,但2023年度业绩大变脸 [2] 退市风险及监管措施 - 公司触及三重退市风险:未在规定期限整改退市、重大违法退市、未披露年报退市 [1][4] - 预计最快将于7月19日达到终止上市期限 [1][4] - 公司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可能于9月初触及退市 [4] - 公安机关已对公司"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可能跟进"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追责 [5] - 已有投资者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5] 监管态度及市场影响 - 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出清"害群之马" [4] - 监管机构通过罚款与资格罚双重制裁彰显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决心 [4][5] - 市场人士认为公司治理失效、财务造假与对抗监管形成恶性循环 [5] - 投资者需警惕财务异常、信披违规及治理混乱的公司 [5]
因多次虚增收入,锦富技术收《行政处罚决定书》
巨潮资讯· 2025-06-28 10:29
行政处罚情况 - 锦富技术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收到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 - 违规行为涉及2021年与供应商厦门市中智信联实业有限公司、客户厦门炬煜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的金属品贸易业务[2] - 公司错误将垫资利息收入计入营业收入,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2] - 2021年第一季度虚增营业收入5,293.88万元(占当期营收20.02%),半年度虚增11,132.06万元(21.14%),前三季度虚增17,234.83万元(20.74%)[2] - 2022年3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正[2] 处罚对象及金额 - 公司被处以400万元罚款[3] - 董事长顾清被警告并罚款120万元[3] - 时任财务总监邓浩被警告并罚款100万元[3] - 时任总经理方永刚被警告并罚款80万元[3] - 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ZHANG WEI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3]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处罚事项与事先告知书一致,不触及创业板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4] - 当前生产经营正常,预计处罚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4] - 公司承诺强化合规意识,规范信息披露流程[4]
锦盛新材: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快讯· 2025-06-27 18:43
公司公告 - 锦盛新材于2025年6月27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1] - 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 - 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1] - 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1]
ST东时: 关于无法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资金占用整改暨公司股票及“东时转债”停牌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32
公司资金占用及整改情况 - 公司未能在2025年6月19日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前完成资金占用整改,导致股票及"东时转债"自2025年6月20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月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东方时尚投资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约为3.87亿元,通过设备采购、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等方式占用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累计归还占用资金0元,占用余额仍为3.87亿元 [3] 复牌及退市风险 - 若公司在停牌期限内完成整改,股票及"东时转债"将复牌 [3] - 若停牌期限内未完成整改,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复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上交所将终止公司股票及"东时转债"上市交易 [3][4] 其他重大事项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3] - 公司实际控制人徐雄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批准逮捕,公司生产经营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嘉澳环保再度被证监会立案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38
公司违规事件 - 嘉澳环保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2] - 公司子公司存在在建工程未按规定转固定资产的情况,导致年度报告披露不准确[2] - 未转固的在建工程导致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利润虚增,并影响资产折旧核算准确性[2] 历史违规记录 - 2020年12月嘉澳环保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3] - 2021年5月公司被浙江证监局罚款100万元,高管被处以警告及罚款[3] - 2019年报虚增营收1.79亿元(占比14.24%),虚增营业成本1.8亿元,虚减净利润105.04万元[3] - 2020年三份定期报告分别虚增营收0.89亿元、1.19亿元、1.49亿元,虚减净利润58.93万元、68.44万元、93.61万元[3] 公司解释与内控问题 - 2020年5月公司称信息披露不一致系财务人员失误导致[3] - 专家指出公司或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财务审核流程存在漏洞[4] -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复核机制导致财务数据错误频发[4] 审计机构责任 -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审计职责履行,提高审计质量[4] - 需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监督,维护资本市场公平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