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乐言商业|“苏超”迈向顶流,“黄牛”和赛事统一运作如何破?
第一财经· 2025-06-28 23:18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赛事带动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长25%,苏州市整体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长19% [1] - 赛事核心经济圈涵盖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及个体工商户,同时辐射城市景点、交通等业态 [1]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赛季综合经济效益将超3亿元 [1] 赛事出圈条件 - 江苏省13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楚汉争霸""早茶德比"等)形成天然看点 [3] - 城市经济发达且差距小,具备专业场馆和接待能力,非专业比赛性质吸引泛球迷群体 [3] - 分散化票务渠道包括"看个比赛"小程序及各地独立入口(如"运动扬州""宿心办"等) [5] 运营管理问题 - 黄牛倒票现象严重,苏州对战扬州比赛门票被炒至原价19.9元的14倍(280元) [3] - 公安机关已抓获105名黄牛,采取刑事强制1人、行政处罚37人 [4][5] - 宿迁足球队因商业活动违规遭调查,暴露赛事商业化运作缺乏规范管理 [6] 长期发展建议 - 需统一规划并由专业经纪公司运作票务、传播、商业转化及赛事管理 [1][5] - 建议整合分散票务入口以强化管理并打击黄牛 [5] - 商业化需合法合规,通过专业管理保障赛事可持续性和关注度 [6]
“苏超”跑出区域经济新赛道,长三角催生体育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1:26
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 - "苏超"联赛热度席卷全国 跨年龄段人群参与讨论 甚至在非体育场景如菜市场也引发热议 [1] - 第四轮淮安vs南京比赛吸引大量非本地观众 江苏13城良性竞争形成的"玩梗文化"推动赛事破圈 [1] - 赛事周末带动江苏省旅游订单量周环比增长50% 南京订单量全国第一 苏州扬州跻身前十 [4] - 比赛期间异地消费者贡献的江苏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9% 高铁站等场景广告投放密集 [5] 群众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 - "苏超"将参与性比赛升级为观赏性赛事 带动线上线下流量融合 强化地域认同感与城市营销 [4] - 赛事经济激活体育全产业链消费 包括场地、用品、训练等 释放被抑制的足球消费潜力 [5] - 杭州"超级星期六"采用"1+X+N"模式 涵盖企BA、村BA等多样化赛事 构建全民运动生态 [10] - 世预赛杭州主场外地球迷占比60% 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3.08亿元 [13] 长三角体育消费升级路径 - 浙闽赣皖四省羽毛球邀请赛吸引92支队伍400余人参赛 跨省域群众联赛兴起 [11] - 杭州推出"赛会之城"三年计划 通过赛事三进、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体旅双向奔赴 [13] - 拱墅区试点"医疗+运动"双中心模式 建立运动健康门诊 28家"好社区"健康中心年内落地 [14][16] - 专家建议发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 利用均衡消费能力打造流动观赛场景 [13] 赛事运营与商业模式创新 - 政府投资少、群众参与度高的"草根化"模式增强可持续性 需平衡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 [5][7] - 赛事需与商业业态深度结合 如打造体育特色消费商圈 开发定制化体旅融合产品 [6][7] - 杭州城市定向赛结合地铁通卡实现"跟着赛事游城市" 深度挖掘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12] - 华东师范大学建议探索市场化定价机制 开发赛事商业潜力以匹配提振消费背景 [11]
当赛事遇上高原 体旅融合亮点多
四川日报· 2025-06-18 14:12
甘孜州体旅融合探索 - 甘孜州通过举办"贡嘎杯"青年足球邀请赛等专业赛事激活文旅产业,首届赛事吸引190余名运动员参与,每日直播观看人次超100万,抖音话题热度达1.7亿 [6][7] - 赛事采用专业运营模式,配备裁判、解说、直播团队及安保、医疗等保障小组,提升观赏性与专业性 [9] 特色赛事与资源开发 - 理塘县依托"四川赛马文化之乡"优势举办60届赛马会,配套文艺演出及马术表演,2023年"十一"黄金周吸引游客37.48万人次 [10] - 炉霍县结合红色文化举办"长征五一运动会",并利用山地地形举办高海拔汽车拉力锦标赛 [10] - 海螺沟景区举办32.3公里自行车爬坡赛及冰川挑战赛,吸引520名越野跑爱好者参与 [12] 体旅融合机制创新 - 海螺沟景区建立"户外运动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实现赛事报备、产品开发与消费端联动 [12][13] - 德格县计划以"雀儿山"为核心开发国际级登山目的地,配套徒步、摄影、研学等多元业态 [1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专业足球赛事吸引跨省观众,如云南球迷计划赴康定现场观赛第二届"贡嘎杯" [9] - 特色赛事如赛马会、汽车拉力赛等促进跨区域参与,提升地方文旅品牌影响力 [10]
龙舟大赛在怀柔科学城举办 丰富“科学+城”内涵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13:45
赛事概况 - 怀柔科学城第三届"科学城杯"龙舟大赛暨怀柔区首届龙舟拔河大赛在雁栖湖景区举办,由怀柔区人民政府、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及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1] - 赛事吸引16支龙舟队伍和7支龙舟拔河队伍参赛,包括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及在怀高校代表队 [1] - 龙舟大赛采用男女混合12人200米直道竞速赛制,分组双预赛与决赛形式进行 [1] 赛事结果与文化融合 - 纳通龙舟队获龙舟大赛冠军,航天工程大学龙舟队、雁栖湖龙舟队分列亚季军 [2] - 首届龙舟拔河大赛中,怀柔科学城公司龙舟队夺冠,雁栖湖龙舟队和航天工程大学龙舟队分获亚季军 [2] - 赛场外国潮市集设16个特色展位,融合传统手工艺与怀柔特色文创产品,强化民俗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 [2]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赛事成为怀柔科学城端午节重要品牌活动,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间交流,深化"科学+城"文化内涵 [3] - 怀柔区计划通过"体育+"模式打造长城马拉松、徒步大会等特色赛事,推动科研机构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 [3] - 目标以赛事为纽带扩大全民健身影响力,助力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建设 [3]
“兰马+文旅”,好玩好吃又好跑
新华网· 2025-05-26 09:12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2025兰州马拉松赛吸引超31万人报名创历史新高[5] - 实际参赛人数达4万人包括国内外选手[5] - 赛事沿用"百里黄河风情线"经典赛道串联黄河楼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等标志性景点[5][8] 文旅融合效应 - 马拉松赛道设计将沿线景点转化为文旅传播的"移动广告牌"形成赛事赋能文旅文旅反哺赛事的良性循环[5] - 参赛者通过赛事深度体验兰州文化旅游如品尝牛肉面牛奶鸡蛋醪糟等特色美食游览黄河楼中山桥等地标[2][5] - "五一"假期兰州接待游客66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2%实现旅游花费43.63亿元同比增长14.77%[8] 赛事品牌价值 - 兰州马拉松创办于2011年是世界田联金标赛事[8] - 赛事将马拉松爱好者的"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推动体旅融合[8] - 通过品牌赛事特色文旅活动文创产品热销等带动兰州文旅产业持续升温[8] 社会经济效益 - 体育赛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旅融合的载体[9] - 赛事搭建融合平台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提升综合效应增强体旅融合深度与广度[9] - 参赛者反馈兰马赛事氛围最佳赛道旁市民热情加油形成独特体验[5][9] 赛事竞技表现 - 埃塞俄比亚选手塔米尔以2小时11分45秒获男子冠军[5] - 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西雷斯以2小时24分12秒获女子冠军并创赛会纪录[5][8]
北京昌平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盛大启幕!冠军500万
搜狐网· 2025-05-23 12:20
赛事概况 - 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在北京昌平开幕,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587名运动员参赛,角逐500万奖金 [1][2] - 赛事由世界花式撞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等机构支持,中国台球协会指导,昌平区政府主办 [2] - 总决赛前已举办浙江临海、杭州、河南郑州三站分站赛,吸引国际化参赛阵容 [2] 行业影响 - 中式九球作为中式台球分支,正被全球斯诺克、美式台球爱好者接受,成为世界台球运动新方向 [3][4] - 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以文化自信为源动力,通过国际赛事传播中华文化 [2][4] - 世界花式撞球协会秘书长指出中国台球产业前景光明,赛事获得39家赞助商支持 [3] 商业与IP发展 - 独牙传奇目标打造"源自中国、影响世界"的顶级赛事IP,并为世界台球协会制定中式九球标准提供依据 [3][4] - 赛事与昌平区双向赋能,昌平借赛事热度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推动商旅文体融合 [4][5] - 独牙成为2025成都世运会中式台球比赛用台官方供应商,提前启用世运会赛台 [6] 文化输出 - 荆棘王冠奖杯设计融合东方美学与赛事精神,通过光影技术展示"花开盛世"动态场景 [7] - 赛事结合传统节目《北京欢迎你》及书画创作《破壁》《方圆之间》,传递中国文化自信 [7][8] - 裁判长王钟瑶以中式旗袍执裁海外比赛,推动中式九球"请进来,走出去"战略 [7] 区域经济联动 - 昌平区借赛事打造"台球之城",推动体旅融合与科技创新,展示中国体育文化成果 [5] - 赛事期间同步启动"台球巨星带你看昌平"活动,结合居庸关长城、九华山庄皇家园林等文旅资源 [5]
解密贵州兴义“体旅融合”进阶密码
新华网· 2025-05-18 09:12
体育旅游融合模式 - 兴义市通过21公里马拉松赛道串联阳光谷旅游度假区、刘氏庄园、万峰林景区等特色景观,形成"串珠成链"的体育旅游线路 [1] - 万峰林马拉松以"峰、水、田、寨"立体景观为核心,打造"体育+生态+文旅"创新模式,带动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发展 [1] - 赛事IP结合四季景观差异(如9月金黄稻谷与2月油菜花海),强化游客多维度体验 [1] 旅游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兴义市旅游接待人数达2342.76万人次(同比+9.84%),旅游综合收入248.68亿元(同比+10.96%) [2] - 黔西南州外人员在兴义购房1608套(占比23.72%),万峰林周边房地产项目受关注 [2] - 2025年"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同比+12.17%,旅游总收入同比+12.53% [3] 产业融合拓展路径 - 康旅融合:依托气候与中医药资源推进"城+基地"养生项目,构建"山水养生"品牌 [2] - 商旅融合:升级餐饮(如蛋炒饭代表"兴派黔菜")、民宿、民俗表演等商品服务 [2][3] - 农旅融合:创新养生养老、商务会议、科普研学等六大新兴业态 [2] 文化赋能与活动创新 - 布依族传统建筑与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峰林布依景区吸引力 [3] - "云屯·星空草坪露营音乐会"、"国潮觉醒·潮玩星光"等主题活动融合传统与潮流元素 [3] - 刘氏庄园"时光折叠·民国风华季"等体验项目推动游客从风景消费转向情感共鸣 [3]
浙江江山:赛城融合激活动能 县域发展形成特色
人民日报· 2025-05-16 21:45
体育产业发展 - 江山市体育产业带动消费收入达百万元 [3] - 江山虎山运动公园所在的城南片区已吸引10余家运动装备企业落户,预计未来3年企业数量将增长至20家以上,形成从场馆运营到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3] - 江山羽毛球制造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 [5] 赛事经济 - 2024年江山先后承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27项,并被评为"浙江省赛事集聚县" [5] - 今年"五一"期间,江山全域接待游客量、过夜游接待游客量同比分别增长25.48%、27.37% [6] - 江山策划推出了"跟着赛事游江山"活动,江郎山景区创新推出"江山自然力 山野挑战赛"主题活动 [6] 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 - 江山打造了2个覆盖10多种运动类型、能够容纳上千人的体育场馆 [3] - 江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沪昆高铁、G3京台高速穿城而过,杭衢高铁的建设让江山进入杭州"1小时通勤圈" [4] - 因仙霞岭山脉、怀玉山脉经过,江山地貌以狭长的丘陵山地为主,形成开展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 [4] 群众体育与品牌赛事 - 江山150多个村(社)办起"村运会",各村依托自身特色设计项目 [3] - 2016年起,江山承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已连续10年成为该项活动的主会场 [5] - 江山不仅承接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还全力开发举办"村羽"等品牌赛事 [5] 体旅融合 - 江山秉持"办一场赛,兴一座城"的理念,坚持以赛促产、以赛兴城、以赛惠民 [6] - 以城区为中心,规划了2条向优势乡镇辐射的工业和旅游发展轴 [6] - 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因赛而来的游客因景而留,"赛事+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江山的知名度持续提升 [6]
“旅游+”激发消费新活力(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6 06:47
旅游演艺创新与融合 - 陕西华清宫景区《长恨歌》累计演出6000余场,接待观众1300万人次,票房收入3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7] - 江西赣州《长征第一渡》演出460场,观演人数24万,带动研学团接待量单月超1万人[7] - 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每日推出近1000场次演出,包括《三打祝家庄》等实景剧及非遗表演[8][9] 研学旅游深度发展 - 安徽黄山构建覆盖自然科考、红色教育等领域的立体化研学网络,推动从"景点打卡"向"深度育人"转型[10]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24年接待260万人次,青少年占比70%,创新课程吸引线上线下100万参与者[10] - 景德镇陶博城国际研学中心研发33门基础课程,承办20余国交流活动,融合陶瓷、历史等多学科[11] 文商旅综合体模式 - 广州正佳广场年流量5000万人次,销售额超60亿元,融合海洋世界、雨林馆等主题景区及节庆活动[12] - 南昌万寿宫街区累计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获国家级文旅称号,举办跨年派对等多元活动[12] - 唐山宴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从餐饮转型为文旅综合体,开发伴手礼品牌实现多产业联动[13] 体育旅游差异化突破 - 新疆阿勒泰建成13家滑雪场232条雪道,举办冰雪赛事并开发直升机滑雪等新产品[14] - 海南万宁通过冲浪赛事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及冲浪产业[14] - 江西武功山举办帐篷节等赛事年吸引50万户外爱好者,深化"旅游+体育+N"融合模式[14]
健康消费,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健康焦点)
人民日报· 2025-05-16 05:58
政策推动健康消费发展 - 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0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等 [1] - 健康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涌现,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增长点 [1] 中医药文化夜市创新消费场景 - 江西樟树市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设置150个摊位,涵盖中医义诊、养生茶咖、药膳品鉴等9个展区 [3] - 活动推出中药扎染、养生锤制作、药膳、中药饮品等体验项目,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 [2][3] - 中医药文化夜市通过多元体验和轻松氛围传播中医药文化,满足群众需求 [3] - 专家建议增加个性化中医药养生产品和服务,拓展线上业务以扩大影响力 [4][5] 体育商业综合体带动健身消费 - 南京聚宝山公园"金陵矩阵"体育商业综合体占地2000平方米,含139种休闲元素和6个特色运动项目 [6][7] - 项目提供攀岩、滑道、低空蹦极等运动,满足年轻人日常健身需求,711元可体验9次 [7] - 健身运动消费渗透市民生活,形成"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消费场景 [7] - 专家建议推动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培育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以促进消费升级 [8][9] 康养旅居产业快速发展 - 云南广南县六郎城村依托石斛资源打造"康养小镇",开发石斛宴等养生美食 [9][10] - 景区建设国医馆提供民族医药诊疗服务,形成"铁皮石斛+康养旅居"新业态 [10] - 今年以来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00万元,旅居人数3000余人 [10] - 计划引进艾灸馆等经营主体,开发夜游经济和中医药康养项目,打造全产业链 [11] - 专家建议以高科技赋能消费,完善业态布局打造全年龄段健康旅居链条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