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搜索文档
女性连第二性都不是吗?|一周新书推荐
新浪财经· 2025-05-27 11:11
文学出版行业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4月将出版长篇小说《在山那边》,作者蒋韵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 [4]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将推出《我的艾米莉·狄金森》,该书在狄金森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美国语言诗派代表诗人苏珊·豪撰写 [6]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5月将出版女性主义理论著作《此性非一》,作者露西·伊利格瑞批判西方哲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8] 科技与社会议题 - 《夏娃》一书探讨人造子宫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与社会议题,包括生殖权利、女性赋权等问题 [11] - 作者克莱尔·霍恩提出在人造子宫技术出现前,社会需要在多方面做出改变 [11] 历史研究领域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将出版《歧路彷徨》,聚焦明代中晚期江西及周边地区小读书人对思想文化格局的影响 [13]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5年5月将推出《弃夫潜逃》,通过司法案卷研究1937-1949年北平底层妇女的自救行为 [17] 流行文化研究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5月将出版《关于偶像,一边纠结一边思考》,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日韩偶像文化现象 [20] - 该书探讨偶像人设、养成系偶像、女性偶像表达等话题,涉及异性恋结构、人格商品化等社会议题 [20] 科普读物市场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4月将推出《鸟事一堆》,这是北美畅销书《北美蠢鸟指南》的续作,涵盖全球六大洲59种鸟类 [22][23] - 该书以幽默风格介绍鸟类知识,同时提供科学事实与观鸟指南 [23]
我,网文作者,因为不「爱女」被开盒
36氪· 2025-05-26 08:01
网文行业现状 - 女性网文作者频繁遭遇网暴和"开盒"(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因被读者指控"厌女"和"爱男" [3][6][13] - 典型案例:作者郑蓝生因8年前小说中男女主角恋爱经历差异被持续骚扰,家人遭举报且家庭住址被曝光 [6][7][8] - 作者周茜因创作内容被举报至公司HR,导致其删除全部作品并长期处于恐慌状态 [8][9] 创作环境变化 - "爱女文学"兴起:要求女性角色具备强大行动力、性缘关系退位,代表作品如《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17] - 创作禁忌清单形成:包括禁止描写女性生理弱势、禁止有性经验男性角色、禁止雌竞、禁止女性依赖男性解决问题 [23] - 作者为规避风险大幅修改内容,导致剧情逻辑性下降,作品从权谋文转变为平淡甜文 [29] 平台与商业化影响 - 晋江文学网等平台出现明显题材变迁:校园文和甜宠文占比提升,宅斗/宫斗类作品因"雌竞"指控衰落 [36][37] - 2023年全网新增网文作品达420万部,行业竞争白热化 [35] - 读者低龄化特征显著:14-21岁用户占比达39%,推动内容偏好变化 [36] 读者行为分析 - "排雷"行为极端化:从内容批评发展为造谣式排雷和旧作追溯,导致作者洛拾意两度自杀未遂 [41][42] - 网暴参与者多为学生或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其行为反映出现实认知局限与表达失语 [45][47] - 平台应对:晋江更新版规禁止6类违规排雷行为,包括虚假排雷和三次元排雷等 [43] 行业矛盾与趋势 - 核心矛盾:商业化要求取悦读者与创作自由之间的冲突,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 [35][48] - 作者应对策略分化:部分转战男频创作,部分选择完全迎合读者偏好 [31][33] - 长期影响:网文质量下降,老读者感叹"现在的文都不够劲儿",优质作者创作活力受抑制 [47][48]
短视频世界的性别调换,女孩们发起了一场“主体革命”
钛媒体APP· 2025-05-05 22:36
性转文学现象概述 - 互联网兴起性别调转创作浪潮,女性通过互换男女典型处境表达对社会平等的期望[1][2] - 创作形式包括图画、视频、短文及实体产品如喉结罩,旨在颠覆传统性别角色[1][3] 创作内容与手法 - 女性创作者将男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替换为男性,塑造胸大腿长、依附女主角的男性角色[3][4] - 短视频平台出现"重生之母系社会"系列,模仿油腻男性行为以反讽现实性别不平等[5][7] - 语言层面自创"公公爸爸"等词汇,对抗传统脏话中的女性歧视[7] 创作动机与社会批判 - 创作者受男频小说中女性形象扁平化刺激,引用上野千鹤子观点批判强者对弱者的想象力缺失[4] - 通过喉结罩等符号化设计,影射现实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如农家女"收留"仙男等社会事件改编[8][11] - 创作目的包括激发女性主体意识,但部分作品被质疑仅复制压迫而非推动平权[16][19] 用户互动与市场反馈 - 性转内容以女性用户为主(粉丝占比超90%),男性受众接受度低且易引发争议[17] - 评论区形成共创文化,用户补充创作并追求"更刺激"的表达[12] - 实体化尝试如喉结罩面临商业化挑战,多数女性认为其具有冒犯性[17][19] 行业发展趋势 - 早期女尊小说聚焦爱情叙事,当前性转创作更强调主义表达,弱化情感线[12] - 部分创作者探索内容升级,如客观呈现男性缺点或开发功能性喉结罩产品[20] - 行业呈现小众化特征,但对女性叙事权实践具有标志性意义[21]
国产剧三十年欠下的女性情绪,短剧一次还完
虎嗅· 2025-04-22 19:26
而且,这种香艳往往是跟口号式的女性主义捆绑,匹配剧中人物极强的复仇/觉醒动机,自不会让观众 感觉到被男凝,反而让观众也随着男主一起欣赏,发出一声"姐姐真美"的感叹。而随着短剧快速进化, 市场上也出现了像《鹅绒雪》这样完全基于女性欲望美学的作品,更是将女本位的香艳往上翻了一番。 至于下沉女性主义本身,的确是经不起推敲的拼贴产物,往往一方面让剧中女主喊着"要千千万万次救 自己于水火"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仍然让她们借了男主的力,最终只完成了某种封闭结构里的"爽文叙 事",并没有真的突破桎梏。但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市场拼贴,却偏偏得了观众的喜爱。 背后原因很简单:国产长剧规训女性观众太久,欠她们的太多。她们只能在短剧里情绪代偿。 最近剧荒,小鱼开始重刷今年的热门短剧,看了几部不禁感叹,实在是香艳。尽管剧情各有不同,但热 门短剧女主都是身带肉眼可见的性张力,不是主动说"睡一个",就是主动调戏男主"你脸红了?"最近流 行的《宫墙厌》更是大有SM风情,女主上来就抽男主和男配两耳刮子,这两男子不怒反爽,一脸回 味。 此时,小鱼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雁回时》里陈都灵水灵灵香肩半露的情形——美则美矣,但骨瘦嶙峋, 实在谈不上香艳。长剧与 ...
韩国人拍出了今年最好的电视剧
虎嗅APP· 2025-04-06 11:55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个NG ,作者黄瓜汽水 那个NG . 用关注决定视界|复杂世界的策展人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韩国人最该申遗的就是电影和电视剧。 光是这张截图,就是我今年看过最幽默的台词。 和所有人一样,刚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我嗤之以鼻,结果打开第一集就开始以泪洗面。 当你以为自己打开的是烂俗爱情剧的时候,你就落入了韩国人布置的名为"亲情" 的陷阱。 比起《苦尽柑来遇见你》这个无比俗套的译名,济州岛方言"辛苦了"(폭싹 속았수다)才是这部电视剧真正的灵魂。 辛苦了——这是全东亚儿女对父母没说出口的那句话。 豆瓣一路从9.1分涨到了9.6分,《苦尽柑来》是近年来评分最高的韩剧之一,接棒《请回答1988》创造了韩国年代剧的第二座高峰。 看网友的反应就知道了。近十年几乎没有出现过一部电视剧能让大家集体泪失禁,哭到人脸识别都通过不了的程度。 从1950年到2020年,整整70年的时间,是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人生,也是韩国国家编年史的脉络。 其实在 ...
今年最好的女性电影:扔掉情书,握紧选票
虎嗅APP· 2025-03-08 17:46
电影内容分析 - 电影《还有明天》以1940年代意大利工薪家庭为背景,通过家庭主妇迪里娅的日常生活展现父权制对女性的剥削 [3][5] - 迪里娅每天完成四份零工,包括为老年人打针、缝补内衣、修伞和洗衣,但收入全部上交给丈夫 [9][10] - 电影通过黑白画面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展现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 [5][16] 女性主义主题 - 电影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女性在父权制下的挣扎与反抗,而非单纯呈现暴力 [13][14] - 迪里娅在与闺蜜相处、与美国大兵攀谈等场景中展现出自我意识 [14] - 电影创新性地用华尔兹舞蹈形式表现家暴,避免对受害者的直接凝视 [16][17] 社会议题探讨 - 电影反映了意大利与中国在家庭观念上的相似性,引发观众对母辈命运的思考 [7][11] - 通过母女关系展现代际间的女性救赎,母亲迪里娅最终帮助女儿逃离婚姻陷阱 [22][24][25][28] - 电影高潮展现1946年意大利首次允许妇女投票的历史时刻,不同阶层女性共同参与政治 [36][37][39] 现实影响 - 电影在意大利票房表现优异,进入该国影史票房前十 [5] - 电影上映后与现实事件形成互文,引发对女性处境的关注 [40] - 导演创作动机源于让年轻一代意识到女性权利的来之不易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