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

搜索文档
一个北大博士,研究虐恋文14年
虎嗅· 2025-08-28 15:59
网络文学行业研究 - 网络文学长期被视为消遣性娱乐 言情小说属于小众之小众领域 [1] - 清华大学学者薛静通过14年研究系统分析网络言情小说转型 包括霸总文 穿越文 宫斗文等爆火类型 [2] -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2015年成立 形成学术共同体 研究网络文学作品与影视化改编 [7] 网络言情小说内容演变 - 早期网络言情小说承袭琼瑶风格 但大陆作品故事结构产生差异 [15] - 作品内核从"一生一世一双人"转变为包含父仇 商战等元素 男主角呈现不完美特征 [16][17] - 虐恋情节反映女性通过他者观察自身缺陷与欲望 而非追求完美关系 [18] - 爱情本质被解构 呈现从物质条件(霸总文)到权力(穿越文)再到职业奋斗的演变过程 [20] 女性向作品权力叙事 - 男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威慑 女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风险 [29] - 男性弑父成为新父 女性弑夫导向自我价值实现 如《甄嬛传》案例 [31][32][33] - 近期现象级作品如《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反映生存焦虑 [43][47] - 穿越文关注存在主义焦虑 末世背景作品关注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柱 [47] 创作理念与读者互动 - "爱女文学"概念兴起 强调女性价值 但存在矫枉过正现象 [48][50] - 网络文学创作形成思想上的姐妹同盟 女性通过书写欲望产生新类型 [48] - 读者作者互动中存在微观博弈 部分读者以爱女为名攻击作者 [49] 行业社会价值 - 网络文学研究成为学界与大众的连接桥梁 撬开传统文学期刊大门 [10] - 研究显示女性问题本质是权力博弈 所有女性主义都是平权主义 [40] - 对弱势群体的生存摇旗呐喊的研究不应被抹杀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者 [41][42]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虎嗅· 2025-07-04 08:15
电影《酱园弄》的市场表现与争议 - 全明星阵容未达预期票房号召力 反而因叙事逻辑和价值表达问题引发负面口碑 [1] - 影片从"女性觉醒"宣传转向"虐女"舆论漩涡 被批评过度渲染暴力而缺乏社会根源探讨 [1] - 真实案件主角詹周氏经历被片面截取 忽略其跨越三个历史阶段的特殊背景 [1] 创作手法与历史改编争议 - 主创刻意篡改历史细节 将案件简化聚焦于破案过程 回避复杂历史语境 [1][7] - 阶层刻画呈现刻板二元对立 底层被描绘为内耗群体 精英阶层则被过度美化 [9][10] - 历史情境设定存在明显偏差 上海权力真空描写更接近香港社会生态 [7] 资本运作与城市宣传模式 - 形成"城市女性主义"商业套路 将女性故事包装为城市文化资本 [4] - 资方地域构成高度同质化 通过虚构故事实现城市形象营销 [4] - 文旅产业深度捆绑 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背离电影原始主题 [20] 女性议题的工具化倾向 - 采用"精英拯救底层"叙事模板 弱化被剥削阶级的自主抗争 [11][19] - 五四女权精神被简化为暴力反抗 与历史先哲主张存在本质偏差 [24][25] - 消费主义逻辑主导 女性解放被等同于杀夫/旅游等符号化行为 [27] 行业创作生态反思 - 暴露出商业导演处理社会议题的能力短板 依赖情绪堆砌而非深度探讨 [20] - "进步主义电影"陷入公式化创作 导致观众流失与行业信任危机 [30] - 资本主导的伪女性叙事正在形成行业泡沫 可能面临市场淘汰 [30]
好莱坞入侵7月,救市特事特办
36氪· 2025-07-01 07:50
暑期档电影市场现状 - 当前市场整体情绪悲观但大盘表现尚可 周末大盘最高维持在1 5亿水准 [1] - 票房TOP5中仅剩《酱园弄》一部国产片 国产片表现萎靡导致份额被引进片抢占 [1] - 《名侦探柯南》票房表现超预期 预计最终冲击4亿体量 远超系列平均水平 [2] 引进片市场表现 - 《名侦探柯南》《F1:狂飙飞车》《新驯龙高手》《碟中谍8》等引进片因国产片乏力获得超预期表现 [3] - 好莱坞大片在暑期档份额提升 7月份将有三部好莱坞大片登陆 保护月概念逐渐消亡 [4] - 引进片《侏罗纪世界》热度惊人 猫眼和淘票票累计想看人数近60万 有望冲击10亿票房 [8] 国产片市场表现 - 暑期档种子《酱园弄》首日票房9000万但最终仅获4亿 存在明显争议 [3] - 陈思诚监制《恶意》点映表现不佳 无法复制《消失的她》的成功 [3] - 《无名之辈2》口碑争议 未能延续前作以小博大的黑马表现 [3] 好莱坞大片7月布局 - 《侏罗纪世界》定档7月2日 系列内地基本盘10亿+ 全球10亿+美元 [8] - 《超人》定档7月11日 两大平台累计想看人数10万出头 市场前景不乐观 [9] - 《神奇4侠》定档7月25日 首次进入漫威宇宙体系 北美热度较高但内地热度不足 [13] 市场趋势分析 - 国产片质量不佳导致市场份额被引进片抢占 行业对国产片信心明显不足 [3] - 7月三部好莱坞大片扎堆上映 将给市场带来额外增量并提升大盘高度 [13] - 特殊时期救市成为行业首要任务 保护月概念已被打破 [13]
真金白银放补贴 黄金档期全覆盖 宁夏惠民观影活动激活电影市场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6-23 15:03
活动概述 -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猫眼娱乐承办"塞上影迹·开门红一夏"电影促消费活动 活动横跨2025年6月20日至12月31日共8个月 覆盖暑期和国庆黄金周两大档期 通过真金白银补贴激活电影市场消费活力并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1] - 活动分三期开展 第一期6月20日至8月31日覆盖暑期档 第二期9月26日至10月12日覆盖国庆黄金周 第三期12月1日至12月31日预热贺岁档 每天上午10:00准时开放补贴领取 [1][2] 补贴规则 - 提供两种补贴形式:10元单票立减优惠(适用于任意影片和场次)和20元双人观影券(订单满2张票可使用) 每天限量发放且先到先得 [2][4] - 宁夏用户每期最多购买2张立减补贴票并领取1张电影消费券 消费券领取后7天有效且不可与平台立减活动叠加使用 活动仅限宁夏用户通过猫眼App、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等渠道参与 [2][4] 重点影片 - 《新・驯龙高手》为环球影业与梦工场动画联合出品的真人奇幻冒险片 于6月13日中美同步上映 采用顶尖特效和恢宏配乐 讲述维京少年与夜煞龙共同应对新威胁的冒险故事 [6] - 《酱园弄》由陈可辛执导改编自民国时期上海真实命案 通过多线叙事展现1940年代社会百态 章子怡饰演在男权社会挣扎求生的女性角色 剧组耗时半年搭建实景还原老上海风貌 [8]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 由大鹏自导自演并集结刘德华、杨幂等阵容 讲述唐朝小吏跨越五千里为贵妃运送鲜荔枝的传奇故事 展现大唐气象和小人物智慧 [10] 活动影响 - 活动通过"文化+消费"双轮驱动模式 让电影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为宁夏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 [10] - 补贴不限影片和场次 用户可在所在城市影院自由使用 暑期档将提供包括IMAX巨幕、悬疑庭审和大唐盛景等多样化观影体验 [4][10]
《酱园弄》:对女性主义的一次精明嘲弄
虎嗅· 2025-06-23 09:26
电影《酱园弄》的核心观点 - 该片被宣传为女性主义电影,但实际内容与女性主义表达存在显著偏差,更多是借女性符号包装的政治剧情片/商业片 [1][2] - 导演陈可辛通过三位女性角色的互动设计,试图制造女性主义高光时刻,但角色塑造流于表面,沦为象征性符号而非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 [3][4] - 影片对女性角色的处理存在符号化投射问题,包括去性化表达、断裂的命运安排以及隐含的价值判断,削弱了女性主义内核 [4][5] 角色塑造分析 - 赵丽颖饰演的西林角色被简化为口号式工具人,缺乏原著中苏青原型的复杂背景和情感动机 [4] - 杨幂饰演的王许梅作为原创角色,其命运安排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和断裂感,最终结局隐含对"妖女"的负面价值判断 [5] - 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虽相对合理,但仍难逃男性凝视的框架设计,与女性主义的自主表达存在本质冲突 [6][7] 导演创作意图 - 影片选择民国女性绝境作为背景,延续了中国男性导演对女性主义的惯性叙事框架,未能体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天然属性 [7] - 原著《翻案》的政治时局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保留,但女性表达在新旧婚姻法对比的结尾处理中彻底失焦 [8] - 导演陈可辛通过类型片手法在政治、玄学等维度完成较好,但刻意选择女性主义作为宣传焦点存在商业意图的移花接木 [9] 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 作为继冯小刚《向阳花》后第二部以女性为卖点的大导作品,该片在商业上采用流量明星阵容强化市场吸引力 [1][9] - 与同期国际女性题材作品(如《出走的决心》)相比,该片缺乏对女性主义日常实践的真实呈现 [7] - 影片引发的争议显示观众对"伪女性主义"营销手法的警惕性提升,可能影响同类题材后续市场接受度 [9]
《酱园弄》上海热映,取景地乍浦路打卡可“一秒入戏”
第一财经· 2025-06-17 15:28
电影《酱园弄·悬案》首映与市场表现 - 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酱园弄·悬案》在上海超百家影院开展500余场特别放映 [1] - 影片首映礼以58万元票房刷新上海单场最高票房纪录 [1] - 该片为"上海出品"电影,6月21日全国公映,主创团队在上海十余家影院进行密集路演 [1] 影片制作与内容特点 - 影片改编自1945年上海"酱园弄杀夫案",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 [2] - 采用两部电影形式呈现故事,约60%场景在虹口区乍浦路实景拍摄 [3][4] - 制作团队耗时10年筹备,章子怡为导演首选主演 [3] 影视文旅融合发展 - 乍浦路取景地改造为风貌影视街,保留上世纪40年代上海风貌 [3][4] - 街区已入驻餐饮、文创等20余家商铺,凭电影票根可享消费优惠 [5] - 街区开发完成70%,未来将通过与更多影视作品联动实现文旅商融合 [6] 产业协同效应 - 电影场景道具二次利用,如电车改造为特色咖啡馆 [5] - 街区打造复合型文化商业空间,兼具拍摄需求和消费功能 [6] - 历史建筑群完整保留,与影视需求高度吻合 [5]
欢喜传媒(01003.HK)再启“爆发之年”,《满江红2》有望冲击票房60亿的新高峰
格隆汇· 2025-04-09 08:29
电影市场复苏与欢喜传媒发展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打破记录,电影市场释放强劲复苏信号,观众对高品质内容需求旺盛[1] - 欢喜传媒作为优质内容生产商迎来发展机遇,旗下《满江红2》《戏台》《酱园弄》等多部重磅影片待映[1][9] - 公司有望通过差异化内容吸引广泛观众,迎来业绩爆发[1][10] 《满江红2》项目分析 - 作为《满江红》续集,依托前作45.44亿票房(2023年冠军)及88.4分观众满意度基础,具备强大IP势能[2] - 保留原班人马并创新故事,目标票房超60亿,计划2025年底开拍、2026年上映[2] - 系列IP在中国市场具有高观众忠诚度,续集票房潜力显著[2] 《戏台》项目亮点 - 陈佩斯重返大荧幕并联合黄渤主演,改编自豆瓣9分以上同名话剧(巡演超百场),具备现象级喜剧潜质[4][5] - 民国喜剧题材结合军阀混战背景,剧情高潮迭起,创作阵容强大[4][5] 《酱园弄》项目优势 - 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等全明星阵容出演,反映行业对内容的高度认可[6][7] - 以民国"酱园弄杀夫案"为题材,筹备7年,入围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近10年华语片首例)[8] - 题材深刻聚焦时代与个人命运,国际舞台关注度提升[8] 欢喜传媒内容储备多元化 - 除上述影片外,还投资《独自·上场》《人鱼》《如意饭店》《以父亲之名》等多元题材作品[8] - 多项目覆盖喜剧、悬疑、历史等类型,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强化口碑-票房共振效应[8][9] 资本市场预期 - 优质内容储备或助力公司突破业绩困局,构建可持续发展态势[10] - 影片上映后有望重塑公司估值,长期投资价值凸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