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icon
搜索文档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政策实施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8-12 15:30
政策支持范围 - 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1]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行业分类标准 - 餐饮住宿、托育、家政、文化娱乐、体育领域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类别 [1] - 旅游、健康领域对应《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不带*的行业类别 [1] - 养老领域贷款需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养老产业贷款统计标准 [1] 经营主体资格 - 经营主体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境内营利性经营活动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1] -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1] 政策期限与调整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和扩大支持范围 [1]
财政部等九部门: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搜狐财经· 2025-08-12 15:30
政策发布 -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财政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贴息支持[1] 经办银行范围 - 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1] -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8-12 15:2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政策内容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具体行业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等标准 [2]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单户贷款贴息规模上限100万元 [3]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签订合同,明确贴息条件及资金用途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审核结果按季反馈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政策到期后经办银行省行汇总贴息需求,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拨付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后,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向银行拨付,银行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需建立月度台账并公开资金流向,2027年1月15日前完成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行业管理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保障的"自审自贴"模式,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并强化贷后管理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银行和经营主体不得套取贴息资金 [8] - 违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将追究责任 [9] 支持行业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包括正餐、快餐、民宿等细分行业,重点提升服务品质和设施升级 [10] - 健康领域涵盖医疗卫生、健康产品制造等,养老领域包括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0][11]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及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旅游领域覆盖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1][12] - 体育领域支持赛事组织、场地设施管理等,旨在增加消费场所和普及运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