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省服务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45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至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较1至4月的3.2%提高 1.1个百分点,其中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较1至4月的6.6%提高5.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1.5个百分点。 新动能持续释放。受龙头企业带动,1至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6%;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较1至4月的9.7%提高2.7个百分点。 居民服务业加速回暖。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服务需求有效释放。1至5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 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较1至4月的3.1%提高11.4个百分点,其中,摄影扩印服务、洗浴和 保健养生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等行业较快增长,分别增长70%、32.5%、28.7%。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 同发力,服务消费潜能持续释放,服务市场预期总体乐观。 仓储物流业增速加快。随着上游生产活动逐步加快,仓储物流服务需求增多,1至5月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6%,较1至4月的28.1%提高6.5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 ...
国泰海通|宏观:PMI淡季回落,价格上涨——2025年7月PMI数据点评
报告导读: 7 月制造业 PMI 回落,季节性影响外,"反内卷"政策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 理,推升原材料价格水平。同时,房地产需求疲软对内需有所拖累。 2025 年 7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49.3% ,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6% ,比上月下降 2.2 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0% ,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 制造业 PMI 边际回落。 本月制造业 PMI 的表现与过去三年同期均值大体相当,降幅基本符合季节性。究其原因,部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对供需有所 拖累。此外,大、小型企业 PMI 分化加剧。 生产步入淡季,需求行业分化。 本月生产指数降幅符合季节性。需求放缓略超季节性。一方面,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新订单 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或与设备更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有关。另一方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或与房地 产压力之下,终端需求不足有关。此外,在"反内卷"政策导向下,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采购指数回落,原材料库存去化。 服务业景气度平稳。 服务业景气度平稳运行有季节性因素的支撑。在暑 ...
刚刚发布:49.3%
中国基金报· 2025-07-31 11:28
制造业PMI运行情况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 [2] - 大型企业PMI为50 3%(下降0 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 5%(上升0 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 4%(下降0 9个百分点) [2] - 生产指数50 5%(下降0 5个百分点)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49 4%(下降0 8个百分点)显示需求放缓 [3][4] - 原材料库存指数47 7%(下降0 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48 0%(上升0 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 3%(上升0 1个百分点) [5][6][7] 非制造业PMI运行情况 -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 1%,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 [8] - 建筑业指数50 6%(下降2 2个百分点),服务业指数50 0%(下降0 1个百分点) [8]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指数高于60 0%,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低于临界点 [8] - 新订单指数45 7%(下降0 9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42 7%(下降2 2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46 3%(下降0 6个百分点) [8] 价格与就业动态 - 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50 3%(上升0 4个百分点),建筑业投入品价格54 5%(上升6 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49 6%(下降0 6个百分点) [8] - 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指数47 9%(下降0 9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49 2%(上升0 9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47 7%(下降1 2个百分点) [9] -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5 6%(上升0 1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40 9%(上升1 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46 4%(持平) [10] 行业分化与预期 - 装备制造业PMI50 3%,高技术制造业PMI50 6%,消费品行业PMI49 5%(下降0 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48 0%(上升0 2个百分点) [15] -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5 8%(上升0 2个百分点),建筑业预期51 6%(下降2 3个百分点),服务业预期56 6%(上升0 6个百分点) [10] -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2 6%(上升0 6个百分点),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预期高于55 0% [16] 综合PMI表现 - 7月综合PMI产出指数50 2%,较上月下降0 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指数50 5%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 1%共同构成 [11][18]
国家统计局发布重磅数据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1:03
7月份,PMI降至49.3%,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 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和 50.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均持续高于临界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时表示,7月份,受制造业进入传统生产淡 季,部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PMI降至49.3%,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生产指数保持扩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5%和49.4%,比上月下降0.5和0.8个百分点,制造 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扩张,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从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 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两端较为活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 矿物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市场供需偏弱。 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 数分别为51.5% ...
刚刚发布:49.3%
中国基金报· 2025-07-31 10:42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5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7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 49.3% ,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制造业 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0.3% ,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 型企业 PMI 为 49.5% ,比上月上升 0.9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 PMI 为 46.4% ,比上月下降 0.9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 PMI 的 5 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均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 50.5% ,比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延续扩 张。 新订单指数为 49.4% ,比上月下降 0.8 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7.7% ,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 续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 48.0% ,比上月上升 0.1 个百分点,表明制造 ...
“个转企”不只是名称之变(新知)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48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并降低转换成本 [1] - 政策允许个体工商户通过直接变更方式转为企业,保留原有字号等经营要素,同步办理税务、社保、公积金等事项 [3] - 符合条件的行政许可可延续,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的"上升通道" [3] 个体工商户现状 - 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达1.27亿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 [2] - 90%个体工商户集中在服务业,业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为主 [3] - 个体工商户存在融资贷款难、土地不能竞标等竞争劣势 [2] 转型效益与案例 - 山东某手机店"个转企"后交易量同比增长200%,获得"国补"资格并成功申请扩大经营贷款 [1] - 转型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知名企业创业初期多为个体工商户 [2] - 转型后企业可拓展经营领域、提升品牌效应,突破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瓶颈 [2] 政策实施要点 - 重点培育"成长型""发展型"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加强政策支持和职业技能培训 [4] - 禁止强制或诱导转型,避免设置数量、增速等指标搞形式主义 [4] - 尊重个体工商户自主选择经营模式,优化"小而美"个体工商户的营商环境 [4] 经济影响 - "个转企"被视为撬动市场活力的支点,有助于畅通市场经济"毛细血管" [3] - 个体工商户是民营企业的"孵化器",转型将夯实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 [4] - 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发展越好,就业创业"蓄水池"和"人间烟火"效应越显著 [3]
全市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发展强劲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镇江日报· 2025-07-13 08:08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 [1] - 纳入核算的10个子行业均实现正增长 [1] 细分领域增长 - 科技服务业增速达30.3%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20.5% [1] - 居民服务业增速高达68.8% [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55.8%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2个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共计6600万元 [2] - 市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扩容至400万元 [2] - 推行"免申即享"便利化措施 [2] - 增设创新发展、特色楼宇等申报事项 [2] 企业服务与创新 - "一对一"走访31家服务业企业 [2] - 解决企业痛点问题36个 [2] - 打造全省首个"行李直送"创新应用场景 [2] - 预计每年降低物流成本近千万元 [2] 发展规划 - 制定《镇江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 - 细化形成《2025年度镇江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 [1] - 清单涵盖八大方面、37项重点工作 [1]
“反内卷”系列专题之二:居民如何“反内卷”?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7 16:45
居民“内卷”群体 - 2018 - 2023年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升至48.3小时/周,日均多21分钟,消费时间从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17] - 2018 - 2023年制造业工作时间增加0.7小时,2021年后生产性服务业跳升3.7小时,信息技术业涨幅9.5小时;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分别回落1.7、0.5小时[20][21] - 25 - 34岁就业人员周均工作时长从2018年46.7小时增至2023年50.8小时,45 - 54岁增加3.6小时;25岁以下、35 - 44岁分别增加0.3、0.8小时,55岁以上减少2.3小时[4] 居民“反内卷”方法 - “弹性”工作制等政策使“五一”假期社零增速(6.3%)近两年首升,但未解决工作时间长问题[29] - 关税冲击可引导就业从制造业向生活性服务业流入,过去二十年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7pct,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比 - 5pct[5][39] - 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 - 3.8%,生活性服务业工资涨幅18.1%超制造业(10.7%)[44] “反内卷”长期方向 - 人均GDP 1 - 3万美元、城镇化率70% - 80%时,服务占总消费比重年均提升约0.6%[59] - 2025年6月演唱会、音乐节等票房达30.7亿元,2024年北京、上海“卖家所在地”社零 - 2.7%、 - 3.1%,“消费者所在地”消费支出增速4.5%、0.4%[74] - 近年服务业潜在投资缺口或达1.5万亿,2025年5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15.3%,2025年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新增岗位占比上行1.6、1.1、0.6pct[83] 生产高频跟踪 - 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持平前周(0.7%),表观消费同比较前周+1.3pct至 - 0.7%,钢材社会库存回升[99] - 本周化工链开工回升,纯碱、PTA、涤纶长丝开工同比分别+1.9pct至 - 3.5%、+0.4pct至2.2%、+0.5pct至4.2%;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同比 - 7.7pct至 - 9.0%[100] 需求高频跟踪 - 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 37.8pct至 - 32.7%,三线同比 - 33.4pct至 - 56.4%,一、二线分别 - 17.5pct至 - 21.4%、 - 51.1pct至 - 26.6%[117] - 上周铁路、公路货运量同比分别+0.9pct至3.3%、+1.7pct至2.4%;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 - 3pct至0.6%,集装箱吞吐量同比+0.4pct至5.8%[121] 物价高频跟踪 - 本周鸡蛋、水果、蔬菜、猪肉价格环比分别 - 2.2%、 - 0.8%、 - 0.5%、 - 0.3%[139] - 本周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0.3%,金属价格指数环比+1.8%,能化价格指数环比 - 1%[142]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07 16:27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导致消费时间由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明显:2021年后生产性服务业周工作时间跳升3.7小时(信息技术业涨9.5小时),制造业2018-2023年增加0.7小时[2][21] - 25-34岁年轻人内卷最突出:周工作时间从2018年46.7小时增至2023年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3][28] 反内卷政策与机制 - 当前政策以弹性工作制为主:五一假期实施后社零增速达6.3%,但未解决工作时间长根本问题(中国法定休假天数显著少于日韩)[4][35] - 就业结构失衡是内卷根源: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存在1.5万亿缺口,工资涨幅(18.1%)显著高于制造业(10.7%)[5][61] - 自平衡机制显现: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向时薪更高的生活服务业,如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但时薪增加9.3元/小时[5][73] 服务消费转型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达1-3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中国城镇化率70%阶段将强化该趋势[6][85][86] - 老龄化加速服务需求:老龄化率每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升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速0.3%超总人口[6][93][98] - 家庭小型化激发新需求:中国户均2.8人背景下,上海等低出生率地区享受型消费占比超全国0.4-0.7pct[101][103] 服务供给端变化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速分别提升22.7、12.2pct[7][126][134] - 2025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行业新增岗位占比分别提升1.6、1.1、0.6pct,旅游相关岗位需求增长26.8%[7][126][139] - 服务供需缺口达1.5万亿,文体娱等行业就业占比显著低于历史趋势[61][68][69]
1—5月份,广东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
快讯· 2025-07-07 11:42
广东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 1—5月份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1] 分行业增长情况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9.3%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3% [1] - 房地产(不含房地产开发)增长2.6%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3%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8% [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9% [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1.6% [1] - 教育增长5.7% [1] - 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1.1%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