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东湖绿道画圆一周年,外国大学生研学东湖点赞生态文化
长江日报· 2025-06-26 14:41
东湖生态文化研学活动 - 武汉大学国际传播院主办、长江文化研究院协办的国际研学活动,吸引德国、墨西哥、新加坡、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大学生参与 [1] - 研学团队探访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了解东湖通过"水上湿地、水下森林"生态自净系统实现水质净化,年净化水量达18万立方米 [6] - 东湖湿地经过生态治理后,已记录234种鸟类栖息 [6] 东湖生态修复成果 - 落雁景区将0.7亩鸟岛扩大10倍至7亩,补种池杉树后吸引数百只西伯利亚鸬鹚栖息繁殖 [9] - 2016年联合国人居署认证东湖绿道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 [29] -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会场选址东湖 [29] 东湖文旅发展现状 - 端午假期武汉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45%,东湖绿道成为最热门打卡地 [29] - 东湖绿道海外游客来源从亚洲扩展至欧美、非洲等地区 [29] - 东湖荷园种植1200余种荷花,成为展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景点 [17] 楚文化展示 - 楚天台编钟演奏《橘颂》展现楚文化魅力,吸引越南留学生关注 [14] - 楚文化展厅展示乐器、服饰等文物,强化文化传播效果 [14] 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东湖绿道被法国学生评价为"人水共生"典范,体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23] - 湖北加速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东湖定位为"世界名湖"文旅胜地 [29]
国妆典范,植愈未来:植物医生的“大国品牌”时代答卷
搜狐网· 2025-06-26 14:33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用31年时间从高山植物探索起步,发展成为中国美妆行业领跑者[1] - 品牌定位为"高山植物、纯净美肌",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完美融合[7] - 公司发展历程被视为中国美妆行业战略转型的缩影[9] 科研创新 - 2014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4] - 从铁皮石斛中提取高含量石斛寡糖,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4] - 采用"昆植1号"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比药典标准高出约15%[4] - 构建"一中心四基地"研发矩阵和顺德智能工厂全产业链品控体系[5] 文化输出 - 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结合,重构高端化妆品品牌叙事逻辑[7] - 在海外市场打造沉浸式店铺体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转变[7] - 通过央视《大国品牌》节目展示品牌故事和文化理念[3][13] 社会责任 - 2017年发起"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10] - 在云南设立示范园,恢复生态面积超5000亩,惠及万名居民[10] - 捐赠3000万元打造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10] - 赞助吴征镒植物学奖激励科研人员[10] 行业影响 - 公司成功锻造"中国美妆标准",推动行业从跟跑到领跑全球[1] - 品牌故事折射中国美妆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13] - 持续引领中国美妆行业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13]
江苏银行:锚定“自然金融”新赛道 共绘美丽江苏新蓝图
和讯网· 2025-06-25 16:22
战略合作与自然金融倡议 - 公司与亚投行签署《自然金融倡议合作意向书》,共同开发自然友好型金融产品,助力美丽中国和美丽江苏建设[1] - 全球约50%的GDP产出和46亿人直接或间接依赖生物多样性,联合国开发署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每年近万亿美元[1] - 公司将与亚投行开展非主权转贷合作,创新模式既顺应国际绿色金融趋势,又紧扣美丽中国建设任务[1] ESG管理与绿色金融布局 - 公司建立全行ESG管理体系,董事会设"战略与ESG委员会",高管层设"五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治理架构[2] - 公司绿色融资余额近7000亿元,绿色贷款占比在人总行直管的21家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列,Wind ESG评级位于66家上市银行前列[2] - 公司制定绿色金融三年规划,从政策制度、产品服务等维度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2] 生态金融产品创新 - 公司创新推出EOD融资模式,支持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地转型为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现拥有植物328种、鸟类106种、鱼类46种[3] - 公司与北京绿交所、上海环交所合作推出"碳排放权质押""GEP质押"等产品,支持条子泥湿地修复项目[4] - 江苏拥有8842种自然物种和176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公司通过金融工具助力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3] 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 - 公司运用气象大数据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识别极端气候对农业、渔业等生物多样性相关资产的影响[5] - 引入PRB"投资组合影响分析工具"评估信贷资产组合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引导配置友好型资产[5] - 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ESG指标体系,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并激励企业生态信息披露[5]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公司担任UNEP FI领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全球银行业可持续金融准则制定,并在COP15大会上联合120家机构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6] - 公司作为人总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员,参与起草《金融支持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活动目录》等多项金融标准[6]
为什么新物种总能在自然保护地被发现?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11:12
生态系统保护与新物种发现 - 新物种发现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对生态服务和经济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1] - 新物种并非新近诞生,而是因国土辽阔、环境复杂长期未被发现,随着考察深入和分类学进步才被记录 [1] - 生态文明建设需兼顾已知物种保护和未知物种潜在价值,后者同样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1] 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作用 - 原生境保护是维持未知物种存活的最佳途径,75%的新物种(如海南热带雨林的金樽水玉杯、浙江百山祖角蟾等)集中出现在保护历史较长的自然保护地 [2] - 加强管控人类活动威胁可维护生态系统自然性,防止物种灭绝并为待发现物种保留生存空间,例如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的墨脱麝鼩等 [2] - 保护地新物种发现频率高与其受关注度高、调查投入大相关,如重庆专项调查发现巫山黄芩等新物种 [2] 荒野保护与区域开发平衡 - 国家公园体系需通过长期细致工作保护荒野自然,以应对物种发现的复杂性 [3] - 开发区域(包括沙戈荒地带)应保留原生态片区,这些区域可能蕴含独特物种多样性,未来或成新物种发现地 [3]
兴业银行联手全国工商联,民企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
观察者网· 2025-06-24 14:36
兴业银行与全国工商联战略合作 - 兴业银行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五家商业银行成员之一,标志着金融资本与产业政策在推动民企绿色转型中进入深度协同阶段 [1] - 合作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导向,兴业银行将依托绿色金融专业优势,聚焦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痛点难点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其中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10175亿元 [1] 联盟机制与金融创新 - 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旨在引导企业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加快转型步伐 [2]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金融"模式,为联盟注入专业金融力量,打开服务民企绿色转型的广阔场景 [2] - 公司已在多地实践类似模式,如上海分行参与"上海市企业绿色发展联盟",杭州分行发起零碳产业联盟,福州分行搭建民企金融服务平台 [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是重要创新工具,如杭州分行为天能集团发放3亿元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利率优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 [4] - 各地分行本土化创新:厦门分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西安分行推出全国首笔"塑料品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挂钩"贷款6000万元 [5] - 生态保护领域创新:以四川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碳汇为质押发放800万元贷款,并引入全国首个商业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 [6] 区域化实践与风险管理 - 兴业银行各地分行因地制宜,如福建支持永荣控股产业链绿色化,浙江推动新能源产业,陕西助力资源循环利用 [7] - 风险管理革新:将环境信用评价、ESG表现、产品碳足迹等非财务指标纳入信贷决策体系,厦门分行形成多维度绿色金融评估体系 [6]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23181亿元,产品创新覆盖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7] - 挑战包括绿色项目评估标准有待统一,环境效益量化核算需完善,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渠道需拓宽 [7] - 兴业银行通过联盟机制与产品创新,构建金融、工商联、民企三方融合的绿色转型共同体 [8]
赵一德在全省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重拳出击 标本兼治 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陕西日报· 2025-06-20 06:54
6月18日,全省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 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保护野生鸟类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 感,重拳出击、标本兼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赵刚强调,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加快问题核查处置,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联动执法,扎实开展非 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问题严打、严查、严管,依法严惩违法行为。要持续完善全链条责任体系和监管机 制,夯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摸清监管底数、织密监管网络,推进专项行动见到实效。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领导王兴宁、孙大光、刘强、蒿慧杰、王海鹏、樊维斌、杨广亭、戴 彬彬、陈春江、李钧,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西安市领导叶牛平、 韩松、王吉德,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中央驻陕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区)、县(市、区)党政主要 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省长赵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就有关工作安排作说明,西安市、省林业局、省公 安厅、省市场监管局作表态发言。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列席会议。 赵一德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 ...
持续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7
长江十年禁渔执法监管成效 - 长江十年禁渔4年多来各地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 渔政执法能力明显提升 但监管难度随鱼类资源恢复持续升级 [1] - 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至2.1万起 刑事案件下降12.1%至6034起 非法渔获物案件下降52.7%至1300起 [4] - 沿江省市配备无人机、夜视仪等装备 马鞍山采用非现场执法模式 铜陵建成84套光电设备实现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3] 跨区域协作与执法模式创新 - 江西湖口县整合6部门24小时联合执法 组建16名退捕渔民巡护队 三省交界水域建立跨省协作机制破解"三不管"难题 [2] - 四川泸州布设40个高清摄像头覆盖赤水河 上海试点"声呐+无人机"巡航 精准识别潜水电鱼等新型违法手段 [6] - 国家累计投入12.6亿元支持《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 [4] 非法捕捞新趋势与挑战 - 2024年涉渔犯罪团伙同比增加50.4%至839个 出现大马力快艇游击偷捕、潜水电捕鱼等隐蔽手段 [5] - 非法捕捞转向支汊水域和水下暗网 职业化垂钓、可视锚鱼等科技化手段增加执法难度 [5][6] - 基层执法力量不足 部分县执法人员难以覆盖长岸线和高强度任务 [5] 长效机制与政策建议 - 需明确生产性垂钓法律定义 赋权乡镇查处违规垂钓案件 完善群防群治体系 [7] - 建议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强化公众教育 将禁渔从政策要求转化为社会自觉 [7] - 需建立极端天气预警系统 在鄱阳湖等关键水域布设水文气象监测站 制定分级应急响应预案 [9][10]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专家指出长江生态仍处"大病初愈"阶段 需协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巩固禁渔成果 [8] - 建议以"两山"理念为指导 开展科学评估和政策创新 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 [9] - 极端天气导致鄱阳湖鱼类死亡等风险 需突破常规保护区管理上限应对 [9]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鸟类活动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8日 06 版) 公安部环食药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部署 各地公安机关紧盯花鸟文玩、集贸市场、野味餐饮,候鸟主要分布区、迁飞通道、驯养繁殖场所及互联 网交易平台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主动搜集情报线索,集中开展破案攻坚,将打击重点对准长期从事 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的职业化团伙和非法猎捕、贩卖等突出犯罪,密切部门协作,强化行 刑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整治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保护鸟类"黑灰产业链",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日前,本报报道陕西西安一些地方存在非法猎 捕和贩卖野生鸟类问题后,公安部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鸟类活动,对非法猎捕贩卖行为予 以持续专项打击,并迅速派出工作组赴西安,指导当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捕猎贩卖鸟类问 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猎捕、出售、购买、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排查整治,深挖彻查违法犯罪活 动,迅速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近年来,公安部连续部署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18个省份部署开展打 击危害珍贵、濒 ...
赵一德在调研检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落细落实保护措施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坚决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陕西日报· 2025-06-17 08:26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1] - 调研西安市城北野生动物急救站,关注救护流程、救治效果及放归计划,听取非法猎捕贩卖案件查办情况 [1] - 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紧盯"捕、运、售、食、玩"环节,深挖线索并曝光典型案例 [1] 野生动物救护与管理机制 - 提出优化救护机制,提升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构建"收容、救助、检疫、处置"闭环管理体系 [1] - 检查新城区长乐花卉博览园商户经营资质及进货渠道,要求加强监管并完善进销货台账 [1] - 强调通过专项检查、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经营合规,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1] 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 - 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落实法律法规和林长制要求 [2] - 要求健全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压实全链条责任 [2] - 全面排查保护管理薄弱环节,强化联合执法与日常监管,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2] 社会参与与法治宣传 - 强调加强法治宣传和科普教育,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作用 [2] - 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 [2] - 省委常委、西安市市长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调研座谈 [2]
珍稀树种广西火桐迁地保护首次开花
广西日报· 2025-06-16 10:01
广西火桐开花事件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西火桐在南宁树木园引种试验林内首次开花,花朵金黄艳丽,观赏价值极高 [1] - 广西火桐是我国特有极度濒危珍稀树种,具有"先花后叶"独特生长习性,根系发达可稳固石灰岩土壤,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1] - 该物种天然分布极为狭窄,仅零星分布于广西中部至南部石灰岩地区,野外个体稀少,自然更新困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CR)种 [1] - 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2年入选《"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重点物种 [1] 南宁树木园科研项目 - 开花的广西火桐是南宁树木园自筹资金林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象 [2] - 项目团队自2020年起通过普查掌握种质资源分布,收集保存35份树种种质,建立30亩引种驯化试验林 [2] - 此次开花为研究迁地保护适应性、开展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珍贵样本,对拯救濒危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