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网络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诈骗分子盯上孩子的电话手表 这些“隐形威胁”要重点防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5 20:58
电信网络诈骗暑期风险 - 暑期学生上网时间增加 电信网络诈骗成为未成年人"隐形威胁" [1] - 海南海口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小学生拥有电话手表 部分学生曾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 [3] 电话手表安全隐患 - 电话手表绑定银行卡存在高风险 可能成为诈骗新目标 [5] - 不法分子通过弹出网页弹窗诱导下载App 进行大金额转账操作 [9] - 建议家长设置每日消费限额 开启账单提醒功能 定期检查删除陌生App [11] 校园反诈教育措施 - 学校将防诈知识融入课堂 采用情景剧模拟陌生人借用手表场景 [5] - 创新教学方法应对AI换声等新型诈骗 建议设置家庭暗号验证身份 [7][9] - 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强化学生"护卡"意识 检查电话卡槽异常痕迹 [9] 家长防范建议 - 调整电话手表功能设置 加强风险提醒和反诈意识培养 [3] - 避免点击陌生链接和中奖信息 消除占便宜心理 [7] - 根据日常活动安排设置禁用时间段 监控手表端消费行为 [11]
暑期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未成年人?要这样筑牢反诈“防火墙”↓
央视网· 2025-07-04 13:47
暑期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 随着暑期来临,学生上网和独处时间增加,电信网络诈骗对未成年人的威胁加剧 [1] - 海南海口部分学校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小学生拥有电话手表,部分学生曾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 [1] 电话手表使用现状与风险 - 电话手表因定位和通讯功能被家长广泛采用,但成为诈骗分子的新目标 [1][6] - 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盗取电话卡、弹出网页弹窗诱导下载App、进行大金额转账等方式实施诈骗 [11] 学校与家长的反诈措施 - 学校建议家长调整电话手表功能设置,加强风险提醒和反诈意识培养 [5] - 部分学校将防诈知识融入课堂,通过案例分享和情景模拟提升学生防范能力 [6] - 针对AI换声等新型诈骗手段,师生约定"暗号"或"常用词"进行身份验证 [8] - 家长应设置每日最高消费金额、开启账单提醒、制定禁用时间,并定期检查删除陌生App [13] 学生防范意识测试 - 模拟测试显示,部分学生对借出电话手表保持警惕,会检查卡槽并质疑借用原因 [9] - 学生普遍具备"护卡"意识,能主动防范电话手表相关风险 [9]
一块黄金牵出留学生被骗案(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反诈宣传活动 - 中央宣传部与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 旨在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并营造全社会反诈氛围 [1] - 江苏公安机关披露新型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 揭露犯罪分子通过诱导购买黄金转移赃款的手法 [1][2] 诈骗案件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采用"两头骗"策略 先冒充公检法骗取留学生何某45万元 再诱骗郭某用该资金购买黄金完成洗钱 [7] - 郭某因轻信短视频平台"扶贫助农导师"谎言 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并协助购买45万元金条 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7] - 诈骗分子伪造通缉令和大使馆批文 恐吓留学生何某涉嫌洗钱 迫使其配合转账 [5] 案件侦破与资金追回 - 南京警方通过警企联动机制快速识别异常交易 金店店员因及时报警获见义勇为奖励 [8] - 反诈中心启动核查机制追踪资金流向 发现何某转账资金来自其父母 最终45万元全额返还受害人家属 [3][8] - 警方利用银行转账记录和跨国协作 在澳大利亚警方协助下找到被诈骗留学生何某 [5][6] 反诈工作成效与机制 -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4万起 2023年专项打击行动累计抓获5.5万名缅北涉诈嫌疑人 [10] - 公安机关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模式 强化对"两卡"、通信链、资金链的治理 提升精准识别能力 [11] - 国家反诈中心推出APP、96110专线等7种防诈工具 厦门和江苏等地组建超千名反诈志愿者队伍 [11] 行业协作与公众教育 - 公安部联合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分类披露10类高发电诈类型 [10] - 银行、通信部门与警方协同健全预警机制 工信部推出跨境提醒服务强化防控网络 [11] - 南京警方定期为企业开展反诈培训 常熟市构建189个反诈"微堡垒"实现群防群治 [8][11]
“客服”来电诱骗老人共享屏幕 警方:尽快断网并报警
央视网· 2025-06-29 09:41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分析 - 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近期频繁冒充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客服 以取消自动扣费或高额保险为由诱导受害者操作[2][6] - 利用屏幕共享软件窃取信息 要求受害者安装"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仿冒软件 通过远程控制功能获取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2][3][6] - 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准诈骗 利用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特点 诱导其集中转移大额存款 单案涉案金额达60万至380万元[2][3][4] 诈骗实施技术特征 - 采用远程控制木马程序 植入"中国银监会e认证"等恶意软件 实现手机权限窃取和持续监控[5] - 设置呼叫转移规避拦截 阻断警方和银行与受害者的电话联系 延长作案时间窗口[5] - 创新人脸识别破解手段 通过镜子反射完成远程人脸认证 试图绕过银行生物识别验证[4][5] 行业防范措施 - 银行建立实时监测机制 对异常大额转账和境外登录触发预警 案例中银行成功拦截380万元转出[4] - 警方建立快速响应流程 通过反诈中心预警系统定位潜在受害者 民警现场处置阻止资金转移[2][4] - 平台需加强仿冒App识别 诈骗软件使用与官方应用相似的图标和名称 如"抖动生活""中保服务"等[6] 用户应对建议 - 警惕陌生客服下载要求 对"远程协助""身份认证"等指令保持警觉 立即终止可疑通话[6][7] - 紧急情况采取断网措施 通过飞行模式或关机切断远程控制 防止转账操作被执行[7] - 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活动 关注大额资金流动和陌生设备登录 及时向金融机构报备[4][5]
热评丨全民反诈:警惕“量身定制”的电诈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1 21:09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 受骗者年龄跨度大,最大93岁最小9岁,平均40岁,80后90后占比40% [1] - 诈骗分子利用高考填报志愿等社会热点节点实施精准诈骗,如假冒教育考试院发送违规申诉短信 [3] - 国家反诈中心日均推送66万条诈骗预警指令,反映诈骗套路迭代迅速 [3] 诈骗技术手段升级 - 诈骗团伙采用AI换脸、语音克隆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精准诈骗 [3] - 在交友场景中根据受害者背景定制"完美恋人"诱导投资,在游戏中利用防沉迷系统漏洞诱导未成年人转账 [3] - 诈骗手法紧跟社会热点设计,部分受骗者因贪图小利或法律意识薄弱沦为帮凶 [3] 反诈宣传措施 -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首次提炼20个防诈关键词帮助识别骗局 [5] - 央视推出5小时《全民反诈公开课》直播剖析真实案例,多地通过户外大屏及公共交通开展宣传 [5] - 反诈宣传需下沉至社区最小单元,覆盖社会各角落以提升全民防骗能力 [5] 跨平台协同治理 - 电诈犯罪形成跨平台分工链条,需技术赋能筛选可疑内容并警示用户 [6] - 公安机关采取打击、防范、治理、宣传四位一体策略,网信部门深化跨行业协作 [6] - 个人需增强防范意识,警惕陌生来电与转账要求,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6] 行业综合治理方向 - 构建清朗数字空间需多方协作,通过技术拦截、法律打击与公众教育多措并举 [8]
万变不离其宗 牢记防骗“关键词”远离电诈 | 反诈必修课↓
央视网· 2025-06-20 17:57
防骗关键词 - 核心防骗原则为"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3] - "八个凡是"诈骗识别标准涵盖兼职刷单垫资 高回报投资理财 无抵押网贷 假冒客服退款 冒充公检法 虚假领导借款 不明链接索要密码 社交平台投资退费等全部主流诈骗类型 [5] 诈骗应急处置 - 遭遇诈骗后需立即执行三步:拨打110紧急止付 完整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前往派出所配合笔录 [7][9] - 96110为反诈专用号码 接听预警电话可有效阻断诈骗进程 [9][12] 诈骗账户特征 - 99%诈骗案例使用非正规收款账户 包括个人账号或与业务无关的对公账户 [11] - 诈骗话术存在标准化套路 需通过预警信息识别异常转账要求 [12] 资金转移警示 - 任何要求将资金转至他人账户的行为均存在诈骗嫌疑 无论对方声称何种身份 [11]
法治在线丨投资股票的钱如何进到骗子口袋里?看完记得转发给身边人
央视新闻· 2025-06-19 16:20
被害人 李女士:给我介绍了很多有关投资股票的知识,根据给我的投资建议,我就买了一些股票,发现有赚有赔,不过总体算下来还是赚了,所以我就比 较信任他。 此时,对方告诉李女士,自己其实是一款理财软件的客服人员,通过他们的软件可以撬动更多资金帮助李女士炒股。 被害人 李女士:只要我在这个平台上投资,就会有加杠杆。比如我投一两万,就相当于我的投资是10万,我投资5万,就相当于是50万。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害人往往会有这样的疑惑,我被骗的钱究竟去了哪里? 这些钱款并非简单地进入骗子的口袋,而是经过复杂的路径流转,山西 太原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就发现了犯罪嫌疑人转移资金的新套路。 画面中被警方控制的可疑男子赵某正在路边等待快递员送货,他取的包裹里装了什么,为何会在取快递时被警方控制呢?这还要从山西省太原市李女士的遭 遇说起。 李女士热衷投资股票,在一次上网过程中,她认识了一位"炒股达人",在交流中双方逐渐熟络起来,不仅如此,对方的投资经验也令李女士折服。 李女士并没有轻信这样的好事,但是又不忍心错过这样的投资机会,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了软件并投入了2万块钱。 被害人 李女士:第一笔我还比较谨慎, ...
国家反诈中心去年以来紧急拦截涉案资金超三千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措施 - 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快递短信诱导下载非法APP实施银行卡盗刷 [2] - 不法分子高价购买他人微信号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2] - 公安部刑侦局与国家反诈中心联合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2] 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 手册详细梳理10类高发电诈套路包括刷单返利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 [2] - 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诈骗套路解析揭露作案手法 [2] 反诈工具与成效 - 国家反诈中心2024年以来累计下发资金预警指令183.8万条 [3] - 拦截诈骗电话46.9亿次、短信33.7亿条 [3] - 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 [3] -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发送预警信息13.88亿条 [3] - 预警劝阻成功率达60%避免约1940万用户受骗 [3]
0元购、代抢演唱会门票,当心遭遇网络诈骗!反诈手册划重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23:56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与手法 - 《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梳理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贷款征信、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婚恋交友、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机票退改签 [1] -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等渠道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声称提供代抢演唱会门票、论文代写等特殊服务,诱导受害者转账后拉黑 [3] -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的典型手法是自称平台客户,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索要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 [1] 反诈工具与防诈关键词 - 七大反诈利器包括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反诈名片、云闪付App"一键查卡"、跨境提醒服务 [3] - 《手册》首次提炼20个防诈关键词,如屏幕共享、积分清零、修复征信、刷流水、两卡(手机卡、银行卡)、帮信行为、内幕消息等 [3] 典型案例与新型诈骗手法 - 深圳警方通报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共享屏幕诈骗案件,受害者年龄12-18岁,诈骗分子通过不明链接诱导下载共享屏幕软件,窃取密码和验证码盗取钱财 [4] - 李女士案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以代购电脑为名获取信任,提供支付二维码收款后发送空包裹并失联 [3] 反诈宣传行动 - 中央宣传部与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内容包括发布《手册》、举办第三届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定向宣传 [4] - 活动将督促金融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本行业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加强反诈宣传 [4]
AI换脸、跨平台引流 反诈防线如何“破壁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6-17 06:15
电信诈骗现状与特征 -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技术智能化、组织产业化、链条跨境化特征 [1] - 诈骗手法高度多样化 2025年监测到超过100种不同类型案例 并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 夏季以色情诱骗和虚假购物充值类为主 [3] - 诈骗目标人群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点 假冒"平台客服"类骗局使受骗群体从老年人扩展至年轻人 [4] 高发诈骗类型与手段 - 5类主要高发诈骗形式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贷、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 [2] - 高考季针对考生家庭的升学类诈骗高发 包括招生录取、查分改分、内部名额等类型 [3] - AI技术被黑灰产滥用 用于批量生成逼真文本图像 实施深度伪造 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涉诈应用 [4] 行业反诈技术措施 - 首创App反诈电子标识认证 试点中涉案量最高降幅达90% [2] - 推广"反诈名片"服务 公安机关反诈电话日均提醒量55万次 [2] - 抖音自研多模态大模型 每日封禁涉诈账号超8万个 拦截异常投稿评论超400万条 发送站内信提醒700万条 [4]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护 - 抖音新增客服联系记录、动态验证口令等功能 日均保护潜在受害人超5万名 [5] - 用户可通过拨打官方客服95152或使用"验证助手"进行信息核验 [5] - 平台邀请8位创作者担任反诈大使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反诈宣传 [5]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形成"打击、防范、治理、宣传"四位一体综合发力模式 [2] - 北京通管局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提升全链条打击效能 [5] - 需政府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和用户参与同向发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