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

搜索文档
美联储总部翻修花了179亿后,特朗普大动作调查!要扳倒鲍威尔?
搜狐财经· 2025-07-12 17:49
美联储办公室装修费用争议 - 美联储翻修办公室花费25亿美元(约179亿人民币),引发白宫调查[1] - 白宫预算局长沃特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挥霍纳税人资金推动总部浮夸翻新[8] - 美国智库联邦金融分析公司认为调查实质是为鲍威尔"管理失职"找实锤[5]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货币政策博弈 - 特朗普长期公开批评鲍威尔降息力度不足但遭其坚持不松口[4] - 2020年鲍威尔顶住降息压力执政四年2024年拜登破例让其连任至2026年[8] - 装修费调查被解读为特朗普试图通过非货币政策手段施压利率决策[10] 市场与制度影响 - 华尔街分析师警告鲍威尔若下台将引发美股剧烈震荡[6] - 民主党议员沃伦强调动摇美联储独立性将损害美元霸权根基[6] - 最高法院判例显示总统无权随意撤换美联储官员[6] - 外交关系协会专家指出鲍威尔因装修费下台将改写金融史[12] 政治角力升级 - 特朗普2018年亲自提拔鲍威尔但双方矛盾在2024年大选年激化[8] - 白宫调查组已进驻美联储装修费成为政治博弈新焦点[12] - 事件暴露特朗普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货币政策但面临法律和市场双重阻力[6][12]
特朗普又“偷师”尼克松,美联储主席因为“过渡装修”而下台?
华尔街见闻· 2025-07-12 11:04
白宫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事件 - 白宫顾问正通过指控鲍威尔在25亿美元美联储总部装修项目中存在管理不当或作伪证行为 为其罢免开辟法律途径 [1] - 特朗普虽表示暂无罢免计划 但公开批评鲍威尔工作表现"糟糕透顶"并导致"国家损失大量资金" [1] - 白宫预算主管沃特致信鲍威尔 质疑其在装修项目超支及建筑许可合规性问题上的证词真实性 [1][3] 美联储总部装修争议细节 - 装修项目成本飙升至25亿美元 涉及华盛顿国家广场三栋办公楼改造 被曝存在严重超支问题 [3] - 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否认媒体关于高档装修的报道 称其不属于最新设计方案 美联储官员支持其证词真实性 [3] - 白宫副幕僚长布莱尔等三名顾问被安插至首都建设项目审批委员会 分析认为此举是为制造罢免鲍威尔的"正当理由" [1][3] 历史背景与政治动机 - 该策略直接效仿尼克松1972年通过散布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虚假加薪消息以破坏联储信誉的做法 [2][6] - 装修争议被特朗普政府内部派系利用 作为挑战美联储独立性及施压降息的政治工具 [4][5] - 最高法院此前裁决限制总统因政策分歧解职美联储官员的权力 罢免需以渎职等"正当理由"为依据 [5] 市场与学界反应 -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联储学者Conti-Brown警告 此举是"为罢免捏造理由" 若实施将引发全球经济深刻不稳定性 [6] - 财政部长贝森特等经济顾问仍主张维护美联储独立性 拒绝对鲍威尔在装修问题上进行批评 [4]
特朗普死磕鲍威尔,竟是给A股送温暖!
搜狐财经· 2025-07-10 20:44
政治博弈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声称当前利率至少偏高3个百分点 要求立即降息 并估算每高出1个百分点的利率会增加3600亿美元再融资成本 [1] - 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93.3% 降息概率仅6.7% 表明市场不认为特朗普施压会影响美联储决策 [3] - 美联储强调独立性以维护市场信心 市场反应显示其更信任美联储基于数据的决策而非政治压力 [5] 市场解读与资金流向 - 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消息的解读存在差异 机构更关注如何利用消息获利 而散户易被消息本身影响 [7] - 2024年黄金价格暴涨时 黄金概念股菜百股份业绩增长16% 市盈率8倍 但股价创新低 因机构库存数据持续减少 [7] - 2025年类似黄金行情下 同一公司股价上涨 差异源于机构参与积极性不同 [8] 投资策略与量化分析 - 消息面仅是表象 资金流向才是市场真正驱动力 例如华为海思概念股天邑股份在公告后下跌 但机构库存显示资金仍在布局 [9] - 量化数据是投资决策的关键 美联储决策基于就业和通胀数据 而非政治压力 投资者应依赖客观数据而非主观臆断 [10] - 投资是概率游戏 使用量化工具可避免噪音干扰 提升决策准确性 [10] 投资者建议 - 避免被政治口水战影响判断 关注实际经济数据而非政客言论 [14] - 学会使用量化工具分析市场 建立自身投资逻辑而非跟风操作 [14] - 市场复杂但理性 研究数据背后的真相是长期制胜关键 [12][13]
特朗普急催美联储降息,五大原因令他难以如愿!
金十数据· 2025-07-10 16:50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美联储尽快削减美国利率,但无论如何作妖,他实际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对借贷成本 产生太大影响。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五个。 美联储主席只有一票 自20世纪50年代摆脱财政部的过度干预后,美联储官员就极力捍卫独立性,不会轻易屈从于政治压力。 美联储理事会改组耗时 此外,特朗普很难在短期内彻底重塑美联储理事会。理事会7名成员的任期长达14年且相互交错,目的 就是防止任何一任总统过度影响美联储。 在特朗普剩余任期内,仅有民主党任命的美联储理事库格勒的任期即将结束;其他3名民主党任命的成 员可留任至2030年代。 即便特朗普任命新主席,鲍威尔仍可继续担任理事(其14年理事任期还剩3年)。通常美联储主席卸任 后会退出理事会,但有一个例外:前主席马瑞纳·埃克尔斯(Marriner Eccles)1948年在杜鲁门总统施压 下辞去主席一职后,仍以普通理事身份留任3年,期间始终给杜鲁门制造麻烦。 美联储无法直接控制多数借贷利率 特朗普希望通过替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让顺从自己的人推动降息,但鲍威尔的主席任期要到2026年5 月才结束,且他坚称不会提前辞职。 即便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挨骂了!美联储是否会降息?|看天下
搜狐财经· 2025-07-10 16:35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老是挨骂。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批评鲍威尔,称目前的利率至少高了三个百分点,给美国造成了高额的再融资成本。7月以来,特朗普多 次向鲍威尔发难,称其"糟糕透顶""太迟先生",并称"他应该立刻辞职,我们应该找个愿意降息的人来接替他",对美联储频繁施压。 特朗普连番炮轰鲍威尔为哪般?鲍威尔能顶住压力吗?美联储目前针对降息有什么看法? 频繁开炮 当地时间7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帖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再次批评美联储当前的利率政策,称美联储的利率至少偏高了3 个百分点,利率每个百分点每年给美国造成了3600亿美元的再融资成本。 "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宏观稳定。"鲍威尔在论坛上表示,"要成功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一种完全非政治的方式来做,这意味着我们不偏袒任何 一方。" "非政治的考虑"是鲍威尔的底气,美联储有权保持其独立性。根据美国法律,虽然美联储主席由美国总统提名,但美联储并不直接对总统负责, 享有很高的独立性。鲍威尔曾表示,美联储的使命是促进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在设定货币政策时没有也不应该把政府的债务成本纳入考虑 范围内。但特朗普对美联储的频繁施压,以及对货币政 ...
除了鲍威尔“任何人”都能当美联储主席?贝森特可能没戏!
金十数据· 2025-07-10 16:27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外,"任何人"都能执掌美联储。这是否意味着财政部长贝森 特也可能兼任? 特朗普在加大对鲍威尔的批评力度、呼吁降息时,用词无疑夸张,但"美联储主席同时担任白宫关键职 位"的设想,不禁让华盛顿怀疑其可行性,并查阅历史与法律文献。据报道,特朗普的部分顾问曾讨论 让贝森特身兼两职。 关于这一设想,以下是外界最好奇的一些相关问答: 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关系 1913年美联储成立时,该央行在华盛顿财政部大楼办公,财政部长凭借职位成为美联储理事会事实上的 成员。但旨在增强美联储独立性的1935年《银行法》(Banking Act of 1935)终结了这一惯例。 美联储前总法律顾问斯科特·阿尔瓦雷斯(Scott Alvarez)在给《市场观察》的邮件中指出,现行法律要 求美联储理事会成员"须将全部时间投入理事会事务"。 "从法律角度看,财政部长若继续担任财政部长,同时担任美联储理事会成员或主席,似乎难度极 大。"阿尔瓦雷斯说。 角色分离的核心原因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联储前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解释,美联储仅拥有"工具 ...
“美国党”是否会昙花一现?
搜狐财经· 2025-07-10 13:10
美国治理模式的独特性 - 美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 而是由移民组成的"试验田" 试图以传统国家模式治理将削弱其原动力和创造力 [1] - 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是美国成为全球强国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和马斯克均受益于移民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贡献 [8] - 若采取封闭式治理 美国将丧失全球领导力并沦为平庸国家 [1][11] "大而美"法案引发的政治博弈 - 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增加3.3万亿美元债务 与马斯克主张的"增收节支"理念直接冲突 [3] - 马斯克因法案违背承诺成立"美国党" 目标为报复特朗普并争取2026年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席位 [3][13] - 新兴政党在美两党制下生存困难 "美国党"缺乏明确纲领 可能仅是短期政治噱头 [13] 经济治理理念的分歧 - 马斯克"政府效率部"曾削减对外援助 但最终因战略利益需求被迫恢复 反映理想化治理与现实脱节 [6][8] - 特朗普试图控制美联储独立性遭鲍威尔抵制 历史上美国两次建立央行失败 独立央行是美元霸权的基石 [10][12] - 总统直接干预央行将破坏美元全球信任 导致金融体系崩溃 [12] 核心冲突的本质 -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矛盾源于对"美国强大"路径的分歧:前者通过债务扩张 后者坚持财政紧缩 [3] - 二人均忽视美国特殊性 试图用传统国家治理模式替代现有体系 但该体系恰是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关键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