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搜索文档
世卫组织发出警报,中疾控:没有人传人迹象
财联社· 2025-07-23 19:40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发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1日累计确诊病例达2659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1] - 中国疾控中心确认基孔肯雅热无人传人迹象,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 - 世界卫生组织于7月22日发布警报,提示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本地传播风险,疫情活跃区包括美洲、亚洲和非洲 [1] 疫情传播特点 - 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近期南方个别城市出现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1] - 东南亚地区疫情持续活跃,但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疫源地 [1] -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症状包括高热、关节剧痛和皮疹 [1][2] 防控措施建议 - 疫区需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 [1] - 公众白天外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产品 [2] - 家庭需安装纱门窗、使用蚊帐,配合电蚊拍或蚊香液灭蚊 [2] - 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 [2]
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或流行:病毒有何特性?如何检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8:57
今年以来,法国位于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估计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也出现了该病 毒的传播。此外,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近日不仅报告了输入性病例,还发现了本土传播病例。 据佛山各区卫健局发布的情况通报,截至2025年7月21日,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 报告,720例已痊愈。7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 的风险持续存在。 基孔肯雅热病毒成为关注重点。 7月22日,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 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fever)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 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佛山市同时新增了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储备了较为充足的检测试剂,对医务人员进行了 培训。到医院就诊的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核酸检测阳性后,都会留院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顺德区乐从医院感染科主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快讯· 2025-07-23 15:51
金十数据7月23日讯,近期我国南方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 播,症状为发热、关节痛等。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23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表示,基孔肯雅热 可防可控可治。具体防控措施:清除蚊虫孳生地;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家中装纱窗、用 蚊帐;避免在蚊虫密集处逗留。若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尤其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立 即就医。 (中新网)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
“20年前疫情正重演”!世卫组织发出警告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51
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 - 全球56亿人面临基孔肯雅病毒威胁 该病毒可能导致高烧 关节疼痛和长期残疾 [1] - 病例激增始于2025年初 主要暴发地点为印度洋岛屿 包括留尼汪岛 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 [1] - 留尼汪岛三分之一人口已感染 病毒蔓延至马达加斯加 索马里 肯尼亚及东南亚地区 [1] 疫情扩散情况 - 欧洲输入病例快速增加 法国自5月1日以来出现约800例输入性病例 南部地区发现12起本土传播事件 [1] -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监测到输入性病例 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71例 [2] 病毒传播与防治 - 基孔肯雅病毒通过伊蚊传播 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传播方式相同 防蚊灭蚊是关键 [2] - 国际已有疫苗获批 但中国因此前无疫情暴发 疫苗尚不可及 [2] - 无特效治疗方法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 病程持续5-7天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关节痛或慢性关节炎 [2]
世卫组织警告“20年前疫情正重演”!这一岛屿三分之一人已感染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10
据估计,留尼汪岛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该病毒目前正在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国家,并已 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疫情。 当前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始于2025年初,主要暴发地点与20年前受疫情影响的印度洋岛屿相同,包括留尼汪 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 罗哈斯·阿尔瓦雷斯表示,据估计,留尼汪岛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该病毒目前正在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 里和肯尼亚等国家,并已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疫情。 此外,欧洲输入病例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并在近期出现了本地传播。罗哈斯·阿尔瓦雷斯表示,自5月1日以来,法 国境内已出现约800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病例。在法国南部几个地区发现了12起本土传播事件。 目前,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已监测到基孔肯雅输入性病例,并导致佛山市顺德区及其他几个区的病例数增加。数据 显示,截至2025年7月21日,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 当地时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紧急行动呼吁,称20年前席卷全球的蚊媒疫情基孔肯雅热正在重演。目 前,与印度洋地区相关的疫情已蔓延至欧洲和亚洲等地。 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样,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
对话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基孔肯雅热以轻症为主,可防可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20: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7月21日深夜,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议书",倡议书表示,广东近期蚊虫已进 入快速繁殖期,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号召大家清积水、灭成 蚊、防叮咬。 截至7月20日,根据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信息,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 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疫情形势引人关注,基孔肯雅热,这一源自非洲、南亚与东南亚的疾病,其关节疼痛症状尤为突出,甚 至被传"疼得直不起腰"。那么,基孔肯雅热究竟有何特性,关节疼痛情况如何?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在 传播途径和症状上有何异同?若出现发热、关节剧痛等疑似症状,应如何科学应对?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周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本次疫情呈现 明显地域聚集性,90%以上病例集中在佛山顺德。而且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 和流行时间相近,临床表现亦类似。尽管报告的基孔肯雅热患者目前以轻症为主,应加强蚊媒控制力度 并做好自我防护,以减少疫情扩散风险。 "疼得直不起腰"是真的吗? 《21世纪》:广东省此次 ...
广东佛山顺德已确诊2471例,基孔肯雅病毒毒性如何,怎么防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8:25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21日,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 - 7月8日一周内确诊478例,源头为境外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通过本地伊蚊传播扩散 [1] - 基孔肯雅热由CHIK-V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1-12天(多为3-7天),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手腕/膝/踝等小关节)、斑丘疹,多数患者5-7天恢复,个别关节痛可持续2-3个月 [1] 与登革热的区别 - 传播途径相同:均为伊蚊传播,防控措施一致(防蚊隔离+灭蚊) [4] - 差异点:基孔肯雅热潜伏期更短、传播更快;登革热为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以小关节疼痛为主且持续时间可能更久 [4] - 两者临床症状相似(发热+皮疹),但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名称意为"扭曲如被折断",描述患者因剧痛弯腰的姿态 [3][4] 易感人群与传播特性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慢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 [5] - 病毒无直接人传人,依赖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叮咬病毒血症宿主后经8-12天潜伏期可传播,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传染 [6][8] - 流行分城市型(人-蚊-人传播)和丛林型(灵长类-蚊-灵长类传播) [7] 防控与旅行建议 - 灭蚊为核心手段:清除小型积水(瓶罐/轮胎/花盆等),使用驱蚊液、纱窗蚊帐等 [8] - 病毒不耐热(58℃以上灭活)和消毒剂(乙醇/次氯酸钠等) [8]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提前查询疫情,归国后14天健康监测;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关注墨西哥、巴西等10国登革热疫情及法国属地基孔肯雅热风险 [9]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47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2025.07. 21 本文字数:980,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fever)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 的"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和非洲地区,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详细解释了 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本地是如何暴发的。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发布消息称,在一周之内确诊了478例基孔肯雅热。而这些确诊患者都指向同 一个源头——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跟随这名务工者入境,又在本地伊蚊的传 播下悄悄扩散,最终酿成一场本地暴发。 卢洪洲介绍称,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1952年,基孔肯雅这 种疾病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三小 ...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 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26
疫情概况 - 截至7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 主要集中在乐从镇 北滘镇 陈村镇 均为轻症病例 [1] -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一周内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 所有病例均溯源至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 [1] 病毒特性 - 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 为正链RNA病毒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 1953年分离病毒 [1] - 病毒通过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 临床特征为发热 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 [1] - 病毒不耐酸不耐热 58℃以上可灭活 70%乙醇 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可杀灭 [2] 传播机制 - 病毒不会人际传播 仅通过带毒伊蚊叮咬感染 无直接人传人案例 [2] - 伊蚊叮咬病毒血症宿主后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8-12天潜伏期后可传播 蚊虫终生可能携带病毒 [2] - 流行分为城市型(人-蚊-人传播)和丛林型(灵长类-蚊-灵长类传播) 我国80年代曾在云南发现感染案例 [2] 防控措施 -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 [2] - 病毒在城市型疫源地以不定期暴发为主 在丛林型疫源地可长期存在 [2]
广东佛山近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可防可控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40
何剑峰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市民无需恐慌。佛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 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下一步,佛山市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全域清理蚊媒孳生地,全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20日下午,佛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渠 道、典型症状和防控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和提示。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介绍,基孔肯雅热是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何剑峰介绍,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首先为发热,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 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躯 干,一般3—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 为轻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病患者, 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 疗机构就诊,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