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关于蚊子 南京疾控发布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新华日报· 2025-08-04 13:03
↓↓ 8月4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夏季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且当前我市正值高温多雨时节,蚊虫繁殖活跃,疾 病传播风险增强。为切实守护您和家人健康,维护社区健康环境,我们倡议全市市民"让防蚊灭蚊避蚊 成为健康习惯,共筑健康家园"! 具体如下: 一、强化防蚊意识,营造健康环境 知晓蚊虫传播疾病的途径和危害,清楚常见蚊媒疾病的症状,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提高警惕,增 强自我保护意识。 向家人、邻居、同事普及防蚊知识,尤其提醒老人、儿童、孕妇提高防护意识。 二、清除孳生地,源头控蚊患 建议每个家庭每5-7天开展一次卫生清理,范围覆盖庭院、阳台、天台、杂物间、楼道、厨房及卫生间 等所有区域,确保无卫生盲区。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翻盆倒罐,防止隐蔽积水,保持环境干燥清洁,水 生植物及时换水并清洗根部。 提倡社区、各单位每周划定专门时段,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公共区域、单位室外环境的垃圾、 杂物、建筑废弃物等,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回填或封闭各类基坑;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废弃的可积水容 器;检查并清理屋顶排水沟、雨水井,确保通畅。 发现社区、农贸市场、建筑工 ...
新增258例!佛山最新通报
证券时报· 2025-08-03 19:18
疫情数据 - 8月2日佛山市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58例,其中禅城区33例,南海区30例,顺德区192例,高明区1例,三水区2例 [1] 疫情防控 - 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带队赴佛山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力争最短时间扑灭疫情 [3] - 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同,盯紧蚊媒控制关键环节,开展多渠道监测预警,构建扁平高效的指挥管理体系 [3] -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开展科学灭蚊消杀,动员群众清除积水,营造整洁生活环境 [3] - 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加强医疗机构检验检测质控和门急诊管理,规范病例救治,防范重症和死亡 [3] - 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和能力,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3] 诊疗方案 -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4][5]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5][6]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 [6] - 我国白纹伊蚊分布广泛,蚊媒活跃期长,存在"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流行"模式 [6] - 2010-2019年我国发生4起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病例,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 [6] - 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6] -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关节痛为显著特征 [7] - 多数患者关节疼痛数天内恢复,部分可持续12周以上,个别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7] 治疗预防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可用疫苗 [8] - 预防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防蚊 [8] - 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境外感染 [8]
华邦健康: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疗人员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定
证券时报网· 2025-08-03 09:15
公司产品信息 - 华邦健康生产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液、苯磺贝他斯汀片、阿伐斯汀胶囊等抗组胺药品,对缓解皮肤瘙痒有一定帮助 [1] - 公司生产的华邦复方樟脑乳膏具有驱蚊防护、叮咬止痒的作用 [1] 医疗用药说明 - 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疗人员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定 [1]
佛山人的淡定与基层防疫人员的深夜
第一财经· 2025-08-02 23:44
疫情现状与防控措施 - 佛山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因基孔肯雅热疫情 顺德区乐从镇为国内首例报告社区[2] - 确诊病例呈上升趋势 29日新增408例 28日357例 27日323例 均为轻症 主要分布在乐从镇、北滘镇和陈村镇[11] - 基层防疫重点为防蚊灭蚊 社区开展消杀行动 但频繁降雨影响药效 需反复清理积水[12] 医疗资源与患者情况 -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住院3天费用约870元 以化验检查为主 西药仅20余元[5] - 乐从医院感染科病房满员 临时增加床位 部分患者需转诊至其他医院 抽血留观区需等待数小时出结果[6][7] - 治疗以对症为主 无特效药 多数患者7天内康复 出院需满足症状消失和核酸转阴[6] 政府与社区应对 - 乐从镇开展免费核酸筛查 旨在早发现潜在感染者 但通知引发误解后被下架[15] - 顺德区疾控倡议加装纱门纱窗 建议出租屋房东为租户安装防蚊设施[17] - 广东省称疫情快速上涨势头初步遏制 但仍面临复杂挑战 需群防群控[17] 社会反应与居民生活 - 尽管疫情紧张 当地居民生活如常 部分人延长点蚊香时间 未显著影响早茶等日常活动[16][17] - 外地游客因担忧疫情退订酒店 但实地观察显示街上行人多数未采取防护措施[3][16]
广东佛山新增确诊333例,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潜伏期1到12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20:59
疫情概况 - 佛山市8月1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3例,其中禅城区39例、南海区32例、顺德区258例、高明区1例、三水区3例 [1] - 截至7月31日,佛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广州、阳江、湛江等超过10个城市有确诊病例报告 [3] - 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患者为12岁男童 [4] 政府响应与防控措施 - 佛山市7月29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要求加强病例监测、资源调配及公众防护 [3] - 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 [5] - 预防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驱蚊产品、提高旅行防范意识 [14] 疾病特征与传播机制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皮疹 [6]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我国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 [8] - 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10] - 潜伏期1-12天,关节痛为显著特征,部分患者关节症状可持续超过12周 [12] 蚊媒与传播风险 - 白纹伊蚊因气候变暖向北扩散,我国25个省份及港澳台均有分布,北方传播风险低于南方 [22][24] - 蚊媒传播存在外潜伏期和潜伏期,流行达峰预判较复杂,但加强防控可有效控制 [17][19] - 生物防治如投放鱼苗对白纹伊蚊效果有限,因其孳生于小型水体 [33] 公众防护误区 - 香囊、艾草等土方法驱蚊效果有限,无法完全避免叮咬 [27] - 被叮咬后冷敷或外部消毒无法阻断病毒感染,重点在于预防叮咬 [30]
实探基孔肯雅热三级响应镇:医疗资源充足,基层防疫任务重
第一财经· 2025-08-02 20:44
疫情现状与响应 - 佛山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因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1] - 顺德区乐从镇是国内最早发现境外输入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的地区[4] - 确诊病例呈上升趋势:29日408例,28日357例,27日323例[10] 医疗资源与治疗情况 -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患者3天治疗费用870元,主要为化验检查费用[6]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表示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多数患者病程7天内[7] - 乐从医院感染科病房住满患者,临时增加床位,部分患者住在走廊[7] - 当地镇政府表示医疗资源足够[8] 防疫措施与基层工作 - 乐从镇开展免费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筛查工作,但通知很快下架[16] - 顺德区疾控中心倡议加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17] - 基层防疫工作受雨天影响,消杀药物药效大打折扣[11] - 广东省会议强调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处在关键期,上涨势头初步遏制[18] 患者案例与传播特点 - 68岁建筑工人陈守学感染后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症状,3天康复出院[6]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1-12天,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和皮疹[12] - 张文宏表示南方仍处于控制疫情有效窗口期[12] 社会反应与生活影响 - 佛山市民生活如常,许多人穿短袖短裤出行[5] - 部分外地人因担忧疫情退订当地酒店客房[17] - 当地居民表现淡定,生活照常但点蚊香时间更长[17]
突发!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
证券时报· 2025-08-02 17:42
基孔肯雅热症状与诊断 - 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疹 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关节痛伴皮疹 皮疹多出现在四肢和躯干 表现为隆起斑丘疹且按压褪色缓慢 [3] - 确诊需满足三大条件:12天内到过流行区或周边有病例 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3]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免费核酸检测 每日7批次检测 3-4小时可出结果 [4] 治疗与住院管理 - 核酸阳性患者需集中隔离收治 轻症出院标准为核酸转阴或病程满7天 多数出院时症状缓解 少数残留轻微关节痛 [6] - 关节痛主要累及踝、指、腕等小关节 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 急性期需减少活动 病毒直接侵入关节组织导致骨质破坏 [6] - 14岁以下儿童单独在儿科病区收治 儿童病例更易高热 皮疹形态复杂 包括面部斑片状或弥漫性斑丘疹、疱疹 [8] 防控与诊疗体系 - 佛山建立分级诊疗网络 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 病房安装纱门纱窗防蚊 减少患者外出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8] -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发热者降温 关节痛用对乙酰氨基酚 皮肤瘙痒用抗组胺药或炉甘石洗剂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10] - 潜伏期通常3-7天 被带病毒伊蚊叮咬后若出现突发发热、显著关节痛或皮疹 需立即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10] 高危人群与传播特点 - 婴儿、65岁以上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免疫抑制者为高危人群 出现反复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警惕重症风险 [6] - 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 发病后3天为高病毒血症期 病毒载量5-7天后消失 出院患者核酸基本转阴 [8] -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一定免疫力 但能否终身免疫需更多研究证实 [10]
突发!香港发现首例!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17:31
基孔肯雅热病例与症状 - 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患者为12岁男童 [1] - 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疹,部分人首发症状为关节痛伴皮疹 [2] - 皮疹出现较早,多为四肢、躯干的隆起斑丘疹,皮肤充血者有"按压褪色缓慢"特征 [2] - 确诊需满足三大条件:发病前12天内到过流行区或周边有病例、出现相关症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 检测与诊断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每日七个批次检测,3—4小时出结果 [3] - 核酸阳性患者需集中隔离收治,轻症患者出院标准为核酸转阴或病程满7天 [4] - 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后数日内形成病毒血症,发病后3天为高病毒血症期 [5] 治疗与防控 -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以对症处理为主:发热者降温、关节痛明显者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痛、皮肤瘙痒者用抗组胺药或炉甘石洗剂 [6] - 国内尚无相关疫苗,防蚊是核心防控手段 [6] - 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有风险,潜伏期通常3—7天,最短1—2天 [6] - 出现突发发热、显著关节痛或皮肤充血性皮疹应立即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6] 医疗资源与措施 - 佛山已建立分级诊疗网络,全市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 [5] - 14岁以下儿童单独在儿科病区收治,儿童病例更易高热,皮疹形态更复杂 [5] - 病房均装纱门纱窗,诊疗操作尽量在床边完成,减少患者外出 [5] - 医务人员诊疗后需及时关闭纱门纱窗,降低传播风险 [5] 高危人群与注意事项 - 婴儿、65岁以上老人、晚期妊娠及围产期妇女、慢性基础病患者、免疫抑制者属高危对象 [4] - 高危人群若出现反复高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减退、尿量减少或四肢湿冷等症状需警惕重症风险 [4] - 患者出院后需关注体温、尿量、食欲、皮疹及关节痛变化 [6]
突发!香港发现首例!
证券时报· 2025-08-02 17:13
基孔肯雅热症状与诊断 - 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疹 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关节痛伴皮疹而非发热 [2][3] - 皮疹特征为四肢或躯干的隆起斑丘疹 皮肤充血者按压褪色缓慢 胸前和四肢早期皮疹常见 [3] - 确诊需满足三大条件:发病前12天内有流行区接触史 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症状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3] 检测与隔离措施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免费核酸检测 每日七个检测批次 3-4小时可出结果 [4] - 核酸阳性患者需集中隔离收治 轻症出院标准为核酸转阴或病程满7天 [5][6] - 全市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被指定为定点收治机构 14岁以下儿童单独在儿科病区收治 [8] 疾病特征与高危人群 - 病毒血症在发病后3天达高峰 5-7天后病毒载量基本消失 [8] - 关节痛主要累及踝/指/腕等小关节 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 运动时疼痛加剧 [6] - 高危人群包括婴儿/65岁以上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免疫抑制者 需警惕重症休克风险 [6] 治疗与防控方案 -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退热/止痛/抗瘙痒 [9][10] - 核心防控手段为防蚊 潜伏期通常3-7天 最短1-2天 [10] - 被叮咬后出现突发发热/显著关节痛/充血性皮疹需立即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10] 医疗资源配置 - 病房安装纱门纱窗预防交叉感染 诊疗操作尽量床边完成以减少患者流动 [8]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做好病区快速扩容准备应对潜在病例增长 [8]
划重点!最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要点速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3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发布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1] 疾病临床特征 -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 [3] - 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5日 [3] - 儿童皮疹较成人更多见 [3] - 重症少见,但境外疫情暴发时有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3] - 可发生母婴传播 [3] - 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3] - 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不一定会感染 [3] 易感人群与免疫力 - 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3] -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 [3] - 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3] 预后情况 - 基本不会有后遗症 [4] - 可能出现慢性关节损伤,但多数可恢复 [4] - 关节损伤恢复时间可达三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 [4] 治疗方案 - 关节疼痛明显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 [4] - 发热不可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高热不退者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 - 急性期关节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 - 急性期过后关节疼痛可使用局部外用贴剂 [4] - 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或炉甘石洗剂 [4] - 建议住院隔离治疗 [4] - 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且核酸检测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者可解除隔离 [4] 中医治疗方案 - 急性发作期推荐方药:广霍香、葛根、羌活等10味中药 [5] - 煎服法:每日1~2剂,儿童剂量酌减 [5] - 外治法包括中药沐足、中药熏洗和中药湿敷 [5] 预防措施 -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和降低蚊媒密度 [6] - 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防蚊 [6] - 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需提高防范意识 [6] - 防蚊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叶油 [6] - 婴幼儿建议物理防蚊,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驱蚊液 [6] - 儿童推荐使用10%以下派卡瑞丁或7%以下DEE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