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防控基孔肯雅热,多款核酸检测试剂无注册证
第一财经· 2025-08-23 23:48
基孔肯雅热检测市场现状 - 广东省佛山市和广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已降至低水平散发状态[2] - 国内十余家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但尚无产品取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 - 核酸检测法在急性期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抗体法 在此次疫情中被广泛使用[3] 产品注册障碍 - 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发现 2018年国家卫健委已发布诊断行业标准[3] - 因病例散发和市场容量有限 企业缺乏研发生产动力[3] - 核酸检测试剂属于三类医疗器械 需在三个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每个机构不少于200例 费用达百万元级别[6] - 注册证需五年更换 需重新提交研究数据 进一步降低企业申报意愿[6] 政府采购情况 - 广州市疾控中心紧急采购达安基因检测试剂 中标价3.9元/人份[7] - 广州意达斯生物科技以单价1.48元 总价29.6万元中标广东省财政厅采购项目[11] - 广州市疾控中心后续采购设定单价最高限价1.5元/人份 采购总量18万人份 预算27万元[14] 检测服务现状 - 佛山市53家定点医院中33家可提供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服务[15] - 检测不单独收费 需挂发热门诊号 结果记入门诊病历但不出具正式检测报告[15] - 无证产品仅限于科研和疾控场景使用 不能进入医疗机构出具临床报告[14] 疾病临床影响 - 基孔肯雅热可能导致长期关节痛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17] - 泰国研究显示慢性基孔肯雅关节炎发病率达40.4%[17] - 国内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 防控主要依赖非疫苗手段[17] 行业呼吁与建议 - 专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和快速审评通道 建立试剂/疫苗/药物战略储备平台[17] - 当前核酸检测对早期发现感染和切断传染源具有关键作用[17]
广东防控基孔肯雅热,多款核酸检测试剂无注册证
第一财经· 2025-08-23 23:09
核心观点 - 基孔肯雅热疫情爆发后国内十余家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但均未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导致产品仅限于科研或疾控场景应急使用无法进入医疗机构正式应用 [2][4] - 企业缺乏研发注册动力主要因病例散发市场容量有限且注册成本高昂临床试验费用达百万元级别而政府采购单价低至1.48-3.9元/人份进一步削弱商业可行性 [4][8][10][12] - 专家建议建立国家战略储备机制包括专项基金和快速审评通道以解决罕见传染病检测试剂研发和生产不足的问题保障公共卫生应急需求 [16] 行业现状 - 基孔肯雅热诊断行业标准2018年已发布但受限于病例散发和市场容量有限企业普遍缺乏投入研发生产的动力导致2025年疫情前无相关检测产品注册上市 [4] - 核酸检测法在急性期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抗体法但研发企业需完成三个医疗机构临床试验每个机构不少于200人注册成本至少百万元级别且注册证需五年更换 [2][8] - 国内十余家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检测试剂盒但无一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仅能用于科研或疾控场景无法出具医疗机构检测报告 [2][4][14] 政府采购 - 广州市疾控中心8月5日紧急采购达安基因检测试剂中标价3.9元/人份 [10] - 广东省财政厅8月7日采购广州意达斯生物科技试剂单价1.48元/人份总价29.6万元 [12] - 广州市疾控中心8月20日第三批采购设定单价最高限价1.5元/人份预算金额27万元采购18万人份 [13][14] 临床应用 - 佛山市53家定点医疗机构中33家提供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检测不收费结果呈现在门诊病例中但无法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15] - 无注册证产品不能进入医疗机构仅限科研实验及疾控监测场所使用且不能出具检测报告 [14] 疾病影响 - 基孔肯雅热可导致长期关节痛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泰国研究显示慢性关节炎发病率为40.4% [16] - 国内无针对性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防控以非疫苗手段为主病毒核酸检测对早期发现感染和切断传染源起关键作用 [16]
广东防控基孔肯雅热,多款核酸检测试剂仍无注册证
第一财经· 2025-08-23 22:53
核心观点 - 国内十余家体外诊断企业虽已开发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但均未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产品仅限于科研或疾控场景应急使用 凸显罕见传染病检测产品商业化注册面临的市场规模小 临床投入成本高及政策流程复杂等系统性挑战 [1][2][3][5] 行业现状与产品注册困境 - 基孔肯雅热诊断标准早在2018年由卫健委发布 明确核酸检测为法定方法之一 但因病例散发且市场容量有限 企业缺乏研发生产动力 导致2025年疫情爆发前无相关注册产品上市 [2] - 核酸检测试剂属于三类医疗器械 注册需在三个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每个机构样本量不少于200例 费用达百万元级别 且注册证需五年更换并重新提交数据 进一步抑制企业申报意愿 [5] - 尽管核酸检测法在急性期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抗体法 且研发周期短(约1个月) 成本较低 但无注册证产品无法进入医疗机构 不能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限制其临床应用范围 [2][3][5][12] 政府采购与价格动态 - 政府通过应急采购机制接纳无证试剂 广州市疾控中心8月5日采购项目中 达安基因试剂以3.9元/人份中标 [6] - 广东省财政厅8月7日公告显示 广州意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单价1.48元 总价29.6万元中标同类项目 代理服务费为3.48万元 [8][10] - 广州市疾控8月20日新一轮采购设定单价最高限价1.5元/人份 采购总量18万人份 总预算27万元 技术要求包括双靶标检测 最低检测限≤500 copies/ml等 [12] 检测服务实施情况 - 佛山市53家定点医疗机构中33家提供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检测免费但需挂发热门诊号 结果仅记录于门诊病例 无法出具正式报告 [13] 疾病危害与专家建议 - 基孔肯雅热可能导致长期关节痛(慢性关节炎发病率40.4%) 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 国内尚无特效药或预防疫苗 防控依赖非疫苗手段 [16] - 专家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和快速审评通道 建立试剂 疫苗及药物的战略储备平台 以应对罕见但危害持久的传染病 [16]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基孔肯雅热检测
广州日报· 2025-08-04 17:53
基孔肯雅热检测行业布局 - 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布局基孔肯雅热检测解决方案 包括金域医学 万孚生物 圣湘生物 达安基因 之江生物 硕世生物 明德生物 仁度生物等[1][2] 金域医学检测能力 - 公司依托感染检测中心全面的血清学 荧光PCR 一二代测序等平台及技术 已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检测 可精准识别病原体 帮助临床精准诊断[1] 万孚生物产品开发 - 公司联动胶体金 分子诊断等技术平台 研发出多款基孔肯雅病毒检测产品 实现快筛-精准检测-监测闭环 可为疾控和口岸检验检疫等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案[1] 圣湘生物技术方案 - 公司推出快速核酸检测+测序精准溯源+全套质控品三位一体的双平台解决方案 助力精准防控[1] - 研发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操作简便快速 检测时间仅需25至45分钟 灵敏度高 在低病毒载量(200 copies/mL)时也能实现准确检出[1]
一图看懂 | 基孔肯雅热概念股
市值风云· 2025-07-24 18:01
疫情现状 - 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疫情形势相当严峻[1] - 截至2025年7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4] - 7月22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63例,相比7月15日首次通报时的478例,一周内增加超过2000例[4] - 澳门、北京等地已出现个别病例[4]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4][5] 驱蚊防护企业 - 润本股份(603193):国内驱蚊产品线上龙头,产品包括电热蚊香液、驱蚊液、驱蚊贴等含避蚊胺产品,2024年驱蚊系列营收4.4亿元(同比+35.4%),毛利率54.2%[7] - 彩虹集团(003023):国内知名卫生杀虫企业,产品覆盖驱蚊手环、驱蚊液、电热蚊香液、灭蚊灯等全系列产品[8] - 上海家化(600315):旗下"六神"是国内驱蚊花露水第一品牌,在防蚊和个人护理领域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9] - 朗云集团(06601):港股上市公司,杀虫驱蚊产品连续10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超威驱蚊小绿瓶、贝贝健免拆蚊香等产品[10] - 康芝药业(300086):旗下中山爱护拥有婴童康护全品类产品,包括消毒用品、驱蚊产品等,在婴童健康防护领域具有专业优势[11] 检测诊断企业 - 硕世纪录物(688399):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平台用于基孔肯雅热疫情检测,在病毒检测领域具有技术优势[11] - 明德生物(002932):已推出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盒,为疫情防控提供专业检测工具[12] - 达安基因(002030):拥有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分子诊断领域具有丰富经验[13] - 金域医学(603882):采用MetaCAP技术助力基孔肯雅热精准诊断,是全国领先的医学检验机构[14] - 万孚生物(300482):检测产品覆盖基孔肯雅病毒检测试剂,在POCT(即时检验)领域具有优势,可提供快速现场检测方案[16] - 诺唯莎(688105):以分子设计为核心,结合多种热启动技术,实现灵敏度突破,支持23分钟快速程序检测病原体[17]
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或流行:病毒有何特性?如何检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8:57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1] - 法国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出现传播,欧洲多国报告输入性和本土病例[1] - 中国佛山累计报告2659例确诊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720例已痊愈[1] -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1] 病毒特性与传播机制 - 基孔肯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约50纳米,具有脂质包膜和糖蛋白突起[3] - 病毒对热、紫外线及消毒剂敏感,但在适宜条件下可长期存活[3] - 通过蚊媒传播,无直接人传人证据,形成"蚊子-人-蚊子"传播循环[3] - 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3] 检测与诊断方法 - 佛山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储备充足试剂并培训医务人员[1] - RT-PCR适用于发病1-7天,检测病毒RNA,急性期阳性率>85%,为早期诊断金标准[8] - IgM抗体检测为窗口期后首选,IgG抗体检测需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确诊[8] - 实验室检测是确诊关键,病毒分离操作复杂且临床少用[7][8] 防控措施与建议 - 佛山医疗机构在检测阳性当天完成网络直报,三级审核2小时内完成[4] - 控制蚊媒密度需持续杀灭成蚊并清理孳生地,伊蚊在小型积水容器中繁殖[4] - 建议每周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容器,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液和蚊帐[9] - 前往流行地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监测健康状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