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泉州非遗体验工作坊走进匈中双语学校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5 11:27
文化交流活动概况 - "海丝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匈中双语学校举办 参与人数近700人 包括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参赞 泉州市体育局 福建省泉州体育运动学校 泉州市艺术馆等机构代表 [1] - 活动由泉州文化体育代表团主办 展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7] - 同期在匈牙利国家大剧院开展泉州非遗快闪活动 [7] 非遗项目展示内容 - 泉州刣狮表演 结合武术与舞狮技巧 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2] - 五祖拳展示 南少林绝技吸引学生现场体验 [2] - 提线木偶戏表演 演绎《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经典剧目 [2] - 蟳埔女习俗展示 呈现渔家服饰文化特色 [6] - 德化白瓷展览 展示"中国白"温润质感 [6] - 永春纸织画现场制作 展现朦胧唯美艺术效果 [6] - 永春香古法制作 师生参与线香搓制体验 [6] - 惠安石雕 漆线雕工艺展示 体现泉州手工艺成就 [6] -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展示"皇宫起"大厝建筑风格 [6] - 铁观音茶艺表演 讲解半发酵制茶工艺 [6] 活动影响与意义 - 促进中匈文化交流 被校方称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7] - 通过非遗展演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对话 [7]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5 02:10
论坛概况 -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主题为"对话未来:中欧美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 [1][3] - 活动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欧美全球倡议共同主办 [1] - 分论坛议题包括"如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博物馆与各文化机构的未来""美美与共:中欧共话中轴线" [1] 与会嘉宾与致辞 - 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强调文化交流对促进人类团结的作用,呼吁重视文化机构对和平的培育 [3] - 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指出全球文明倡议为中欧文明和谐共生提供新方向,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 [3] -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提出博物馆是文明传承的"基因库"、文明互鉴的"会客厅"和当代价值的"展示窗" [3] 研究成果发布 - 论坛发布《博物无疆·2025年中国博物馆报告》,分析中国博物馆格局、演变历程及社会贡献,聚焦国际合作实践 [4] 配套活动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题图片展在巴黎同步开幕 [5]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4 11:31
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作开幕致辞。主办方供图 陈力表示,中法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文明成就,两国之间的文明互动源远流长。建交以来,密切的人文交往为中法关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 力。中欧虽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但这些差异不应成为交往的障碍,而应转化为中欧文明互鉴的动力。我们要发扬中华文 明"和而不同"与欧洲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共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通东西,破除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为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重要贡献。 人民网巴黎5月23日电 (记者于超凡)5月23日,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活动由当代中国 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欧美全球倡议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50余位文化、艺术和学术界嘉宾,围绕"对 话未来:中欧美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 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余俊生作视频致辞,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主持开幕 ...
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权威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 影像中国 云南省博物馆内,观众参观"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 的多重实践"展览。 李嘉娴摄(影像中国) 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投资中国"展区。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中欧班列重要枢纽——德国杜伊斯堡货运场站内来自中国 的集装箱。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依 琳摄 数据来源:中国外交部、海关总署、国铁集团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 大文明,中国与欧盟加强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将为中欧人民 带来更大福祉,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冯仲平(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姚 铃(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帕斯卡尔·博尼法斯(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尼尔斯·彼得·托马斯(施普林格·自然图书执行副总裁及负责人) 贝尔纳·德威特(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 霍尔瓦特·列文特(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 务实、共赢的前行之路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多于分 ...
学习新语丨习近平讲述文物里的文明交融
新华社· 2025-05-17 18:22
此相映生辉。 【背景延伸】 《真腊风土记》生动记载了当年中柬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和睦相处的情景,详实描述了真腊王朝的辉煌,为 世界人民发现和了解神秘的吴哥文明提供了权威导引。 "很多人告诉我,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就'望之可亲',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2024年11月,习 近平主席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中,他写道:"比如,秘鲁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国三星堆的黄金面具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来,习近平 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其中蕴含的文明交融交流的故事。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讲述习近平主席提到过的部分中外珍贵文物、古籍相关故事,一起聆 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感悟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 202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柬埔寨多名高僧曾到中国传经弘法,中国元代 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文献。伟大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千年"鎏金铜蚕"和"黑石号"沉船为 ...
看中国也看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5月9日,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进入闭幕倒计时100天。自2024年7月开展以来, 展览创下多项纪录——这是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 次与埃及政府合作的重磅大展。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95%以上的 文物首次来到亚洲。若干中国的精美文物与埃及文物共同陈列,使我们在解读他者中认识自我。据统 计,超过70%的观众为了这个展览从外地专程来到上海博物馆,包括大量入境中国的外国游客。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为新馆和老馆规划了新的方向。历时6年多打造的上博新馆建 成开放,坚持"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使其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位于上海人民广 场的上博老馆,以"世界文明馆"为主要定位,依托馆藏外国文物,积极筹备反映世界文明和文明交流互 鉴主题的常设陈列,成为"中国看世界"的重要展示平台。 认知世界古代文明以及文明之间的互动,对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有着特别的意 义: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 ...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古蜀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在雅典展开主题对话
四川日报· 2025-05-14 08:25
文明多元共通 两地工匠"浇铸"出同样璀璨的文明之花 人类早期文明既存在多元性,也有共通性。主题对话中,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院长李新伟,勾勒出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中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各自繁衍生长,但交流一直存在的脉络。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李新伟说,经过百年探索,考古学可以描绘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宏大进 程。"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各地不同文化区均进入灿烂的转折期,各地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发 展社会,形成满天星斗般的'古国'。"在与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文明大致同时期,"希腊的基 克拉迪群岛史前文化,也完成了显著的社会发展,宗教权力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希腊 青铜时代的遗址,从分散建立的居民点,渐渐建立防御的城墙和堡楼,最终出现城市。遗址出土了青铜 剑、石皿、项链、大理石雕像等文物,其中弹琴、吹笛等人像,堪称史前杰作。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文明遗产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 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明瑰宝的古蜀文明则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灿烂。如今,相隔万里的两个古老 文明,在雅典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蜀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主题对话"活动中,两地学者围绕中国和 ...
大山深处有侨乡(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和顺古镇风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位于和顺古镇的李继东家。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和顺图书馆外观。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尹宪章在家中翻阅老照片。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尹家"花大门"门楼。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和顺古镇远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开栏的话 周边是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关键。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史是一部生动的文明交流互鉴史,蕴含着"贯四时而不衰, 历夷险而益固"的深厚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展现新的气象与活力。 本报今起推出"边城见闻"专栏,通过实地采访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地市州盟,讲述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 交流、民心相通、经贸往来等故事,见证中国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行大道、命运与共开新篇的实践。 说起大山深处,人们往往联想到"偏僻""封闭"的意涵,何况是在中国大西南的横断山脉深处。 但云南保山市的边陲小镇和顺,情况却恰恰相反。这里户籍人口仅7000人,却有3万多侨胞生活在缅 甸、泰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西南第一侨乡"。 记者来到这一滇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旅游行业数据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新一代年轻人旅行注重文化体验,包括非遗手作、文创产品购买及社交媒体分享 [6]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契合现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优质投资吸引 [2] - 科学规划旅游路线、整合文旅资源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长效增长 [2] -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质量过硬、影响力强的文旅品牌 [3] 文化遗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6] - 文创产品开发使经典名画融入日常用品,走进千家万户 [8] - 文化遗产成为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8] 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精准记录和修复文化遗产 [7] - VR与AI技术打造沉浸式科普、展览与互动体验 [7] - 数字技术助力稀世珍品如《千里江山图》的细节展示 [8]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 - 深化国内外文博机构交流合作,联合策展、定期巡展 [10] - 打造线上"云展厅",实现文化遗产跨境共享 [10] - 与海外高校及专家建立科研协作机制,推进学术互访和人才培养 [10] 文化遗产与文明互鉴 - 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9] - 以文化遗产为纽带增进国际了解与信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1] - 推动制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国际规则 [10]
甘怀真:天下是神域,不是全世界
新浪财经· 2025-05-07 11:07
2024年11月5日与11月22日,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甘怀真围绕其新书《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家国家》,分别以"从宗教看历史中国的皇帝 与天下""汉代天子观的形成"为题,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与中兴大学历史学系进行了专题演讲(后文称"台大场""兴大场")。台大场由台湾大学历史 系副教授傅扬主持,兴大场由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游逸飞主持。 在充分理解、融汇两场演讲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介绍全书的学术脉络与研究理路,继而说明书中"天""国家宗教"等核心论述,最后记述与 谈与对话的主要议题,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甘怀真《天下的诞生》一书的宗旨与意义。 甘怀真演讲(左为台大场;右为兴大场) 学术脉络与研究理路 首先,对于"史料学派"(台大学派)奉为圭臬的治史理念,甘怀真做出了自己的补充。固然新史料对推动新的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史料 尚未出土时,史家不能无所作为,仍须积极利用旧史料建构新学说。由于上古史料稀缺,建构学说必然会存在许多缺环,因此古代史研究往往只 能提出目前最合理、最有可能的解释,静待未来出土新史料加以检验。甘怀真既未晚年,《天下的诞生》亦非定论,他未来仍力图完善己说,继 续追寻中国历史的真相。 随后,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