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

搜索文档
金融之翼托起新川西 四川金融系统积极支持“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
金融时报· 2025-06-05 10:01
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甘孜雅安两地存款余额2993.87亿元较2022年9月增长17%贷款余额2214.73亿元增长25%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恢复并超越震前水平[1] - 金融机构为35918户住户完成住房维修加固7731户完成住房重建磨西镇900户居民搬入新居泸定县德威镇武奎村136户村民集体迁入重建安置点[3] - 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开工364个完工率92.62%总投资200.37亿元[6] 住房重建金融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分行实施阶梯贷款贴息政策住房重建贷款最高30万元利率执行LPR下浮30个基点[3] - 泸定县政府建立915万元灾后重建分险基金贷款额度放大至本金13.52倍发放重建贷款1.24亿元[3] - 雅安市分行为受灾群众快速审批9万元农房重建贷款支持异地搬迁[2] 产业振兴金融措施 - 金融机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向1769户受灾主体授信2.85亿元发放贷款2.32亿元[6] - 创新推出"抗震救灾贷""抗震救灾复产重建贷"两款专属信贷产品与"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政策结合降低融资成本[5] - 四川古谷水业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3.1%带动22个就业岗位和村集体年均增收近百万元[4] 文旅产业金融支持 - 农业发展银行为海螺沟景区发放3.38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已投入1.45亿元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7] - 农商银行为景区办理重组贷款1.31亿元为4家企业办理1.04亿元延期还本付息为124个主体下调利率让利300余万元[7] - 海螺沟景区重新开放后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7亿元带动8000余人就业[8] 企业纾困与升级 - 四川亿欣新材料获300万元专项担保贷款利率加担保费低至3.5%并获500万元追加贷款支持生产线智能化升级[6] - 泸定县4个村引进优质柑橘品种打造150亩示范种植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6] - 贡嘎神汤等重点文旅企业通过"一户一策"方案获得新增授信和股权质押解除等纾困措施[7]
金融注动能 灾后重建跑出“加速度” 陕西金融系统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24
灾后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优化简化程序,全力支持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1] -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开通防汛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即报即审"模式,指导金融机构单列救灾专项信贷额度 [3] -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出台《运用再贷款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明确再贷款支持措施及要求 [5] 金融机构具体行动 - 渭滨农商银行石坝河支行为受灾小区物业发放1000万元贷款用于设施维修、路面修复、绿化重建 [2] - 凤县农商银行修订林麝养殖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向受灾重点村组发放贷款1320万元 [3] - 陕西省联社宝鸡审计中心推出"再贷款+灾后重建贷"专属金融产品 [3] - 渭滨农商银行运用支小再贷款为泽辰公司发放400万元低成本资金 [4] - 西安银行商洛分行为陕西供销兴茂科技有限公司办理"西银e贷"业务100万元和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6] - 邮储银行商洛市分行为受灾养殖户陈学芳发放40万元经营贷款 [7] 专项信贷产品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指导18家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木耳贷""菌菇贷""茶农贷"等信贷产品 [7] - 邮储银行为某食用菌产业受灾企业提供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7] - 开发"灾后重建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给予利率优惠 [8] 贷款发放规模 - 宝鸡市累计发放再贷款4.04亿元 [5] - 商洛市银行机构对受灾企业的1680万元存量贷款应延尽延 [7] - 商洛市金融机构为21家重点文旅康养项目累计授信10.13亿元,贷款余额达9.41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商洛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568.84亿元 [8]
海乐行中国联会助力贵州洪涝与地质灾害应对与重建: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搜狐网· 2025-05-26 17:00
灾情概况 - 贵州省西部、中部及黔东南等地连续强降水,局部日降雨量突破历年同期极值,引发52起洪涝灾害,累计受灾人口超23万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2人,直接经济损失超8亿元人民币 [1] - 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超40起,其中5起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 受灾区域集中在毕节、六盘水及黔南、黔东南部分地质复杂地区,土壤含水量攀升导致山坡松动与崩塌频发 [3] 应急响应与救援 - 政府部门疏散转移约6.2万名群众,搭建临时安置点并调配物资,重点抢修受灾道路与水利设施 [3] - 海乐行中国联会协同公益组织及企业筹集方便食品、饮用水、折叠床等紧急物资运往安置点 [6] - 组织近百名专业志愿者与医疗队伍赴灾区,提供心理疏导与康复辅导,针对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支持 [8] 灾害暴露问题与防范 - 部分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薄弱,预警手段滞后,夜间暴雨加大疏散难度 [5] - 持续降雨导致山体含水量高,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易形成新崩塌或泥石流风险点 [5] - 自然资源部门与地质专家进驻灾区勘测高风险地段,加强实时监测以提前处置险情 [5] 灾后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 海乐行中国联会计划与建筑规划团队合作,调研严重受损村庄,避免在地质脆弱区新建,推广生态护坡技术 [9] - 探索采用新型建材与耐灾害结构设计,提升安置区安全性 [9] - 联合农技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助农户恢复生产,对接电商与线下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 [10] 社会协作与呼吁 -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通力合作,海乐行中国联会呼吁更多企业及个人捐款捐物 [12] - 倡议科研人员与青年力量参与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