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超
icon
搜索文档
玩梗出圈的“苏超”,为何能扛起刺激消费的大旗?
腾讯研究院· 2025-08-13 16:49
苏超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 - 苏超通过融合地域文化梗(如"楚汉争霸""盐水鸭大战水蜜桃")激活集体身份认同,注册选手中65%为业余爱好者,强化草根参与感[4][6] - 社交媒介(短视频、直播、官方账号互动)构建全民共享情境空间,形成凯尔纳所述的"媒介奇观",推动破圈传播[5] - 赛事设计突出娱乐性与包容性,通过"互写家书""拉歌对唱"等非竞技形式强化城市间互动,形成"散装江苏"的独特文化符号[6] 消费提振的运营逻辑 - 端午小长假期间带动江苏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旅游消费达46.93亿元,常州/南京等地推出"住宿+观赛"套餐等联动优惠[8] - 省级层面系统整合1800余项文旅活动+1300项惠民措施,商务厅配套推出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形成"白天看球晚上逛街"闭环[9] - 参照贵州"村超"案例,其两年累计吸引游客1707万人次,旅游收入192亿元,助力榕江迈入GDP百亿县行列[9] 跨区域复制可行性 - 江西/广东等省已效仿启动城市联赛,但需差异化定位(如黔东南民族特色vs江苏城市竞争文化)避免同质化[10] - 成功案例(甘肃麻辣烫/淄博烧烤/蟳埔簪花)显示需结合在地文化符号,通过影游联动(如《黑神话·悟空》山西线)实现流量转化[11] - 地方政府运营思维转向"宣传-文旅-电商"全链路整合,从单纯曝光升级为消费场景构建[11] 新兴消费趋势洞察 - 消费者更愿为参与感/归属感付费,文旅需求呈现深度化(簪花/游神等民俗体验)与近域化(市集/菜场改造)两极分化[12]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需通过短视频/直播构建"情绪场",实现从个体共鸣到群体消费的转化[13] - 未来消费场景需融合文化IP(如苏超的足球激情)、数字媒介放大效应及在地化体验设计[14]
焦点访谈|洪水后的“村超”奇迹:小县城的大韧劲
央视网· 2025-08-02 21:54
榕江"村超"赛事重启 - 贵州榕江"村超"于8月2日举行复赛后第二个"超级星期六"活动,该活动结合球赛、演出、美食等元素,成为乡村足球狂欢日 [1] - 赛事重启距离榕江经历两次严重洪涝灾害仅一个月,球场曾因洪水被摧毁,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1][3] - "村超"作为榕江文旅名片,其重启对当地文旅产业和全域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5] 灾后重建与政府支持 - 洪水导致榕江全县678家餐厅受损,90%已恢复营业,99%酒店恢复运营 [14][16] - 政府协调银行提供优惠贷款政策,包括提高额度、降低利率,并实施两个月税收减免 [12][14] - 工作组以每两小时调度一次的频率推进重建,修复球场、供水供电等关键设施 [10][12] 文旅产业与经济拉动 - "村超"火爆后吸引大量游客,7月26日开赛当天酒店预订率达90%,全县酒店几乎订满 [14] - 榕江利用学校资源(如230亩校园空地容纳350辆车)解决住宿和停车问题 [12][14] - 当地创业者如蜡染服饰店主刘勤兰因"村超"返乡,虽损失20-30万元,但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并带动村民就业 [16] 社会协作与精神象征 - 外地救援队伍与本地干部群众协作清淤,数天内完成球场重建 [8][10] - 居民自发为施工人员送绿豆汤和西瓜,体现团结精神 [19] - "村超"被视为榕江经济希望和精神象征,其重启展现当地抗灾韧性 [5][19]
归来的“村超”,擂响的战鼓!
新华社· 2025-08-02 18:18
村超赛事发展 - 村超是2023年发源于贵州榕江的乡村足球联赛,参赛球员由教师、商贩、学生、农民等各行业业余球员组成 [1] - 目前赛事进入20强阶段,成为草根足球梦想地、中华文化展示场、民族融合大舞台和对外交流新桥梁 [1] - 2024年赛事重组,部分球员和领队变更队伍,如杨光俊迪从场坝村队转会至龙泉井村队 [2] 文旅经济影响 - 2023年上半年村超带动榕江接待游客超4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68%,旅游综合收入达51.47亿元,同比增长9.74% [1] - 2024年7月26日赛事重启当天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4] - 赛事衍生明星球员IP如"董球王"董永恒、"村超哪吒"陆金福等,提升地方知名度 [1] 灾后重建与运营 - 2024年6月榕江遭遇两次特大洪水,村超球场草皮、跑道、看台等设施严重损毁 [2] - 超3万救援力量参与救灾,其中1.8万为当地党员干部,村超球员、啦啦队员主动投入重建 [3] - 7月26日球场完成重建并举办感恩主题开幕式,邀请救援人员参与巡游活动 [4] 社会文化效应 - 赛事形成"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的凝聚力,提升当地居民快乐指数和经济收益 [3] - 抗洪救灾与赛事重启被视作"中国式团结"的体现,强化了真善美价值观 [4] - 民间自发支持行为显著,如杨明刚自购80厘米大鼓助威并参与两轮灾后重建 [2][3][4]
“苏超”效应持续显现 文体旅融合模式激活地方文旅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8-01 23:43
文体旅融合效应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江苏线下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1] - 出行和餐饮场景中江苏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别达28.8%和19.7% [1] - 体育赛事与文旅行业从"简单相加"转向"深度相融",成为产业链经济增长新引擎 [1] 赛事模式与政策支持 - "苏超"采用"一城一主场"模式,将足球赛事融入城市文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典范 [2] - 2014年国务院文件首次将体育产业定位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目标2025年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2] - 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向"赛事+消费+文旅"全链条延伸 [2] 区域复制与行业升级 - "苏超"成功启发其他地区探索类似模式,"湘超""川超""粤超"相继涌现 [3] - 文体旅融合需多维度协同,包括技术创新、综合运营策划及人才赋能以提升服务质量 [3]
“村超”PK“苏超”,谁是更厉害的体育文旅IP?
虎嗅· 2025-07-30 11:51
村超与苏超现象级文旅IP对比 - "村超"重启当日榕江县城涌入18万人,球场周边酒店一周前已"一房难求"[1] - "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带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2] - "村超"构建"本地联赛-全国赛事-国际交流赛事"三级矩阵,计划2028年举办首届"村超世界杯"[3] - "苏超"第五轮苏州对阵扬州场次中签率仅3%,低于卡塔尔世界杯5%的中签率[5] - "苏超"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观赛人数超60300人,打破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5] - "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单日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商品销售额3.4亿元[5] 成功因素分析 - "村超"成功要素:神秘多彩民族文化+全民足球氛围+新媒体运营,全县25万人懂球、5万人会踢球[6] - "村超"外地游客中仅1/3为足球而来,更多人被民族文化和快乐氛围吸引[7] - 榕江县培育12800多个新媒体主播,建立强大传播矩阵[7] - "苏超"走红模式:地域文化IP+低门槛参与+网络化传播,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200亿次[9] - "苏超"各城市推出文旅套餐,美团数据显示休闲玩乐订单同比增速达40%[10] 全国足球文旅热潮 - 四川计划举办"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后宣布延期[12] - 河南"豫超联赛"于6月15日开幕,32支队伍采用主客场制[13] - 广东"粤超"计划7-10月举行,后延期至8月[14] - 福建计划第四季度举办"闽超"赛事[15] - 湖南"湘超"和山东"鲁超"预计9月开赛[16] - 江西"赣超"首轮赣州队和萍乡队比赛吸引2.1万观众,1.3万张票秒空[17] 差异化发展建议 - 浙江选择篮球推出"浙BA"赛事,预选赛决赛门票开票一两分钟售罄[20][21] - 广东叠滘龙舟赛吸引超68万人次,带动消费3.45亿元[22] - 成功文旅策划需寻找"最大公约数",不一定要锁定足球[22] IP保护与发展 - 优质文旅IP需坚持体育纯粹性,避免商业化过度染指[24][25] - 需处理好游客体验与地方承载力的平衡,如"村超"重启日涌入人数超预期[26][27] - 成功文旅IP需反复摸索实验,不能简单复刻[27]
新闻1+1丨“八方支援”具象化!贵州榕江灾后重启 “村超”回来了
央视网· 2025-07-26 06:11
灾后重建进展 - 贵州省榕江县在6月24日和28日遭遇两次洪水侵袭,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村超"球场几乎被摧毁,联赛被迫中断 [1] - 贵州省组织8个市(州)住建力量驰援榕江,从资金、项目、技术、人力等方面支持重建,7个街区25个重点区域几乎全部完成修复 [1] - "村超"球场周边受灾最严重,但通过集中攻坚和升级改造,设施比灾前更加完善且有安全保障 [3] "村超"赛事重启与经济恢复 - "村超"于7月26日以"感恩雄起·贵州超力量"为主题暖心重启,成为榕江人民感恩盛典 [3] - 工商业和酒店行业恢复率达97%,餐饮行业恢复率达94%,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恢复 [5] - 全县组织16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教育、医疗、补助资金发放等工作,确保受损学校9月1日前正常开学,医院一个月内恢复如初 [5] 未来防汛能力提升计划 - 系统谋划近期、中期、长期防汛能力提升项目,结合韧性城市发展要求改善防洪设施 [7] - 计划2026年6月前完成防洪堤提升工程并投入使用,建设大型泵站防止内涝,在相关水域建设水库调节洪峰 [7] - 对城市河道进行合理化清淤,提升整体防汛能力 [7] "村超"品牌发展规划 - "村超"定位为群众足球、快乐足球、草根足球赛事品牌,2025年8月10日将开启全国赛 [9] - 目前全国28个省份举办"村超"分赛区比赛,各省冠军队将于2025年8月23日决出全国冠军,为2026年国际赛和2028年"村超世界杯"做准备 [9] - 目标是通过全民足球氛围凝聚正能量,推动快乐健康运动发展 [9]
贵州:持续支持“村超”等群众性品牌文娱文体活动扩大影响
快讯· 2025-07-17 09:47
贵州省演艺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 贵州八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核心目标是推动"旅游+演艺"深度融合 [1] - 重点支持"黄小西,吃晚饭"等旅游景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精品驻场演出,丰富景区业态 [1] - 持续支持"村超""村BA""村晚""村T""村马""路边音乐会"等群众性品牌文娱文体活动扩大影响力 [1] - 大力培育民族民间活动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节庆)+演艺"新业态 [1] - 重点打造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培育溶洞音乐艺术旅游市场 [1] - 围绕"跟着演艺去旅行"主题,将出台优惠政策、打造旅游产品、培育精品线路 [1]
赣超联赛本周六揭幕,越来越多赛事IP点燃大众热情
第一财经· 2025-07-11 17:20
赛事IP创新与区域发展 - 创意赛事IP如"村超"和"苏超"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1][3] - 赣超联赛升级为城市联赛,以职业联赛标准执行比赛,推动体育与文旅、商贸深度融合 [1][3] - 赛事采用低票价和业余球员主体参赛,破解群众参与度低的困局,吸引更多人走进比赛现场 [3] 赣超联赛概况 - 2025年赣超联赛将于7月12日开赛,11月2日决出冠亚军,全程110天、66场比赛 [2] - 赛制采用"南北分区对抗+交叉对决"复合模式,分两阶段进行,兼顾竞技强度与观赏性 [2] - 参赛队员均为业余球员,平均年龄23岁,六成为学生,其余来自各行各业 [1] 赛事运营与特色 - 赛事采用职业联赛流程和布置方式,增强仪式感和氛围感 [3] - 双口号系统传递赛事精神:"以球之名,为城而战"和"谁是大俵哥",凸显城市荣誉感和地域特色 [3] - 各地积极造梗,如九江市征集宣传口号,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3] 行业趋势与案例 - 苏超爆红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其他省份借鉴效仿,优质赛事供应仍有增长空间 [4]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定位为业余联赛,参赛运动员为非专业群众,揭幕战门票售罄 [4] -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赛事展现地方特色,需要合适的载体 [4]
榕江,加油!“村超”见!
新华网· 2025-07-05 10:02
榕江灾后重建与"村超"赛事恢复 - 榕江县在6月24日和28日连续遭遇两次洪水侵袭,县城两次被淹,损失严重 [2] - 至7月3日,抢险、通路、通电、通讯、清淤、消杀等任务已完成,市民生活逐步恢复 [2] - "村超"赛事计划于7月26日重启,球场重建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5] 社会各界对榕江的支持 - 巴黎奥运会跳水冠军龙道一携带物资返乡参与救灾,连续奋战7天 [4] - 前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通过视频呼吁关注榕江重建,并提到"村超"球员参与救灾 [4] - 意大利球星安布罗西尼和巴西球员里瓦尔迪尼奥录制视频声援榕江 [4] - 英国球星迈克尔·欧文发视频称赞榕江的团结拼搏精神,希望亲身体验 [6] "村超"赛事的社会影响与期待 - "村超"球场重建完成后,范志毅等人士表示将第一时间回归 [5] - 中国建设银行天柱支行行长杨兵作为"村超"解说员,表示赛事重启将提振信心 [5] - 四川成都志愿者吴啟林期待"村超"回归,认为这象征追求幸福生活的干劲 [5] 榕江的灾后恢复与未来展望 - 榕江干部群众及各界救援力量协作完成灾后清理工作 [2] - 全县已进入常态化灾后重建阶段,烟火气逐步回归 [3] - "村超"明星球员表示全国的支持是加快重建的最大底气 [4]
解锁旅游广告“流量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6:48
旅游业发展趋势 - 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重要,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日俱增 [3] - 旅游广告形式从宣传彩页、海报迭代至短视频,内涵从山水风光扩展到在地生活 [3] - 文旅融合推进使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追求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 [6] 特色IP的营销价值 - "苏超"通过低价门票(部分场次5元)实现赛场内外双赢,五轮比赛观众人数持续刷新纪录 [4] - "苏超"联动文旅消费:淮安推出龙虾宴七折优惠,常州发放千万元出行补贴,扬州提供景区免费开放等福利 [4] - 贵州"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2024年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新增文旅经营主体1850家 [5] - 预测"苏超"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5] 旅游服务与目的地形象 - 专业讲解员和导游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代言人,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创新展演吸引680余万人次受众 [6][8] - 哈尔滨导游董欣因短视频走红,带动游客"二刷""三刷",体现"旅游魅力在人"的服务价值 [8] - 红岩博物馆打造《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项目,在全国演出超700场,采用"讲、诵、展、演"形式增强吸引力 [8] 本地生活与旅游融合 - 菜市场成为年轻人旅游打卡地,如西安建国门老菜场通过原生生活气息吸引游客体验当地文化 [9]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菜市场变身文旅新地标,为城市创造新消费增长点 [9] - 中国旅游研究院强调需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通过"主客共享"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夜市)提升城市吸引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