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票破发
icon
搜索文档
破发股瑞纳智能高管拟减持 上市超募5亿国元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11:39
公司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陈朝晖计划减持不超过279,5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21%,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内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 [1] - 陈朝晖当前持有公司股份1,118,00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82%,股份来源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股份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所得股份 [1] - 本次减持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且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1月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1,842万股,发行价格55.66元/股,保荐机构为国元证券,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0.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9.17亿元,较原计划3.99亿元募集目标超额5.18亿元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拟用于智能供热设备生产基地建设、研发检测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三个项目 [2] 财务与资本运作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费用总计1.08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为8,714.69万元 [3] - 2022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5,951.2万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股,合计转增5,951.2万股,未分配利润结转至后续年度 [3]
破发股盛泰集团股东拟减持 A股募12.6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15:26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以上股东伊藤忠亚洲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即5,555,600股 减持期间为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 [1] - 该股东同时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2%即11,111,200股 减持时限与集中竞价方式同步 [1] - 伊藤忠亚洲当前持有116,680,000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比例21% 全部为IPO前取得股份 已于2022年10月28日起上市流通 [1] 股权结构与股东地位 - 伊藤忠亚洲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盛泰集团第二大股东 [2] - 公司总股本按减持计划推算约为5.556亿股(按1%对应5,555,600股计算)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数量5556万股 发行价格9.97元/股 [2] - IPO募集资金总额5.54亿元 净额4.63亿元 发行费用合计9121.73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808.68万元 [2][3]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低于发行价9.97元/股)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4.63亿元 投向包括嵊州面料技改、越南面料扩能、湖南生产线升级、智能制造系统及河南生产中心等6个项目 [2]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22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701.18万张 每张面值100元 募集资金总额7.0118亿元 [3] - 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1733.50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838亿元 [3] - 可转债发行获证监会批复文件证监许可[2022]2409号 [3] 总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与可转债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2.55亿元 [4]
破发股翱捷科技股东阿里网络拟减持 2022上市超募4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4:39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阿里网络计划减持不超过12,549,025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减持方式包括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1] - 阿里网络当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64,557,440股 占总股本比例15.4333% 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 自2025年1月14日起上市流通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股票数量41,830,089股 发行价格164.54元/股 [1] - 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 盘中最高价130.11元 为上市以来最高价 目前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 [1] - 募集资金总额68.83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65.46亿元 较原计划募集金额23.80亿元超募41.66亿元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拟用于新型通信芯片设计 智能IPC芯片设计项目 多协议融合导航定位解决方案及平台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2] 发行费用及跟投情况 - 发行费用总额3.37亿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3.10亿元 [3] - 保荐机构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跟投83.66万股 占公开发行数量2% 获配金额1.38亿元 限售期24个月 [3]
宏源药业跌3.81% 2023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8 16:52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14.63元,较发行价50.00元跌幅达70.74%,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4725.72万股,发行价50.00元/股,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现国联民生证券) [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触及45元,此后呈现震荡下跌趋势 [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236286.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219584.37万元,较原计划65073.00万元超额募集154511.37万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及多功能试验车间、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年产25亿片(粒)高端制剂车间三大项目 [1] 发行费用构成 - 发行费用总额16701.63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达13931.96万元,占比83.4% [1] - 保荐代表人为谢广化与肖继明 [1] 市值表现 - 当前总市值58.52亿元,较发行时市值呈现显著缩水 [1]
破发股华塑股份股东拟减持 A股募17亿国元证券保荐IPO
中国经济网· 2025-08-26 11:39
股东减持计划 -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00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28% [1] - 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1] - 中国成达当前持股180,00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5.01% 为第四大股东 [1][2] 股权结构现状 - 淮北矿业集团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1,740,036,832股 占比48.41% [2] - 安徽皖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持股359,473,816股 占比10.00% [2]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 持股201,002,435股 占比5.59% [2] - 定远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持有84,850,000股处于质押状态 [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1月2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3.86亿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1.01% [2] - 发行价格为3.94元/股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2] - 募集资金总额15.21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4.02亿元 [3] - 发行费用1.19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9483.52万元 [3] 再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10日向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定向发行87,336,244股 [3] - 发行价格2.29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199,999,998.76元 [3] - 扣除发行费用307.50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96,924,966.30元 [3] - 两次募资合计总额达17.21亿元 [4] 募集资金用途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用于2*300MW热电机组节能改造项目 [3] - 资金用途还包括年产20万吨固碱及烧碱深加工项目 [3] - 计划用于年产3万吨CPVC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 [3]
破发股中触媒股东拟减持 上市超募9.1亿申万宏源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6:07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王婧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1,76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12月11日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1] - 王婧当前直接持有中触媒10,380,841股 持股比例为5.8915% 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 自2023年8月16日起上市流通 [1] - 王婧无一致行动人 上市以来未减持股份 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2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41.90元/股 发行数量4405.00万股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2]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8.46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6.91亿元 较原计划7.84亿元募集目标超额9.07亿元 [2] - 发行费用合计1.55亿元 其中保荐机构申万宏源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1.32亿元 募集资金拟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特种分子筛等产业化项目 [2] 战略配售安排 - 保荐机构关联方申万创新投参与战略配售 跟投比例3.25% 对应143.1980万股 投资金额5999.9962万元 [3] - 申万创新投承诺持股限售期为自上市之日起24个月 [3]
前沿生物跌4.4% 2020年上市见顶两募资共20.4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6:0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收报18.25元人民币 单日跌幅4.4% 处于破发状态[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35.53元人民币 为历史峰值[2] 首次公开发行(IPO) - 2020年10月28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20.50元/股[1] - 发行数量8,996万股 占总股本25.01%[1] - 募集资金总额18.44亿元 净额17.17亿元[2] - 原计划募集资金20.01亿元 用于HIV抑制剂项目、联合疗法研发、透皮镇痛贴片研发、营销网络建设及流动资金补充[2] - 发行费用1.27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1.16亿元[2] - 保荐机构瑞银证券获战略配售292.68万股(占比3.25%) 金额6000万元 限售期24个月[2] 再融资活动 - 2022年9月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481.87万股 发行价13.51元/股[3] - 募集资金总额2.00亿元 净额1.96亿元[3] - 保荐承销费388.94万元[3] 累计募资规模 - 两次募资总额达20.44亿元[4] 公司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为DONG XIE(谢东) 美国国籍 持有中国永久居留权[3]
万凯新材跌3.57% 2022年上市2募资共58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7:13
公司股价表现 - 万凯新材今日收盘价为15.94元,跌幅3.57%,目前处于破发状态[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3月2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8585万股,发行价35.68元/股[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0.63亿元,净额29.15亿元,超募14.11亿元[1] - 发行费用总额1.48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1.23亿元[2] - 原计划募集资金15.04亿元,用于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分红及转增方案 - 2023年5月31日公告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息3元(税前)并转增5股[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6月6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6月7日[2]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24年9月4日披露可转债发行公告,募集资金不超过27亿元[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2] - 可转债将于2024年9月5日上市[2] 总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和可转债发行两次募集资金总额合计57.63亿元[3]
ST中装跌1.95% 2016年上市三募资共24.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7:08
股价表现与首次公开发行 - 公司股票收报3.52元 跌幅1.95% 处于破发状态[1] - 2016年11月29日于深交所上市 发行7500万股 发行价10.23元/股[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67亿元 净额6.76亿元 较原计划少31.77万元[1] 首次公开发行资金用途与费用 - 计划募集资金67,634.97亿元用于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营销中心建设、设计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费用总额9121.8万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7100万元[1]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情况 - 2019年发行5.2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期限6年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5.12亿元 发行费用1269.31万元 承销商万联证券[2] - 2021年发行11.6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期限6年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1.36亿元 发行费用2355.94万元 承销商东兴证券[3] 募集资金总体情况与分红 - 三次募资总额合计24.52亿元[3] - 2017年实施分红方案 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息2元(税前) 股权登记日2017年6月13日 除权除息日2017年6月14日[3]
破发股和顺科技股东拟减持 上市超募4亿东兴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5:54
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广沣启沃计划减持不超过655,300股,占总股本0.8191%(剔除回购后0.8382%)[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时间窗口为2025年9月4日至12月3日[1] - 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任意连续90天内减持数量不超过655,300股[1] 股东持股情况 - 广沣启沃当前持有655,300股,占总股本0.8191%(剔除回购后0.8382%),均为IPO前股份[2] - 广沣启沃为公司第五大股东[2] 公司上市背景 - 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56.69元/股[3] - 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钟朗、毛豪列[3] 股价表现与募资情况 - 上市首日股价高点55.57元,当前处于破发状态[4] - 首次公开发行募资总额11.34亿元,净额10.18亿元,超原计划4.03亿元[4] - 原计划募资6.15亿元用于薄膜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流动资金项目[4] - 发行费用合计1.16亿元,其中东兴证券获保荐承销费9399.06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