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五一消费热观察③|糖画、漆扇、变脸喷火,“五一”假期首日,成都的“非遗”味儿很浓!
搜狐财经· 2025-05-03 00:31
非遗文化成为成都旅游新亮点 - 成都非遗项目如糖画、川剧、漆扇等在"五一"假期成为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首选,传统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3] - 市级非遗糖画传承人蒋启军表示其"五一"档期已满,近年来已收徒十余人,包括武汉、宜宾及外国友人,显示非遗技艺传承范围扩大 [5] - 漆扇制作体验区因新媒体传播效应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游戏互动形式获取非遗体验机会的创新模式受追捧 [7] 文旅融合活动带动消费新场景 - 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推出"树下音乐节""草坪市集"等夜间活动,结合LIVE音乐、非遗表演(川剧变脸喷火、皮影戏)及竹编手工体验,形成"音乐+市集+手工"多元消费场景 [11][14] - 园区引入文创摊位销售非遗特色冰箱贴、手工灯等产品,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品,预计"五一"游客数将创新高 [16] - 活动设计覆盖亲子家庭(劳动节科普展区)及外地游客(如自贡游客专程体验皮影戏),强化非遗博览园作为一站式非遗体验中心的定位 [9][14] 非遗产业化趋势显现 - 糖画传承人蒋启军在东门市井设固定摊位并频繁参与文旅活动,反映非遗技艺正通过商业化路径实现可持续传播 [5] - 非遗博览园组织市集商户提供文创周边、简餐等服务,形成"体验-消费"闭环,其中文创摊位收入来自非遗衍生品销售 [16] - 成都传媒集团运营的非遗博览园通过商家优惠活动与特色文化IP结合,探索"非遗+商业"的盈利模式 [14][16]
壮乡山歌,一唱就是一辈子(艺近人和)
人民日报· 2025-04-24 06:07
"三月花棉开,真好看,壮乡摆歌台;穿漂亮服装,很高兴,山歌赞家乡"……人们唱啊跳啊,欢度广西 壮族"三月三"这个古老而美丽的传统节日。 68岁的莫花美功力不减,嗓音高亢明亮。在庆典舞台一展歌喉,在田间地头以歌会友,今年"三月三", 她过得充实而满足。她说:"壮乡山歌,一唱就是一辈子,我想一直唱下去。" 今年3月,莫花美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谁能想到,这位国家级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曾听见壮族三声部民歌"扭头就走"。 上世纪90年代,莫花美与丈夫温建业回到家乡南宁市马山县。"我刚进家门就惊呆了,屋子里全是人, 家公领着大家开三声部歌会。"那时,十里八乡的歌友常来家里聚会,莫花美的家公温桂元是壮族三声 部民歌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家围着火炉唱到深夜,有时一场歌会能开好几天。" "怎么从一听就扭头,变成了一唱一辈子?"我好奇地问。 "晚上做梦白天想,现在见到你;有缘千里来相会,请包容关照"。这段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欢迎曲,钻进 了莫花美的心里。"我慢慢觉得,山歌唱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声。"她找到了情感上的契合和文化 上的归属。 被称作壮族民歌"活化石"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始于唐朝,盛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