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农村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11:26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 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1] -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需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提升 [2] - 出台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的规划,并发布系列专项规划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制定施工图 [2] 农业生产能力与科技应用 -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3]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3%,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 [3] - 2024年投入粮食生产的农机装备总量达7300多万台套,传统农机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 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 - 乡村产业焕发新活力,全国有超过10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约9000亿元 [3] - 家庭农场数量近400万个,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小农户正牵手大市场迈向农业现代化 [3]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14051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速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增速 [3] 农村基础设施与数字建设 - “十四五”前四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1.6万公里,总里程超464万公里,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交通网络 [1] - 截至2024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突破90%,城乡数字鸿沟逐步弥合 [1] - 农村卫生厕所广泛投入使用,自来水普及率达9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 [4]
A股农机股异动拉升 智慧农业直线涨停
格隆汇· 2025-10-24 10:36
行业表现 - A股农机板块出现短线拉升行情[1] - 智慧农业股价直线涨停[1] - 花溪科技、征和工业、威马农机、瑜欣电子、一拖股份等公司股价快速跟涨[1]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1] -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1]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
央视新闻· 2025-10-24 10:33
中共中央今天(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 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 补上的最大短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版
央视新闻· 2025-10-24 10:21
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 - 农业农村现代化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需要优先弥补的最大短板 [1] - 政策强调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
锚定“十五五”主要目标,未来五年这样干!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24 10:06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 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7] 强大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9]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9]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11]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1]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3]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5][16]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17] 区域协调发展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19]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19]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1] 保障改善民生与共同富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3]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23]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25] 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有序 [27][28]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9]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8
会议核心部署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 农业现代化与质量效益提升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的转变,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2][6] - 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新引擎[2][6] - 具体措施包括攻克种业“卡脖子”问题,推广智能农机与农业大数据应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推动规模化经营[7] 城乡融合发展 - 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4] - 城乡融合工作重点包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4] - 逐步打破各种制度壁垒,促进人财物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是稳定农村人口、吸引人才下乡的关键举措[4] 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建设 - “十五五”时期特别强调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5] - 建设重点将从“硬件”基础建设更多转向“软件”和“硬件”并重,突出“内涵”和“活力”[7] - 目标是让乡村不仅能安居,更能乐业,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和创业机会[7] 政策支持与效能提升 - “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8] - 会议明确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未来可能出台产业引导基金、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8] - 需完善政策体系,例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粮价形成与补贴机制,强化对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8] 农业现代化基础与成就 - “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3]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96%[3] - 需继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7]
乡村振兴新动向: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丨四中全会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5
农业现代化与核心动能转变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 “十五五”期间农业发展核心动能转变,更加强调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2][5] - “十四五”时期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 [2] 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城乡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 - 城乡融合工作重点包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倾斜 [3] -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顺畅流动,实现城乡产业协同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7] 乡村建设与生活条件提升 - “十五五”时期工作重点包括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4]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从“硬件”基础建设转向“软件”和“硬件”并重,突出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以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6] - 建设重点不仅是修路、改厕等基础设施,更要培育乡村产业,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产业发展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5] - 具体落实路径包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攻克种业问题,推广智能农机,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并推动规模化经营 [5] -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如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政策支持与效能提升 - “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0.8万亿元,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 [7]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需完善政策体系,例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粮价形成与补贴机制 [7] - 未来可能出台产业引导基金、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等针对性政策 [6]
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银河证券· 2025-10-23 20:24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匹配[2] -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303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仍需努力[2] - 2025年全年GDP增长目标为5%,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2%,四季度需达到约4.4%以实现目标[4] 产业与科技发展 -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计划从目前的6%提高,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政策资源将向先进制造业倾斜,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规模化发展[2] - 科技领域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聚焦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攻关[3] 内需与国内循环 - 国内大循环建设从"打通循环"转向"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强调需求引领新供给[3] - 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等措施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3] 政策与风险应对 - 近期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及盘活5000亿元地方债务限额等增量政策[4] - 财政政策可能加码化债,增发5000亿元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货币政策有望降息10-20BP[4] - 房地产被纳入民生领域,强调高质量发展,后续可期待兜底政策[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证监会发布· 2025-10-23 17:31
会议基本情况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2] - 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 [2] -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 “十四五”时期成就评估 -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这一时期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4] -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5] -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3] “十五五”时期发展指导原则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6] -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原则 [7] - 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等 [8] - 到2035年目标为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9]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 [9]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9] - 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9]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9] - 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9]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9]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10]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10]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10]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叠加效应 [11]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1]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1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 [13]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3]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3] 当前经济工作重点 - 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6]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6]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抓好民生保障 [16]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第一财经· 2025-10-23 17:23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据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 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 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