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国主义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共襄盛举办好全运会
经济日报· 2025-08-03 13:29
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1] - 香港回归后参加7届全运会,澳门自2001年起累计参加6届,此次以东道主身份承办将激发爱国热情并促进大湾区体育融合 [1] - 赛事布局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香港承办击剑、场地自行车,澳门承办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 [1] - 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公路自行车赛,深圳/香港共同承办马拉松赛,开创全运会首次跨境赛事先例 [1] 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体育产业协同 - 联合办赛需协调跨境通关、物资调配等,三地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无感通关"等创新模式 [2] - 广东体育产业实力突出,146家国家级体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占30家,覆盖气膜场馆、VR竞技、运动康复等领域 [2] - 香港2024-2025年度体育预算达79亿港元,澳门拥有格兰披治大赛车等国际赛事经验 [2] - 赛事将推动三地体育科技、人才培养和产业优势互补 [2] 文化符号与青少年影响 - 会徽融合广东木棉、香港紫荆、澳门莲花,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象征三地同心 [3] - 开闭幕式将同步举行三地升旗仪式,展示粤语、粤剧等特色文化元素 [3] - 赛事活动为港澳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景,强化国家认同感 [3]
“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在香港开幕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23:24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于7月31日在香港开幕 展期从8月1日至9月7日 由国家航天局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主办[1][3] - 这是国家航天局首次在境外举办涵盖航天 航空 航海三大领域的综合性展览[1] 展品亮点 - 多项展品首次在香港亮相 包括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样品与嫦娥六号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3] - 展出"20家族"飞机模型(歼-20 运-20 直-20)及造船业"三颗明珠"模型(山东舰航母 "爱达·魔都"号邮轮 LNG运输船)[3] - 设置8个互动体验项目包括"月球基地""航母style" 户外展区展示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和"奋斗者"号潜水器模型[6] 香港参与 - 香港专区展示本地在航天航海领域成果及与内地合作成就[3] - 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月球探测 火星探测 深海科考等重大科技工程[4] -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展览提供爱国主义教育机会 体现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3] 活动安排 - 展览期间将举办6场科普讲座 主讲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等航空发动机专家[6] - 同步开展实验班 工作坊和科学示范活动 向公众解析飞行与深海潜航科学原理[6]
“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在港开幕
新华社· 2025-07-31 23:03
展览概况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主办"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 于香港科学馆开幕 系首次在境外举办涵盖航天航空航海三大领域的展览[1] - 展览时间从8月1日持续至9月7日[3] 展品亮点 - 首次在港亮相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样品与嫦娥六号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1] - 集中展示歼-20 运-20 直-20等"20家族"飞机模型[1] - 展出山东舰航母 "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 大型LNG运输船等造船业"三颗明珠"模型[1] - 户外展区展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1] 香港参与成果 - 香港专区展示本地在航天航海领域丰硕成果及与内地合作成就[1] - 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月球探测 火星探测 深海科考等重大科技工程并作出重要贡献[2] - 展览体现香港作为连接国家与世界文化枢纽的角色[2] 互动与教育活动 - 设置月球基地 火星生活 太阳系 航母style 海天通话等8个互动体验项目[1] - 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等6位专家开展系列科普讲座[2] - 举办实验班 工作坊和科学示范活动帮助公众探索飞行与深海潜航科学原理[2] 战略意义 - 系统呈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并彰显中国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重要地位[1] - 激发香港年轻一代科学热情并树立探索未知世界的远大目标[2] - 国家航天局将继续加强与特区政府合作 鼓励香港科技力量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2]
《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首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07:05
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展活动 -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办了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展,集中展示该领域精品出版物 [1] - 主题展现场举办了《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新书发布会、《中国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分享会、《生态第一课·写给青少年的绿水青山》知识问答3场活动 [1] 《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 - 中国地图出版社与海洋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共4册,分别针对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段 [4] - 丛书内容涵盖国家版图、海洋权益、陆海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4] - 丛书打破传统科普图书套路,将版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教育融为一体 [4] 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分享 -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达96.15%,拥有3700余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5] - 该区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5] - 分享会介绍了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的生活日常及巡护员工作内容 [5]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 《生态第一课·写给青少年的绿水青山》活动以"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海,认识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主题 [6] - 活动介绍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海八大自然资源要素的有趣知识 [6] - 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6]
从烽火童年到精神火炬:九旬抗战老兵的红色记忆
新华社· 2025-07-27 10:2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抗战历史教育 - 90岁抗日老战士林珍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滩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前讲述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抗战故事 [1] - 林珍在香港回归28周年之际登上海军山东舰高唱《东江纵队之歌》表达对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期望 [1] - 林珍通过AI技术让拔萃女书院学生虚拟体验抗战历史,学生从中学习到爱国、坚韧与勇敢精神 [5] 个人抗战经历 - 6岁林珍目睹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启德机场,姐姐林展被日军欺凌的经历成为她投身抗战的转折点 [2] - 8岁林珍加入游击队成为"小鬼通讯员",通过刻痕树、石头路标等隐蔽方式传递情报 [3] - 林珍在伤兵医院担任护理员,经历缺医少药环境下为伤员清洗伤口、重复使用纱布的艰苦岁月 [3] 历史传承工作 - 林珍1977年回港后发现年轻人对港九大队历史无知,开始致力于抗战历史教育 [5] - 1995年起林珍担任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工作,从秘书长晋升至会长 [5] - 林珍将2015年获颁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借予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展出 [5] 纪念活动 - 2024年9月3日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展出东江纵队文物 [5] - 林珍在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前向学生强调和平的珍贵需要代代守护 [6]
乌斯浑河畔 奋进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20 08:22
红色教育产业 - 牡丹江市林口县骏升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英勇八女魂》并融入团体操表演,培养红领巾讲解员传承红色文化[4] -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作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并列为新生必修课,累计1600名学生参与演出衍生合唱曲目[5] -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改造工程采用投影技术动态呈现战斗场景,新展陈提升沉浸式教育体验[8] 鹅养殖及加工产业 - 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应用恒温孵化室与手机APP监控系统,实现鹅苗存活率提升并避免数十万元损失[6] - 县内建设年孵化500万羽的现代化基地,3年发放产业补贴超3亿元,创新"鹅业贷"金融产品支持养殖户[7] - 鹅羽绒加工产业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分拣后的翎毛、绒子分别用于羽毛球和羽绒服,优质鹅绒每吨溢价3万元[7] 特色农产品产业 - 林口县沙棘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加工浆果提升产品附加值[7] - 鲜食玉米产业年加工量突破9000万棒,采收与加工环节形成规模化产业链[7]
“童心向阳 公益助飞” 绵阳机场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学生爱国研学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7-16 14:36
公益活动内容 - 绵阳机场策划"童心向阳 公益助飞"研学活动 26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参与[1] - 活动融合航空探秘与红色教育 旨在为山区孩子提供看世界的机会[3] - 活动包含航空科普与红色研学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传承[3] 航空科普环节 - 飞行学院设置"机长课堂" 由李剑讲解飞行奥秘[5] - 夏庆带领学生体验候机楼流程 包括识别航班信息与托运行李[5] - 冯康太组织观看飞机起降 展示航空通信技术[5] - 杨婷开展"我是小小安检员"互动 普及航空安全知识[5] 红色教育环节 - 研学队伍参观梓潼两弹城 学习"两弹一星"研制历程[6] - 活动聚焦科学家奉献精神与国防科技发展 强调爱国主义教育[6] - 两小时研学涵盖核物理原理与应用 深化学生对科技与家国关系的理解[6]
爱国主义教育映照秀美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7-15 08:20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 漩口中学遗址成为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地 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进行红色研学[10][12] - 汶川县持续深挖抗震救灾精神时代价值 将基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12] -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汶川校区建设项目主体完工 预计7月底进行内部装修 未来培训接待能力将提升[1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映秀镇游客接待量达31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14] - 2023年实施项目22个 估算总投资6108万元 实际投资金额超前三年的总和[14] - 映秀镇人民美好家园综合体建成投用 展示豆腐干、羌绣、西路边茶等非遗产品并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14] - 阿坝州非遗博览园项目落户映秀 正在加快建设[14] 茶产业发展 - "茶祥子"制茶坊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科研结合 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关于藏茶中稀有茶褐素的研究论文[17] - 研发的"大土司"黑茶和创意茶饮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盛世公主"黄茶成为中东王室新宠[17] - 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茶树和金银花 采摘季青壮劳力日收入达500-600元[18]
用好暑期实践 砥砺爱国情怀(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 - 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大学生可通过社区义诊、留守儿童课业辅导践行职业伦理 [1] - 农业经济专业学生可深入田间开展产业调研,助力农产品电商化转型 [1] - 文旅专业学子可参与非遗推广和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解读乡村发展密码 [1] - 新能源专业学生可调研光伏电站项目,分析可再生能源基层应用路径 [1] 科技前沿与人才培养 - 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接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 [2] - 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需要青年创新人才勇闯"无人区" [2] - 科技与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角力的核心,需增强学生科技报国内生动力 [2] 产业与基层发展 - 专业学识与乡土实践结合可加速构建"国之大者"认知体系 [2] - 深入一线服务人民能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建设行动 [2] - 基层实践有助于理解中国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转型需求 [1][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党的骆驼”黄文杰:无限忠诚的战士
新华社· 2025-07-13 16: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革命烈士黄文杰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影响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投资分析视角的总结。该文档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建议重新提供与商业、金融或公司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