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弘扬抗战精神 汇聚奋进力量
消费日报网· 2025-09-18 11:10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 场隆重举行。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优秀代表受邀参加纪念大会,在现场见证这场展示国家力量、传承民族精神、捍卫世界和平的 盛大仪式。 在这里,大国的钢铁脊梁与人民的炽热情怀同频共振,长安街上的铁流滚滚与工美匠人手中的天工奇巧交相辉映。这不仅集中 展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是为新时代的工美匠人吹响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嘹亮号角。现场的每位代表都心潮澎 湃、无比激动,他们的观礼感言也代表了北京工美人的情怀与心声。 □本报记者 贾淘文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 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柏群: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和文博工作者,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 时,要秉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我们的博物馆打造得更具特色,让民族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使非遗传承更具蓬勃活 力,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事业的发展、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以及全国文化中心的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冠军 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教师张宇鹏: ...
历史远去,警钟长鸣!各部队多种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
央视网· 2025-09-18 10:00
央视网消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 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远去,警钟长鸣。 连日来,各部队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94年过去了,抗战的烽火硝烟早已消散,但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在回响。在祖国的座座军营,警报声同步响起,官兵们在震彻苍穹的长 鸣钟向抗日英烈默哀。 官兵面向国旗庄严宣誓,这誓言是对先烈的承诺、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青山埋忠骨,鲜花寄英魂。部队官兵来到革命烈士陵园,踏着先辈的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蒲玉杰称:"化追思为责任,化崇敬为使命,让全体官兵在感悟英烈事迹和精神中,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与发扬 者,持续激发官兵奋进前行、建功军营的不竭动力。" 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吴昊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组织这次活动,就是要引导广大官兵从厚重的历史中汲取精神 营养,在铮铮誓言中凝聚奋斗力量。将缅怀追思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告慰历史、告慰先 ...
瞭望 留住不能忘却的记忆
新华网· 2025-09-18 09:27
"每年9月18日前后,博物馆访问量都会激增,平均每日游客数量过万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洪南 位于辽宁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布满累累弹痕的"残历碑"将历史铭刻于1931年9月18日。 这天夜里,日本关东军为制造事端,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由此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此后数月 间,东北三省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文物"会说话",历史不会忘记。涵盖真实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的展陈,让青少年观众零距离触摸历史纹理的数字化交互手段,领读抗战书籍、讲 述红色故事等丰富活动……当抗战胜利的霞光穿透八十年云烟,人们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历历在目。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期间,运动员代表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2025 年 8 月 12 日摄) 吴青昊摄/本刊 丰富展陈触摸历史脉搏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丰富展陈用历史资料提供真实证据,蜡像、雕塑等则以"艺术再现"方式与观众建立情感链接。 一个绣有"TRUTH"(真相)字样的蓝色布包被摆放在玻璃展柜里,布包旁是一份装订400多页的手 ...
传承伟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 - 辽宁省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打造特色思政课品牌 [2] - 通过将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2] 思政课程创新与实践 - 思政课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创新,包括在红色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师生共创将历史事件搬上舞台的文艺会演、以及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会 [2] - 召开“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总结会,成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组建红色抗联党员科研先锋团队 [3] - 连续多年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全省大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已形成品牌,例如本溪市实验小学演出爱国情景剧,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原创德育短剧 [3]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 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团队是关键环节,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开展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访学、连续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来提升教学能力 [4] - 评选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形成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馆校合作 - 全省遴选第一批16个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6] - 深入推进馆校共建,例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专题展览和课堂,培育了一支数百人的青少年志愿讲解与服务队伍 [5] - 各高校通过建设校史馆、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创作校园红色思政剧、录制微课程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教育 [6] - 假期组织学生开展“重走抗联路·传承红色记忆”等主题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6]
凝聚正义力量 砥砺复兴之志
新华社· 2025-09-18 08:53
17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 总书记亲切接见纪念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向他们表示感谢和问候,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出色成绩 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大家奋发进取、再立新功。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上关于纪念活动的重要讲话。 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纪念活动成功举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征 程中镌刻下浓重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进 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进一步展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 任担当"。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栋说:"总书记以三个'进一步'深刻阐述纪念活动的历史意 义,充分彰显这场弘扬抗战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大国气派、展示强军风采的纪念活动对党心军心 民心的极大振奋,凝聚起矢志复兴、捍卫和平的力量。" 纪念活动中,首都各界干部群众讲政治、顾大局,积极服务保障国之大者,共同营造出正气充盈、 扬我国威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高 标准 ...
历史记忆共同守护,爱国情怀跨越海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8 07:05
活动概况 - 台盟重庆市委会与台盟四川省成都市支部共同举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研学之旅 [1] - 30余名台盟盟员及台湾青年参与活动,走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等地点 [1] - 活动旨在踏寻先辈抗战足迹,体悟抗战历史给两岸的共同启示 [1] 历史认知与理解 - 参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使参与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有了深入了解 [2] - 有台湾青年表示,通过活动理解了“统战”的真正含义是团结而非争夺,是抗日战争期间不同群体合作,集中力量为中华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2] - 参与者了解了台盟及各民主党派如何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进行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 [2] 抗战精神感悟 - 在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的重庆,参观抗战遗址博物馆让台湾青年仿似穿越时空,感受到“愈炸愈强”的精神 [2] - 有台湾青年作为黄埔后代,对两岸共同抗战历史有特殊情感,认为防空洞里的记忆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2] - 在四川李庄,参与者体会到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最艰难岁月里守护文化与学术的精神力量 [3] -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有参与者感叹烈士以年轻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3] 活动意义与青年反馈 - 有台湾青年认为实地考察收获满满,指出许多台湾同胞不了解抗战历史,此次活动增长了见识,认识到抗战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3] - 有历史系台生希望成为“会讲故事的人”,用自己的亲身见闻传递抗战精神,讲好“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故事 [3] - 有参与者将所见所闻制作成3个短视频发送给岛内朋友 [1] - 活动主办方表示,重温抗战历史有助于更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两岸同胞是命运相连的一家人 [4]
回望(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8 06:22
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背景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被迫南迁,几经辗转安顿在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25] - 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广大师生遵循刚毅坚卓的校训,满怀科学救国的理想[25] - 全团师生及伙夫共300余人从长沙出发步行至昆明,实际步行40多天,全程3500里,耗时两个多月[27][30] 学术坚守与人才培养 - 西南联大在物资极度匮乏环境里坚持教学与写作,继续开设中国文学史、古典诗文等课程培养青年学子[37] - 公司毕业生找到工作后薪水往往超过老师,联大教授月薪加津贴约1600-1700元,但个人月支出超过1000元,生活困苦[40][46] - 公司教授在战火中维持学术研究,浦江清在研究所赶文章付学报出版,即便研究环境简陋依旧守护精神火种[40][45] 教育拓展与社会影响 - 朱自清支持边区文艺事业,认为《警钟》刊物是双江民众最适宜的精神粮食和对外的喉舌,在边区具有宏大影响力[34][36] - 公司三位校长在联合办学中并肩携手,共同守护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抗战胜利后各校复员并积极延揽新进学者[39][40] - 蒋梦麟为战后北大复兴描绘蓝图,计划以文史与自然科学为中心,所有学生必须精通一门外语,并与美国大学建立联系设立讲座[47][48] 师生抗战参与情况 - 大批学生投笔从戎、效命疆场,穆旦以助教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任中校翻译官奔赴缅甸抗日战场[25][52] - 知识分子在苦闷中寻找出口,文学成为他们的战斗方式,穆旦认为当时局势是心中有物良心所迫不得不写一点东西[50][52] - 闻一多参加湘黔滇旅行团步行3500里体察国情民情,尽管年近四十仍坚持全程步行,体现教授群体坚韧精神[27][31]
弦歌不辍为家国
人民日报· 2025-09-16 15:55
抗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 音乐被描述为最活跃、最动人、最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的艺术形式,可直抵人心,不受时空、文化程度等条件限制 [1] - 抗战歌曲如《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以熟悉昂扬的旋律吸引人们齐声唱和,将思绪带回历史岁月 [1] - 歌曲以活泼欢快的曲调、乐观向上的歌词,在条件艰苦的岁月中昂扬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1] 抗战歌曲的社会动员功能 - 歌声是团结的力量,使江南绣女听见塞北牧羊人的呐喊,南洋侨胞触摸到黑土地的血泪,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绑定 [2] - 音乐家以歌声为武器,用简单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助力形成广泛的抗战动员 [2] - 在民族危亡之际,千万人同唱“中华民族不会亡”,歌声成为刺破黑暗的火炬、抚慰伤痛的良药、凝聚人心的号角 [2] 抗战歌曲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 歌曲蕴含的精神密码包括不屈、团结、牺牲、奉献、乐观等因子,这些内核从未过时 [3] - 面对新的动荡变革期,如关税战、贸易战,“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的歌声依然可以洞穿迷雾 [3] - 重温抗战歌曲旨在捍卫历史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传承历史基因,明确未来方向 [3] 抗战歌曲的历史影响与传承 - 《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的奔腾豪迈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势不可挡,《松花江上》倾诉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侵略者的激愤 [1] - 抗战歌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和构建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石 [1] -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情境对话《如你所愿》、歌舞《命运与共》等节目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和民族复兴的势不可挡 [3] 抗战歌曲与组织发展 - 一句民谣“日本鬼子靠垒窝,国民党靠吃喝,八路军靠唱歌”道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 [2] - 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引领了正确方向,吸引爱国青年如洪流般加入抗日队伍,抗大学员从1065人发展到13390人 [2]
杨靖宇之孙,拿出一块传家宝!
人民网· 2025-09-16 11:20
"我们家有一个传家宝 拿出了一块珍藏的传家宝 0:00 是从我爷爷牺牲的地方 带回来的一块树皮 我爷爷就是靠这些东西果腹 靠共产党人的意志支撑"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之孙马继志 讲述爷爷的故事时 撕裂沈阳城头的黎明 当卢沟桥的硝烟 笼罩宛平城的上空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 还有中国吗?" 这是杨靖宇牺牲前 对劝他投降的村民说的话 当"九一八"的炮声 在这民族危亡之际 谁能在硝烟弥漫中看清胜利方向?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 9月16日 谁能在生死攸关前扛起民族大义? 谁能在泥沙俱下时担当中流砥柱? 0:0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让我们回望烽火岁月 叩问历史 探寻答案 点击观看完整课程↓↓ 本次思政大课分为小学课程"众志成城"、初中课程"中流砥柱"、高中(中职)课程"精神丰碑"、大学课 程"大国担当"四个篇章,按学段在9月15日至18日依次推出,敬请关注! 责编:张靖雯、王瑞景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抗战思政大课
央视网· 2025-09-16 06:57
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抗战思政大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为小学篇"众志成城"、初中篇"中流砥柱"、高中(中职)篇"精神丰碑"和大学篇"大 国担当",从9月15日至18日每日播出一篇。小学段课程《众志成城》率先播出,赵一曼家书等珍贵历史资料,借助AI技术,引导孩子们沉浸式感悟抗战精 神。 靖宇县三道湖镇兴平希望学校学生 宫本爽:我真的很难想象杨靖宇将军他们是怎么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冬天里坚持下来的。我在信里告诉他,我们现在 每天都能吃饱穿暖,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国家现在有航母,有高铁,有飞船,如果他能看到就好了。我还想对杨靖宇将军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 会珍惜现在的一切,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学生 朱星潆:赵一曼阿姨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她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却愿意为国家牺牲,她的绝笔信就好像在跟我们说 话一样。 央视网消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织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抗战思政大课,主题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 光荣自豪中国人"。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学生 杨浩毓:听了这节思政大课,我才真正明白了众志成城这个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