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旱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咸阳:打好抗旱主动仗
陕西日报· 2025-05-13 10:51
5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咸阳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辖区各地出现 不同程度旱情。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咸阳市迅速行动、精准施策,通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 线指导农户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截至4月底,咸阳市共开动各类机井8549 眼、抽水站158处,完成春灌128.86万亩次。 5月2日,咸阳市召开抗旱保粮工作紧急会议,分析当前旱情形势,从分类落实抗旱田管措施等5个方面 细化工作安排,进一步推进农业抗旱工作。咸阳市制定印发大包抓强服务促春管行动方案、细化抗旱田 管技术指导意见等,成立4个联合指导服务组,分区分类推进抗旱强春管措施落实,并结合春播实施粮 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增密度技术,努力提升春播质量,奠定秋粮大面积单 产提升基础。 各县(市、区)同步发力,全力打好抗旱主动仗。三原县对嵯峨镇、新兴镇、陵前镇部分麦田开展喷施 叶面肥及抗旱剂统一作业,同时对旱腰带地区部分灌溉井进行修复,提高轻中旱麦田抗旱能力;乾县为 新阳镇等镇(街道)发放抗旱剂和抗旱灌溉水泵、水管等物资,同时发布当前灌水注意事项,指导群众 科学灌溉;旬邑县成功实施4轮次人工 ...
【省农业农村厅】陕西油菜抗旱减损技术意见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5-13 07:04
陕南和关中旱坡地,预计10日内开始收获。《意见》指出,应重点围绕减少机收损失、选择适宜机 收方式和收获机械,适时规范收获。 陕南地区根据分片区集中供水时间表,采用分段收获或联合机收,若下茬水稻插秧时间宽裕,优先 采用联合机收,减少投入;若茬口紧或缺乏油菜专用收获机械,可采用分段收获。关中等旱地油菜,优 先采用油菜专用收获机械联合机收,提高收获效率,也可采用分段收获,促进油菜后熟和早腾茬。 其中,联合收获,应在油菜95%的角果枯黄或变褐色时,采用油菜专用收割机进行联合收获,提高 收获产量和品质;分段收获,应在全田80%植株呈枇杷黄、角果呈现淡黄色到蜡黄时割倒,在田间晾晒 5至7天,籽粒呈黑色或褐色、籽粒和茎秆含水率显著下降、一般籽粒含水率下降到15%以下时进行捡拾 脱粒作业,防止落粒损耗。(记者:刘印) 5月12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当前陕南冬油菜处于角果成熟期、关中油菜处于青荚期,为 积极应对旱情,日前,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布《油菜抗旱减损技术意见》,助力油菜增粒重、减 损失。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中旬以来,全省降雨偏少,气温偏高,土壤失墒过 快,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5-12 17:15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阐明了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方法路径和战略重点,为编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清醒研判形势、积极应对挑战, 科学谋划我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和对新时代武汉发展的战略定位,更加自觉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武汉发展,持之以恒推进 转型发展,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 篇章,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要深入梳理总结"十四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成效和短板弱项,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把握好造福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找 准"十五五"发展的着力点、突破点。要加紧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研 判,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 落实全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强化极限思维、底线思维,抓实抓细防汛抗旱 各项 ...
黄淮、华北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气象预警与农业影响 - 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12日至17日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及陕西关中将出现高温天气,16日至17日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7摄氏度以上[1] - 河南安阳、焦作、新乡、洛阳、郑州、许昌,陕西关中,河北邯郸,山西运城、临汾等地将出现轻至重度干热风天气,主要影响时段为5月12日、15日至17日[1] - 陕西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出现特旱,北方冬小麦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干热风天气对灌浆速率影响较大[1] - 气象专家建议采用喷施叶面肥或搭配有机水溶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与抗蒸腾作用[1] 水利抗旱措施 - 陕西省今年以来降水较常年偏少近三成,4月16日至5月4日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向汉江补水约4400万立方米[2] - 黄河中下游旱区2月中下旬以来小浪底水利枢纽14次精准调控下泄流量,调节供水33.4亿立方米,累计供水近75亿立方米[2] - 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广西、云南等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2] - 珠江水利委员会统筹调度天生桥一级、龙滩等水库持续向下游补水,保障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春灌用水,今年以来灌区累计供水量1.64亿立方米[2]
打好抗旱主动仗 助农稳产保丰收——多地抗旱保农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5-11 16:22
旱情现状 - 我国多地出现旱情,未来10天陕西中南部、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将维持和发展 [1] - 今年以来华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干旱快速发展 [4] - 广西出现秋冬春连旱的罕见天气,2024年11月到今年4月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4] - 山西运城冬小麦面积占全省半数以上,3月中旬以来全市基本没有有效降雨,土壤失墒加剧 [4] - 冀豫晋陕甘等地灌溉条件不足的麦田长势偏差,部分小麦灌浆受阻 [4] - 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部分水稻移栽进度较去年偏迟,部分旱地作物出现缺苗断垄或幼苗矮小 [4] 抗旱措施 - 陕西平利县通过启动水泵为稻田灌溉,解决缺水问题 [3] - 广西武宣县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全县上下齐心抗旱 [6] - 山西运城市联合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强化沟通会商,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 [6] - 江苏镇江谏壁抽水站启动四台机组向大运河补水,日均补水量达900万立方米,较常规排涝季提前近两个月 [9] - 陕西省水利部门协调增加抗旱用水指标1.43亿立方米,解决灌区水源短缺问题 [9] - 广西武宣县农业部门指导农户采取早稻旱播育秧、旱地直播等方式插秧 [10] - 河南温县农技部门指导农户开展"一喷三防"、抗旱灌溉 [10] -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农户适时提早收获旱地小麦,并根据情况复播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10] 未来应对 - 近期广西的干旱将会逐步减缓,但陕西、河南、江苏等地的气象干旱还将持续 [11] - 山西省农业部门动员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制定抗旱田管技术方案 [12] - 陕西省动态跟踪水库蓄水、墒情及需水变化情况,动态优化水量分配方案 [12] - 安徽省加强雨情、水情、墒情和蓄水监测分析,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水源 [12] - 河南省财政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 [12] - 水利部门将持续加强监测预报,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确保旱区供水安全和小麦主产区抗旱用水需求 [12]
各地各部门精准施策抗旱保收 全力以赴守护粮食安全
央广网· 2025-05-11 09:00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袁建生:浇水时候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浇灌。 自3月中旬以来,山西小麦主产区基本无有效降水,各地迅速调度应急水源,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和 抗旱机具,对旱地进行补水浇灌。 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灌区紧邻黄河,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引黄灌溉区划分为一个个智能分 区,并根据每个地块的日用水需求规划最佳运行方案。 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农业农村部农情 调度显示,夏粮已经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地近期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各地 各部门抓紧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抗旱保收,精准施策守护粮食安全。 当前,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一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3000亩麦田上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正在开展麦田监测,通过检测分析叶 片含水量、土壤墒情等关键数据,为精准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社负责人耿帅杰: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遍灌溉,第二遍属于灌浆水,有利于小麦的灌浆、病虫害 防治、干热风防治。 河南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预计5月11日到13日,河南大部地区将出现35℃以上 ...
广农集团党委:党员下沉保蔗苗 抗旱一线强担当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0 15:24
帮助蔗农铺设灌溉水管。陈振浪 摄 "我们坚持将抗旱保苗与转作风紧密结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地一策'抗旱方案。"广农集团所属广农糖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广农糖业还以"糖业先锋 ·网格管理筑牢第一车间"行动为载体,建立了党委指挥部、支部攻坚队、党员责任田的三级联动机制,各党支部划分"抗旱责任区",严格落实"定人、定 岗、定责"要求,动态监测新植蔗出苗率和宿根,建立旱情日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蔗区一线,与蔗农并肩作战,精准帮扶蔗农灌溉抗旱,全力 保障甘蔗生产稳定。(劳艳燕、袁利群) 转自:新华财经 近来,广西旱情不断蔓延,甘蔗生长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旱情,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启动"抗旱保苗"攻坚行动,紧急安排抗旱专项资金近2000 万元,组织灌溉蔗区32.6万亩,有效缓解干旱对甘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旱情就是命令,保苗就是责任。面对秋冬春连旱这一严峻挑战,广农集团党委迅速反应,将抗旱工作作为春耕生产、服务群众的首要任务,集团领导班子率 先垂范,深入蔗区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旱情对甘蔗生长和蔗农生产生活的影响,现场指挥协调抗旱工作。各级公司党员干部们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组织打井 队为缺水地区打井取水、 ...
抗旱浇麦进行时丨如何跑赢小麦收获“百米冲刺”
河南日报· 2025-05-10 07:04
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眼下,河南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旱 情较量的硬仗,全省上下协同发力,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粮攻坚战。 旱情持续,"百米冲刺"经受考验 5月8日,河南小麦自南向北进入籽粒灌浆关键期。然而,中原大地上的绿色麦浪,正经受着旱情考验。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把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比作"百米冲刺"。 3月中旬以来,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不到常年的2成,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不足,给小麦灌 浆带来不利影响。 气象部门5月8日15时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有45%的测站表层土壤(0—20厘米)出现缺 墒,其中重旱占20%、中旱占13%、轻旱占12%。土壤缺墒区域主要分布在安阳、济源、三门峡、洛 阳、郑州、许昌、漯河、南阳等地,其中济源、三门峡、洛阳、漯河缺墒测站比例超过7成。深层土壤 (30—50厘米)干旱测站比例为30%,其中重旱占11%、中旱占8%、轻旱占11%。 国家气候中心研判,预计5月我省大部高温少雨。降水量北中部较常年同期偏多0到2成,其他地区偏少0 到2成。全省平均气温偏高,豫北偏高0℃到1℃,其他地区偏高1℃到2℃。 ...
从抗旱转向防汛,广西准备好了
广西日报· 2025-05-09 10:26
广西防汛抗旱形势与应对措施 - 广西面临旱涝急转风险 去年11月至今全区平均降水量122.4毫米 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 后期降雨迅速增加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 [1] - 外洪内涝风险突出 主要江河出现超警洪水可能性大 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 部分城市洪涝统筹能力不足 [1] - 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大 80%集中发生在主汛期 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不确定性 [1] - 风暴潮叠加威胁严重 预计影响广西的台风有4-5个 出现较大天文大潮9次 沿海风暴增水过程多 [1] 防汛抗旱具体措施 -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深化"三个10天"旱情预警机制和"1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 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分析 [2] -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实施"一库一策" 旱区适度蓄水 暴雨前预留防洪库容 雨时精准拦洪削峰 [2] - 动态排查风险隐患 开展地质灾害点"拉网式"排查 全面疏浚河道 除险加固病险水库 [2] - 做足临灾应急准备 强化临灾预警直达一线责任人叫应机制 预置救援力量 [2] 组织保障机制 - 健全指挥体系 整合设立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完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 - 落实责任体系 核定重点防洪城市及大中型水库防汛责任人350名 明确14个设区市和70个县区责任人 [3] - 全面排查隐患 对2.8万处问题隐患落实闭环管控 [3] 应急保障准备 - 物资储备充足 全区储备各类应急物资791.1万件 总价值约9.8亿元 [4] - 通信设备配备 为多灾易灾地区配备4900余台卫星电话和北斗终端 [4] - 救援力量建设 建立2.2万余人的应急抢险专业队伍 打造1.6万余支社区响应队 [4]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南京日报· 2025-05-08 10:07
陈之常要求,要全面强化防汛抗旱组织保障,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加强 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值守制度,高效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以严 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坚决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霍慧萍主持会议,副市长李晖作工作部署。部分市防指成员单位通报情况, 相关板块和部门作表态发言。会前,陈之常还实地察看了部分水利枢纽改扩建、积淹水整治等工程和隧 道出入口驼峰设置情况。 陈之常强调,要周密做好度汛准备工作,深入排查整治度汛风险隐患,强化预案推演和实战演练,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好各类抢险物资储备,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要精准落实防范应对措 施,紧盯"两江、两河、两湖"等重要水系和中小河流、水库塘坝等薄弱环节,加强巡查防守,落实防汛 举措;扎实开展排水管网清疏,聚焦重点部位做好应急排涝准备,严防城市内涝发生;统筹抓好水利工 程调度和灌区灌溉管理,有效应对旱涝急转情形;加强台风灾害预防,及时启动相关预案,防止发生次 生灾害。要全面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突出科技融合赋能,加强应急抢险组织,配齐 配强人员力量,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