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cing

搜索文档
Viking Holdings Ltd(VIK)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21:00
Viking Holdings (VIK)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20,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Paul, and I will be your conference operator today. At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everyone to Viking's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s a reminder, this call is being Thank you. I would now like to turn the program to your host for today's conference,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 Carolla Mangalini. Speaker1 Good morning,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Viking's First ...
Sunrise Communications AG(SNRE)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9 17:32
Sunrise Communications (SNRE)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19, 2025 04: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Alex Herrmann - VP - IR ,Corporate Finance and TreasuryAndré Krause - CEOJany Fruytier - CFOAndrew Lee - Managing DirectorPolo Tang - Managing Directo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Maurice Patrick - Analyst Operator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Sunrise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Financial Results Conference Call and Live Webcast. I am Sandra, the Chorus Call operator. I would like to remind you th ...
Epic Games asks judge to force Apple to approve Fortnite
TechCrunch· 2025-05-18 00:20
Epic Games is escalating its efforts to pressure Apple to allow its game Fortnite into its App Store, with a new court filing asking Judge Yvonne Gonzalez Rogers to require that Apple “accept any compliant version of Fortnite onto the U.S. storefront of the App Store.”Epic and Apple have been engaged in a years-long legal battle over Apple’s App Store policies, particularly the commissions Apple charges for in-app purchases. The Fortnite publisher scored a major victory last month when Judge Rogers ruled t ...
Build-A-Bear: A Great Toy Specialty Store Company To Own Even With Headwinds From Tariffs
Seeking Alpha· 2025-05-17 13:38
Build-A-Bear Workshop, Inc.(NYSE: BBW ) is a specialty retail store primarily selling children's plush toys. The company has differentiated itself by focusing on in-store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building an emotional connection with its customers instead of outright sellingI focus on strong companies undervalued by the stock market. Corrective forces often correct the valuation of these "mispriced" stocks back to their intrinsic value. These forces may range from activist investors' proxy fights, leadership ...
新西兰电力公用事业:亚太聚焦调整新西兰零售电力机遇
瑞银证券· 2025-05-16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MCY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中性,目标价上调4%至6.05新西兰元/股;对MEL和GNE评级为买入;对CEN评级为中性 [30][31][1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可能低估新西兰电力零售的长期价值,未来5年家庭电价预计每年增长5%,超过CPI,零售业务占需求约30%,将提升行业盈利能力,特别是MCY和CEN [4] - 预计未来5年零售电价每年增长5%,零售商净回扣(不包括输配电)每年增长3%,但需约5年时间实现正的EBITDA利润率以抵消批发成本上升 [5] - 通过捆绑销售和负荷管理可进一步挖掘零售客户价值,长期来看,MCY和CEN的EBITDA每连接数可能提高60 - 70%,但行业股价上行空间有限 [6] - 新西兰电力公用事业板块年初至今上涨2%,跑赢NZX50指数7%,中期看好MEL的稳健DPS增长和GNE的估值优势 [7] 各部分总结 执行摘要 - 过去35年新西兰家庭电价年均增长3.8%,未来5年零售电价预计每年增长5%,10年恢复到历史正常增长率 [29] - 预计2025财年行业零售业务EBITDA大幅亏损,若要在2030财年实现约5%的EBITDA利润率,未来5年零售大众市场净回扣需每年增长超3% [29] - 政府能源特别工作组的调查虽带来监管关注,但历史上零售商在必要时会理性提价 [29] - MCY和CEN在行业合理提高零售价格时受益最大,MCY定价和规模优势明显,CEN零售服务成本最低 [29] - 捆绑销售和负荷管理是增加零售商客户价值的关键因素,2030财年MCY、CEN、GNE、MEL的非电力业务EBITDA每连接数分别为100、87、85、26新西兰元 [29] - 综合公用事业零售业务通常按约7倍EV/EBITDA估值,MCY零售业务价值最高,其次是CEN、GNE、MEL,MEL和GNE零售业务现值较低,MCY和CEN有一定价值 [29] 新西兰零售电力市场概况 - 新西兰电力市场主要由四家垂直一体化发电零售商主导,占发电市场约90%和大众零售市场约85%份额,零售电力占总消费约三分之一,过去10年基本保持稳定,零售ICP增长稳定在每年约1%,每户消费量逐渐上升 [32] - 发电零售商将零售业务作为应对低批发电价的对冲手段,过去10年零售渠道定价增长与或略低于CPI,净回扣增长与CPI基本一致,C&I渠道增长较快,MCY和GNE在零售市场份额最大,MEL在C&I市场份额最大,CEN正调整客户结构 [37] - 未来新增电力需求主要来自大型商业和工业用户,大众零售市场份额将逐渐压缩 [39] 零售定价困境 - 新西兰家庭年均电费约2400新西兰元,其中约45%为能源和零售商利润,其余为输配电、计量和GST费用,过去10年输配电费用增长滞后于CPI,其他费用近期与CPI基本持平 [42] - 由于内部转移价格不透明、服务成本差异和内部对冲政策不明,难以区分发电和零售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2017 - 2021财年,终端零售电价平均约126新西兰元/MWh,内部转移价格平均约84新西兰元/MWh,零售商毛利约42新西兰元/MWh,EBITDA约17新西兰元/MWh,自2025财年以来,批发电价上涨120%,导致零售EBITDA亏损 [44] - 2025年4月输配电定价调整,允许回报率提高,电力零售商需应对传递能源和输配电成本、恢复服务成本等压力,同时避免监管和媒体关注 [50] 新西兰零售电价上涨速度 - 从35年长期来看,新西兰家庭电价增长大幅高于CPI(180个基点),若以1991年为基准,当前隐含能源成本约160新西兰元/MWh,与批发价格相近 [51] - 历史上,媒体或监管压力时期及其他可比地区,电价在相关时期及之后通常上涨,表明新西兰零售商定价受经济服务成本影响,而非政府或媒体干扰 [57] - 预计未来5年输配电费用每年增长10%,10年增长5%,若家庭电价按历史趋势增长,未来5年电费其他部分价格将每年下降1% [61] - 预计2025 - 2027年家庭电价同比增长6%、9%、7%,2032年后降至CPI水平(约2%),未来10年家庭电价年均增长约3.8%,能源和零售利润部分(净回扣)年均增长约2.8% [62][63][68] - 预计未来10年家庭电价从约360新西兰元/MWh增至约515新西兰元/MWh,前5年复合年增长率约5%(净回扣约3%),后5年约2%(净回扣约2%) [73] 行业利润率变化 - 零售毛利率可通过内部转移价格(ITP)或市场购买价格(LWAP)计算,能源特别工作组提议运营商公开内部转移价格和内部对冲合同信息 [81] - 零售市场“真实”毛利率波动大且大多无利可图,内部转移价格通常是现货价格和1 - 3年ASX期货价格的函数,预计未来4年行业零售毛利率受抑,2030财年回升 [88] - 按运营商分析,预计2030财年MCY的电力零售毛利率最高,为49新西兰元/MWh,其次是CEN(44新西兰元/MWh)、GNE(41新西兰元/MWh)、MEL(40新西兰元/MWh),目前各运营商服务成本差异不大,CEN最低,GNE和MCY最高,预计所有运营商到2030财年实现正的EBITDA利润率,仅MCY和CEN能达到约5%的目标 [99] 运营商零售业务竞争策略 - 运营商通过捆绑销售和负荷管理挖掘零售客户价值,捆绑销售包括移动宽带、天然气、LPG等,负荷管理包括分时电价、热水负荷控制、电动汽车充电等 [104] - 从Powerswitch网站数据看,GNE电价最便宜,Nova最贵,MEL的Powershop品牌更便宜,CEN、MEL和MCY定价相近,分时电价计划比非分时电价计划便宜约5%,GNE的捆绑天然气和电力计划折扣最大 [105][108] - 目前MCY和CEN的电信和移动捆绑业务占电力用户比例分别从25%和18%升至29%和26%,预计电信和宽带业务EBITDA每客户约105 - 150新西兰元/年,利润率约12 - 15% [112] - MCY、CEN和GNE提供天然气服务,GNE市场份额最大,天然气毛利率波动大,2024财年健康,2025年上半年压缩,长期来看,2027财年及以后零售天然气毛利率约13%,每客户约150 - 170新西兰元/年 [113] - CEN、MEL的Powershop品牌和Flick提供分时电价服务,若50%的居民用户采用负荷转移计划,20%的电力转移,可调整峰值电力需求约530GW,预计高峰批发电价降低约14%,低谷电价上涨约7%,CEN每连接EBITDA受益约10新西兰元,MEL的Powershop品牌约5新西兰元 [120][121] - 四大发电零售商均参与住宅热水系统负荷控制,预计到2030年普及率达30%,可减少高峰负荷160MW,转移负荷380MW至低谷,预计高峰电价降低约5%,每客户每年回购价格降低约15新西兰元,MCY和GNE受益最大 [128][130][131] - 截至2025年3月,新西兰电动汽车占轻型车队约1.8%,新车销售约7%,GNE和MEL拥有和运营充电站,政府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00个充电站并提供补贴,MEL、CEN和GNE提供电动汽车优惠计划,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普及率达9%,GNE和MEL每客户每年受益分别约8新西兰元和5新西兰元 [133][134][137] 零售业务隐含价值 - 综合各项分析,MCY和CEN的长期(2035财年)EBITDA每连接数分别可达约270新西兰元和近250新西兰元,是MEL的两倍多 [140] - 历史交易和全球股票分析显示,电力零售业务EV/EBITDA倍数约7.1倍,预计2035财年MCY零售业务企业价值约11亿新西兰元,MEL约3亿新西兰元,考虑未来10年亏损,MEL和GNE零售业务现值低,MCY和CEN分别约3亿和2亿新西兰元 [147][149] 估值和盈利变化 - 报告对零售净回扣、LWAP定价和近期盈利预测进行调整,因全国水文条件不佳和天然气成本上升,多数运营商近期盈利下调 [155] - 以目标股息收益率和股息贴现模型进行估值 [177]
Netflix Reportedly Weaving GenAI Ads Into Programming
PYMNTS.com· 2025-05-16 01:43
Netflix is reportedly about to experiment with placing ads in the middle of its programming.The streaming service has created interactive “mid-roll” and pause ads that incorporate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he publication Media Play News reported Wednesday (May 15) from the company’s upfront to advertisers.“[Netflix] members pay as much attention to midroll ads as they do to the shows and movies themselves,” said Amy Reinhard, president of advertising at Netflix.Reinhard said that Netflix’s $ ...
Eli Lilly (LLY)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6 0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Eli Lilly(礼来公司) - **行业**: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相关 - **观点**:特朗普提出的MFN政策是为降低药价,药企难以确定让特朗普满意的让步措施 [3] - **论据**:政策刚出台,细节未明确,药企不清楚需做出何种让步以实现特朗普的政治目标 - **观点**:药企认为参考OUS定价并非解决美国医疗体系药品可负担性问题的正确方式,应解决美国体系内的脱节问题 [5] - **论据**:美国药品存在50%-60%的毛净差,而OUS没有这些中间环节 - **观点**:药企支持挤压中间商利润,将回扣直接给到患者以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提高药品可负担性 [10] - **论据**:中间商本应代表政府和雇主,将回扣直接给患者是改善现状的好方法 - **观点**:若MFN政策实施,医保渠道价格降低对商业渠道的溢出效应有限 [13] - **论据**:过往研究表明医保和商业渠道间的防火墙使溢出效应很小 制造和成本相关 - **观点**:关税对公司年度指引影响有限,公司采取措施应对 [16] - **论据**:公司有全球布局,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产品采购来源 - **观点**:公司自2020年以来大力投资扩大产能,虽对毛利率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新工厂运营和提高效率来抵消 [17][20] - **论据**:公司投资从23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新建制造工厂;北卡罗来纳的新工厂已运营,新生产线高速、高产能,能带来显著效率提升 - **观点**:将制造业务移回美国会使税收差异问题凸显,但公司对相关和解法案持积极态度,不过预计税率仍可能随时间上升 [21] - **论据**:和解法案有助于维持美国的一些税收待遇,如GILTI 肥胖药定价相关 - **观点**:2025 - 2026年肥胖药市场呈双寡头格局,价格应保持相对稳定 [23] - **论据**:礼来和诺和诺德在此阶段无其他竞争对手,且这些药物为患者带来的价值高 - **观点**:公司定价策略严谨,未来竞争虽会增加,但短期内价格趋势不会突然改变 [24][25] - **论据**:公司提供的定价资产组合层面的指引与过去的价格侵蚀情况一致 - **观点**:CVS与诺和诺德的合作可能是公关举措,公司认为开放准入策略对医生和患者更有利,市场增长机会巨大 [27][29] - **论据**:渠道检查显示价格让步可忽略不计;IQVIA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新患者选择礼来药物;美国肥胖市场渗透率仅3%,有1亿潜在患者,全球有9亿患者且渗透率更低 - **观点**:2027年SEMA IRA定价实施,对礼来业务影响较小,且公司可通过防火墙管理商业渠道 [34][35] - **论据**:医保在礼来糖尿病业务中占比小,且不覆盖肥胖症 - **观点**:2028年及以后新进入者增加会带来价格侵蚀,但公司认为价格波动不会太大,竞争对手调整价格的灵活性有限 [37][39] - **论据**:美国药品自付和报销价格通常相对稳定;竞争对手在制造和商业化方面需大量投资,且初始市场份额小,需考虑毛利率 现金支付渠道相关 - **观点**:礼来Direct项目旨在消除患者获取药品的障碍,该渠道有增长机会,但规模取决于政策和医保覆盖情况 [43][47] - **论据**:项目推出后处方量从最初的几千增长到超10万;雇主选择参与率从去年的40%多提升到今年的50%多,但仍有增长空间;医保不覆盖肥胖症,未被覆盖的患者可选择现金支付 国际市场相关 - **观点**:国际市场肥胖和糖尿病药物商业机会大,早期市场表现良好 [49][50] - **论据**:Mounjaro在Q1国际市场表现超预期;公司已在40个国家推出产品,但多数市场仅上市两三个月,国际有9亿潜在患者,渗透率仅1 - 2% - **观点**: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因人口规模大、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将成为重要市场,但需考虑购买力 [52][53] - **论据**:中国约有1.8亿潜在患者,印度近1.4亿,墨西哥和巴西各约5000万 口服GLP - 1药物(orfaglipirone)相关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和国际市场都有大机会,长期来看国际市场销量可能更高 [57][58][61] - **论据**:美国有不同使用场景,如低BMI肥胖人群和维持治疗;国际市场人口规模大,部分市场对口服药物接受度高,如日本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的使用方式多样,包括维持治疗、不同BMI患者的起始治疗选择等,具体使用方式有待实践确定 [63][64] - **论据**:公司正在进行三项分子的维持治疗研究;患者和医生对口服和注射药物有不同偏好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的定价将基于产品标签确定 [65] - **论据**:公司一贯基于产品标签制定定价策略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失去CVS合作约影响几十万患者,但患者可通过例外流程解决,且3月公司TRx增长超20万 [32][33] - 礼来Direct项目除肥胖药外,还涵盖Emgality和胰岛素等产品,为无医保或有医保的患者提供产品直送服务 [44] - 国际市场中,Trulicity和Ozempic在许多国家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可报销,产品报销后预计会有显著增长 [54][55]
摩根大通: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关于特朗普美国药品定价改革提案对中国制药行业潜在影响的初步思考
摩根· 2025-05-15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美国药品定价具体计划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中国药品行业实际影响不明,如不确定医保药品定价是否受影响、是否开展政策研究或试点项目、政策变化是否需立法等,且类似提案曾被美国法院阻止,实施会面临大量反对 [5] - 美国药品定价变化对中国药品行业有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美国创新药降价或阻碍中国药品行业国际扩张,另一方面因跨国公司和小公司研发费用压力,中国创新药可能因研发成本和速度优势更易授权出去 [5] - 美国药品定价变化对中国CRO/CDMO公司也有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客户可能减少研发费用,对其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外包可节省研发和制造成本,可能增加外包需求,虽美国药品关税使中国CDMO长期需求估计复杂,但已相应调整覆盖的药明系公司模型,亚太医疗团队将举行专家电话会议讨论美国药品关税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背景 - 特朗普预计签署行政命令,按“最惠国”定价模式降低美国药品价格30 - 80% [1] 分析师覆盖范围 - 分析师杨黄覆盖的公司有Akeso(9926.HK)、Ascentage Pharma - H(6855.HK)等多家公司 [10] 评级分布 - 截至2025年4月5日,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覆盖中,增持、中性、减持比例分别为50%、37%、13%;投资银行客户中,这三类比例分别为51%、49%、37%;摩根大通证券股票研究覆盖中,比例分别为47%、40%、13%;投资银行客户中,比例分别为74%、69%、52% [11]
AbbVie (ABBV)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5 0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 - 公司:艾伯维(AbbVi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相关 - **MFN关税和行政命令** - 观点:虽造成一定干扰但未影响业务执行,需认真对待新行政命令,努力获取更多细节并评估影响 [4][6] - 论据:公司管理团队积极参与应对,与华盛顿有联系以进行评估和应急规划;过往行政命令有不同处理方式和影响,此次需谨慎评估 [4][7] - **价格均衡化** - 观点:制药商难以提高美国以外地区价格,价格均衡化实施困难 [10] - 论据:欧洲HTA体系初步且无约束力,各地系统和理念不同;价格控制会影响创新产品可及性,不利于政策实施 [10][11] - **价格差异** - 观点:美国和欧洲净价格差距可能没想象大 [13] - 论据:考虑政府渠道、CPI惩罚、医保谈判、成本分摊和回扣等因素后,差距缩小 [13] - **价格溢出** - 观点:MFN定价应用于政府项目时,商业业务价格受影响不大 [16] - 论据:政府渠道有价格规定,与商业价格有差异,历史上政府低价未影响商业价格 [16][17] - **直接面向消费者广告(DTC)** - 观点:限制DTC广告不一定损害业务,公司可调整策略 [21] - 论据:公司会准备应对方案,可转向疾病认知活动和数字渠道与消费者沟通 [22][23] - **关税** - 观点:难以预测关税情况,公司有应对措施 [26] - 论据:调查结果未公布,可能分阶段实施;公司供应链复杂有弹性,已组建跨职能团队进行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业务表现好可缓解影响 [27][28][29] 并购相关 - 观点:并购聚焦填补神经免疫学和肿瘤学领域空白,为未来做准备,公司有能力且战略明确 [31] - 论据:自2024年初已进行超25笔交易,未来关注早期项目;公司资产可支持未来八年增长,有信心保持高个位数增长率 [31][32] 肥胖领域 - **进入原因** - 观点:因发现有差异化的合适资产而进入肥胖市场 [35] - 论据:Gubra的 amylin化合物有诸多优势,如100%商业和研发控制权、IP到2040年代、长半衰期、潜在更好耐受性、维持肌肉质量和骨骼保存等 [37][38][39] - **未来市场** - 观点:肥胖市场将增长和细分,价格总体较低但不会全面下降 [45] - 论据:未满足需求大,价格已较低;差异化创新产品会带来新市场;市场有现金支付成分,公司美学业务可参与竞争 [46][47][48] 免疫学领域 - **价格趋势** - 观点:免疫学市场价格有压力但预计为低个位数下降,公司产品有应对策略 [50] - 论据:市场是量驱动,渗透率低有增长空间;公司产品有差异化,通过多项头对头试验展示优势;虽有专利到期和生物仿制药,但公司预计产品仍有表现 [50][51][52] - **产品表现** - 观点:SKYRIZI和RINVOQ表现良好且有增长潜力 [54] - 论据:2027年SKYRIZI和RINVOQ预计达310亿美元,SKYRIZI增加30亿美元,RINVOQ增加10亿美元;各适应症均有增长,IBD增长快;今年一季度两者指导增加9亿美元 [55][56] - **RINVOQ安全性和使用情况** - 观点:医生对RINVOQ安全性舒适度增加,但去除黑框警告有挑战;主要用于二线和三线治疗,在特定市场有表现 [57] - 论据:RINVOQ在各适应症增长良好,新获批GCA适应症;虽有黑框警告,但数据显示安全性良好;在特应性皮炎市场,主要用于DUPIXENT失败后,占约20%市场份额 [57][58][62] - **口服IL - 23药物影响** - 观点:口服IL - 23药物对注射产品有一定影响但不直接冲击 [64] - 论据:口服药物效果不如注射药物,注射药物在便利性和疗效上有优势 [6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艾伯维高管团队成员包括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业化官Jeff Stewart、执行副总裁兼研发首席科学官Rupl Thacker、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Scott Rantz [1][2] - 艾伯维在2027年SKYRIZI和RINVOQ的具体预计金额及增长情况,以及今年一季度两者指导金额的增加 [55][56] - RINVOQ在GCA适应症的新批准及未来几年预计带来的增量收入 [58]
定价逻辑切换,业内建议:债市交易应保持谨慎
快讯· 2025-05-14 05:40
全球债市动态 - 贸易争端缓和后全球债市定价逻辑发生切换 债券长端收益率快速上行 [1] - 债市回调压力加大 投资者需关注利率风险 [1] 投资策略建议 -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适度控制久期以应对市场波动 [1] - 短债基金和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当前稳健配置选择 [1] - 持有美元理财产品需警惕汇率波动与资本利得双重损失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