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化债

搜索文档
基于对2390家城投企业2024年年报的分析:从财务视角看化债与转型背景下的城投企业
中诚信国际· 2025-06-10 11: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一揽子化债”推进下城投企业化债与转型整合成效积极,2024年财报有体现,但基本面实质性改善待观察 [2] - “十五五”是城投行业发展转折期,企业要把握机遇转型,关注自身问题对转型的掣肘 [3] - 转型初期盈利能力不足、资产质量不高、存量债务规模大等问题制约转型,需关注相关风险 [5][6] 各部分总结 资产端 - 城投扩表速度低于社融增速,资产向头部集中,重点省份城投资产增速显著放缓,2024年城投总资产规模162.70万亿,增速降至5.31% [8][17] - 城投资产流动性减弱,货币资金大幅负增、应收类款项规模及占比双升,2024年货币资金规模同比下降8.65%,应收类款项同比增加8.34% [8][24] - 投资约束下基建业务受限、存货增速放缓,重点省份城投在建工程规模压降,2024年固定资产占比12.05%、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在建工程占比7.50%、同比明显下降0.37个百分点 [9][30] 负债端 - 债务规模增速放缓,重点省份城投资产负债率、有息债务规模均首度压降,2024年城投负债总规模101.13万亿,增速同比下降5.19个百分点至6.33% [10][38] - 城投债务成本略有抬升但仍处于下降通道,重点省份下降更显著但仍偏高,2024年融资成本中位数为5.16%,同比微升9BP [10][46] - 城投非标融资规模、占比“双压降”,重点省份城投债务结构明显改善,2024年非标融资规模首次下降,降幅达8.46% [11][49]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五年来首次转正,重点省份城投中近八成现金流净额为正,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3.59万亿,同比增长1.06%,净额0.81万亿 [12][5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放缓,重点省份城投投资更受限但长期股权投资改善,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8.72万亿元,同比下降4.49% [12][5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承压、净额下降,重点省份城投融资更为受限,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9.98万亿元,同比增长5.27%,增速明显下降6.53个百分点 [13][61] 偿债能力 - 城投企业偿债能力持续下滑,重点省份城投面临更大偿债压力,2024年流动比率、货币资金对短债覆盖倍数、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2.41、0.30、2.72 [14][65] - 2025年5 - 12月面临到期或回售的城投债以AAA级、市县级为主,黑龙江、甘肃等重点省份到期压力较大,相关主体短期偿债能力与全部城投样本差异不大,但同比趋于弱化 [14][69] 小结及后续关注 - “十五五”是城投企业“转型攻坚期、功能重塑期、风险出清期”,要科学规划转型,平衡化债与增量业务关系 [4][75] - 转型初期盈利能力不足,关注个体信用风险演化,促进新旧业务平稳衔接 [5][76] - 资产规模增长但质量不高、流动性弱,关注政府拖欠款带来的资金占用风险 [5][77] - 存量债务规模高、付息压力大,关注存量债务处置与新增债务风险,制约企业转型发展 [6][78]
专题研究 | 2025年1季度哪些企业实现债券市场首发——安徽·河南·四川·陕西·新疆篇
新浪财经· 2025-05-09 16:38
核心观点 - 一揽子化债系列政策出台后城投债监管持续从严,2025年1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4.8%,但净融资出现复苏迹象达1090亿元 [1][4][7] - 首发企业地域分布以东部为主占比66%,中西部占比分别为28%和6%,重点化债省份天津和广西亦有分布 [8] - 安徽、河南、四川、陕西、新疆5省首发企业以城投转型类为主,募集资金用途多为新增融资,AA级主体发债均有担保 [1][10][12][14] 城投债发行总体情况 - 2025年1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4.8%,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下降19.4%、9.8%和3.9%,东北地区因基数低同比增163.3% [4] - 传统城投大省江苏、山东、浙江发行规模分别下降24.6%、15.3%和30.2% [4] - 净融资呈现复苏态势,2025年1季度净流入1090亿元,较2024年净流出1917亿元改善,东部和西部分别贡献960亿元和400亿元 [7] 五省首发企业特点 安徽省 - 5家首发企业均为城投转型类,地市级为主,发行交易所私募债,募集资金均用于新增融资,AA级主体债券均有担保 [10] - 业务结构呈现市场化特征,如蚌埠投资集团业务含通行费、工程施工和租赁,合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业务涵盖房产出租和保安服务 [10] 河南省 - 5家首发企业以城投转型类为主,地市级和区县级均有,发行交易所私募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增融资,AA级主体债券均有担保 [12] - 业务结构在子公司基础上新增市场化业务,如信阳集团新增药品批发业务 [13] 四川/陕西/新疆 - 各有1家首发企业,区县级转型城投为主,发行银行间产品,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增融资,AA级主体债券均有担保 [14] - 业务体现区域特色,如克拉玛依投资集团业务围绕石油石化和安置房建设 [15] 财务表现 - 转型企业盈利能力总体优于传统城投,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表现更优 [17] - 资产规模差异明显,依托发债子公司打造的转型城投资产规模较高,其他方式主体规模偏低 [17] - 具体财务指标:蚌埠投资集团23年营收7.05亿元/净利润1.33亿元,宣城资产管理公司23年营收9.27亿元/净利润2.26亿元 [18]
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2025年一季度政策回顾及展望:攻守兼备,动态平衡
中诚信国际· 2025-04-27 16: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 年基投行业政策延续“控增化存”主基调,推进存量政策落实与增量政策出台,行业债务风险可控;秉持“化债与发展并重”思路,有望打开新投资空间,基投企业可在重点领域发力,但需关注融资渠道收紧、非标置换进度、负面舆情及政企关系变化等问题 [23][24][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回顾 - 2025 年一季度基投行业政策延续 2024 年“控制新增、化解存量”思路,更注重化债与发展平衡,包括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规范基金投资、加大专项债支持等 [3][5] - “一揽子化债”取得阶段性成果,多地隐债清零,如徐州获批 118.81 亿元专项债置换隐债,天津河北区、吉林辽源市、青海部分州等也实现隐债清零 [5][6] -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或打开重点省份投资空间,金融化债政策发力支持融资平台转型 [7] - 加强专项债支持与引导政府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发行审核端协同配合助力基投企业转型,如多会议强调专项债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规范基金发展,上交所修订指引约束基投企业 [8][9][11] 政策主要影响 - 化债资金到位缓解基投企业短期偿债压力,2025 年一季度发行 1.34 万亿元专项债置换隐债,完成全年 2 万亿元额度一半以上 [14][15] - 不同类型债务受化债政策影响不同,融资渠道调整,基投债发行与净融资规模下降,非标规模压降,银行借款占比或增长 [16] - 基投企业边际流动性改善,债券融资成本下降,2025 年一季度全国基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 2024 年四季度降 11BP,重点省份降幅更大 [17] - 基投非标及票据舆情收敛,化债成效分化,2025 年一季度全国基投非标风险事件较 2024 年四季度环比降约 41%,但部分地区仍有反复 [18] - 专项债支持项目投资与回收土地资产,释放基投企业流动性,如 2025 年一季度新增基础设施专项债额度增长,多地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 [19][20] - 政策引导下基投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市场化主体数量与发债规模占比上升 [21][22] 行业发展预期 - 基投行业债务风险可控,“控增化存”仍是主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或使基投债流动性改善,非标置换有望加速 [23][26][27] - 化债思路转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基投企业转型政策空间有利,多地隐债清零,退平台和产业化转型提速 [28][29][30] - 基投企业基本面修复承压,需关注退平台和产业化转型后政企关系演变 [33][34]
充分发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牵引作用|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2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既考虑年度预期目标,又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财政政策总量上支出强度加大、结构上优化、实施上注重系统集成,以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3] 分组1:财政政策总量情况 - 支出强度更加给力,4%赤字率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规模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3][4] -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合计新增政府债券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分组2:财政政策结构情况 - 坚持有保有压,严控一般性支出,突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今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也保持较高增幅 [6] - 一揽子化债方案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政策实施后,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利率平均下降超2.5个百分点,今年2万亿置换债券额度尽早发行使用,叠加4.4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地方政府有更多财力空间 [7] 分组3: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 更加注重把握时度效,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注重抓好存量政策落实、推动政策效应持续有效释放,增量政策靠前实施,提高政策实效、增加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5] - 更加注重系统性集成,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