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融合
搜索文档
大数据观察·点读“十四五”丨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10 07:59
艺创小镇发展概况 - 艺创小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集聚了3000余家文创企业[1] - “十四五”期间,小镇企业累计出品或参与制作优秀视听作品80部,初步形成超50亿元级大视听产业集群,去年企业总营收超100亿元[1] - 小镇所在地由一家停产近10年的水泥厂转型而来,2008年成为之江文化创意园,2015年三方携手打造为艺创小镇,2019年入选第三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3] 代表性企业发展与成就 - 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2019年落户后,人员规模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130人[1] - 公司参与制作《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其开发的《白蛇2:青蛇劫起》衍生品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1][5] - 2023年底,花果山传媒完成从制作方到出品方的转型,拓展IP孵化等新业务[5] - 浙江时光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相伴成长近17年,目前正布局AI动画,研发生产大量动画短剧作为出海重点方向[5][7] 产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西湖区提出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去年出台《西湖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今年出台新一轮扶持意见,强化对关键赛道的政策倾斜[7] -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兑现4215.99万元[7] - 小镇实行网格化管理,由业务骨干组成专职网格员队伍与企业对接,提供靠前服务[5] 产业协同与人才支撑 - 小镇汇聚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众多数字文创产业链企业,便于快速匹配合作伙伴[3] - 园区企业间联系紧密,小镇积极协调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伙伴以解决企业难题[5][6] - 小镇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人才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学院参与”的共建模式,为企业注入人才和技术动能[6] 未来发展规划 - 面向“十五五”,小镇将以“传统文化+数字科技”为驱动,全力竞逐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大视听赛道[7] - 重点加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传播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出圈、出海[7][8] - 企业将深化AI与虚拟制作技术的融合,打造跨媒介IP生态链,探索数字资产的确权与交易模式[7]
大数据观察|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0-09 09:42
艺创小镇发展概况 -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邻近凤凰山与铜鉴湖,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5][9] - 由停产水泥厂转型而来,2008年成为之江文化创意园,2015年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三方携手打造,2019年入选第三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 [9] - 集聚了3000余家文创企业,形成公园式开放景区,兼具创业园区和旅游观光功能 [5][9] 产业规模与经济贡献 - “十四五”期间,小镇内企业累计出品或参与制作优秀视听作品80部,初步形成超50亿元级大视听产业集群 [7] - 去年小镇内企业实现总营收超100亿元 [7] - 例如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员规模从2019年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130人 [7] 企业成长与业务转型案例 - 花果山传媒从电影制作方转型为出品方,拓展IP孵化等新业务,其配合《白蛇2:青蛇劫起》开发的衍生品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 [10] - 企业依托小镇产业链生态,能快速匹配合作伙伴,如花果山传媒在衍生品外包装设计上通过小镇对接数字印艺公司,仅用15天解决难题 [10] - 浙江时光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AI动画,研发生产大量动画短剧,作为未来出海重点方向 [12] 产业生态与协同支持 - 小镇汇聚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创产业链企业,便于企业间交流合作与需求对接 [9][11] - 实行为企服务网格化管理,由业务骨干组成专职网格员队伍靠前服务,宗旨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10][11] - 例如时光坐标对中国湿地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时,小镇帮助对接园区内企业“声无界”解决高品质声效需求 [11] 人才资源与政策支持 - 采用“政府主导、学院参与”共建模式,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为企业注入人才和技术动能 [11][12] -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提出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兑现4215.99万元 [12] - 出台《西湖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实现对文化项目从立项、创作到人才的全流程支持 [12] 未来发展规划 - 面向“十五五”,小镇将以“传统文化+数字科技”为驱动,竞逐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大视听赛道 [13] - 加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传播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出圈、出海 [13] - 企业如时光坐标将深化AI与虚拟制作技术融合,打造跨媒介IP生态链,探索数字资产确权与交易模式 [12]
从一座小镇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10-09 07:41
艺创小镇发展规模与产业集聚 - 艺创小镇集聚了3000余家文创企业,年总营收超过10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小镇企业累计出品或参与制作优秀视听作品80部,初步形成超50亿元级大视听产业集群 [1] - 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是集创业园区与开放景区于一体的综合社区 [3] 企业成长与业务转型案例 - 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员规模从2019年最初的几个人发展至130人 [1] - 花果山传媒完成从制作方到出品方的转型,并拓展IP孵化等新业务,其配合电影开发的衍生品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 [5] - 公司开始布局AI动画,研发生产大量动画短剧,并作为未来出海的重点方向 [7] 产业生态与协同效应 - 小镇汇聚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创产业链企业,便于快速匹配合作伙伴 [3] - 园区内企业联系紧密,例如时光坐标公司在中国湿地博物馆数字化改造项目中,由小镇对接“声无界”企业解决高品质声效需求 [6] - 通过为企服务网格化管理,业务骨干作为专职网格员主动对接、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困难 [5] 人才资源与校企合作 - 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采取“政府主导、学院参与”的共建模式,为学生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6] - 企业核心创意与技术人才多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部分优秀人才已成为骨干 [6] - 时光坐标公司已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同培养符合行业前沿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6]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兑现4215.99万元,并对影视、动漫衍生品、文化出海等关键赛道给予政策倾斜 [7] - 西湖区提出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对文化项目的全流程支持 [7] - 面向“十五五”,小镇将以“传统文化+数字科技”为驱动,竞逐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大视听赛道,加速形成国际传播力 [7]
光明科学城:解码三创融合的科创“成长方程式”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0
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 - 光明科学城以"创投路"为核心辐射区域,聚集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以及众多创业企业,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紧密联动的科技生态 [1] - 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已建成启用,鹏城云脑Ⅲ、深圳超算二期等加速建设,配套《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及55项实施细则吸引顶尖人才 [2] - 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以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为核心的"强磁场",周边聚集"湾有引力"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产学研用要素 [2][3] 企业孵化与产业协同 - 生物医药孵化器"湾有引力"提供覆盖研发、中试到成果展示的全链条服务,入孵企业可共享科研机构仪器平台,节省设备购置成本,且享受免租和低管理费政策 [3] - 清研锂业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建成两条年处理1万吨废旧锂电池的破碎拆解线,技术国际领先,并利用贝特瑞园区现有厂房设备缩短负极材料修复产线投产周期 [4] - 光明科学城通过产业链集群(如贝特瑞、星源材质等新材料头部企业)、政策支持(研发补贴、人才住房)和创业服务(快速落实社保补贴)加速企业成长 [4][5] 创投与资本赋能 - 光明区政府联合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力合科创设立规模2亿元的光明力合科学城种子基金,存续期15年,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首笔投资投向基因编辑公司艾迪贝克 [6][7] - 2018-2024年光明区投融资事件达511件,涉及456家公司,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领域,深高新投累计投资24家光明区科技企业,总金额4.3亿元 [6][8] - 创投机构提供全周期赋能,如深高新投与光明科发集团共建"光明动力加速器",提供招商、孵化、咨询等综合服务,助力优优绿能等企业上市 [7][8] 产业集聚与成果 - 截至2023年7月,光明科学城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3家,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5] - 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优优绿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快充模块第一股",其成长过程中获得深高新投等机构资金与资源支持 [7]
科艺融合,释放文化“西”引力——解锁西湖区文化“出圈”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6-03 10:56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提供新潮体验,包括云家汪汪队机器狗巡逻、宇树机器人热舞表演、《黑神话:悟空》周边旗舰店等[3] - M511光影汇推出《太空遨游:时空尽头》8K沉浸式体验,半年内从亲子科普拓展至年轻人追捧的宇宙浪漫主题,新增《消失的法老》VR项目[5] - 数字章鱼在文三街区落地"宇宙之旅"VR体验,西溪湿地打造"水浒元宇宙","阅见西湖"文化空间推出数智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6] - 时光坐标团队为湿地博物馆制作《生灵之境》弧形巨幕短片,运用AIGC生成未来湿地场景和沉浸声技术还原历史环境[6] 文化IP数字化开发 - "西湖遇见敦煌"项目通过VR漫游展还原莫高窟285窟,配套文创产品结合洞窟壁画详解,实现文化遗产可触可感[8] - 文三街区锚定"全国数字第一街"目标,融合元宇宙、二次元等新业态,敦煌文旅与西湖区合作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9] - M511光影汇联合高校共建"未来实验室",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复原和在地文旅IP开发,计划实现历史细节虚实叠加呈现[10] 产业生态与人才支撑 - 艺创小镇聚集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企业,诞生《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现象级作品[11] - 西湖区25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觉醒年代》《功勋》等斩获影视大奖,"宋城千古情"演出持续20年[11] - 区域内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培育"艺术+科技"复合人才,文创企业超2万家,艺创小镇汇聚30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及800余名专业人才[12]
西湖区“两镇六街区” 如何释放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50
文创高地建设 - 西湖区提出打造"文创高地"战略,重点发展"两镇六街区"包括艺创小镇、龙坞茶镇及六大特色街区 [3] - 艺创小镇已集聚3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形成数字内容、影视动漫、游戏开发产业集群 [7] -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展示"杭州六小龙"科技成果,目标成为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 [7][8] 文化地标焕新 - 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转塘"BAC·艺术社区"、天目里国际街区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3] - 三墩五里塘历史街区的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由工业遗址改造,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 [4] - 留下历史文化街区"1129社区中心"融合南宋文脉与非遗体验,入选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 [4] 产业升级策略 - 艺创小镇将启动凤凰创意国际区块改造,重点引进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企业 [7] - 龙坞茶镇推出"龙坞里"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开发特色茶饮及配套茶点茶餐 [5] - 文三街区计划打造"全龄交互玩创中心"和AR寻宝游戏,构建"教育-体验-消费"生态链 [8] 文化基因挖掘 - 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被视为最精准的发展定位坐标,拒绝同质化开发 [4][6] - 留下古街需深度剖析南宋遗风、运河商埠文化等底蕴,推动非遗工坊落地 [4] - 工业遗址通过"工业锈带"到艺术地标的转型,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合共生 [4][5] 生态圈构建 - 以《黑神话:悟空》IP为范本,推动"研发-衍生-体验"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7] - 艺创小镇加速上下游企业集聚,未来将辐射吃住行娱购等配套业态 [7] - 通过"企业IP+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模式,实现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