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搜索文档
 累计化解2300多万套历史遗留问题房屋的办证难题 办好产权证 托起安居梦(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5
一本不动产权证书,是百姓安居的定心丸。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群众虽已入住房屋多年,却迟迟 拿不到这本关键的证书,"买了房、拿不到证"成为他们的"心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自然资源部协同多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 节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来,全国已成功化解230多万套历史遗留问题房屋的办证难题, 累计化解总量达2300多万套。这场为群众办证的攻坚战,让万千家庭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部际协同,精准施策解民忧 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往往涉及项目审批、建设、交易、监管等多个环节的衔接 不畅与不规范,单靠一个部门难以根治。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今年以来,一场高效的跨部门协同作战 全面展开。 首先是建立起常态化的部际沟通协调机制。自然资源部牵头,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法等相关部门, 构建了高效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会商,共同研究破解涉及跨部门的重大难题,确保政策制定与执行步 调一致、高效协同,为化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其次是精准滴灌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坚持"群众最关心什么,政策就解决什么",相关部门深入调研, 针对开发商原因导致的房屋被查封和被抵押等问题 ...
 自然资源部: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300多万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6:33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不动产登记关系居民安居大事和重大财产权益,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获悉,不动产 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全国累计已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300多万套,今年以来化解230多万套。源头防范新增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全国2300多个县市实施新 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 异地法院查封的,属地人民法院应做好协调,两地人民法院不能协调一致的,逐级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协调解决。为防止新增问题产生,对 于符合法释〔2023〕1号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在查封土地时,应注明已出售房屋及其对应土地不在查封范围内;对于已办理预告登记或购房 群众已支付全部购房款的,不予查封。 针对土地房屋被房企抵押项目办证问题,以居住为目的的购房群众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含按揭),但房企存在未偿还抵押债务的,在为购房群 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同时,按套注销对应房屋的不动产(含土地、在建工程、房屋)抵押登记。对于尚不能实现按套注销抵押的地方,由省 级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督促,确保政策落实,切实保护好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采取有 ...
 广西上半年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遗留问题5.5万宗
 广西日报· 2025-07-27 10:24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进展   - 截至6月30日广西全区累计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5.5万宗惠及群众20多万人 [1]   - 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涉及项目用地规划消防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大量不动产无法办证 [1]   - 问题类型包括申请主体不清登记主体缺失无土地房屋权属来源等15类25种具体情形 [1]     政策保障与工作机制   - 广西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持续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1]   - 实施原则包括"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群众无过错"等 [2]   - 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联动的化解机制 [2]     实施成效与社会影响   - 通过建立到户工作台账多措并举推动问题化解已颁发一批不动产权证书 [2]   -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2]
 屯昌积极化解一批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24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进展 - 屯昌县成功化解锦绣小区55户业主长达13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 采用"证办分离"与"证缴分离"创新模式 办理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2][3] - 全县范围梳理出5个小区423套房屋同类问题 已解决锦绣小区 县中医院小区 屯郊小区共223套房屋登记问题 [4] - 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分类业务类型 推出二维码办事指南 提供预约办 邮寄办 上门办等便民服务 [4]   问题解决机制创新 - 针对开发商欠费问题实施"证缴分离" 税务部门追缴款项同时不影响业主办证 [3] - 针对违建问题实行"证办分离" 行政处罚与补缴程序与业主办证流程并行 [3] - 建立分类处置 容缺办理 追缴分离长效机制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监管 [4]   治理成效与社会影响 - 解决群众房产交易 子女入学 抵押贷款等实际需求 提升居民幸福感 [2][4] - 从个案处理升级为类案治理 实现"化解一个小区"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 [4] - 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形成可复制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模式 [3][4]
 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 去年来解决340多万套“硬骨头”问题房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5 20:55
 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效 - 自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化解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其中2024年化解跨部门"硬骨头"问题房屋340多万套 [1] - 通过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使无法交易的房屋进入市场,促进交易和抵押融资,释放内需潜力 [1] - 全国2100个区县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0.7万笔,涉及卖方抵押金额6400多亿元 [1]   "交房即交证"改革进展 - 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覆盖9万多个项目的800多万套房屋 [2] - 1800多万群众在领到新房钥匙同时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2] - 改革改变了传统"先交钱、再交房、后办证"模式,提升群众满意度 [2]   行业影响 - 不动产登记问题解决促进房屋交易和抵押融资,激发市场活力 [1] - "带押过户"业务降低交易成本,为金融机构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保障 [1] - "交房即交证"改革有效防范新的不动产登记问题发生 [2]
 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驶入“快车道” 惠及逾5000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7:12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进展   - 中国各地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大量积压问题得到解决 为民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提供法律保障[1]   - 广州市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 解决开发商未交齐土地出让金等前端环节问题 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1]   - 海南三亚半岛云邸项目通过集体会商 将资产不纳入破产重整范围 优化验收模式 已为370户业主颁发证书[2]   - 江苏宿迁中港雅典城项目因开发商债务纠纷导致土地查封 经协商解除查封 已处理5600余户同类型问题[2]     不动产登记问题成因与解决措施   - 影响登记的主要原因是前端链条长 涉及用地报批 规划验收 竣工验收 土地出让金缴纳等环节未妥善解决[1]   - 历史遗留问题年代久远错综复杂 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针对手续不完善 开发主体灭失等问题分类施策[3]   - 自然资源部2021年出台政策文件 各地纷纷制定化解政策 打通问题解决路径[3]     不动产登记工作成效   - 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 惠及5000多万民众[3]   - 2024年以来全国化解跨部门"硬骨头"问题340多万套 工作进入"快车道"[3]   - 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交房即交证"改革 覆盖9万多个项目800万多套房屋 1800多万民众实现收房同时领证[3]
 去年以来全国340多万套问题房屋拿到“红本本”
 新京报· 2025-05-15 15:52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进展   - 全国自2024年以来已化解340多万套跨部门"硬骨头"问题房屋,工作进入"快车道"[1]   - 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惠及5000多万群众[8]   - 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交房即交证"改革,覆盖9万多个项目的800多万套房屋[9]     地方创新解决方案    广州市   - 采用"证缴分离"措施为预售住宅业主办证,同步追缴开发商土地出让金[3]   - 推行"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合并办理模式,避免首次登记后被查封风险[3]   - 通过"购房即交房、交证"政策缩减办证周期,44个项目2453套房屋问题全部化解[3]     山西省   - 累计化解319万套问题房屋,出台300余个政策文件[4]   - 试点"房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和抵押登记智能辅助审核[5]   - 开发"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实现全覆盖排查[4]     浙江省   - 建立全省不动产登记前端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监管系统[5]   - 实行"摸排入库-限时办结-督办通报-销号管理"闭环模式[5]   - 要求10天内对问题初步研判并明确ABCD分类处理意见[5]     海南省   - 自2021年起化解1161个项目问题,惠及20.7万户家庭[6]   - 建立"分片包干"制度,实行"周跟踪、月通报"机制[6]   - 2024年系统内部发布通报22次,向市县政府下发通报6期[6]     江苏省宿迁市   - 累计解决10万余户群众办证难题[6]   - 建立不动产单元代码通管工作机制,贯穿自然资源审批全流程[7]     市场影响   - 全国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0.7万笔,涉及卖方抵押金额6400多亿元[8]   - "交房即交证"改革使1800多万群众在收房时同步领取产权证[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