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
搜索文档
百亿资产转让频现 银行加速甩包袱
北京商报· 2025-10-13 07:36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规模 - 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债权总额近700亿元,其中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另含代垫司法费用1.26亿元 [2] - 广州农商行计划出售信贷资产包合计约189.28亿元,其中本金规模为149.78亿元,利息38.97亿元 [3] - 渤海银行转让资产包中,174户债权里有52户账龄在五年及以上,属于长期占用资本、流动性极差的资产 [2] 资产转让定价与财务影响 - 渤海银行此次转让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债权总额的约7折,对比该资产包经减值准备后的账面净值483.1亿元,存在有限溢价 [2]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的资产在2023年及2024年的税前净亏损分别为5.09亿元、10.6亿元,税后净亏损分别为3.81亿元、7.95亿元 [3] - 通过转让,银行预期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额,提升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利用率 [2][3] 小额分散类不良资产转让 -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转让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约1.1亿元,涉及2177户借款人,贷款五级分类全部为"损失"类,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471.25天 [4] - 平安银行转让的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涉及3488笔贷款,未偿本金总额达5289.44万元,本息合计接近5979万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长达791.5天 [4][5] - 上海浦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转让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合计超过8800万元,涉及156名借款人,加权平均逾期天数高达802.56天 [5] 小额不良资产风险特征 - 上海浦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转让的156笔贷款中,有105笔为纯信用贷款,占比高达67.3%,缺乏有效抵押物作为风险缓释 [6] - 个人消费贷、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小额分散"类不良资产正以常态化、高频化节奏在银登中心平台转让 [4][6]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演进 - 不良资产证券化(ABS)成为重要补充手段,可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在资本市场发行,实现资产"出表"并拓宽融资渠道 [7] - 监管政策放宽,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可将债委会项目等五类风险资产转让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丰富市场供给 [7] - 行业趋势是构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的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回收率、处置周期进行精准预测 [8]
千亿信达证券董监高“换血”
新浪财经· 2025-10-01 10:09
核心人事变动 - 2025年9月26日,信达证券董事长由58岁的艾久超变更为56岁的林志忠,林志忠同时担任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 [1] - 此次董事长变更属于提前卸任,原定任期至2026年11月6日,提前约1年零2个月 [3] - 2025年8月以来,公司核心管理层密集调整,包括总经理祝瑞敏、董事刘力一离任,均公告为“工作安排调整” [3] 管理层变动背景与特征 - 高层变动主要发生在中央汇金于2025年9月初全面完成股权划转接管后的2个月内 [3] - 新任高管主要来自控股股东中国信达体系内部流动,体现控股股东强化管控的意图 [8][15] - 新任董事长林志忠拥有中国信达多地分公司管理经验及金谷信托董事长履历,一线经验丰富 [7][15] - 公司内部同时提拔一位“85后”副总经理程远,其拥有买方与卖方研究双重背景 [14]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214.9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7% [1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27.66%;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86% [18] - 公司净利润规模在行业中排名第27位,高于同属中央汇金旗下的东兴证券 [18] - 盈利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支出同比下降7.6%,以及业务及管理费减少0.61亿元 [18] 业务结构分析 - 投资收益成为核心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达10.45亿元,同比增长143.59%,占营收比重51.3% [1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为7.57亿元,占比降至37.16% [21]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上半年为4.41亿元,同比增长25.28%,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 [21][23] -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显著承压,上半年为3512万元,同比下滑17.61% [23] 业务短板与挑战 - 投行业务面临IPO项目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近5年仅1家项目过会,当前储备项目为0 [23] - 公司通过资管产品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如中钨高新、多氟多、新天然气)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19] 子公司经营概况 - 主要子公司包括信达期货、信风投资、信达创新、信达澳亚基金、信达证券(香港)控股 [12] - 2025年上半年,信达期货总资产75.58亿元,净利润0.18亿元;信风投资总资产2.65亿元,净利润0.33亿元 [10] - 信达创新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从2024年同期的-858.43万元增长至0.19亿元 [11]
沦为一场“表演”?不良资产证券化原理和作用详解
数说者· 2025-09-25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 证券化作为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对银行存在负面影响 包括利润侵蚀和时间优势虚假性 通过邮储银行案例展示证券化实际效果不如传统核销与清收手段[2][10][26] 邮储银行证券化案例基础资产分析 - 基础资产为个人信用类不良消费贷款 封包日(2022年5月18日)涉及8,675户借款人及18,529笔贷款[3] - 入池本息费总额12.01亿元 其中本金11.10亿元 息费0.91亿元 预计33个月回收2.37亿元[3] - 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6.48万元 加权平均逾期期限10.48个月 前10大借款人未偿本息费占比仅0.57%[3] 证券化产品发行结构 - 发行规模1.82亿元 其中优先档1.42亿元(占比78.02%)固定利率2.38% 次级档0.40亿元(占比21.98%)[4][5] - 优先档预期2024年1月26日到期 法定到期日为2028年4月26日 获中诚信国际和中债资信AAAsf评级[5] - 发行金额仅为本金11.10亿元的16.40% 且为预计回收款2.37亿元的76.8% 预留安全边际保障投资者收益[7] 证券化参与方动机分析 - 投资者因潜在盈利空间购买 优先档投资1.42亿元需基础资产回收超1.42亿元即可保本 次级档提供安全垫[8] - 银行通过证券化降低不良贷款余额11.10亿元 提前获得1.82亿元对价款增加利润 前提是贷款已计提100%拨备[9] - 银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收取基本服务费(处置收入总额3%)及超额奖励服务费(剩余金额80%)增加中间业务收入[9] 证券化实际效果与预测偏差 - 封包后5个月(至2022年10月31日)实际回收1.05亿元 7个月(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回收1.35亿元 超预测值1.04亿元[1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10个月)累计回收1.82亿元 覆盖发行对价款 至2023年6月末(12个月)累计回收达2.27亿元[13][14] - 自然年内(2022年)证券化使银行多收0.47亿元现金 但按12个月周期计算反而减少盈利因回收款需支付投资者[12][14] 时间优势虚假性论证 - 过渡期(2022年5月18日至10月17日)回收1.05亿元占对价款57.69% 银行实际可支配资金仅0.77亿元(42.31%)[15] - 不做证券化情况下 过渡期1.05亿元可产生时间价值 且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持续回收0.77亿元平均仅晚2个月[16] - 长期看(至2023年9月末)累计回收2.67亿元 远高于证券化提前收到的1.82亿元及所谓时间收益[17] 滚动发行负面影响 - 假设每年发行同类证券化产品 第一年对价款可能高于清收款(如2020年A产品2亿元对价>1.7亿元回收) 但第二年及以后年份清收款合计值(如2021年2.7亿元)远高于当年对价款(2亿元) 导致银行持续亏损[18][19] - 信用类不良贷款证券化中清收款通常快速覆盖对价款 抵押类贷款可能出现首年优势 但滚动发行使优势不可持续[19] 传统处置方式替代性 - 证券化需核销本金与对价款差额9.28亿元 而实际清收数据表明10个月可回收1.82亿元 12个月可回收2.27亿元 核销加清收可达到相同效果[21][22] - 证券化基础资产多为银行优质不良贷款 本可通过清收实现资源优化甚至风险分类上调 证券化反而侵占清收资源并放弃分类上调机会[24] - 银行可将证券化消耗的拨备用于核销更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 避免为符合证券化要求而牺牲优质清收资源[24] 总体结论 - 证券化本质是融资手段而非有效处置方式 银行通过自身催收的款项因分配投资者而减少利润[25][26] - 证券化过渡期现金流锁定使时间优势不存在 滚动发行导致后续年份利润受损[25][26] - 传统核销与清收手段完全可替代证券化 且避免银行利润与不良率的双重负面影响[22][26]
发行全国首单 交易所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产品发行核心信息 - 全国首单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1] - 产品名称为“长城长征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可续发型ABS)” [1] - 本期产品发行总规模为17.7亿元人民币 [1] - 产品优先级规模为17.5亿元,期限1年,预期收益率2.15% [1] 产品结构与市场参与方 - 产品是中国长城资产获批的“长城长征系列”100亿元储架额度项下的首单产品 [1] - 招商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兼牵头销售机构,并提供二级市场报价做市服务 [1] - 联席销售机构包括长城国瑞证券、中金公司和国泰海通证券 [1]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响 - 产品是首单以不良资产作为底层资产在交易所发行的ABS产品 [1] - 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吸引了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等多元化投资者踊跃参与 [1] - 取得了全场认购倍数和优先级发行利率双双超越预期的良好效果 [1] 公司战略与行业意义 - 标志着公司在运用创新金融工具盘活不良资产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1] - 公司将继续推进“长城长征”系列资产证券化产品 [1] - 此举旨在深化与交易所和投资者的合作,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