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经营性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业积极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
金融时报· 2025-08-12 08:57
能源行业技术升级 - 华夏电力新建66万千瓦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5号机组)投产,替代老旧1号和2号机组(30万千瓦),同步建设环保设施[1] - 项目带动发电煤耗下降17%,年节约标准煤1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1万吨[1] -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1] 金融政策支持设备更新 -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技改[2] - 国开行厦门分行结合中央财政贴息和地方融资机制,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财务负担[2] -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力度,构建供需动态平衡[2]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 安徽三多轴承公司新增年产9000万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轴承产能,覆盖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领域[3] - 农业银行提供6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支持企业升级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及40条全自动检测线[3][4] - 轴承行业向精密化、轻量化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3] 消费领域以旧换新 - 交通银行推出家电、数码等专项补贴活动,线上整合政策查询、优惠券领取等功能[5] - 银行对参与国补的商户提供授信支持,解决资金垫付压力,如河南某经销商获个人经营性贷款[6] -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需创新产品服务,精准对接以旧换新需求[5]
业绩利好!首份A股银行半年报出炉
天天基金网· 2025-08-08 13: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 [3][4] - 利润总额24.58亿元,同比增长12.8% [4] - 扣非净利润19.52亿元,同比增长12.3%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4.42亿元,同比增长28.05% [4] 业务规模 - 总资产4012.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5% [3][4] - 贷款总额2514.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 [3] - 存款总额3107.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6% [3] - 个人贷款占比54.2%,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37.56%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3.45亿元,覆盖21.33万户 [3]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不良贷款率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3] - 拨备覆盖率489.53%,较上年末下降10.98个百分点 [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3%,资本充足率10.78%,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45和0.46个百分点 [3] 行业展望 - 零售不良生成率预计2025年下半年维持高位,2026年下半年可能出现拐点 [5] - 优质银行不良资产将率先出清 [5] 公司背景 - 全国首批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2001年改制成立,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 [4]
业绩利好!首份A股银行半年报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2: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 [4] - 利润总额为24.58亿元,同比增长12.8%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14.42亿元,同比增长28.05% [6] 业务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达4012.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5% [4] - 贷款总额2514.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 [4] - 存款总额3107.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6% [4] - 个人贷款占比54.2%,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37.56% [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489.53%,较上年末下降10.98个百分点 [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3%,资本充足率10.78%,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45和0.46个百分点 [5] 特色业务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3.45亿元,服务21.33万户 [4] - 公司为全国首批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 [7]
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特征剖析与应对之策|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26 17:38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表现 - 2024年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整体承压,呈现规模增幅降速、收益率下滑、不良率上升特征,2022年以来趋势延续 [3] - 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增长率从2021年前10%以上降至2022年4.89%,2024年进一步降至3.69% [3] - 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前平均不超过1%升至2022年1.10%,2024年达1.51%,较2021年增长超65% [3] - 个人贷款收益率从2022年5.67%降至2023年5.25%,2024年加速下滑至4.68%,三年累计下降99BP [3] - 部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开始将发展重心向对公业务倾斜 [5] 零售资产业务的特性剖析 - 具有轻资本属性、风险分散优势和弱周期特征,被视为商业银行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7][8] - 2024年新规强化轻资本属性:LTV≤60%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权重从50%降至25%,个人消费贷款从100%降至75%,合格信用卡交易者风险权重从75%降至45% [8] - 天然风险分散优势:覆盖海量个人客户及个体工商户,单户风险敞口微小,违约呈"点状偶发",资本新规设置更低风险权重体现制度认可 [9] - 弱周期特征:聚焦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小微企业刚性需求,资产组合多元化形成风险对冲机制,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消费贷拖欠率最高不超过5%而全部贷款达7.5% [10] 零售资产业务不振是阶段性现象 - 2022年以来表现不振主因经济环境处于供需失衡特殊阶段,呈现"供强需弱"特征 [14] - 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经济增长,2022年4月以来消费者意愿指数和信心指数持续低于临界值100 [14] - 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消费、房地产等合计增速差值显示供需不平衡度自2022年起持续大于0超1年,超出历史周期规律 [14] - 宏观供需失衡传导至零售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因上游中小微企业产品滞销和价格低迷导致规模下降和不良率抬升 [16] - 个体工商户支撑3亿就业,其经营压力导致就业群体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个人消费贷款还款能力 [16] - 房地产市场低迷直接冲击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规模与资产质量 [16]
深化银企合作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7 09:58
银企合作与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与赣州市橙乡商会联合举办金融服务沙龙,30余位企业家代表参与,活动旨在深化银企对接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1] - 分行工作人员针对企业融资难题重点介绍小微企业专属产品及政策,同时展示个人经营性贷款、住房贷款、消费信贷等零售产品[1] - 根据企业闲置资金状况和风险偏好提供理财建议及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现场为多家企业定制"一户一策"方案[1] - 互动环节解答企业关心的融资成本优化、担保方式创新、线上操作等问题,现场交流热烈[1] 业务成果与市场定位 - 分行依托全市18家经营机构及专业团队,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2]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投放贷款超2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12亿元,实体贷款占比96.7%[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深化银企合作,在"融资"方面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适配贷款产品,确保资金链稳定[2] - 将通过"融智"方式运用专业金融知识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2] - 目标是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助力赣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
以“数智”创“优质”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赋能首都经济发展
贝壳财经· 2025-06-30 10:03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为某智能科技公司提供3亿元信用贷款授信额度 助力其与浙江省实验室签订大额订单 该企业专注于高性能GPU芯片设计 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 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1] - 分行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科技创新助力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 形成科技赋能金融 以"数智"创"优质"的组合打法 支持首都重点领域发展 [1] - 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牵头全行科技企业营销 建立23家科技专营支行 构建"1+23"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效能 [2] - 创新产品矩阵包括"科创易贷""投联贷""研发贷""选择权贷款"等特色产品 开展专项营销竞赛活动 精准考核奖励 激发市场开拓积极性 [2] 互联网金融业务 - 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部 建立自主风控团队 与京东 抖音 美团 小米 蚂蚁金融等头部平台合作 上线消费类现金贷 消费分期 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产品 [4] - 产品围绕用户消费购物场景的信用支付需求 通过创新模式解决用户消费与商家销售痛点 提升销售转化 助力商家搭建高效营销增长平台 [4] 供应链与现金管理服务 - 依托数字化 标准化 自动化 智能化产业数字金融平台 形成"模型审批 7*24小时全流程线上化随借随还"竞争壁垒 服务覆盖汽车 消费 大宗 物流 医药 电商 能源 航天等行业 [5][6] - 参与42家央企司库系统建设 开发成员单位线上化自动授权 保证金账户自动添加 票据统一化管理等服务 助力央企集团提质增效 [6] 政府与民生服务 - 线上医保业务服务对接93家定点医院及144家定点药店 其中69家医院及120家药店已实现业务上线 缓解北京就医难 报销难问题 [6] - 对接北京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 地方财政非税收入收缴等项目 实现全行首个对公数币给税场景应用 [7]
中美居民信贷资产质量如何演绎?
国信证券· 2025-05-22 1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居民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处于次贷危机以来最优水平,偿债能力对现金流量表依赖度高,需关注贸易冲突冲击及美联储应对效果;中国居民现金流量表压力大但资产负债表健康,信贷违约风险可控,银行核心矛盾是规模增速放缓 [3] - 美国居民贷款违约率上行但处较低水平,风险整体可控;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健康、利息偿债压力小,预计2026年上市银行迎来零售不良生成拐点,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资产质量 [5][6] - 短期高股息个股占优,高成长个股待逆周期政策加码或宏观经济积极变化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美居民债务负担比较 - 债务总额:2024年9月末美国居民部门信贷总额20.31万亿美元,中国80.17万亿元(折算后约为美国六成);中国前期信贷总额两位数高增,2022年以来放缓,2024年9月末同比增速3.0%,美国2020年疫情后短期扩张,2024年9月末同比增速2.8% [13] - 债务结构:中美居民债务都以按揭为主,2024年末中国居民信贷中按揭占45.5%,2025年3月末美国家庭信贷中按揭占70.3% [19] - 债务负担维度:居民债务与GDP之比,2024年9月中国60.1%低于美国70.5%;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2023年中国141.5%高于美国95.0%;居民偿债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测算2024年中国26.3%高于美国11 - 12%;居民资产负债率及居民债务与持有易变现金融资产比值,2024年末中国住户贷存比54.8%、资产负债率8.0%优于美国 [27][40][47] - 可支配收入:近几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中美增速差收敛;202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美国6.42万美元;两国居民收入结构各有特点 [54] - 家庭资产配置: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实物资产尤其是住房占主导,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主导 [55] - 总结:中美居民偿债压力整体可控,需警惕贸易冲突冲击;美国居民杠杆率下降后稳定,中国持续加杠杆后趋稳;美国家庭现金流量表优但资产负债率高,中国家庭现金流量表压力大但资产负债表健康 [61] 我国零售信贷现状 - 以上市银行为样本 - 零售信贷总体情况:2022 - 2024年上市银行零售信贷增速放缓,2024年农商行和股份行仅增长0.4%和0.5%;2024年末42家上市银行零售信贷占比降至35.7%,股份行占比最高,城商行最低 [67][72] - 不同零售贷款产品资产质量:按揭不良率低位但上行,2024年末42家上市银行按揭占零售贷款54.7%,19家样本行按揭不良率从2021年末0.30%提至0.68%;个人经营贷不良持续暴露,大行是投放主力,2024年末37家样本行占贷款总额8.1%;信用卡不良暴露近尾声,2024年末15家样本行不良率2.40%;消费贷违约率上行,2025年5月加权年化违约率9.78% [103][123][133][148] - 总结:2026年零售不良生成有望现拐点,2022年以来零售信贷增速放缓,预计2026年上市银行迎来零售不良生成拐点,零售信贷领域竞争常态化,中小银行需错位竞争 [156][157] 美国居民贷款资产质量演绎 - 家庭贷款总额违约率:2025年3月末美国家庭贷款总额违约率4.35%,90天以上违约率2.84%,处2020年以来高位但低于2019年之前水平 [159]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投资建议:短期高股息个股占优,推荐国有大行、江苏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高成长个股待逆周期政策加码或宏观经济积极变化 [8]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量增价减银行零售业务经营趋审慎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50
银行零售业务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规模为370.4亿元,较去年四季度715.4亿元回落,但较去年一季度增长7.6倍 [2] - 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未偿本息折扣率为4.1%,本金回收率为6.9%,均为近两年次低水平 [2] - 经营贷平均折扣率最高为6.8%,本金回收率为9.3%;消费贷折扣率低至3.8%,本金回收率为6.5%;信用卡透支折扣率4.4%,本金回收率5.8% [3] 银行零售贷款质量变化 - 招行一季度零售不良率由去年末0.98%上升至1.01%,不良额由348.95亿元增至361.25亿元 [4] - 招行一季度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56.47亿元,同比增加24.38亿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100.07亿元,同比微增0.35亿元 [4] - 平安银行一季度个人贷款不良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5] 银行零售贷款增速放缓 - 建行一季度个人贷款余额9.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低于全行贷款4.73%的增幅 [6] - 交行一季度个人贷款余额2.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全行贷款增速4.24% [6] - 中信银行一季度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2%,全行贷款增速2.55% [6] 零售业务经营策略调整 - 多家此前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的股份行一季度个贷余额不增反降 [1] - 银行贷款增量主要靠对公业务拉动,个人贷款增速普遍低于全行贷款增速 [6] - 行业数据显示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在10万亿元水平线上波动 [6]
邮储银行牡丹江市分行为春耕备耕施足“金融底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3:24
邮储银行支持春耕生产 - 公司立足"农"字做文章,抢抓春季农业生产时机,通过精准对接、丰富信贷产品、提升服务质效等措施,积极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1] - 公司开展"送贷下乡"活动,摸查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客户购买化肥、农机设备等信贷需求,并在办贷流程、利率定价、信用或担保方式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投放个人经营性贷款超13亿元,惠及客户近5000人次,为地方蔬菜、玉米、马铃薯、圆葱、谷物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1] 邮储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 公司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 - 公司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充分发挥支农极速贷、产业贷等产品,引导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积极支持乡村振兴 [2] - 公司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实现资源向县域倾斜,更好地满足各类涉农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 [2]
盛京银行的阵痛与曙光:2024年净利润6.2亿、同比降幅收窄,净息差仅0.8%创新低
搜狐财经· 2025-04-28 18:55
核心观点 - 盛京银行在摆脱"恒大系"身份两年后仍面临转型挑战 2024年营收85.77亿元同比下降14.57% 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15.21% 但降幅有所收窄 [2] - 公司提出"一稳一提两增"战略目标 即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增效率 但目前距离目标仍有差距 [2] - 净息差仅0.8%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且为A股/H股银行中唯一低于1%的银行 利息净收入占比超80% 对盈利能力构成制约 [4] - 非息收入表现亮眼 2024年实现16.90亿元 同比增长44% [7] - 资产规模达1.12万亿元 同比增长4% 贷款总额5006亿元 同比增长4.8% 存款7806亿元 同比增长2.6% [9] - 个人贷款不良率高达2.9% 其中按揭贷款不良率达3.66% [12] - H股股价长期低迷 现价仅1.06港元/股 较发行价7.65港元大幅下跌 H股股东数仅124户 [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5.77亿元 同比下降14.57% 归母净利润6.21亿元 同比下降15.21% [2] - 净息差0.8% 同比下降16基点 远低于商业银行1.52%和城商行1.38%的平均水平 [4] - 非息收入16.90亿元 同比增长44% [7] - 总生息资产8555.16亿元 同比减少700亿元 降幅7.5% [5] - 个人定期存款平均付息率3.23% 虽同比下降但仍处行业较高水平 [6] 业务结构 - 公司贷款占总贷款2/3以上 2024年末规模3378.82亿元 同比增长9.67% [10] - 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87.7%、65.4%和41.6% [10] - 个人消费贷款6014.43亿元 同比增长24.37% 但房屋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收缩7.47%和25.5% [10] - 利息净收入占比长期超过80% [4] 资产质量 - 公司贷款不良率2.62% 较上年微降 [11] - 建筑业不良率飙升至6.48% 上年同期为2.99% [13] - 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分别为6.04%和4.37% [13] - 房地产业不良率由2.2%下降至1.46% [14] 市场表现 - H股现价1.06港元/股 较发行价7.65港元大幅下跌 [15] - 近期成交额持续为零 H股股东数仅124户 [15] - 内资股股东3461户 [15] 战略转型 - 持续"去恒大化" 自2023年年报起不再出现"恒大"字样 [16] - 2024年初进行大规模董监高调整 [17] - 战略愿景为"做一家惠企利民的好银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