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透支

搜索文档
2024年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全景透视:客户规模、存贷结构与收入拆解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53
零售银行业务整体情况 - 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背景下仍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需通过深化客群经营和数字化赋能释放长期价值 [1] - 2024年29家上市银行合计零售客户数超46亿户,较2023年增加1.2亿户,人均持有3个以上银行账户 [2][3] 零售客户规模 - 国有大行占据绝对优势:农业银行以8.8亿户居首,建设银行7.71亿户,工商银行7.66亿户 [3]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1亿户领先,城商行沪农商行247万户为区域银行最高 [3] 零售存款情况 - 2024年末全国住户存款152.3万亿元,同比增10%,定期存款占比72.5% [5] - 57家上市银行零售存款合计109万亿元占行业71.5%,全部实现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30% [5] - 招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占比49%行业最高,农业银行37%,东莞农商36%,低成本资金优势显著 [5] - 零售存款成本率分化明显:招商银行1.44%,部分城商行超3% [5] 零售贷款情况 - 2024年末全国住户贷款82.8万亿元同比增3%,经营贷增9%,消费贷增6.2% [7] - 57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64万亿元占行业77%,39家规模上涨,18家收缩(最大降幅20%) [7] - 利率区间:常熟农商6.8%最高,国有大行普遍低于4%,多数银行集中在4%-5% [7][9] - 贷款结构:消费贷(交通银行规模翻倍)、经营贷(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增30%)为主要增长驱动 [10] 零售业务收入 - 55家银行中24家收入增长,19家利润上涨,6家区域性银行出现亏损 [12] - 利息收入占比90%为主力,10家银行手续费净收入为负 [12] - 资金结构分化:国有大行内外利息净收入均为正,股份制银行依赖其他条线资金支持,区域性银行主要靠分部间利息收入 [12] 零售业务风险 - 大部分银行不良率1%-3%,城商行较高(个别近5%),仅少数银行不良率下降 [14] - 住房贷款质量最优,区域性银行经营贷不良率超4%需关注,信用卡风险持续暴露但波动趋稳 [14]
深度|多家银行零售业务“束手脚”,个贷不良折扣率、回收率创两年来次低
券商中国· 2025-05-21 21:45
零售不良贷款市场现状 -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同比飙升7.6倍,2025年一季度达370.4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仅为43亿元 [4] - 转让价格和本金回收率创两年来次低,折扣率降至4.1%,平均本金回收率降至6.9% [6][7] - 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最高达72.4%,信用卡透支和个人经营贷分别占比14%和13.5% [8] 不良贷款处置难度与原因 - 个人经营贷折扣率和回收率最高(6.8%和9.3%),消费贷最低(3.8%和6.5%)[10] - 逾期时间越短回收率越高,1年以下逾期贷款回收率达13.1%,2-3年降至5.8% [11] - 不良贷款增加原因包括试点机构扩容、处置理念转变及经济下行周期信用恶化 [5] 银行零售业务表现 - 多家银行个贷增速低于全行贷款增速,部分银行个贷余额不增反降 [15][16][17][18] - 招行零售不良率由0.98%升至1.01%,零售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至672.63亿元 [13] - 平安银行个贷余额下降2.2%,但不良率下降0.07个百分点 [14] 消费贷与信用卡业务疲弱 - 招行消费贷余额下降0.45%,平安银行消费贷下降3.2% [19] - 招行、中信、平安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下降3.3%、5.21%和7.9% [19] - 住户短期消费贷款4月末较年初减少3169亿元,需求端持续审慎 [19] 行业趋势与预判 - 零售不良生成率仍未见顶,银行需平衡风险与发展关系 [12][13] - 银行普遍采取审慎策略,零售贷款增量主要靠对公业务驱动 [15]
银行业本周聚焦—25Q1不良贷款转让:银行加快个人不良处置,消费贷为主要品种
国盛证券· 2025-04-27 16: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 中长期看国内稳地产、促消费、加大民生保障等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 [3] -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 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 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 [3] - 顺周期策略下 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值得关注 红利策略下 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值得关注 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也值得关注 [3] 相关目录总结 25Q1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 - 25Q1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达742.7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190.5% 实际成交规模483亿元 同比增幅达138.8% 成交比例达65.0% 环比下降14pc [1] - 25Q1股份行仍为主要的不良贷款出让方 成交规模达203.6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42.2% 占比较上季度提升6.7pc 国有行及消金公司成交规模占比分别为8.6%、29.8% 国有行占比较上季度下降10.1pc [1] - 25Q1个人业务为主要的不良贷款类型 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 占比76.7% 较上年同期规模显著提升 增幅达761% 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类贷款、信用卡透支在个人业务不良中的占比分别为72.4%、13.5%、14.0% [2] - 个人业务整体本金回收率较上季度下降0.4pc至6.9% 主要是信用卡透支的本金回收率下降较多 较上季度下降1.6pc至5.8% 对公单户、对公批量业务的本金回收率分别较上季度提升2.9pc、提升3.6pc至50.9%、31.7% [2] 重点数据跟踪 权益市场跟踪 - 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1467.55亿元 环比上周增加379.90亿元 [4] - 两融余额1.80万亿元 较上周减少0.11% [4] - 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45.79亿 环比上周增加41.03亿 4月以来共计发行702.01亿 同比减少706.51亿 其中股票型370.87亿 同比增加249.62亿 混合型25.91亿 同比减少49.76亿 [4] 利率市场跟踪 - 同业存单:本周发行规模为7495.50亿元 环比上周增加406.50亿元 当前同业存单余额21.46万亿元 相比3月末增加2570.10亿元 本周发行利率为1.77% 环比上周减少0bps 4月发行利率为1.79% 较3月减少22bps [5] - 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08% 环比上周下降2bps 4月平均利率为1.10% 环比3月下降14bps 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24% 环比上周下降1bp 4月平均利率为1.26% 环比3月下降14bps [5][8]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平均为1.66% 环比上周增加1bp [8] -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专项债737.86亿元 环比上周增加286.74亿元 年初以来累计发行11371.80亿元 [8]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新发行特殊再融资债495.95亿元 平均利率1.92% 全年累计发行15873.14亿元 [8] 本周聚焦 相关图表 - 展示不良贷款业务转让业务规模、个人业务平均本金回收率走势、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主体结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类型、不良贷款转让个人业务类型、单户对公业务及批量对公业务平均本金回收率走势等图表 [11][12][16] 主要新闻 - 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 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2] 主要公告 - 银行:中国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216元 共计派发357.98亿元 分红比例30%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4月24日等多家银行公告 [23][26] - 非银:国盛金控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等多家非银机构公告 [27] 附:周度数据跟踪 - 展示各省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及平均利率、本周金融板块表现、金融涨跌幅前10个股情况等图表 [28][29][30]
本周聚焦:25Q1不良贷款转让:银行加快个人不良处置,消费贷为主要品种
国盛证券· 2025-04-27 14: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但中长期国内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个股或有α 因经济修复需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 顺周期策略下,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值得关注 红利策略下,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值得关注,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也值得关注 [3] 各部分总结 25Q1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 - 25Q1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达742.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90.5%,实际成交规模483亿元,同比增幅达138.8%,成交比例达65.0%,环比下降14pc [1] - 25Q1股份行成交规模达203.6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42.2%,占比较上季度提升6.7pc,国有行及消金公司成交规模占比分别为8.6%、29.8%,国有行占比较上季度下降10.1pc [1] - 25Q1个人业务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占比76.7%,较上年同期规模显著提升,增幅达761% 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类贷款、信用卡透支在个人业务不良中的占比分别为72.4%、13.5%、14.0% [2] - 个人业务整体本金回收率较上季度下降0.4pc至6.9%,主要是信用卡透支的本金回收率下降较多,较上季度下降1.6pc至5.8% 对公单户、对公批量业务的本金回收率分别较上季度提升2.9pc、提升3.6pc至50.9%、31.7% [2] 重点数据跟踪 权益市场跟踪 - 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1467.55亿元,环比上周增加379.90亿元 [4] - 两融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周减少0.11% [4] - 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45.79亿,环比上周增加41.03亿 4月以来共计发行702.01亿,同比减少706.51亿 其中股票型370.87亿,同比增加249.62亿;混合型25.91亿,同比减少49.76亿 [4] 利率市场跟踪 - 同业存单:本周发行规模为7495.5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406.50亿元;当前余额21.46万亿元,相比3月末增加2570.10亿元 本周发行利率为1.77%,环比上周减少0bps;4月发行利率为1.79%,较3月减少22bps [5] - 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08%,环比上周下降2bps,4月平均利率为1.10%,环比3月下降14bps 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24%,环比上周下降1bp,4月平均利率为1.26%,环比3月下降14bps [5][8]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平均为1.66%,环比上周增加1bp [8] -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737.86亿元,环比上周增加286.74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行11371.80亿元 [8]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新发行495.95亿元,平均利率1.92%,全年累计发行15873.14亿元 [8] 本周聚焦 相关图表 - 展示不良贷款业务转让业务规模、个人业务平均本金回收率走势、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主体结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类型、不良贷款转让个人业务类型、单户对公业务及批量对公业务平均本金回收率走势等图表 [11][12][16] 主要新闻 - 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2] 主要公告 - 银行:中国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216元,共计派发357.98亿元,分红比例30% 江阴银行卞丹娟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周晓堂担任董事会秘书;赵静怡不再担任证券事务代表,瞿丹阳为证券事务代表,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共计派发4.92亿元 建设银行金磐石辞去首席信息官职务,纪志宏副行长兼任董事会秘书 上海银行金煜辞去董事长等职务,施红敏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中信银行芦苇就任行长 邮储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139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12.94亿元 兴业银行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完毕,规模30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2.09% 南京银行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完毕,总额110亿元,利率2.05%,期限10年 [23][26] - 非银:国盛金控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等 东吴证券2025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完毕,发行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1.79% 东北证券2025年第二期次级债券发行规模6.3亿元,票面利率2.4%,债券期限3年 信达证券聘任王雪筠为新任证券事务代表 东方财富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公告 [27] 附:周度数据跟踪 - 展示各省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及平均利率、本周金融板块表现、金融涨跌幅前10个股情况、银行票据转贴价格走势、资金市场利率近期趋势、3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势、股票日均成交金额和两融余额、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银行转债距离强制转股价空间、各类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情况、非货币基金发行情况、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情况、银行板块部分个股估值情况、券商板块及部分个股估值情况、保险股P/EV估值情况等图表 [28][29][30]
金融机构加快“清不良腾资源” !地方资管公司成最大接盘方
券商中国· 2025-03-24 12:09
不良资产出清趋势 - 2024年银行业不良贷款转让资产总额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80.2%,挂牌项目数量达1041单,同比增长超四成,显示不良资产出清加速[1][2] - 股份行是出清主力,未偿本息成交规模1125.4亿元,占总成交额49.83%,消费金融公司和国有大行分别以414.4亿元、352.5亿元紧随其后[4] - 批量个人业务(含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占全年成交比例70%,达1583.5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66.6%[4] 股份行主导原因 - 股份行市场化程度高,更倾向通过银登中心转让提升出清效率[5] - 零售转型加快导致个人信贷规模扩大,政策放宽后个人不良资产转让需求增加[5] - 消费金融公司因缺乏规模化处置能力,转让需求显著,有助于释放资本促消费[5] 地方AMC的角色 - 地方AMC受让不良贷款未偿本息1639.5亿元,占比70%,为主要受让方[8] - 批量个人业务前十大受让方均为地方AMC,多具地方政府背景[8] - 地方AMC被赋予政策属性,需护航区域经济稳健发展[9] 市场动态与定价 -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4.8%(同比下降20基点),平均本金回收率7.3%(同比下降50基点),显示资产估值压力[7] - 居民还款能力下降等因素导致折扣率和回收率下滑,银行需平衡效率与损失挽回[8] 政策与市场扩容 - 2021年试点政策启动后,2023年《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将重组资产纳入不良统计,加速出清[11] - 2024年参与机构达1015家,涵盖银行、AMC、金融科技公司等,预计2025年转让规模将进一步上行[11] 业务创新方向 - 地方AMC需从传统资产包转向定制化纾困,盘活存量资产[12] - 数字化催收、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手段可提升个贷不良回收效率[13] - 出让机构与AMC合作探索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