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消费贷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贷贷余四年翻了一倍多,这家上市银行再获大股东增持
搜狐财经· 2025-09-24 21:24
股东增持情况 -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7日至9月18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南京银行股份约1.23亿股 持股比例从9.00%增至9.99% [2]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上半年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约0.88亿股 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约0.57亿股 东部机场集团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增持约1.73亿股 法国巴黎银行去年3月至11月增持约1.79亿股 [3] - 截至半年报 前四大股东分别为法国巴黎银行(持股12.93%) 紫金集团(10.92%) 江苏交控(10.14%) 南京高科(9.05%) 东部机场集团位列第十大股东(持股2.37%) [3][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 同比增长8.64% 归母净利润126亿元 同比增长8.84% [6] - 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达2.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近12% 存款规模1.64万亿元 贷款规模1.38万亿元 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98%和10.41% [6] - 不良贷款率为0.84% 拨备覆盖率达311.65% [7] 消费金融业务发展 - 个人消费贷余额从2020年945.42亿元增长至2024年2038.37亿元 实现翻倍增长 截至今年6月末余额达2072.93亿元 [9] - 子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2024年末表内贷款余额50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66亿元 增幅达63.32% [9] - 南银法巴消金2024年营业收入46亿元 同比增长61% 净利润3亿元 同比增长173% 但同期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率升至1.58% 较年初增长0.35个百分点 [9]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内审观察
毕马威· 2025-09-23 1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报告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重点关注监管新规变化、监管处罚趋势、敏捷审计方法及内审理论动态 以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4][6][7] - 2025年上半年监管发布154篇重要新规及征求意见稿 主要影响经济促进、资本市场、证券业务、信贷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非银机构管理等领域 [9] - 监管处罚保持高压态势 2025年上半年共下发2,257张罚单 罚没金额6.65亿元 信贷业务和内控合规是处罚重点领域 [39][41][43] - 敏捷审计可通过数据分析快速识别"贷款中介"与"职业背债人"风险 提升审计精准度 [68][69][77] - 企业风险管理(ERM)与人工智能(AI)结合不足 仅6%机构经常使用AI识别风险 [83][96][102] 监管规则追踪 - 2025年上半年监管机构共发布154篇重要新规及征求意见稿 涉及经济促进、资本市场、证券业务、债券业务、信贷业务等11个领域 [9] -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工作指引》要求明确审计委员会构成、成员任期及工作职责 [11] -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2025)》优化董监高选拔程序 新增任职资格报告制度 [11] -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不再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纳入市场风险定义 强调集团并表层面管理 [11] - 绿色金融新规要求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绿色金融考核机制 [11][12] - 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信易贷"工作 拓宽生物性资产等抵质押范围 加强养老资金投资管理 [12]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强化合作机构准入审查、代销产品尽职调查及存续期信息披露要求 [13][16][17]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明确审计触发条件、机构选择与审查事项 [13] 监管处罚洞察 - 2025年上半年监管罚没金额6.65亿元 同比下降 但1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占比6.07% 金额占比47.45% [39][40] - 信贷业务罚单占比44% 内控合规占比34% 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存款业务分占4%、3%、1% [41][42] - 信贷业务出现新违规形态:借名贷款、供应链融资不合规、冒名担保、以贷收费、超收提前还款违约金等 [44] - 零售信贷处罚转向业务实质管理 个人经营贷、消费贷、住房贷均出现资金挪用、三查不到位等问题 [45][46] - 反洗钱罚单513张 占比22.73% 罚没金额8,589万元 案由覆盖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资料保存等环节 [47][48] - 员工行为罚单133张 占比5.89% 罚没金额6,726万元 多与业务处罚伴生 包括资金往来、代客操作、侵占客户资金等 [48][49][50] - 代理销售罚单67张 占比2.97% 代销保险问题突出 涉及销售误导、可回溯管理不到位、允许非银行人员销售等 [51][52][53] - 数据统计与监管报送罚单106张 占比4.7% 罚没金额8,428万元 案由包括虚增存贷款、EAST数据漏报、统计归属错误等 [54][56][61] - 网络安全罚单36张 罚没金额1,805.56万元 数据安全案由包括未建全流程制度、未明确安全负责人、未开展风险评估等 [57][58][59] 敏捷审计专题 - 敏捷审计通过小单元交付聚焦风险 提升审计效率与价值创造 [68] - "贷款中介"与"职业背债人"形成欺诈产业链 通过伪造材料、包装资质、诱导骗贷牟利 [69][71][74] - 高风险信号包括:同一IP/MAC地址多次申贷、抵押物地址邻近、账户资金流水断崖下跌、资金回流关联账户等 [78][81] - 可疑样本筛查可聚焦分支机构不良率畸高、特定产品渠道不良率骤升、员工经办业务不良率异常等维度 [77][78] 内审理论动态 - 仅62%企业将风险信息用于战略规划 公共服务部门仅46% 风险意识与战略决策存在脱节 [83][89][90] - 59%企业ERM项目依赖基础工具 仅21%使用GRC平台 20%使用自主开发技术 [91][92] - 人工智能在ERM应用不足 60%机构未引入AI工具 仅6%经常使用AI识别风险 [96][97] - AI可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预测性AI可在季度开始两周内识别收入问题 改变滞后治理模式 [102]
信用卡“失宠” 消费贷补位 零售信贷“跷跷板”能稳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7:14
信用卡业务收缩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 [2]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行业性缩量特征突出 [3] - 国有行中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幅最大达13.89% 邮储银行降5.67% 仅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增长2.81%和5.98% [3] - 股份行中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幅达9.23% 兴业银行降8.07% 仅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分别增长2.07%和5.08% [4]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同比下降8.54%至20209.60亿元 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同比下降12.54%至10854.12亿元 [4][5] - 民生银行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下降7.08%至3117.87亿元 但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0.57%至7.48亿笔 反映单笔消费下降 [5] 收入与盈利压力 - 招商银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6.23%至104.71亿元 利息收入下降4.96%至306.12亿元 [7]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3%至136.60亿元 中信银行下降14.61%至244.86亿元 华夏银行下降12.91%至75.74亿元 [7] - 招商银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16.37%至72.21亿元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下降3.27%至76.02亿元 [7] - 交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3% 减少1.39亿元 主要因信用卡回佣收入减少 [8] - 中信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同比下降12.29%至69.73亿元 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下降8.26%至91.21亿元 [8]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 - 国有行个人消费贷款显著增长 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增幅均超16% 分别为16.82%和16.35% [9] - 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3.16% 中国银行增长12.66% 工商银行增长10.21% [9] - 股份行个人贷款分化 5家银行实现正增长 浦发银行增1.3% 招商银行增0.92% 光大银行增0.91% [10] - 股份行个人消费贷款仅部分披露 招商银行同比增长5.08% 浦发银行增4.46% 但兴业银行下降4.85% 平安银行下降3.50% [10] 资产质量变化 - 国有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 交通银行上升0.26个百分点至1.34% 工商银行上升0.20个百分点至1.35% [11] - 国有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多数上升 工商银行上升0.12个百分点至2.51% 中国银行上升0.20个百分点至1.8% [12] - 国有行信用卡不良率全面上升 中国银行大幅上升0.63个百分点至2.97% 工商银行上升0.25个百分点至3.75% [12] - 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部分改善 兴业银行下降0.36个百分点至3.28% 浦发银行下降0.16个百分点至2.29% 平安银行下降0.26个百分点至2.3% [13][14] - 股份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化 华夏银行上升0.47个百分点至2.27% 但兴业银行下降0.13个百分点至1.22% 平安银行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 [13]
每周股票复盘:紫金银行(601860)聚焦科技与绿色金融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9-14 04:2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2 95元 较上周2 92元上涨1 03% [1] - 本周最高价2 98元(9月11日) 最低价2 9元(9月8日) [1] - 总市值108 37亿元 在农商行板块市值排名9/10 在A股全市场市值排名1765/5153 [1] 贷款业务策略 - 上半年公司贷款重点投向普惠金融贷款 科技贷款 绿色贷款 [1][3] - 下半年信贷策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 重点支持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领域 [1][3] - 零售消费贷款持续上涨 主要产品包括精英时贷 个人消费贷和苏信贷 [1] - 下半年将继续优化信贷产品与流程 重点支持家庭消费 [1][3] 公司战略方向 - 工作重点包括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深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 [2][3] - 优化管理机制 提升风险管控前瞻性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2][3] - 服务实体经济 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培育新兴领域发展潜能 [2][3] - 聚焦科技贷款产品优化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
暑期经济+政策红包发力 8月企业贷款、消费贷环比均回暖
新京报· 2025-09-13 04:41
9月12日,央行发布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 期多4.66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按此计算,8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5900亿 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总量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今年以来,更 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 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 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了支撑。 暑期消费旺季、楼市新政拉高提振个人贷款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按此计算,8月住户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减 少1597亿元,环比多增5196亿元。个人贷款虽整体仍处于低位,但增长亦有提振。 分项来看,代表个人消费贷的居民短贷增加105亿元,同比减少611亿元,但环比分别多增3932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 外生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也有上升。 ...
个人消费贷贴息落地,“贷款”打车也能贴息
36氪· 2025-09-12 12:04
政策实施概况 - 全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落地 金融机构细则明确 进入实战办理阶段 [1] - 存量客户可补签协议享受贴息 如建设银行允许9月1日前签约客户在支用贷款时补签协议 [1] - 政策有效期从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此前发放但消费发生在有效期内的贷款也可参与贴息 [2] 贴息规则与覆盖范围 - 小额消费单笔5万元以下年贴息比率1% 单笔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额度 [3] - 大额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覆盖七大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单笔立享最高500元贴息 [3] - 个人年度总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额度 贴息可累积使用 [3] - 实际利率可低至2% 例如华夏银行案例中3%利率贴息1%后实际利率降至2% 年利息支出从1500元降至1000元 [3] 消费场景与识别机制 - 系统自动识别多种支付方式 包括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及向对公商户转账 [4] - 小额消费如打车费用也可被核定流水 [4] - 未能自动识别的交易可自9月5日起通过手机银行上传发票等凭证申请人工识别 [5] - 贴息资金多在还款结息时直接扣减 或提供依据后补息 [5] 银行产品差异与限制 - 招商银行闪电贷购车无法享受贴息 因不属于汽车贷款业务 但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可纳入贴息范围 [6] - 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个人消费贷产品可用于购车 包括汽车购置、保险及维修 [6][7] - 邮储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客户可在申请环节签署贴息授权书 [7] - 民生银行明确信用卡消费不支持贴息 [7] 商户受理条件 - 需具备商家码的商户方可核定流水 个人码及个体工商户码无法识别 [2] - 部分小超市等商户存在识别失败情况 [2]
银行集体喊话,下半年风控不放松
证券时报· 2025-09-08 08:10
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状况 - 截至上半年 20家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 15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持平 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平稳且进一步改善[1][3] - 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12个基点至1.60% 降幅居上市银行首位 齐鲁银行和重庆银行分别下降10个和8个基点至1.09%和1.17%[5] - 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不良率下降3个基点至1.28% 农业银行下降2个基点至1.28% 工行、中行和建行均下降1个基点至1.24%、1.33%和1.33%[5] - 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2个基点至0.92% 但绝对数值保持行业较优水平 另有6家银行不良率上升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5] 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 - 西安银行不良率从1.72%降至1.60% 齐鲁银行从1.19%降至1.09% 重庆银行从1.25%降至1.17%[4] - 浦发银行不良率下降5个基点至1.31% 江苏银行下降5个基点至0.84% 青农商行下降4个基点至1.75%[4] - 贵阳银行不良率从1.58%升至1.70% 增加12个基点 厦门银行上升9个基点至0.83%[5] 对公房地产领域风险 - 青农商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较年初提升14.15个百分点至21.32% 不良贷款余额增至20.95亿元 占总不良比例从24.92%提升至61.54%[7] - 贵阳银行房地产不良率增加70个基点至1.75% 主要因部分存量客户风险质态劣化[7] - 多家银行表示房地产领域风险仍在上升 风险管控压力持续[1][7] 零售信贷风险状况 - 在14家公布信用卡不良率的银行中 8家银行指标较年初增加 重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增加1.15个百分点至4.19% 兰州银行增加1.06个百分点至2.85%[7][8] - 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增加0.63个百分点至2.97% 民生银行增加0.4个百分点至3.68% 工商银行增加0.25个百分点至3.75%[8] - 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出现上行趋势 在12家披露银行中7家不良率增加 招商银行增加37个基点至1.41% 兰州银行增加20个基点至1.56%[9] 银行风险管控措施 - 多家银行高管表示下半年将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北京银行将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并严控新增不良[11] - 工商银行将加强个人贷款产品入口关管理 优化产品准入和全流程风险管控[11] - 招商银行指出信用卡风险是零售信贷风险先导 预计零售风险仍会小幅上升但总体可控[12] - 兴业银行表示新发生不良峰值已过去 下半年将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包括构建尽调平台和风险监测平台[12]
银行集体喊话!下半年风控不放松!
券商中国· 2025-09-08 07:32
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状况 - 截至上半年 20家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 15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 7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上升 [2][4] - 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12个基点至1.60% 降幅居上市银行首位 齐鲁银行下降10个基点至1.09% 重庆银行下降8个基点至1.17% [5] - 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不良率下降3个基点至1.28% 农业银行下降2个基点至1.28% 工行/中行/建行均下降1个基点至1.33%/1.24%/1.33% [6] - 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2个基点至0.92% 贵阳银行不良率大幅上升12个基点至1.70% 厦门银行上升9个基点至0.83% [6] 对公房地产领域风险 - 青农商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大幅上升14.15个百分点至21.32% 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增至20.95亿元 占总不良比例从24.92%提升至61.54% [8] - 贵阳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较年初增加70个基点至1.75% 主要因部分存量客户风险质态劣化 [8] 零售信贷领域风险 - 14家公布信用卡不良率的银行中8家较年初上升 重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1.15个百分点至4.19% 兰州银行上升1.06个百分点至2.85% [8][9] - 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0.63个百分点至2.97% 民生银行上升0.4个百分点至3.68% 工商银行上升0.25个百分点至3.75% [9] - 12家披露消费贷不良率的银行中7家较年初上升 招商银行消费贷不良率上升37个基点至1.41% 兰州银行上升20个基点至1.56% [10] - 邮储银行消费贷不良率上升13个基点至1.47% 工商银行上升12个基点至2.51% [10] 银行风险管控措施 - 多家银行高管表示将加强风险管控力度 北京银行将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并强化不良资产问责 [11] - 工商银行将加强个人贷款产品"入口关"管理 优化产品准入和全流程风险管控 [11] - 招商银行认为信用卡风险是零售信贷风险先导指标 预计零售信贷风险短期内仍会小幅上升 [12] - 兴业银行推动房地产/政府平台/信用卡三大风险领域化解 构建数字化尽调工具和风险监测平台 [12]
规模大增!银行发力消费贷,存量客户也可享受贴息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21:2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过半数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涨 国有银行规模增量大 城商行增速高[1] - 披露个人消费贷款具体金额的37家银行中有25家机构消费贷规模实现增长 其中14家银行上半年消费贷增额超过50亿元 11家银行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幅[2] - 国有行和城商行是上半年个人消费贷增长主力 国有大行增量大 城商行增速高[3] 国有银行消费贷表现 -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金额增量达862.99亿元 农业银行增626.86亿元 交通银行增555.38亿元 中国银行增508.67亿元[3] - 国有行在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乏力背景下积极拓展消费贷场景和品种 同时发力普惠金融 贡献消费贷和经营贷主要增量[3] - 2025年二季度末42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同比增长3.6% 增量占比10.7%[3] 城商行消费贷表现 - 贵阳银行消费贷增速达39.6% 重庆银行增速36.11% 西安银行和郑州银行增速均在20%以上[3] - 城商行面对普惠小微领域激烈竞争转换方向进行差异化投放 经营贷规模有所压降 按揭和消费贷增势较好[3] - 城商行消费贷业务体量相对较小但自年初以来快速扩张[3] 政策影响分析 - 9月1日个人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多家银行手机APP上线消费贷贴息专区[4] - 政策可直接降低消费贷款利率 刺激消费需求释放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4] - 以5万元额度 年利率3%贷款为例 贴息后实际利率降至2%[4] 市场前景展望 - 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在财政贴息等政策利好下有望挖掘居民潜在信贷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1][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约12.5万亿元 估算每年能撬动1万亿元新增信贷需求[5] - 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下半年落地 预计5000亿元注资能撬动约4万亿元信贷增量[6] 银行运营动态 - 建设银行新客户可线上完成申贷 需签约"借贷通"服务 存量客户可补充签署贴息服务协议[4] - 华夏银行从贷款申请至款项到账全程60秒 建议消费者将贷款叠加分笔消费以最大化获得贴息优惠[4] - 多家银行"国补"首单迅速落地 客户咨询消费贷贴息政策热情高涨[1][4]
森淼科技(AIHS.US)大涨近130% 核心业务涉及互联网金融与汽车金融
智通财经· 2025-09-03 23:43
股价表现 - 森淼科技股价周三大幅上涨近130% 收盘报5.43美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金融科技公司 核心业务涵盖互联网金融与汽车金融 [1] - 业务布局聚焦有场景的小额分散交易环节 主要服务小微企业 [1] - 以金融科技理念为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居间撮合服务 解决融资难题 [1] 业务范围 - 当前开展业务包括网约车以租代购/汽车消费分期/小微企业贷/个人消费贷/车商贷与供应链金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