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资金管理

搜索文档
超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升级,新规明确压实责任
第一财经· 2025-09-05 14:35
所谓专项债,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 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专项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政策工具,近些年专项债发行规模 快速攀升,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高达4.4万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地方政府专项 债务约35.5万亿元,占整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2.8万亿元)比重达到67%。 如何管好用好这笔巨额专项债资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此次《规定》正是通过完善专项债会计处 理,来推动项目单位规范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合理预期财务风险,并通过提交专项债项目投资表及资金 还款情况表,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如何管好用好这笔巨额专项债资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管好用好庞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资金,财政部出台新规。 针对一些专项债项目单位在收到专项债资金时因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导致部分项目单位的财务指标 不能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的问题,近日财政部公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下称《规定》),规范了专项债项目单位会计核算,从而加强专项债还本付息资金管理及项目资产管 ...
一位县财政局局长的一天,从接待门口排队的访客开始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8:29
县级财政现状 - 县级财政负责人李歌每天工作内容中三分之二是筹钱和还债,剩余三分之一是其他财政工作 [4] - 县级财政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但需要承担大量支出责任,2025年在扩大内需、加大民生投入政策下支出责任进一步增加 [4] - 不少地区将消费贷贴息政策中地方承担的10%支出责任压实到县级财政 [4] - 县级财政面临持续的收支紧张,"三保"支出压力大,资金调度几乎需要以天为单位 [4]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但县级财政仍面临结构性压力 [4] 财政收支情况 - 当地每月刚性支出约8亿元,包括"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等 [8] - 当地"三保"支出每月需3.5亿元以上,但实际每月收入只有约1亿元 [11] - 当地全年可用财力不到30亿元,仅"三保"支出全年缺口就近10亿元 [13] - 2025年6月审计署发现9省地方专项债券管理使用问题金额1325.97亿元,其中92个地区挤占挪用651.8亿元 [11] 资金调度与融资 - 县级财政资金紧张时,项目资金会被优先用于"三保"等事项 [5] - 当地需要频繁召开调度会实时掌握资金到位情况,包括融资项目进度、金融机构审批情况等 [8][9] - 金融机构提供的项目融资是县区资金重要来源,需要慎重对待 [10] - 县级财政会通过挪用专项资金和专项债方式弥补财力缺口 [11] 财政机制问题 - 县级财政面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问题,上级指定项目但匹配资金不足导致债务增加 [13] - 上级部门拨付启动资金后,后续支出责任全部落到县区一级 [13] - 政策往往由平行厅局委办"压"到县区业务局,再调度财政部门解决 [13] - 地方收入紧张难以完成上解任务,争取来的资金经常被上级扣回 [12][13] - 年度财政结算时,上解资金和债券付息往往能把上级专项和均衡性资金抵扣殆尽 [13] 改革建议 - 亟须平衡地方事权与财权财力,解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问题 [13] - 需要依靠更高层次的改革推进,特别是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国企改革等 [14]
专项债,岂敢挪用!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20:44
专项债监管收紧 - 某省要求存在问题的县区在2025年不准发行新专项债 必须"先整改 再启动" [1][5] - 部分县区专项债发行量大幅减少 某县往年发5-6亿元 今年上半年仅发几千万元 [2][3] - 监管原因是部分地区挪用专项债至其他领域 审计发现9省问题金额1325.97亿元 其中92个地区挪用651.8亿元 [6] 挪用方式与原因 - 地方政府通过关联企业相互中标项目实现资金循环 或通过国企上缴利润/土地出让回流财政 [8][9] - 挪用主要用于"三保"支出和偿还国企债务 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较为普遍 [6][16] - 背后原因是财政收支压力大 项目准备不充分 配套资金不足 [15][16][17] 监管措施与影响 - 多个省份2025年加强管理 要求设立财政专户 实施穿透式监测 [4] - 某省改革项目谋划机制 改为省市统筹 优先保障省级和跨区域项目 [20] - 短期可能加剧部分地区资金紧张 长期有助于规范使用和防范风险 [19][20]
瑞达期货热轧卷板产业链日报-20250526
瑞达期货· 2025-05-26 17: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周一HC2510合约增仓下行,热卷终端需求韧性较强,但黑色板块疲软,对远期信心不足,技术上HC2510合约1小时MACD指标显示DIFF与DEA运行于0轴下方,操作上震荡偏空交易,注意风险控制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HC主力合约收盘价3138元/吨,环比下降51元;持仓量1471007手,环比增加102723手 [2] - HC合约前20名净持仓83963手,环比增加46599手;HC10 - 1合约价差 - 6元/吨,环比增加3元 [2] - HC上期所仓单日报180831吨,环比下降19267吨;HC2510 - RB2510合约价差134元/吨,环比下降9元 [2] 现货市场 -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4.75热轧板卷价格分别为3240元/吨、3300元/吨、3270元/吨、3170元/吨,均环比下降30元 [2] - HC主力合约基差102元/吨,环比增加21元;杭州热卷 - 螺纹钢价差9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上游情况 - 青岛港61.5%PB粉矿749元/湿吨,环比下降6元;河北准一级冶金焦145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 唐山6 - 8mm废钢2240元/吨,环比无变化;河北Q235方坯2920元/吨,环比下降20元 [2] - 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13987.83万吨,环比下降178.26万吨;样本焦化厂焦炭库存73.30万吨,环比增加8.05万吨 [2] - 样本钢厂焦炭库存量660.90万吨,环比下降2.62万吨;河北钢坯库存量69.3万吨,环比下降5.21万吨 [2] 产业情况 - 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3.67%,环比下降0.46%;247家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91.3%,环比下降0.44% [2] - 样本钢厂热卷产量305.68万吨,环比下降6.30万吨;样本钢厂热卷产能利用率78.09%,环比下降1.60% [2] - 样本钢厂热卷厂库76.92万吨,环比下降1.30万吨;33城热卷社会库存263.27万吨,环比下降6.08万吨 [2] - 国内粗钢产量8602万吨,环比下降682万吨;钢材净出口量994.00万吨,环比下降2.00万吨 [2] 下游情况 - 汽车产量261.88万辆,环比下降38.71万辆;汽车销量258.96万辆,环比下降32.59万辆 [2] - 空调3083.30万台,环比下降287.89万台;家用电冰箱817.90万台,环比下降120.45万台 [2] - 家用洗衣机965.10万台,环比下降135.12万台 [2] 行业消息 - 5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219.9万吨,环比下降0.3%;钢材库存量1635万吨,环比上一旬增长1.8%,比上月同旬下降2.1% [2] - 今年上半年,多个省份提出要严加管理专项债资金使用,要求发行新增专项债项目要有公开的招标公告、中标通知书等 [2]
多地严管专项债挪用
经济观察报· 2025-05-24 14:21
专项债资金管理趋严 - 2025年上半年多个省份加强专项债资金管理 财政部监管局将其列为重点 要求项目需具备招标公告 中标通知书 施工合同及土地使用证等完整材料方可发行[1][2] - 江苏省监管局2025年3月提出三大核查重点:资金使用合规性 项目真实性 支出进度合理性 严禁挪用 虚假申报等行为[2] - 专项债审批流程收紧 项目需满足开工条件才能获得资金 旨在防止套取资金并推动有效投资[3][5] 违规挪用现象频发 - 审计署2023年报告显示522个项目中有279亿元债券资金闲置或被挪用 吉林省3市县挪用18.34亿元用于"三保"等支出[6][7] - 地方政府通过国企上缴利润等方式腾挪资金 东部某地将1亿元专项债资金通过城投公司转移至财政[8][9] - 西部某县因财政收入下降50% 将污水处理厂专项债资金挪用至紧急项目 违反专款专用规定[12]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 2025年前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 同比增加3.58万亿元 基建投资增速5.8% 水利/航运/航空领域增速达30.7%/26.9%/13.9%[10] - 债券融资增长叠加监管强化 推动资金向基建 民生等领域集中 预计提升投资拉动效应[10]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 1-4月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4% 税收收入下降2.1% 某地财政缺口达60% 部分县区仅能维持基本工资支出[11][12] - 县级财政普遍存在专项债挪用现象 主要用于"三保"或平台公司偿债 6月底偿债高峰期资金压力突出[13]
多地严管专项债
经济观察网· 2025-05-24 12:28
专项债管理趋严 - 多个省份2025年上半年提出加强专项债资金管理 财政部将专项债使用核查作为监管重点 重点关注资金挪用 项目虚假申报 支出进度等问题 [1] - 专项债申请门槛提高 需提供招标公告 中标通知书 施工合同 国有土地使用证等完整材料 仅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不能满足要求 [1][3] - 省级财政部门设立专项债券资金财政专户 实行穿透式监测 要求项目单位定期填报资金使用 建设进度 运营收益等全流程信息 [3] 资金挪用现象与监管漏洞 - 审计发现2023年522个专项债项目中279亿元资金被闲置或挪用 吉林3市县挪用18亿元用于"三保"和偿债 [5] - 地方政府通过国企/城投上缴利润方式腾挪专项债资金 东部地区存在将资金用于义务教育 景观工程等负面清单项目案例 [4][6] - 专项债挪用处罚力度不足 审计发现问题后通常仅要求整改 未追责 因"三保"支出缺口压力大于违规风险 [6][8] 基建投资与经济拉动效应 - 2025年前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 同比增加3.58万亿元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 水利 航运等领域增速超26% [6] - 专项债资金向基建 民生 城市更新集中 预计将提升投资效率 1-4月基建投资对总投资的贡献率达32.6% [6][7]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4% 税收收入下降2.1% 西部某县月收入从2亿元降至1亿元 仅能覆盖工资支出 [8][9] - 县级财政收支缺口达60% 专项债常被拆借用于平台公司季度还本 6月/12月末偿债高峰期资金压力突出 [9][10] - 研究者建议加强转移支付及时性 缓解基层"三保"压力 避免专项债被动挪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