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专项债
搜索文档
政府投融资2025|9-10月投融资政策动态速览:多措并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
搜狐财经· 2025-11-17 15:17
政策性金融工具动态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完成总额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其中国开行投放2500亿元、农发行投放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 [1][2][3]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国开行支持相关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进出口银行支持项目150余个、放款金额占比超40% [3] - 该工具显著拉动民间投资,国开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进出口银行支持民间资本项目100余个、金额占比超30% [3] - 2025年第四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公布,包括10月10日续发50年期和10月14日续发20年期国债,均按半年付息 [4] 地方政府债发行情况 - 2025年1-9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达36857亿元,发行进度为83.8%,全国剩余发行额度为7143亿元 [6][7] - 广东省新增专项债发行金额最高,达4302亿元,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发行金额均超2000亿元 [6][7] - 2025年8月新增专项债投向中,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占比最高达16.9%,金额为963.05亿元 [8][12] - 相比7月,8月专项债投向占比增加的领域包括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从12.0%增至16.9%)、交通基础设施(从7.9%增至9.2%)、社会事业(从8.7%增至10.2%)、农林水利(从4.9%增至5.8%)以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从0.2%大幅增至3.0%) [10][12] 新政发布 - 中共中央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13][14]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扩大服务消费措施,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3][14][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措施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3][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提出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渠道,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 [13][16] 试点申报 - 财政部、商务部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超大特大城市每个补助4亿元、大城市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补助2亿元 [17][18]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18] - 同时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15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补助1亿元 [17][18][19]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18]
9月财政数据点评:增量财政资金落地,补缺口扩投资
联储证券· 2025-10-20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1-9月全国财政收支呈现收入增速改善、支出进度偏慢、政府性基金收支分化的特点 四季度财政增量资金落地将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除此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释放增量政策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政收入增速继续改善 税收收入贡献增强 - 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0.5% 较前值提高0.2pct 中央当月增速显著改善 累计增速降幅收窄至-1.2% 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速为1.8% 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年初预算目标0.1% 但完成进度为74.5% 低于历史同期均值 [11] - 1-9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7% 连续7个月提升 增值税、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保持较高增速 非税收入连续五个月单月负增长 9月降幅扩大 累计增速转为-0.4% 财政对税收依赖增强 [17] - 与生产相关税种、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增速改善 土地与房地产税收增速降幅收窄 关税收入增速改善 [18] 支出总体进度偏慢 基建类支出降幅收窄 - 1-9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为3.1% 与前值持平 中央财政支出增速降至年内新低7.3% 地方财政支出增速2.4% 较前值提高0.1pct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进度为70.1% 处于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20] - 民生类仍是支出重点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达10% 基建类支出项增速降幅显著收窄 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支出连续2个月增速接近20% [21] 政府性基金收支分化 收入滞后于支出 - 1-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0.5% 低于年初预算 土地出让金下降是主要原因 9月降幅仍达18% 支出同比增长23.9% 高于年初预算目标 [25] - 1-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49.1% 支出完成60% 地方政府专项债9月完成进度约为83.6% 五年维度看仍偏缓 [25] 增量资金落地 补缺口扩投资 - 9月发改委设立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农发行已发放近千亿元 10月17日财政部下达5000亿元结存限额 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扩大 有助于扩大投资 支持四季度经济平稳运行 [5][30] - 通过债务工具扩容、财政资金优化等方式释放增量政策仍然可期 [5][30]
固收定期报告:利率震荡市还是牛市?怎么看利差?
财通证券· 2025-10-19 16: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或仍是牛市,利率上限清晰,10年国债利率超1.8%有绝对价值,下限方面利率下行空间至少20bp,极端行情下10年国债利率可参照年初定价加点即OMO+10bp [2] - 今年三季度中等期限品种利差压缩,超长债利差和品种利差走阔,后续伴随市场情绪回暖,超长债利差与品种利差均有压缩机会 [2] - 2024年以来震荡市期限利差普遍走扩,当前逻辑不同,后续基金情绪回暖、保险跨年配置、农商行回补仓位有利于利差压缩 [3] - 5000亿元财政增量对债市冲击或有限,需多措并举带动预期回暖和信用扩张 [3] 各目录总结 震荡市还是牛市? - 市场对债市多空观点有分歧,多头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等三季度利空在钝化,空头认为中美会面、财政货币增量、股市表现、监管落地、PPI同比回正等因素不利债市 [7] - 利率上限清晰,10年国债1.8%、30年国债2.1%以上有绝对配置价值,源于弱基本面、资产荒、配合财政及大行买入体现政策维稳意图 [8] - 坚定看多利率下限,1.7%不是重要阻力位,债市交易要左侧布局,利率有创新低希望,受央行操作、监管、配置行情、中美摩擦、增量政策等因素驱动 [11][12] - 从久期看,保险有配置需求,基金久期上行可能使长债利率创新低;从比价看,10年期以上国债收益率有优势 [15] 震荡市,如何看利差? - 回溯2022年以来震荡市,梳理出7个时间段,2024年是分水岭,此前震荡市期限利差倾向收窄,此后普遍走扩,国开 - 国债利差通常收窄,信用利差除2022年初外往往收窄 [19][24][25] - 2025年8月末以来,5年与2年国债利差震荡下行,10年与5年、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及品种利差震荡上行,原因包括大行买入中段国债、超长债交易情况、基金和农商行对政金债买入偏弱等 [31][33] - 未来30y国债利率有下行空间,品种利差可能收窄,保险配置力量或加大,基金和农商行买盘回归带动政金债 - 国债利差压缩 [36] 如何看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对债市的影响? - 5000亿元专项债在缺少其他增量政策联动时对债市影响有限,2022年利率震荡上行是多政策推动结果 [37][38] - 资金大概率以新增专项债形式发放,当前一般债余额不多,专项债结存限额有3.53万亿元,且资金用途适合新增专项债 [43] 债市利率先上后下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净投转为净回笼,资金面转松,债市收益率曲线整体走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整体上行0.40bp至1.82% [3][45] - 每日情况:周一收益率上行1.77bp至1.84%;周二下行0.15bp至1.84%;周三上行0.81bp至1.84%;周四下行0.42bp至1.84%;周五下行1.61bp至1.82% [45][46][47] 理财规模小幅上升 - 截至10月12日,理财存续规模达30.9万亿元,周度环比增加1206.52亿元,10月6 - 12日新发理财规模14.68亿元 [55] - 10月第二周固收类产品规模回升,按产品类型和风险划分有不同规模变化,上周破净率小幅下降 [59][60] - 截至10月15日,370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05%,265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样本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5% [62] 久期 - 本周公募基金久期较10月10日增加0.035至2.382,周度平均值2.364,10月17日最高,久期分歧度下降0.014至0.321 [3][64]
信用债周策略20251012:城投债净偿还态势延续
民生证券· 2025-10-12 21:00
核心观点 - 城投债市场持续呈现净偿还态势,融资节奏偏紧,净供给收缩,区域分化显著,部分省份净偿还规模占存续债比重高[1][8][11][13] - 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技术制造业,通过产业基金、人工智能+行动等举措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向创新型领域发展[3][32][36][40] - 投资策略需结合区域经济基本面、化债进展及产业基础,重点关注经济大省、债务化解利好区域及产业集群城市,久期选择需匹配风险[45][46][47][48] 城投债净偿还态势延续 - 城投债净融资规模连续七个月为负,9月净偿还规模达693.49亿元,年初至今累计净融资为-4221.89亿元,同比小幅减少2.33%[1][8] - 仅六个省份城投债净融资为正,广东规模最大(140.21亿元),江苏净偿还规模接近1200亿元,湖南、安徽、浙江和重庆净偿还规模在350-400亿元之间[1][11] - 黑龙江净偿还比例高达52.01%,辽宁和吉林分别为28.27%和14.30%,江浙两地净偿还比例较低(江苏4.87%、浙江2.15%)[1][13] - 地级市中,深圳、惠州、广州净融资规模居前(35亿元及以上),南京净偿还规模最大(362.81亿元)[2][15] 首发城投主体与发债成本 - 今年首发城投主体共34家,浙江数量最多(8家),江苏、山东各4家,行政级别以区县级为主(占比50%)[2][17] - 主体评级以AA+为主(20家),隐含评级以AA为主(16家)[22][25] - 发债成本分化明显,贵州和山西加权票面利率最高(分别为3.68%和3.43%),上海、安徽、北京最低(均低于2%)[2][27][29] 政策扶持与制造业趋势 - 制造业PMI回升至49.8%,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达51.9%和51.6%,供需两端活跃[32][33] - 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增长8.7%[36] - 政策通过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人工智能+行动等支持民营企业,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32][38][40] 区域投资策略 - 经济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可拉长久期至5年,依托基本面和融资能力抵御估值波动[45] - 债务化解利好区域(如重庆、黑龙江、甘肃)可关注3-5年久期,化债政策改善现金流[46] - 产业集群城市(如湖南湘江新区、湖北沿江发展带、四川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议2-3年久期,防范利率波动风险[47][48][51]
四季度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期待?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22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下半年经济运行对实现全年目标及中长期布局至关重要 [1] - 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受极端天气、政策节奏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 [1] - 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0.5%,创年内新低;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4%,连续三个月下行且较5月高点回落3个百分点 [1] - 四季度面临美国高关税政策冲击及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稳增长必要性上升 [1] 财政政策预期 - 四季度有望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政策空间充足,政府负债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偏低水平 [2] - 财政发力的三个主要备选政策包括:设立规模约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支持基建,预计可撬动投资约6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宽口径基建投资总额的24.4%,政策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4][5] - 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上调“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以应对高基数效应 [5] - 加发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对冲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前8个月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4.7% [5] - 前8个月新增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达10.4万亿元,同比增加4.5万亿元,发行进度74.7%同比加快22.4个百分点,为四季度加发腾出空间 [6] 货币政策预期 - 四季度央行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 [7] - 前8个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3.46万亿元,同比少增约1万亿元,7月当月新增贷款出现负增长 [7] - 二次降准降息可引导流动性充裕,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行,激发融资需求 [7] - 当前物价水平偏低且美联储已开启降息,为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提供空间 [7]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升级及小微企业等领域 [7] 房地产与消费政策 - 四季度房地产支持政策将在供需两端全面发力,各地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额度已超7万亿元,1-8月房企国内贷款累计同比增长0.2% [8] - 需求端措施包括加快保障房收储、税费减免、放开限购,以及通过定向降息、财政贴息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 [9] - 促消费政策可能将范围从耐用消费品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服务消费,通过补充“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扩大补贴范围(如纳入体育设备)来稳定消费 [9] - 支持服务消费的新政策有望落地,7月以来餐饮消费同比增速逐月回升 [9]
【广发宏观吴棋滢】地方财政“清欠”进度如何?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9-21 16:5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政策重点从化解隐性债务转向加快清理地方政府对实体企业的拖欠款,以修复企业现金流量表 [1][9] - 年内推出两项主要增量“清欠”政策:安排专项债额度直接偿还企业拖欠款、允许地方债支持存量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 [2][13] - 专项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用于化债和存量项目(如清欠、PPP、土储)的比例大幅提升至近40%,挤压新增基建投资空间 [6][22] - 前期化债政策对基建相关企业现金流有初步助益,但传导至地方城投基建开支端的效果尚不显著,企业现金流修复仍需增量政策带动 [7][25] 广义政府性债务分类 - 显性债务(法定债务)截至2024年末为82.1万亿元,包含国债、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以借新还旧为主偿还 [2][11] - 隐性债务截至2024年末为10.5万亿元,较2023年末14.3万亿元减少3.8万亿元,主要通过地方债置换化解 [2][11] - 广义债务还包括政府支付责任(如PPP项目支出14.34万亿元)、对企业拖欠款以及事业单位和国企存量债务 [2][12] 2025年“清欠”增量政策 - 政策一:在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专门安排部分额度用于偿还企业拖欠款,预计规模约4000亿元,占全国额度10% [3][14] - 政策二:国办函84号文允许使用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支付存量PPP项目建设成本中的政府支出,以缓解14.34万亿元支出责任压力 [5][19][20] - 辅助政策:专项债可用于回购闲置土地,截至8月24日已发行3131亿元,占比10%,若年内全部发行拟议规模接近5500亿元,占比12% [6][22] 专项债用于清欠的特点与进展 - 今年专项债用于清欠是独立切割的额度,专注于实体企业拖欠款,且不涉及隐性债务,对企业现金流的活化效果更强 [4][17] - 截至分析时,各省已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化债用)合计约1.2万亿元,超出原计划8000亿元规模达4000亿元 [3][15] - 特殊新增专项债省际分布变化明显,北京、上海、广东等隐债清零地区今年规模显著增加,反映出额度用途向非隐债拖欠款倾斜 [3][15] 政策效果与传导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连续4个月下降,显示清欠成效,但建筑和制造业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压力占比仍为各行业最高 [7][25][26] - 2025年上半年城投有息债务同比增长5%,增速较2023年同期的11%和2024年同期的12%明显放缓,但仍为正增长 [25][26] - 城投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2024年中及2025年中同比均为负增长(-6%、-5%),而基建上市公司该支出同比略有好转(2%、6%) [25][26] 未来政策空间 - 现有政策存在扩大落地空间,如地方债支付PPP成本尚未见案例,专项债支付拖欠款下半年启动,明年实施规模可扩大 [8][31] - 可进一步多元化清欠手段,例如金融“清欠”(中国电建财务公司已投放超150亿元贷款)、中央转移支付支持、国企提高清欠优先级等 [13][31]
地方政府开始提前还债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24
地方政府提前偿还债券概况 - 陕西省财政厅公告将提前偿还部分省政府债券,涉及两只专项债,其中2019年发行的10年期6亿元债券提前偿还6000万元[票面利率3.58%],2020年发行的18.22亿元债券提前偿还3000万元[票面利率2.94%] [2] - 地方政府提前偿债情况较为少见,此前除陕西外仅有北京进行过类似操作,北京市已连续三年提前偿还政府债券,2023年提前偿还3900万元专项债,2024年提前偿还49.76亿元专项债,2025年8月底偿还1.45亿元专项债 [3] 提前偿还债券的动因 - 节约利息成本是主要考量,当前贷款利率下行使得旧债成本远高于新债,2025年6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1.80%[同比下降54BP],提前偿还高成本旧债可显著节省利息支出 [4][5] - 2020年财政部发布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在市场化原则下采取提前偿还等本金偿还方式 [5] 专项债成为提前偿还主要对象的原因 - 专项债已成为地方政府主要债券类型,截至202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7.5万亿元,专项债占比65% [6] - 专项债发行利率高于一般债[2025年6月一般债平均利率1.71%,专项债1.84%],提前偿还可节约更多利息,且专项债对应项目可产生收益,通过资产处置变现可获得偿债资金,而一般债偿债资金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当前财政紧张情况下操作难度较大 [6] 提前偿还的操作机制 - 陕西与北京均采用自愿原则下的竞争性招标方式确定提前偿还价格,偿债资金来源于专项债对应项目的资产处置收入 [7] - 操作方式为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向承销团成员买回债券,在价格区间内愿意以更低价格出售债券的机构中标概率更大 [7] 市场影响与现状 - 提前兑付价格大概率贴近市场价格,债权人若觉得不划算可选择不参与而继续持有或在二级市场交易,利益受损风险较小 [8] - 目前选择提前还债的地方政府数量不多,主要因地方政府可调度财政空间有限,且专项债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市场价值不易评估、变现存在难度 [9]
每日债市速递 | 银行间资金面整体仍平稳偏宽
Wind万得· 2025-09-08 06:40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9月5日开展188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全额中标 [3] - 当日逆回购到期7829亿元 实现单日净回笼5946亿元 [3] - 当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12047亿元 [3] - 9月8日至12日一周将有10684亿元逆回购到期 日均到期量介于1827亿至2557亿元 [3] 资金面状况 - 银行间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利率维持在1.31% 匿名点击系统隔夜报价1.30% [6] - 非银机构隔夜资金抵押报价1.45%-1.47% 七天期资金报价1.45%-1.46% [6]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9% [6] 利率债收益率变动 - 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1年期升1.75bp至1.3925% 10年期升1.65bp至1.7700% 超长债升1.65bp至2.0285% [9] - 国开债收益率同步上行:1年期升1.25bp至1.5250% 10年期升1.60bp至1.8735% [9] - 口行债及农发债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上行1-2.5bp [9] - 地方债收益率表现分化 30年期品种升3.75bp至2.2950% [9] 国债期货表现 - 30年期主力合约跌0.89% 盘中最大跌幅超1% [12] - 10年期主力合约跌0.30% 5年期跌0.15% 2年期跌0.04% [12] 政策动态 - 扩大服务消费政策即将推出 重点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与入境消费 [13] - 财政部规范专项债会计处理 专项债务余额达35.5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67% [13] - 香港计划发行第三批数字债券 期限包括2年/3年/5年 或通过HSBC Orion平台发行 [15] 发行计划 - 财政部将于9月12日发行3070亿元国债(2年期1570亿元+7年期1500亿元) [19] - 国开行9月8日招标不超过110亿元金融债 农发行增发不超过230亿元金融债 [19] -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发行362.4454亿元地方债 其中197.8624亿元为新增专项债 [15] 信用风险事件 - 保利发展、苏宁易购等10家发债主体出现中债隐含评级下调或展期事件 [19] - 涉及债券包括22保利发展MTN、20元享B、20大控E1等信用品种 [19]
超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升级,新规明确压实责任
第一财经· 2025-09-05 14:35
专项债新规出台背景 - 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规范专项债项目单位会计核算 加强还本付息资金及项目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 - 新规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旨在解决项目单位因不同理解导致财务指标无法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的问题[2] - 专项债是为有收益公益性项目发行的政府债券 以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款来源[2] 专项债市场规模 - 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4.4万亿元[2] - 截至7月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35.5万亿元 占地方政府总债务余额52.8万亿元的67%[2] 会计处理规范要求 - 明确区分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项目单位的账务处理规定 以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并压实管理责任[3] - 要求项目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判断是否承担本息偿还义务 若约定由项目单位偿还则确认负债 否则不确认[3] - 通过提供准确完整会计信息配合债务管理要求[3] 信息披露与报表要求 - 项目单位需填制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资金还款情况表[4] - 需归集整理包括累计/本期收到债券资金 累计/本期偿还本息 累计/本期资金支出 累计/本期形成资产等关键信息[4] - 通过建立信息编报汇总体系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 为闭环管理提供支撑[4] 政策实施目标 - 规范专项债券资金使用 合理预期财务风险[3] - 为财政部门加强专项债券项目 资金 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3] - 通过汇总编报各地区和全国专项债项目总体情况 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
社融同比多增 央行7月金融数据释放新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15 14:12
货币政策与社融数据 - 7月末社会融资存量规模同比增长9% M2同比增长8 8%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 9% 均高于经济增速 显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1] - 前7个月社融增量累计23 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 12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加12 87万亿元 净投放现金4651亿元 [1] - 7月单月社融增量1 16万亿元 同比多增3893亿元 连续第8个月同比多增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5559亿元成为主要拉动 [2] - 企业债券融资2791亿元 同比多增755亿元 连续4个月同比多增 外币贷款同比多增804亿元 连续4个月同比多增 [2] 信贷表现与结构 - 7月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 同比多减3100亿元 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4263亿元 创历史新低 [2] - 企业端贷款新增600亿元 同比少增7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 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 [4]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 同比多减2793亿元 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 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 [6] - 人民币存款增速8 7%高于贷款增速 显示微观主体"多存少贷"现象持续 [7] 货币供应与资金活性 - 7月末M2余额329 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 8% M1余额111 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 6% M0余额13 2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8% [8]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3 2% 较上月减少0 5个百分点 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8][9][10] - 前7个月净投放现金4651亿元 但财政存款增量仍高 需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拨付使用 [8] 行业动态与政策影响 -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对社融形成支撑 但专项债发行高峰渐过 拉动作用边际减弱 [2][3] - 7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 77% 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 64% 楼市成交降温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 [6] - 债券发行利率下行和科创债扩容推动企业债融资 城投债融资维持收缩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