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搜索文档
省领导参加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有关活动
大众日报· 2025-09-28 09:06
山东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 当前山东深入贯彻重要指示要求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宝地[1] - 期待与广大企业家共享发展机遇 加强产业 创新 人才等领域务实合作 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明天[1] - 山东锚定建设国际研学旅游目的地目标 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从产品供给 目的地建设 品牌打造三方面协同发力 推动全省研学旅游发展扩容提质[3] 儒家文化与商业融合 - 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蕴含以人为本 贵和尚中 克勤克俭 济世利民等商业伦理 成为代代传承的儒商精神的思想源头[1] - 举办"圣城有约·儒商回家"投资济宁经贸合作交流会 旨在携手将儒商精神发扬光大[1] -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可触摸 可感悟 可践行的精神滋养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3] 传统文化保护与活化 - 山东以守护精神家园 赓续文化血脉为己任 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古籍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 - 强化保护第一原则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持续做好古籍保护 研究与活化工作[2] - 以孔子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和影响为脉络 以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灵魂 发布"跟着孔子研学游"主题产品 通过实景化 沉浸式研学体验吸引游客[3]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儒风传千载,海岱弦歌新
大众日报· 2025-09-27 09:33
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 - 山东省古籍数字资源平台于今年6月正式开通,整合省图书馆及地方馆藏资源,提供古籍影像和全文检索功能[2] - 山东深入推进“山东文脉”工程,领衔担纲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永乐大典》等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包括《齐鲁文库》《儒典》等[2] - 整合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资源,与教育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16所知名高校合办研究生院,累计招收培养2553名研究生[3] - 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实证4750年前存在母系社会组织,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3] - 山东推进“海岱考古”工程,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个,构成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3] 文化普及与社会治理 - 山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推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文化节目[4] - 微山县打造“湖上宣讲”特色模式,将“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5] - 济宁市构建以“和为贵”为品牌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5] - 山东围绕“忠诚”“担当”“廉洁”等理念,打造孔庙弘道门、孟庙等政德教学点[5] 文旅融合与国际交流 - 济宁市以“孔子家乡 你好济宁”为核心品牌,开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旅游推介,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实现翻倍增长[7] - 山东各地景区开设汉服体验馆,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年轻人生活[7] - 连续举办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1][8] - 启动实施齐鲁访学驻研计划,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全球文明对话交流中心”,邀请国际专家学者对话交流[8] - 山东统筹各类资源,实施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深化“视听山东”等项目建设[8]
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走进东台
新华日报· 2025-08-30 07:13
活动概况 - 2025年全国七夕主题特别节目于8月29日在江苏盐城东台西溪古镇举办 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全国妇联宣传部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主办[1] - 活动以忠贞爱情缘定七夕为主题 通过非遗展演 民俗体验 文化沙龙 主题晚会 青年联谊等多元形式开展[1] - 江苏省内多地同步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 集体婚礼 文化讲座 民俗体验 文创集市等七夕主题文化活动[1] 文化内涵 - 活动深入挖掘七夕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在古今交融中传递文明新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 引导人们在参与中传承节日文化 涵养新时代婚恋观 传承优良家教家风[1] 参与群体 - 8对来自盐城与无锡的新人在现场举办集体婚礼[1] - 两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台支援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金婚夫妇分享了从盐碱地里生长出来的爱情故事[1]
第三十一届北京图博会开幕,山东1700多种图书与全球展商见面
大众日报· 2025-06-19 09:04
行业动态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 [2] - 山东17家出版单位携1700多种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参展 涵盖主题出版、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普生活、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 [2][4] - 山东展区举办14场文化活动 包括版权输出签约和新书发布 如《行走的月光静悄悄》泰文版权、《故色中华》马来文版权等 [4] 文化输出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 收藏古籍约12万部近200万册 占全国古籍总存量的7.3% [2] - 《儒典》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和"山东文脉"工程首部文献 自2022年9月亮相后获学界高度关注 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2] - 鲁书"出海"类型丰富 包括史料呈现和漫画创作 如《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科普漫画书 向世界传递多元中国文化 [3][4] 产品亮点 - 山东展区经典文献展台展示《儒典》《齐书》等12种280余册图书 集中体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3] - 精品图书如《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战典》《中国北斗》等书写红色记忆 多语种版本如《中国北斗(日文版)》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3] - 新书发布活动包括"图画书里的中国"第二辑、《探险家学院》系列等 展现国际化发展布局 [5] 市场反响 - 马来西亚出版协会会长评价山东图书为"了解哲学智慧与现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4] - 全球展商首次接触《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4册漫画书 该IP以全新面貌回归市场 [3] - "遇见泰山"Youtube频道项目签约 进一步拓展鲁书版权输出渠道 [4]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新华社· 2025-05-22 18:46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 各地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古城村落文旅融合、民族特色传统文化IP国际化 [2] 非遗技艺产业化 - 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侗族蜡染、刺绣、靛染等非遗技艺开发600多款产品,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增至超1800万元,带动1200多人就业 [3][4] - 赤峰市巴林右旗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蒙古族服饰、挂坠、工艺品产业,将《格斯尔》史诗元素融入设计 [5] - 江苏昆山推出"园林实景演出"项目,山西阳城将琉璃烧制技艺应用于建筑和工艺品领域 [5] 古城文旅融合 - 丽江古城恢复30个文化院落,打造"慢生活"体验,2024年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6][7]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3天延长至15-30天,实现从"传统旅游"向"深度旅居"升级 [7] - 北京千余条胡同、广州永庆坊等通过文旅文创融合释放文化资源动能 [8] 汉服产业国际化 - 曹县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从业者近10万人,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全国市场50% [9][10] - 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余国,希腊实体店开业首日引发抢购 [9][10] - 企业联合高校开发仿古织锦技术,纹样复原度超90%,并针对海外市场扩展至12个尺码 [10] - 汉服登上米兰展演等国际舞台,意大利博主、埃及留学生等海外群体成为文化传播者 [10][11] 文化IP出海 - 传统刺绣、游戏《黑神话:悟空》等通过市场化路径加速国际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