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搜索文档
第三十一届北京图博会开幕,山东1700多种图书与全球展商见面
大众日报· 2025-06-19 09:04
行业动态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 [2] - 山东17家出版单位携1700多种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参展 涵盖主题出版、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普生活、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 [2][4] - 山东展区举办14场文化活动 包括版权输出签约和新书发布 如《行走的月光静悄悄》泰文版权、《故色中华》马来文版权等 [4] 文化输出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 收藏古籍约12万部近200万册 占全国古籍总存量的7.3% [2] - 《儒典》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和"山东文脉"工程首部文献 自2022年9月亮相后获学界高度关注 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2] - 鲁书"出海"类型丰富 包括史料呈现和漫画创作 如《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科普漫画书 向世界传递多元中国文化 [3][4] 产品亮点 - 山东展区经典文献展台展示《儒典》《齐书》等12种280余册图书 集中体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3] - 精品图书如《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战典》《中国北斗》等书写红色记忆 多语种版本如《中国北斗(日文版)》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3] - 新书发布活动包括"图画书里的中国"第二辑、《探险家学院》系列等 展现国际化发展布局 [5] 市场反响 - 马来西亚出版协会会长评价山东图书为"了解哲学智慧与现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4] - 全球展商首次接触《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4册漫画书 该IP以全新面貌回归市场 [3] - "遇见泰山"Youtube频道项目签约 进一步拓展鲁书版权输出渠道 [4]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新华社· 2025-05-22 18:46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 各地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古城村落文旅融合、民族特色传统文化IP国际化 [2] 非遗技艺产业化 - 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侗族蜡染、刺绣、靛染等非遗技艺开发600多款产品,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增至超1800万元,带动1200多人就业 [3][4] - 赤峰市巴林右旗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蒙古族服饰、挂坠、工艺品产业,将《格斯尔》史诗元素融入设计 [5] - 江苏昆山推出"园林实景演出"项目,山西阳城将琉璃烧制技艺应用于建筑和工艺品领域 [5] 古城文旅融合 - 丽江古城恢复30个文化院落,打造"慢生活"体验,2024年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6][7]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3天延长至15-30天,实现从"传统旅游"向"深度旅居"升级 [7] - 北京千余条胡同、广州永庆坊等通过文旅文创融合释放文化资源动能 [8] 汉服产业国际化 - 曹县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从业者近10万人,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全国市场50% [9][10] - 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余国,希腊实体店开业首日引发抢购 [9][10] - 企业联合高校开发仿古织锦技术,纹样复原度超90%,并针对海外市场扩展至12个尺码 [10] - 汉服登上米兰展演等国际舞台,意大利博主、埃及留学生等海外群体成为文化传播者 [10][11] 文化IP出海 - 传统刺绣、游戏《黑神话:悟空》等通过市场化路径加速国际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