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1:14
中国人民银行9月22日消息,中共中国人民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 通报。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表示,将持续推进巡视整改融入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当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压 实化解金融风险责任,防范金融风险。持续加力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要 点 速 览 研究制定金融业网络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互换便利工具等联通项目落地 制定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推动金融稳定法草案后续审议 推动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规则 持续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持续加力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附全文: 中共中国人民银行委员会 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4年4月15日至7月20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 2024年10月1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 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 ...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陈建华
金融时报· 2025-08-18 10:52
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印发指导意见 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 明确加快平台建设 [1] - 平台建设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战略的创新实践 顺应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 [2]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长效机制 为平台服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1] 平台核心功能与特色 - 创新采用数据账户与开放银行技术 搭建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高速公路" 解决跨机构信息共享难题 [3] - 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 基本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定位公益性服务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 提供两类信用产品:月度颗粒度明细汇总(11信息段95数据项)和季度颗粒度信用报告(18信息段184数据项) 涵盖经济活动所需全数据要素 [5] 应用机制与实施成效 - 鼓励金融机构将平台深度融入信贷管理策略 作为尽职免责参考依据 同步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 [7] - 推动全国联网统一共享 扩大金融机构接入范围 优化信息覆盖广度与深度 [8] - 截至2025年7月底 平台支持科创型及农业生产类企业授信金额近7000亿元 [11] - 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构建"技术流+资金流"多维授信模型 [12][13] - 全国范围内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推出"增信流水贷""首户e贷"等创新信贷产品 [14]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应用 - 山东省农信社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服务模式 实现小额信用贷款"T+1"高效放款 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15] - 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金融场景推出"绿农贷""环保贷""碳减排贷款"等特色产品 广东江门创新"粤焕新商户贷"模式 3个月投放绿色贷款4.9亿元 [16] 平台接入与未来规划 - 已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 2025年预计新增1300多家接入机构 实现支付结算账户业务金融机构全覆盖 [18] - 持续优化互联网与微信小程序查询渠道 健全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加强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宣传引导 [9][19]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七丨2025中国经济展望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1 18:20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核心内容 1 论坛背景与《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聚焦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与方向,探讨金融强国路径[1] -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连续15年发布,由清华五道口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涵盖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全球/中国/区域各10项)[3] - 2025版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5] 2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外部挑战 -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美国可能将施压手段从关税扩展至货币金融领域[6] - 金融安全与监管挑战: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数字货币进展冲击传统体系[6] - 科技革命重塑格局: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迭代周期[6] 内部挑战 - 内需不稳:就业增收、生产经营、地方财政等多重压力并存[6] - 新旧动能转换风险:新兴产业可能过剩或投资过热,需警惕断档失速[6] - 金融风险持续: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需关注[6] 3 2024年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成就 - 金融调控体系: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7] - 金融市场体系:间接/直接融资协调发展,股债市场改革深化[7] - 金融机构体系:国有大行主导重大领域,中小银行本地化,政策性机构补短板[8] - 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制度重构、科技赋能、央地协同强化效能[8] - 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服务结构优化[8]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银行体系智能化改造深化[8]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金融环境[8]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8]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建设监管兜底与早期纠偏制度[8]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服务质效[8] -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8] 5 专家核心观点 关税战影响(王一鸣) - 美国关税战三大动机:制造业回流、缓解财政压力、重构全球贸易规则[10] - 对中国影响:外贸企业成本上升,金融市场稳定性受挑战,未来可能延伸至金融等领域施压[10][11] - 危机中的机遇:历史显示每次冲击都伴随改革转型,需聚焦经济结构性调整[11] 人民币跨境支付(王永利) - CIPS系统发展、SWIFT合作及移动支付推动人民币跨境清算[12] - 稳定币发展对货币形态产生冲击,需新技术提升效率并防控风险[12] - 法定货币数字化是重要方向,新技术将加速人民币跨境清算发展[12] 地方金融建设(李瑶) - 地方金融需聚焦五大领域:科技金融(新兴产业)、绿色金融(低碳转型)、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养老金融(银发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16] - 需健全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经济[16] 6 圆桌讨论要点 - 消费领域改革:重点发展服务消费,提高价格弹性与开放领域[18] - 金融科技方向:从开放互联迈向集约共享,推动数字货币发展[18] - 科技创新支持:需全生命周期精准金融支持,建立成熟价值评估体系[18]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正式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5-19 18:24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核心内容 - 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 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 [3] - 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了展望 [3] 当前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上升 [3] - 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未来可能向货币金融领域的施压带来新挑战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面临美国监管改革及数字货币发展的挑战 [3] - 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3] - 国内经济内需不稳固,群众就业增收、企业生产经营、地方财政存在困难 [3] - 金融风险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突出 [3] 2024年金融体系建设成果 - 金融调控体系稳中求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支撑社会融资和货币信贷增长 [4] - 金融市场体系日趋成熟,结构更合理,债券和股票市场改革深化,绿色债券等发行提速 [4] - 金融机构体系分工协作,各类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4] - 金融监管通过制度重构等强化效能,监管规则完善,科技应用广泛 [4] - 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引领,优化结构,各领域服务不断创新 [4]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应用拓展,服务覆盖增强,全球互联互通加快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4]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 [4]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的服务质效 [4] -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4] 政策部署与总体要求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体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5] - 要坚持党中央领导,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持续深化改革 [5] -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