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微子实验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亮相;深圳机场三跑道计划年内投用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搜狐财经· 2025-08-27 09:07
江门中微子实验 - 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1] - 该实验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1] - 致力于解决中微子质量排序等重大问题并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作出重大贡献[1] 广州免税店 -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亮相并引入"免税+有税""进口+国产""线下+线上"创新购物模式[2] - 相较于机场及口岸免税业态依托优越区位与灵活时间安排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2] - 旨在拉动出境旅客消费、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并促进国潮出海[3] 深圳机场建设 - 深圳机场三跑道完成真机试飞工作并计划于年内投用[4] - 三跑道位于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投用后提升机场整体保障能力和国际航空枢纽能级[4] - 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4] 医疗技术突破 - 广州完成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移植到脑死亡人体的成功案例[5] - 异种器官移植有望解决全球器官移植供体需求增大的困境[5] - 该成果可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问题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6] 深交所市场表现 - 8月26日深证成指收报12473.17点上涨0.26%[7] - 深市领涨股包括正元智慧(23.86元 +20.02%)、嘉亨家化(24.52元 +20.02%)、博亚精工(26.44元 +20.02%)[8] - 深市领跌股包括飞鹿股份(10.70元 -16.73%)、强瑞技术(103.90元 -11.93%)、海昌新材(24.90元 -10.82%)[8]
我国地下700米有个全球第一!网友:虽然不是很懂 但是大受震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0:19
项目概况与建设进展 -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1] - 项目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构想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 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3] - 2021年12月完成实验室建设并开始探测器安装 2024年12月完成探测器主体建设 灌注过程中45天内完成超6万吨超纯水灌注 流量偏差控制在0.5%以内[3] 技术规格与性能表现 - 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2] - 核心探测器为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结构 内含直径35.4米有机玻璃球 配备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和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6] - 试运行期间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液体闪烁体满足超高洁净度、透明度和极低放射性本底要求[1][3] 科研价值与应用前景 - 将解决粒子物理学未来十年内中微子质量排序重大问题 并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1] - 对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测定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未知振荡参数影响 显著提高6个振荡参数中3个的精度[2] - 设计使用寿命30年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用于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及检验马约拉纳粒子属性[7] 国际合作与战略意义 -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 涵盖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近700名研究人员参与[7] - 被合作组发言人称为"突破性进展" 将推动回答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7]
我国地下700米有个全球第一!网友: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大受震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21:41
项目概况 -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1]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提出构想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 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5] - 探测器设计使用寿命达30年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9] 技术参数 - 探测器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2] - 核心探测器为直径35.4米有机玻璃球 容纳2万吨液体闪烁体 配备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及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7] - 超纯水灌注量超6万吨 液位差控制到厘米量级 流量偏差不超过0.5%[5] - 液体闪烁体灌注历时半年 同步完成纯水置换 满足超高洁净度/透明度及极低放射性本底要求[5] 科研价值 - 首批数据显示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1] - 将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中微子质量排序重大问题 并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地球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1] - 对质量顺序测定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未知中微子振荡参数影响 显著提高6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三个参数的精度[2] - 升级后可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 检验其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 解决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交叉难题[9] 国际合作 - 项目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近700名研究人员[9] - 被合作组发言人评价为"突破性进展 首次运行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装置"[9]
中国地下700米,有了个全球第一
财联社· 2025-08-26 13:47
项目概况与建设历程 -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于2025年8月26日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国际首个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1]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8年提出构想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广东省政府支持 2015年启动隧道建设 2021年12月完成实验室建设 2024年12月探测器主体建设完成[5] - 灌注过程中团队在45天内完成6万吨超纯水灌注 液位差控制到厘米量级 流量偏差不超过0.5% 随后耗时半年精准注入2万吨液体闪烁体[5] 技术规格与性能表现 - 探测器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3] - 核心探测器为2万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置于44米深水池中央 采用直径41.1米不锈钢网壳支撑结构 包含35.4米有机玻璃球 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 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7] - 试运行数据显示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对中微子质量排序测定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未知振荡参数影响[1][3] 科学研究价值 - 项目将解决粒子物理领域未来十年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 并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地球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1] - 设计使用寿命30年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并检验马约拉纳粒子属性[9] - 显著提高6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三个参数的精度 开启探索未知物理的新窗口[3][9] 国际合作与影响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 涵盖17个国家和地区 74个科研机构 近700名研究人员参与[9] - 被合作组发言人评价为"突破性进展" 将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10]
【中国新闻网】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将回答物质和宇宙本质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9:33
项目概况 -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为国际上首个建成运行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已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3]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 于2008年提出构想 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 2024年12月完成探测器主体建设 [7] 技术规格 - 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 [4] - 核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安置于44米深水池中央 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承载35.4米有机玻璃球及4.5万只光电倍增管(含2万只20英寸和2.5万只3英寸) [7][8] - 采用液体闪烁体探测技术 光电倍增管协同探测中微子与液闪相互作用产生的闪烁光并转换为电信号 [8] 科学目标 - 以前所未有精度测量中微子能谱 着手解决中微子质量排序问题(第三种中微子是否比第二种更重) [4] - 设计使用寿命达30年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用于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及检验马约拉纳粒子特性 [4] - 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地球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 开启对不活跃中微子和质子衰变的搜寻 [5] 国际合作 - 项目涵盖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700名研究人员 意大利米兰大学及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参与合作 [5] - 国际合作推动液体闪烁体探测技术达到极限边界 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未知中微子振荡参数影响 [5] 建设成就 - 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在试运行期间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的洁净度/透明度/极低放射性本底等特殊要求全部满足 [4][7] - 数百名中外工程师协作完成 实现从大胆设计到功能齐全探测器的转化 [6]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将回答物质和宇宙本质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8:18
项目概况 -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正式运行 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运行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1] - 项目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进入正式取数阶段 [1] - 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 [2] 技术性能 - 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具备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 [2][4] - 核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安置于44米深水池中央 [10] - 采用直径41.1米不锈钢网壳结构 承载35.4米有机玻璃球及4.5万只光电倍增管(2万只20英寸+2.5万只3英寸) [10] 科学目标 - 首要解决中微子质量排序问题 即第三种中微子是否比第二种更重 [4] - 将显著提高6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3个参数的精度 且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干扰 [7] -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及马约拉纳粒子属性 [4][5] 国际合作 - 项目涵盖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700名研究人员 [6] - 国际合作推动液体闪烁体探测技术达到极限边界 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等机构深度参与 [6] 建设历程 - 2008年由中科院高能所提出构想 2013年获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及广东省政府支持 [8] - 2015年启动隧道建设 2021年12月完成地下实验室建设 2024年12月完成探测器主体建设 [8] - 灌装过程满足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的超高洁净度、透明度及极低放射性本底要求 [10]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央视新闻· 2025-08-26 08:02
项目里程碑 - 江门中微子实验于2025年8月26日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国际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1] - 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在试运行期间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1] - 项目于2008年提出构想 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政府支持 2015年启动地下建设 2024年12月完成探测器主体建设 [2] 技术突破 - 探测器位于地下700米 可探测53公里外核电站中微子并以超高精度测量能谱 [1] - 45天内完成超6万吨超纯水灌注 液位差控制至厘米级 流量偏差不超过0.5% [2] - 历时半年将2万吨液体闪烁体精准注入直径35.4米有机玻璃球 同步完成纯水置换 [2] - 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满足超高洁净度 透明度和极低放射性本底要求 [2] 科研价值 - 将解决粒子物理学未来十年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 并研究太阳 超新星 大气和地球中微子 [1] - 对质量顺序的测定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未知中微子振荡参数影响 [1] - 显著提高6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的三个参数精度 [1] - 设计使用寿命30年 后期可升级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3] 设备规模 - 中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2万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置于44米深水池中央 [3] - 直径41.1米不锈钢网壳承载35.4米有机玻璃球 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 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及电子学设备 [3] - 光电倍增管协同探测中微子与液闪作用产生的闪烁光并转换为电信号 [3] 国际合作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涵盖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近700名研究人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