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搜索文档
“村超”“村晚”火爆出圈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4 15:59
乡村优质生活空间概念 - 乡村优质生活空间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全新表述,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1] - 乡村是城市建成区以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1] - 近一年抖音平台有13.6亿条乡村短视频记录农家生活,百亿单“土特产”通过平台走出大山[1] 乡村振兴五大领域进展 - 产业振兴体现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文化振兴体现为成风化人、塑形铸魂,生态振兴体现为村落焕彩、乡愁可寄[1] - 人才振兴体现为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组织振兴体现为有凝聚力、有战斗力[1] - 过去五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当前核心任务是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1] 乡村空间多功能价值 - 乡村既是农民的美好家园,也是市民向往的乐园,具有生活栖居、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特有功能[2] - “村BA”“村超”“村晚”等火爆出圈源于对乡村空间内涵的准确把握,需从各地实际出发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2] - 乡村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相融共生,农文旅体资源转化可带动景区、节庆、文旅互动,促进人气提升和消费升级[2] 乡村发展统筹路径 - 统筹生产与生活空间需以产业兴旺为前提,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使农民收入提升[3] - 统筹生态与生活空间需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等问题[3] - 人口是关键变量,需根据人口流出、返乡趋势优化村庄布局,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和公共服务配置[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 - 农村厕所、供水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交通和通信联通性前所未有提升[4] - 未来需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老年助餐、互助服务及医养结合模式[4] 城乡发展定位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应各美其美,乡村需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保留乡愁又面向未来[5]
中经评论: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4 08:04
乡村优质生活空间概念 - 概念首次提出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现乡村由表及里 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1] - 乡村被定义为城市建成区以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地域综合体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1] 乡村发展现状与数据 - 过去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涵盖产业 文化 生态 人才 组织五大振兴[1] - 抖音平台近一年有13.6亿条乡村短视频记录农家生活 见证乡村蓬勃生长[1] - 与短视频一同出山的还有百亿单土特产[1] 乡村多功能价值与成功案例 - 乡村具有农业生产 生活栖居 生态保护 文化传承等特有功能[2] - 村BA 村超 村晚 村舞等活动的火爆出圈源于读懂了乡村要义和空间内涵[2] - 农文旅体资源利用转化能发挥景区带动 节庆拉动 文旅互动的辐射效应 使村庄人气旺 百姓生活美[2] 乡村建设核心路径 - 统筹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3] - 统筹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解决农村改厕 垃圾围村等问题[3] - 需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 公共服务便利度 人居环境舒适度[2] 人口因素与规划 - 人口是关键变量 人口流出情况 返乡概率 人才培育将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和村落布局[3] - 应针对农村人口变化和村庄分化趋势 前瞻性规划不同类型村庄建设思路和优先序[3] - 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进展 - 农村厕所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4] - 城乡交通和通信联通性前所未有提高 增强了乡村吸引力[4] - 未来需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老年助餐 互助服务及医养结合模式[4] 产业发展与经济循环 -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生产 生活 生态 文化功能相融共生[2] - 乡村建设很多领域既是生活空间也是生产空间 举措既利于生产也利于生活[2] - 该空间能开拓乡村消费新空间 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和乡村产业升级[2]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5
乡村功能定位与价值 - 乡村是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地域综合体,具有农业生产、生活栖居、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特有功能 [1][2] - 乡村是农民的美好家园和市民向往的乐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 [1][2] - 近一年抖音平台有13.6亿条乡村短视频记录农家生活,百亿单"土特产"通过平台销售 [1] 乡村振兴成就与目标 - 过去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涵盖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1] - 当前核心任务是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2] - 目标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守住乡愁又握紧未来 [1][5] 乡村产业发展逻辑 -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需发展县域富民乡村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 [3] - 创造优质生活空间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相融共生 [2] - 通过农文旅体资源转化,发挥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效应,可开拓乡村消费新空间并促进产业升级 [2] 乡村建设关键领域 - 需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2][4] - 统筹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统筹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解决改厕、垃圾处理等问题 [3] - 农村厕所、供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乡交通和通信联通性前所未有提升 [4] 乡村规划与人口因素 - 创造优质生活空间需深刻把握乡村发展规律,人口是关键变量,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和村落布局 [3] - 需针对农村人口变化和村庄分化趋势,前瞻性规划不同类型村庄建设思路和优先序 [3] - 应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3] 公共服务短板补齐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差距突出体现,也是乡村要加快补齐的突出短板 [4] - 今后需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适宜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老年助餐、互助服务及医养结合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