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搜索文档
数览“十四五”成绩单|饭碗端得更牢!乡村颜值更高!农民腰包更鼓!
新华网· 2025-09-16 16:23
粮食产量 -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1] 农业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4] 农民收入 -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8] 农村发展 - 农村发展焕发活力 [10]
“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14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 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 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 村产业蓬勃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近18万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 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乡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开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村BA""村超""村 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
从民生保障、产业融合、人才引育三个维度入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环境报· 2025-09-04 10:20
乡村建设内涵拓展 -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转变体现从外在环境美到内外兼修质的飞跃 蕴含对乡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深层次追求 [1] -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举措 [1] - 当前建设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庭院建设 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村民增收致富 青年返乡创业 村庄品质提升等内涵式发展方面仍存在差距 [1] 系统治理与多维特征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物质层面体现基础设施便利性 人居环境舒适性 在文化层面表现精神生活丰富性 传统文脉延续性 在社会层面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 治理体系现代化 [2] - 地方政府需发挥引领作用 积极携手银行 企业 承包商等社会各界力量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 鼓励公众参与吸引资金和项目助力村庄建设 [2] - 政策制定需确保科学性与前瞻性 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 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 特色产业资源开发 - 深入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潜力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避免农文旅融合中忽略文化灵魂特性导致的同质化现象 [3] - 加强产业融合 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农业与工业 服务业融合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以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3] -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 通过价值识别和评估机制确保绿水青山具有商品价值 并注重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效益以实现可持续性 [4] 青年人才引育机制 - 畅通人才交流渠道 探索柔性引才 靶向引才机制 通过项目联合攻关 技术股权合作等方式引进现代农业 乡村旅游 电商物流等紧缺领域专业人才 [6] - 建立政策保障 服务护航 情感认同的立体留才机制 完善安置补贴 配偶就业 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以增强人才价值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 [6] - 创新使用评价机制 建立人岗相适的动态配置体系 完善以创新能力 绩效产出 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6]
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太仓牌楼社区实现民生与治理双赢
苏州日报· 2025-08-13 08:26
近日,第二批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揭晓,太仓浮桥镇牌楼社区成功上榜。 "宜业"引擎持续发力。社区创新"抱团发展"模式,联合新邵村、方桥村组建"浮满物业"公司,承接 村庄保洁、设施维护等项目,既提升治理专业化水平,又创造超100个本地就业岗位,实现民生与治理 双赢。 治理创新激发"和美"活力。融合积分制经验,推出"考评+奖补"与"折旧回收"双向激励机制,分三 阶段推进环境整治:攻坚期对达标户予以一次性奖励,长效期通过"复查+监督"发放持续奖补,推动村 民从"要我改"转向"我要参与"。 在"宜居"建设上,社区实行差异化治理。针对动迁安置小区,推行"净美家园"整治行动;在自然村 落实施"基础设施焕新工程",打造"四季有景"景观带与"林下萌趣"小游园。 ...
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8-05 06:03
产业共兴 - 江苏省计划培育4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作为2024—2025年度培育对象,推动乡村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1] - 引导片区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加强与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和品牌运营商合作[1] - 浙江金华市"两头乌"产业链总产值超12亿元,带动42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超百万元[1] - 鼓励村民以契约型、分红型和股权型合作方式共享片区产业发展收益,建设联农带农服务平台,发展区域间劳务协作[1] 风貌共美 - 依托大地景观、乡村道路、绿道网络等资源,串点成线推动特色风貌塑造,彰显乡村美学价值[2] - 鼓励设计师、艺术家参与乡村设计建设,推进设计师驻村(镇)制度,提升乡村建设精细化水平[2] - 苏州吴中区传统村落片区依托"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培育古建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约20亿元[2] 服务共享 - 推动片区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管运"一体化发展,优化公共服务配置[3] - 积极推进片区5G基站、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全覆盖,探索"田头冷库+区域集散中心"模式解决农产品保鲜难题[3] - 推进县域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设立区域性医疗中心、养老中心等功能型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3] 运营共赢 - 推动村集体资源整合和市场经营能力提升,从单业态引进向整村经营、组团发展转变[4] - 金华市金东区成立"村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产业联盟"运营公司,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增收超700万元[4] - 昆山市推出"百村共富"基金,盘活村级闲置资金,每年实现增收3000余万元[4] 组织共建 - 鼓励片区内乡村建立联合党委等议事协调机制,跨区域片区实行提级管理[5] - 安吉余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招募1200多名青年驻村办公,引入机器人研学、观星社等新业态[5] - 探索集体收入增长与经营管理人员绩效挂钩机制,对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的村给予增量奖励[5]
强化主体责任 深化专项整治 构建长效机制 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15
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 - 登封市正推进农文旅融合与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并传承乡土文化[1] - 当地计划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将和美乡村打造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目的地[1] - 特色产业培育被视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目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提效与农民增收[1] 青年与基层干部参与 - 强调年轻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性,需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1] - 基层党员干部在座谈会上交流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进展,体现对作风建设的基层执行[2] 作风建设与长效机制 - 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被定位为深化自我革命、转变作风的关键抓手,要求强化以案示警[2] - 提出构建常态化机制以激发党员干部自律性,形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2] - 领导干部需以身作则,通过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
2026年,第四次全国普查
金融时报· 2025-06-09 16:34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国务院决定于 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 年份为普查年度。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这对于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 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以及科学制定"三 农"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通知》,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 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的行 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以及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二是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主要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肉蛋奶等畜产品,林产 品、水产品等;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主要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 四是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五 ...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4:06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概述 - 国务院印发通知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 乡村建设新面貌 农民生活新变化 农村改革新成效 [1] - 普查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创新点 - 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2] - 应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普查实施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2]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 现场登记(2027年1-5月) 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 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2] 数据管理与应用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加强资料开发利用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2] - 强调数据保密要求 不得泄露能识别单个对象身份的资料 严格履行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保护义务 [3]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18
普查背景与目的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 [2] - 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依据 [2] - 普查首次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以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2]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3] -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3]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3]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3]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现场登记(2027年1-5月)、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3] 普查实施要求 - 强调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各方配合 [4] - 要求普查人员依法履职,严禁伪造篡改数据,严格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4]
盛来运: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调查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07:39
农业普查背景与时间安排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26年为第四次普查 [1] 普查目的与意义 - 普查旨在摸清"三农"家底 调查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 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1] 普查对象与行业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主要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 土地利用和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2]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 水产品等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设施农业 智慧农业等 [2]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等 [2]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 生活质量等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2] - 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成果共享 [2] 与前三次普查的对比 - 本次普查既有延承也有创新 重点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调查内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