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替代

搜索文档
特朗普承认关税不可持续,道指大涨;澳大利亚拒绝脱钩,中美贸易再掀波澜
搜狐财经· 2025-10-22 03:10
十月的风尚未转凉,华盛顿的镜头里却先传来一丝现实主义的降温。采访桌前,唐纳德·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频道承认,对华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话音 未落,道琼斯指数即刻回弹两百余点,交易盘面活跃起来。市场读懂了这句话的指向:关税是政治表态,但经济承受力有边界,尤其当上游资源——稀土等 关键材料——被中国收紧出口管制之后,美方若再以极端税率回应,伤到的首先是本土产业链。一句松口,让金融和实体之间的张力直观浮现。 关税从来不是孤立的字眼,它背后是价格传导与产能转移的连锁。企业通常把部分税负向下游转嫁,但在100%的极端设定下,转嫁空间被压缩,订单流向 也会随之改道。特朗普的"不可持续"并非失语,而是现实考量露出缝隙:美国国内制造端难以承压,资本市场以涨点回应,是在为更可控的政策边界鼓掌。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同一天里科技企业的冷暖——英伟达的黄仁勋公开表示,公司在中国先进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的份额从95%骤降至0。这是出口管制的直 接结果,国内客户买不到高性能芯片,市场迅速被国产厂商填补,寒武纪等企业进入空白带。金融盘面有短线解压,科技板块却要面对现实的订单缺口与地 域重组。 关税的真实代价与瞬时反应之间 盟友之心不齐,美国 ...
斗不过中国,索性另立一个替身?美国瞄准中国身边两国
搜狐财经· 2025-10-08 04:08
2021年早春,在东京一场精心策划的发布会上,拜登总统满面春风地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十四国代表围坐一堂,越南和印度的席位被刻意安排 在焦点位置。该框架旨在协调跨境贸易、整合产业链、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及规范经济治理规则。 然而,装备到位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操作的窘境:维修人员面对全英文的技术手册束手无策,地勤团队需要依赖翻译软件才能完成基础维护。因操作规范理 解偏差导致的装备损毁事故频发,军费消耗的速度甚至比喜马拉雅山的积雪融化还要快。 反向操作:弃"真身"寻"替身"?美国剑指中国周边双雄的七年"脱钩"迷局 美国耗费七年光阴,倾注巨额战略资源,精心编织对华关税壁垒,同时向其地区盟友源源不断地输送军事援助。然而,事与愿违,中国的制造引擎不仅未曾 停歇,反而将印度和越南这两个新兴经济体纳入了这场全球贸易的博弈版图。正当各方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较量时,这些"新晋选手"却率先暴露了资 源储备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竞争的窘境。 "迂回战术"下的关税失效 追溯至2018年夏日,华盛顿对价值五百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祭出高达四分之一的关税重拳。美国贸易监管部门曾天真地预估,面对陡增的运营成本,制造业企 业必将加速撤离中 ...
大韩商工会议所报告:过去十年,中企营收增速6倍于韩企
环球时报· 2025-09-24 07:02
全球2000强企业格局变化 - 过去十年全球2000强中国企业数量从180家增至275家增长52.7% 韩国企业数量从66家降至62家减少6.1% 美国企业数量从575家增至612家增长6.5% [1] 企业营收增长对比 - 韩国全球2000强企业合计营收从1.5万亿美元增至1.7万亿美元增长15% 中国企业营收从4万亿美元增至7.8万亿美元增长95% 中国企业营收增速达韩国的6.3倍 [2] 行业增长驱动差异 - 中美两国增长主要由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引领 中国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比亚迪快速扩张 能源和制造业领域涌现新全球领军企业 [2] - 韩国增长主要来自制造和金融领域企业 包括SK海力士KB金融集团韩亚金融集团和LG化学 新入选企业以金融公司为主如三星证券 [2] 中国企业成长动因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 为本土企业提供成长土壤和试错空间 支持企业通过规模化及成本效率优势走向全球 [4] - 中国通过强有力产业政策对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大规模支持 依托完整全产业链优势催生具全球竞争力颠覆性企业 [4] 产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催生世界级企业 技术实力正挑战韩国关键产业包括钢铁和显示器 [3] - 中国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进行巨额投资 有望在这一未来关键产业领域超越美国 [3] 韩国企业生态挑战 - 韩国每年仅0.04%小企业能成长为中型企业 1%至2%中型企业能发展为大型企业 需调整政策推动各行业快速涌现颠覆性初创企业 [3] - 政策应更多奖励企业增长而非施加监管限制 优先扶持具发展潜力项目为韩企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