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迁移

搜索文档
间接贸易渠道和出海链对出口的支撑或将延续
东方证券· 2025-08-11 22:41
出口表现 - 7月出口同比增长大幅升至7.2%(前值为5.9%)[6] - 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21.7%(前值为16.1%),主要受8月12日中美关税豁免到期临近影响[6] - 对东盟、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6%和42.4%(前值为16.9%和34.8%)[6] 贸易结构变化 - 加工贸易同比增速转负至-1.5%(前值为1.8%),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9.1%(前值为5.5%)[6] - 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升至20.5%(前值为18.9%),表现强于消费电子产品[6] - 前5个月资本品出口至东南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比分别增长19.4%、27%和39.1%[6] 进口表现 - 7月粮食、大豆、原油、成品油进口同比增速均回升[6] - 从拉美、俄罗斯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上升8.2和13.7个百分点[6] 市场趋势 - 美国进口需求走弱对消费品出口影响短期内难以逆转[6] - 间接贸易渠道和产业迁移将支撑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出口[6]
深中通道开通前后深圳迁入中山企业增速超200%|海丝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23:36
企业迁移趋势 - 深中通道开通显著降低物流与通勤成本,推动"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模式普及,2025年一季度深圳迁至中山企业34家,中山迁至深圳24家,中山实现净流入10家 [1] - 2024年深圳迁至中山企业净流入量达168家,同比增长超200% [1][4] - 中山企业迁移整体呈现结构性净流出特征,2025年一季度净流失22家企业 [4] 迁移企业画像 - 迁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成立4-6年的成长型企业,行业集中在建筑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 迁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成立2-3年的初创型企业,行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和建筑业 [2] - 迁出建筑业企业受房地产行业冲击及"工改"影响明显,迁入批发零售业企业依托深中通道及中山港交通优势 [4] 迁移方向分析 - 中山迁出企业85%选择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等临中山城市,主要迁往广州(69家)、佛山(33家)、深圳(24家) [3] - 中山迁入企业90%来自临中山城市及东莞、深圳,主要来自广州(59家)、深圳(34家)、佛山(22家) [4] - 广州、佛山对中山具有虹吸效应,深圳、东莞因成本高通过深中通道向中山转移产业 [4] 迁移驱动因素 - 企业迁移至广州主要考虑地理位置优势、税负较低、土地优惠政策、客户集中及交通管理更优 [3] - 企业迁至中山主要考虑降低综合成本、产业匹配性强、交通设施优势及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4][5] - 中山"工改"、营商环境、产业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迁移决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