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开支
icon
搜索文档
海内外云厂商发展与现状(二):AI投入、算力建设梳理与ROI测算-20251105
国信证券· 2025-11-05 10:59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自2023年下半年起显著增长,海外领先国内约一年,当前增速仍维持在50%以上,头部厂商资本开支金额已与全年云收入基本相当 [2][4][7] - AI投资周期相比传统云扩张更长,供需错配更严重,中性预期下可能持续五到六年,收入兑现节奏更慢 [2][24] - 云服务提供商贡献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约50%,全球数据中心投入预计从2025年的600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4万亿美元 [2][26][36] - 云厂商自研ASIC芯片预计明后年进入密集落地期,当前英伟达在算力份额上仍占主导(80%以上),但自研芯片在性价比和能效比上已具备可比性 [2][87][88] - AI云业务商业化变现路径包括GPU租赁、MaaS/API服务和PaaS/SaaS服务,测算显示主要云厂商AI业务现金流将在2030年转正,ROIC可达10%以上,投资回收周期约六到十年 [2] 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复盘分析 - **投资节奏**:海外资本开支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增长,国内厂商约晚一年,从2024年中旬开始,且因低基数增幅更为明显 [4][6] - **投资增速**:2025年海外主要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均超50%,如微软(+54%)、亚马逊(+61%)、谷歌(+73%-77%)、Meta(+78%-84%);国内厂商在低基数上连续两年平均增速约80%,如阿里(+63%)、腾讯(+90%)、字节(+105%)[7][9] - **投资量级**:头部云厂商如微软云、亚马逊云与阿里云的资本开支金额与全年云收入基本相当,远超正常发展阶段30-40%的比例,显示AI云更高的资金壁垒 [10][12] - **现金流约束**:海外科技厂商已将约100%的净利润、60%以上的经营性现金流投入资本开支,为维持高增长,部分厂商采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化操作,如微软2025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占资本开支比例达31.8% [13][14][16][18] - **利润率表现**:微软云营业利润率率先企稳,2026财年第一季度为43%;亚马逊AWS为35%;谷歌云提升至24%,受益于收入增长和成本效率优化 [19][21] 云厂商算力规模与建设计划 - **微软**:计划在本年度(25Q3-26Q2)将AI总容量提升超80%,未来两年数据中心总规模扩大约一倍至约10GW;2025财年AI相关资本开支约800亿美元,占总支出的90% [37][40][43] - **谷歌**:2023至2025年累计投入超1700亿美元,其芯片包括GPU与TPU,算力角度约各占一半;TPU约70%自用,GPU约70%用于外部租赁 [37][49][55] - **亚马逊**:目标2027年底实现算力翻倍;过去12个月AWS新增3.8吉瓦电力容量,自研AI芯片Trainium2已发展为几十亿美元业务,具备30%-40%的价格性能优势 [37][58][61] - **Meta**:2025年底预计拥有等效250万片H100的计算能力;通过合资公司进行表外融资,如Hyperion项目总投资约270亿美元 [37][64][68] -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至15GW,十年累计资本开支约1.5万亿元 [37][77][80] - **字节跳动**: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投入量级领先,芯片采购策略兼顾海外高端GPU和国产芯片 [73][84] 云厂自研芯片布局与进展 - **发展态势**:主要云厂商和科技公司自研ASIC芯片产品线明确,预计2025-2027年进入密集量产期,参与者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OpenAI等 [87] - **产业链合作**:芯片设计多与博通、迈威尔等公司合作,代工主要依赖台积电,形成完整产业链支持 [89] - **竞争格局**:当前英伟凭借软硬件生态优势占据实际算力80%以上份额,尤其在训练场景;但自研芯片如谷歌TPU v6e在性价比和能效比上已与英伟达GB200基本可比 [2][88] 云厂AI云收入、AI ROI测算与估值 - **商业模式**:AI云业务主要包括GPU租赁(满足训练需求)、MaaS/API服务(满足推理需求)和PaaS/SaaS服务(高利润率工具),云厂商通过高利润PaaS产品组合提升整体合同利润 [2][23] - **ROI测算**:测算显示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的AI业务到2030年现金流贡献转正,ROIC可达10%以上,意味着投资回收周期在六到十年 [2] - **估值驱动**:复盘微软云发展,估值先与资本开支增速正相关,后由云收入加速成为核心驱动;当前国内云厂商如阿里云被认为处于资本开支积极推动估值上升的阶段 [28][30]
港股异动 | 中石油(00857)涨超3% 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1262.94亿元 自由现金流仍将保持韧性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0:49
高盛发布研报称,中石油第三季EBITDA及净利润分别同比跌5%及4%,表现具韧性,相比起同期布伦 特原油价格跌幅达13%。期内EBITDA较该行预期高3%,或受到上游业务与天然气销售业务的优异表现 带动。首三季资本开支达该行全年预期的65%,略高于过往平均水平的61%;同期现金流亦达该行全年 预期的125%,对比过往平均水平为108%。里昂认为,中石油股息展望及股息稳定性为同业中最佳,因 此视中石油为三桶油中首选。 消息面上,近日,中石油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截至9月30日止3个月, 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收入7191.5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加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2.87亿元,同比减少3.9%;基本每股收益0.23元。截至9月30日止9个月,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收入 21692.56亿元,同比减少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2.94亿元,同比减少4.9%;基本每股收 益0.69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石油(00857)涨超3%,截至发稿,涨2.95%,报24.46港元,成交额6552.25万港 元。 ...
港股异动 | 中海油(00883)盘中涨超4% 三季度净利胜于市场预期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10:20
华泰证券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在中国海域获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价22个含油气构造,投产14个新项 目,其中垦利10-2油田群(一期)、东方1-1气田13-3区、文昌16-2油田和圭亚那Yellowtail于Q3陆续投产, 其他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中。前三季度公司完成资本开支860亿元,同比-10%,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 化分别为144/532/175亿元,同比+4%/-14%/-3%。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海油(00883)盘中涨超4%,截至发稿,涨3.89%,报20.52港元,成交额13.79亿港 元。 消息面上,近日,中海油发布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油气销售收入约人民币2554.8亿元,同 比下降5.9%,主要原因是实现油价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人民币1019.7亿元,同比下降 12.6%。中银国际指出,中海油第三季净利润录324亿元人民币,同比跌12%,按季跌2%,仍胜该行预 期6%,主要因交易利润高过预期;而盈利下跌则因产量按季轻微回落,以及单位成本按季上升。里昂 认为,中国海洋石油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尽管油价波动,公司仍同比初指引稳步实现强劲产量增 长。 ...
国信证券发布中国海油研报,油气产量稳健增长,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4亿元符合预期
搜狐财经· 2025-11-02 21:21
公司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油气净产量再创新高,天然气生产势头强劲,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1]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1] - 全年资本开支保持稳定,勘探开发生产均有序推进 [1]
中银国际:升药明康德(02359)目标价至127港元 第三季业绩胜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4:1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中银国际上调药明康德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2.4%至6.4% [1]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至12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同比增长53%至约35亿元人民币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至49.8% [1] - 管理层将全年持续经营收入增速指引上调至17%至18% 原指引为13%至17% [1] 业务运营与订单 - 撇除外汇影响 公司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8% [1] - 在手订单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1% [1] - 在手订单预计在18个月内逐步转化 支撑2026年增长可见性 [1]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管理层上调2025年自由现金流指引至80亿至85亿元人民币 [1] - 管理层下调资本开支至55亿至60亿元人民币 因进度调整 [1] 全球扩张进展 - 新加坡API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 [1] - 美国制剂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 [1] - 瑞士基地正在进行扩建 [1] - 管理层指出跨境客户需求保持稳定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中银国际维持药明康德H股"买入"评级 [1] - H股目标价从122港元上调至127港元 对应预测明年市盈率18倍不变 [1]
突发!深夜大利好,直线暴涨!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00:06
美股市场表现与预期 - 美股道指与纳指微涨 标普500指数接近平盘[2] - 市场关注微软、Alphabet、Meta、亚马逊和苹果等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约四分之一的公司财报[3] - 多头押注标普500指数年内冲上7000点大关 该指数自2022年10月低点累计上涨约92%[4] - 市场预计美联储将进行年内第二次降息 交易员希望释放12月再次降息信号[4]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与人工智能投资 - 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Meta在当前财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达3600亿美元 其中很大部分与人工智能相关[3] - 预计上述四家公司明年资本开支将跃升至接近4200亿美元[3] - 分析师关注市场对科技巨头上调投资支出指引的回应 过去几年科技行业较大回调与市场抵制增加支出有关[3] 英伟达战略投资诺基亚 - 英伟达计划对诺基亚进行10亿美元股权投资 将持有诺基亚2.9%股份[6] - 诺基亚以每股6.01美元向英伟达发行约1.66亿股新股[6] - 英伟达芯片将用于加速诺基亚5G和6G网络软件 同时探索在AI基础设施中采用诺基亚数据中心技术[6] 诺基亚业务转型与市场反应 - 诺基亚从移动网络设备转向人工智能战略 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6] - 公司进军数据中心业务 上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6] - 诺基亚今年以23亿美元收购Infinera 扩展面向AI数据中心的网络产品[6] - 消息公布后诺基亚股价暴涨近20%[7]
高盛大幅上调阿里资本开支预期至4600亿元:推理需求爆炸性增长,AI效率提高驱动更强收入
硬AI· 2025-10-24 20:40
文章核心观点 - AI推理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云服务厂商资本开支持续扩张,技术效率提升反而可能加速资本开支向收入的转化 [2][3][6] - 中国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的战略路径分化,阿里巴巴聚焦企业级AI云市场,字节跳动发力消费级应用 [2][3][8] - 当前中国主要科技股估值相较于全球同行仍有折价空间,市场尚未进入AI泡沫 [4][10] AI推理需求与资本开支 - 高盛预计阿里巴巴2026至2028财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46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其此前3800亿元的目标 [2][3] - AI推理需求激增是支撑资本开支判断的核心逻辑,阿里巴巴AI推理需求每2-3个月翻一番 [2][6] - 字节跳动日均token消耗量在9月份突破30万亿,相比4-5月实现翻番,已接近谷歌的43万亿水平 [6] - 高盛预测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三季度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50% [6] - 技术效率提升(如阿里云Aegaeon系统节省82% GPU资源,DeepSeek模型减少90% token消耗)并不意味着资本开支缩减,反而有助于投资更有效转化为收入 [6] 巨头AI战略路径分化 - 阿里巴巴凭借全栈AI能力押注企业级AI云市场,在外部AI云收入规模和企业级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3][8] - 字节跳动凭借聊天机器人"豆包"在消费级市场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上占据最大份额,侧重于探索面向消费者的AI应用 [2][3][8] - 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夸克AI聊天机器人助手服务,利用闭源通义千问模型与字节跳动"豆包"和腾讯"元宝"竞争 [8] - 字节跳动加速"豆包"商业化,在聊天中无缝接入抖音电商服务,并加入AI键盘等新功能 [8] 多模态进展与商业化 - 中国多模态大模型凭借开源、低价和高速度策略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腾讯"混元图像3.0"在文生图模型排行榜名列前茅 [10] - 阿里巴巴Qwen3 Max模型输出价格比GPT-5/Gemini 2.5 Pro便宜40% [10] - 中国开源AI模型获全球市场认可,例如爱彼迎大量使用阿里巴巴Qwen模型支持其客服代理 [10] - 中国To-C聊天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仍在演进,最终可能更多地由广告收入驱动 [10] 行业估值水平 - 腾讯和阿里巴巴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21倍和23倍,相较于谷歌的24倍以及亚马逊和微软的28-30倍,仍处于"不苛刻"水平 [4][10] - 高盛认为市场尚未进入AI泡沫,腾讯和阿里巴巴估值相较于其盈利增长前景及全球同行仍有折价空间 [4][10]
高盛大幅上调阿里资本开支预期至4600亿元:推理需求爆炸性增长,AI效率提高驱动更强收入
华尔街见闻· 2025-10-24 17:25
行业资本开支趋势 - 高盛上调对中国头部云厂商的资本开支预测,预计阿里巴巴2026至2028财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46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其此前3800亿元的目标 [1] - 高盛预测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50% [2] - AI推理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是驱动资本开支上行的核心逻辑,阿里巴巴的AI推理需求每2-3个月翻一番,字节跳动日均token消耗量在9月份突破30万亿,相比4-5月实现翻番 [2] 公司战略路径分化 - 阿里巴巴凭借全栈能力聚焦企业级AI云市场,在外部AI云收入规模和企业级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3] - 字节跳动侧重于消费级AI应用,其聊天机器人“豆包”在To-C市场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上占据最大份额 [1][3] - 阿里巴巴推出夸克AI助手服务与字节跳动“豆包”和腾讯“元宝”竞争,字节跳动则加速“豆包”商业化,无缝接入抖音电商服务 [3] 技术效率与商业化进展 - 中国公司在AI计算效率方面取得突破,阿里云GPU池化系统Aegaeon可节省82%的GPU资源,DeepSeek的OCR模型能将文本输入token消耗减少90% [2] - 中国多模态大模型在全球市场取得进展,腾讯“混元图像3.0”在文生图排行榜名列前茅,阿里巴巴Qwen3 Max模型输出价格比GPT-5/Gemini 2.5 Pro便宜40% [4] - 中国To-C聊天机器人商业化路径加速演进,字节跳动“豆包”整合电商功能,阿里巴巴夸克推出图像视频创作平台“造点” [3][5] 全球应用与估值水平 - 中国开源AI模型获得全球市场认可,爱彼迎大量使用阿里巴巴Qwen模型支持其客服代理 [5] - 高盛认为中国主要科技股估值具吸引力,市场尚未进入AI泡沫,腾讯和阿里巴巴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21倍和23倍,低于谷歌的24倍及亚马逊和微软的28-30倍 [1][5]
帮主郑重:AI资本开支狂热?别慌,高盛说这才刚起步!
搜狐财经· 2025-10-19 22:32
AI投资规模与历史对比 - 当前AI投资规模远未达到历史技术革命的高峰水平,美国AI投资占GDP比重不到1%,而历史上铁路、电气化、IT革命等技术的投资高峰占美国GDP比重达2%至5% [3] - 生成式AI全面铺开后,预计将为美国企业带来巨大的资本收入,基准估计为8万亿美元,乐观估计可达19万亿美元,悲观估计也有5万亿美元 [3] AI投资的持续性与驱动力 - AI投资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显著的生产力提升,企业应用AI平均能提高效率25%至30%,未来10年美国整体劳动生产率预计将提升15% [4] - 算力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是另一大驱动力,AI模型规模每年增长4倍,而算力成本每年仅下降40%,需求增速远超成本下降速度,导致算力缺口持续存在 [4] AI发展阶段与市场展望 - AI技术目前处于类似2000年前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初期,正进入产业落地阶段,短期市场回调属于正常现象 [4] - 从中长期看,只要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和生产力提升的基本逻辑不变,AI领域的资本开支将继续推进,科技股的主线行情远未结束 [5]
策略点评:无恐惧,不贪婪
国金证券· 2025-10-12 14:34
核心观点 - 全球风险资产出现普跌,但市场并未陷入恐慌,资产价格下跌幅度相比4月贸易摩擦升级时相对较窄 [2][6] - 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高于4月,资产调整可能不剧烈但需要较长时间消化,缺乏恐慌也意味着没有“贪婪”的必要 [3][13][17] - 投资策略建议从国内政策(“反内卷”)和内需见底视角寻找机会,中期仍看好全球制造业活动回升带来的实物资产主线 [3][17] 市场表现分析 - 美股主要股指创下4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普遍回调,纳斯达克指数跌幅靠前 [2][5] - 中国资产中更依赖海外流动性的港股跌幅更大,前期与海外共振明显的科技股出现大幅回调 [2][5] - 商品市场上工业金属跌幅领先,受中东局势影响的国际油价明显回调,黄金上涨而主要数字货币大幅回调 [2][5] - 外汇市场上美元边际走弱,避险属性货币日元和瑞郎边际走强 [2][5] 波动原因分析 - 资产价格波动主要受海外风险事件扰动:特朗普政府停摆期间永久性裁员可能拖累就业市场;特朗普对华关税威胁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 [2][5] - 相比4月“对等关税”出台后标普500两日分别下跌4.8%和6%,本轮标普500下跌2.7%幅度相对较窄 [6] - 当前VIX指数约21.66,上涨31.8%,但绝对值(4月前为21.51)和变化幅度(4月3日、4日分别上涨39.6%和50.9%)均未达极端水平 [6] 历史经验对比 - 4月后资产价格修复路径:在市场过度悲观下,贸易问题重复博弈修复预期,加上美国《大而美》法案财政扩张、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和欧洲财政计划等积极因素 [3][7] - 与4月市场对“对等关税”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不同,本轮市场更倾向于复制4月经验,并对后续APEC峰会抱有期待 [2][6] 经济前景判断 - 美国经济可能走向两条路径:服务业数据指示进入滞胀后期;制造业数据处于复苏早期 [3][12] - 贸易冲突重新升级将阶段性抑制制造业复苏预期,服务业走弱趋势不可避免,科技板块面临回调压力 [3][12] - 全球制造业周期在降息周期开启下存在明显向上空间,但开启时间点面临波折 [3][12] 估值水平评估 - 全球主要股指估值水平已高于4月:标普500市盈率29倍(4月低点23倍)、万得全A 22.5倍(4月低点17倍)、恒生指数12倍(4月低点8.9倍) [13] 投资策略建议 - A股存在指数层面调整可能但幅度可控,建议关注国内政策和内需见底机会 [17] - 内需方向将阶段性获得更多关注:食品饮料、航空机场、房地产等 [17] - 非银金融将受益于全社会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17] - 实物资产中期仍是最占优资产:上游资源(铜、铝、油、金),原材料(基础化工品、钢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