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品

搜索文档
国金策略:风格转换不应拘泥于高低 而是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9-14 16:10
市场风格转换逻辑 - 市场驱动逻辑从单一行业景气向基本面改善驱动的多领域扩散切换 而非简单的成长价值风格或高低板块轮动 [1] - 上证指数突破前高但TMT未创新高 显示市场不再完全由AI产业链引领 [1] - 类似2020-2021年上行趋势中行业轮动路径:医药→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新能源+资源制造→新能源 [1] 商品市场表现 - 临近降息时铜铝开始跑赢黄金 铜金比/铝金比/油金比与全球制造业PMI高度正相关 [1] - 当前铜金比明显落后于制造业活动强度 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1] - 制造业抬头迹象伴随美联储降息落地 可能进一步带动制造业活动上行 [1] 国内通缩逆转信号 - 出口结构改善:对非美国家出口增速提高 资本品表现好于中间品与消费品 [2] - 8月部分行业出口价格指数出现明显改善 与6月转正趋势一致 [2] - PPI-PPIRM持续扩张显示中游制造业利润率修复 核心CPI继续回升 [2] - M1-M2同比增速差值扩张表明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 可能推动清偿欠款活动 [2] 金融数据变化 - 8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放缓主因政府债发行同比少增 [2] - 新增人民币贷款从历史极端值反弹回正 [2] - 企业信贷能否替代政府债成为新增社融主要贡献来源需持续观测 [2] 海外货币政策 - 市场押注美联储降息幅度加大概率抬升 因劳动力数据显示就业下行风险加大 [3] - 非农年度数据修正超预期下修 初申数据达近四年高点 [3] - CPI符合预期PPI超预期回落 通胀温和为预防性降息提供空间 [3] 海外产业影响 - 降息后名义利率下行加速实际利率回落 可能刺激制造业设备投资活动 [3] - 高利率压制的制造业建造支出增速有望在降息后持续反弹 带动中间品需求 [3] - 美股住宅建筑指数明显跑赢标普500 历史上对应降息幅度加大阶段 [3] 投资主线布局 - 主线逻辑为全球商品需求回升与中国走出通缩:上游资源(铜/铝/油/金)、资本品及原材料(基础化工/玻纤/造纸/钢铁) [5] - 盈利修复后内需领域机会显现:食品饮料/生猪/旅游及景区 [5] - 保险行业长期资产端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其次为券商 [5]
中国经济的全球角色转变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22
中国经济全球角色演变 - 人均GDP从1978年156美元跃升至2024年1.34万美元 实现从封闭经济体向开放经济体的转型[3] - 制造业全球占比从2004年8%大幅提升至2021年30% 成为全球工业增长核心驱动力[3] - 当前位列全球最大出口国(2023年出口3.56万亿美元)、第二大进口国(进口2.71万亿美元)及第三大对外投资国[3] 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 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主导转向资本品主导 资本品出口占比2004年达41%并持续保持第一大出口类别[4][5] - 进口结构呈现原材料占比快速上升(含能源及电动汽车产业所需的锂、镍等资源) 资本品进口占比从峰值40%降至30%[4][6] - 贸易伙伴多元化深化 对中低收入经济体资本品出口占比从2000年16.5%激增至2023年41.5%[6] 对外投资模式演进 -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21世纪初数十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700亿美元 累计对外投资2.96万亿美元全球第三[6] - 投资方式从并购主导(2004-2011年占比42%)转向绿地投资主导 制造业投资占比2015-2023年平均达15.5%[7] - 产业转移呈现多方向扩散 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北美洲均形成投资布局[8] 全球产业链协同效应 - 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缩短运输时间8.5% 增加相关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7.6%[10] - 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10] - 为人均GDP约1000美元的经济体提供工业生产能力建设支持 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瓶颈[8][9]
中金:破解出口好于市场预期的原因
中金点睛· 2025-08-26 07:26
核心观点 - 2025年1-7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6.1% 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0.88% 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加速 推动中国中间品出口增长 [2] - 中间品出口增速达9.5% 远高于资本品的6.8%和消费品的-1.6% 且占比提升至47.4% 反映中国供应链优势持续强化 [4][6] - 对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增速突出(如泰国28% 沙特23% 印度21%) 而对发达国家出口普遍负增长 区域结构显著优化 [8][10] - 机电产品(15%)、精密仪器(16%)等高科技中间品出口增速领先 体现中国制造业规模经济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5] 出口表现分析 - 2025年1-7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6.1% 较市场预期高5.22个百分点 逆全球关税扰动实现超预期增长 [2] - 中间品出口增速较2024年提升4.3个百分点 而资本品和消费品出口增速分别下降4.3和3.3个百分点 [4] - 中间品在出口结构中占比从2017年至2025年1-7月累计提升5.5个百分点 达到47.4% 同期消费品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 [6] 区域出口结构 - 对非洲、东盟、拉美地区出口增速分别达24.5%、13.5%和7.0% 而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2.6% [10] - 越南、泰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中国出口份额中占比显著提升 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发达国家占比下降 [10][11][13] - 对柬埔寨(53%)、利比里亚(60%)、阿根廷(121%)等中小规模贸易伙伴的中间品出口实现超高增速 [8] 行业出口特征 - 机电产品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15% 包含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类别 [15] - 精密仪器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16% 涵盖光学和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15] - 运输设备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7% 包括车辆、航空器和船舶等 [15] - 贱金属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6% 包含钢铁、铜、铝、镍等基础工业材料 [15]
出口专题:中国对美出口份额由谁来填补?
信达证券· 2025-08-22 17:04
中国对美出口份额填补情况 - 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从2024年的14.7%降至2025年1-7月的11.8%,下降2.9个百分点[8] - 中国对北美洲整体出口份额下降2.8个百分点,主要受美国市场拖累[8][9] - 亚洲市场填补中国对美出口缺口的70%(2.1个百分点),非洲市场填补30%(0.7个百分点)[9][10] 亚洲市场具体贡献 - 东盟贡献亚洲份额增长的1.3个百分点,是最大填补力量[10] -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合计贡献0.3个百分点份额增长[10] - 其他亚洲地区贡献剩余0.5个百分点份额增长[10] 非洲市场填补特征 - 非洲整体份额增长0.7个百分点,呈现分散化特征[10] - 尼日利亚、几内亚等国家份额增长超过0.05个百分点[10] 美国进口份额变化 - 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下降3.9个百分点(从13.4%降至9.5%)[20] - 美国自亚洲整体进口份额下降2.1个百分点,自北美洲下降1.9个百分点[15] - 欧洲市场填补美国进口份额3.5个百分点,非欧盟国家贡献2.3个百分点[17][20] 东盟在美国进口中的角色 - 东盟在美国进口份额增长1.1个百分点(从10.8%升至11.9%)[20] - 越南和泰国是主要增长来源,其中越南贡献更大[23] 转口贸易潜在影响 - 越南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与高度相似,消费品占比均超50%[25][28] - 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资本品和中间品,越南向美国出口消费品[25][30] - 美国需求可能通过越南加工贸易间接影响中国出口[25] 新兴市场机会 - 非洲市场进口以消费品为主,主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26] - 中国对53个非洲国家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待遇[27]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中国贸易以消费品/资本品换原材料[27] 风险提示 - 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风险[31] - 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31] - 贸易摩擦超预期升级风险[31]
2025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出口韧性怎么看?
天风证券· 2025-08-12 13:11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稳健增长,累计同比6.1%(美元计价),高于2024全年5.8%的增速 [1][9] - 预计2025全年出口增速3.7%,其中三季度同比5.9%,四季度同比-2.4% [4][9] - 中国出口韧性来自两方面:全球贸易活动强度(β)和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α)[1][12] - 对美直接出口继续弱势,但对东盟和欧盟出口稳健,弥补了对美出口下滑 [3][35] 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 - 下半年全球贸易增速或偏向降温,UNCTAD预计2025Q3全球贸易实际环比0.7%,大幅低于Q2 [15] - 美国"抢进口"前置需求,6月进口同比-2.9%,为2024年2月以来首次转负 [18][19] - 关税扰动下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坎坷,美国制造业资本开支意向指数低位徘徊 [20][27][28] - 弱美元通常推升全球贸易增速,但下半年美元下行空间有限 [23][29] - 高频指标显示全球贸易活动强度回落: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6月中旬以来均回落 [30][31][32] 中国占全球贸易比重 - 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23年15.6%升至2025年5月16.4% [12][16] - 对非美地区出口以中间品为主(东盟58.4%,欧盟42.3%),体现"世界加工厂"地位 [44][52][55] - 美国从中国进口占比降至7.1%(2001年3月以来最低),转向东盟进口(占比14.9%)[3][41][42] - 东盟从中国进口占比升至23.8%,中间品占58.4%,显示供应链依赖 [44][46][48] - 欧盟从中国进口占比稳定在20%以上,2025年3-5月达22% [3][51][52] 2025全年出口增速预测 基准情形 - 预计全年增速3.7%,8-12月环比增速处于季节性偏下位置 [4][59][63] - 结构上对美出口继续下滑,对东盟出口维持强劲(7月同比16.6%)[50][68] - 港口集装箱数据显示:发往美国集装箱大幅下滑,发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集装箱维持强劲 [69][70][72][74] 尾部情形 - 若美国对中国关税从当前40%-45%提升至60%,全年出口增速或降至2.0% [4][75][79] - 美国对中国实际有效关税税率在2025年5月达48.3%峰值,6月降至40.3% [75][79]
间接贸易渠道和出海链对出口的支撑或将延续
东方证券· 2025-08-11 22:41
出口表现 - 7月出口同比增长大幅升至7.2%(前值为5.9%)[6] - 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21.7%(前值为16.1%),主要受8月12日中美关税豁免到期临近影响[6] - 对东盟、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6%和42.4%(前值为16.9%和34.8%)[6] 贸易结构变化 - 加工贸易同比增速转负至-1.5%(前值为1.8%),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9.1%(前值为5.5%)[6] - 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升至20.5%(前值为18.9%),表现强于消费电子产品[6] - 前5个月资本品出口至东南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比分别增长19.4%、27%和39.1%[6] 进口表现 - 7月粮食、大豆、原油、成品油进口同比增速均回升[6] - 从拉美、俄罗斯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上升8.2和13.7个百分点[6] 市场趋势 - 美国进口需求走弱对消费品出口影响短期内难以逆转[6] - 间接贸易渠道和产业迁移将支撑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出口[6]
国泰海通证券:7月出口再超预期后,风险与韧性并存
格隆汇· 2025-08-08 08:02
7月出口表现 - 7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7.2% 高于前值5.9%和Wind一致预期5.8% [4][15] - 出口环比下降1.1% 略低于季节性水平但高于2024年同期 [5] - 商品贸易顺差较前月有所收窄 [4] 区域出口结构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6% 显示显著提升 [8] - 对拉美出口增长7.7% 较前期明显加速 [8] - 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7% 延续疲软态势 [8] - 对欧盟出口增长9.2% 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长19.3% [8] 产品出口分化 - 机电产品整体增长8.0% 其中汽车出口增长18.6% [13] - 通用机械设备增长5.3% 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12.2% [13] - 集成电路出口大幅增长29.2% [13] - 劳动密集型产品普遍疲软:服装下降0.6% 箱包下降10.0% 鞋靴下降7.7% [13]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下降9.6% 手机下降21.8% [13] 技术性抢运影响 - 6月底开始出现赶在8月初关税落地前的技术性抢运 [1][15] - 抢运主要体现为对东盟和拉美出口的异常增长 [8][15] - 7月中下旬抢运活动开始退温 [1][16] 短期风险因素 - 8月新一轮232关税可能影响转口贸易 [1][16] - 越南声称第三季度加强对中国转口监管 [1][16] - 部分东南亚国家可能跟进加强转口监管 [16] 中期出口韧性 - 全球地缘风险推动产业备份和产能转移 [2][16] - 设备类资本品出口需求中期存在且可能加强 [2][16] - 资本品出口表现持续强于总体出口 [2][16] 进口表现 - 7月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4.1% 较前值1.1%明显改善 [4] - 进口环比下降1.1% [5] - 自拉美、日韩和金砖国家进口增速回升 [8] - 粮食进口增长15.3% 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普遍下降 [11][13]
【环球财经】5月欧元区工业生产环比回升1.7%
新华财经· 2025-07-15 22:35
工业生产环比增长 - 2025年5月欧元区经季节调整的工业生产环比增长1.7%,欧盟整体增长1.5%,较4月分别下滑2.2%和1.6%后明显反弹 [1] - 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大幅增长,欧元区环比增长8.5%,欧盟增长7.1%,是推动整体回升的主要动力 [1] - 能源生产回暖,欧元区增长3.7%,欧盟增长3.2%,资本品生产延续升势,分别增长2.7%和2.0% [1] 工业生产同比增长 - 5月欧元区工业生产同比增长3.7%,欧盟增长3.4%,制造业活动整体向好 [1] - 非耐用消费品同比表现强劲,欧元区增长11.6%,欧盟增长9.4%,资本品生产同比分别增长4.5%和4.4% [1] - 爱尔兰同比增幅高达40.7%,居欧盟首位,芬兰和瑞典分别增长5.9%和5.0% [2] 分类数据表现 - 中间产品与耐用品生产疲弱,欧元区环比分别下降1.7%和1.9%,欧盟下降1.3%和1.8% [1] - 同比数据中,欧元区中间产品下降1.8%,耐用品微降0.1% [1] - 比利时、保加利亚和丹麦工业生产同比下滑,分别下降7.3%、6.5%和4.2% [2] 成员国表现 - 工业生产环比增幅最大的国家为爱尔兰,增长12.4%,其次为马耳他(+3.4%),德国增幅2.2% [1] - 自去年底以来,欧元区工业生产呈现波动回升态势,消费相关产业回暖为整体制造业提供支撑 [2]
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1%,表现出明显的“抢转口”特征
国金证券· 2025-05-25 08:20
中国出口情况 - 4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1%,呈现“抢转口”特征[3][5] - 4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从9.1%降至 -21%,拖累中国出口同比3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0.8%,拉动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5] - 4月已公布重点出口商品中,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增速最高,分别为8.5%、8.2%,消费品为 -4.1%[3][8] 美国进口情况 - 3月美国进口商品增速上行至31.2%,消费品、工业用料和材料、除汽车外的资本品进口增速分别为56.6%、39.8%、23%[11] - 3月美国自欧盟、东盟、中国进口增速分别为61.2%、34.4%、11.1%;自澳大利亚、非洲进口增速达354.7%、65.9%;自中国香港进口增速达143.3%[12] 出口趋势与风险 - 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受中国企业“抢转口”和“抢出海”适度支撑,6 - 7月出口增速压力显现[21] - 4月PMI新出口订单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6月初出口增速或减弱[3][21] - 90天豁免期(4月9日 - 7月9日)结束,出口不确定性升温,前期“抢进口”透支需求[3][21] - 美国经济下行致需求不足,成为后续出口核心拖累[3][21] -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大,中美贸易谈判及全球贸易前景不确定,中国出口后续或面临下行压力[4][22]
中经评论:关税高墙挡不住“中国造”的吸引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13:16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 质量过硬、服务到位、贴近市场、价格公道是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2] - 中国制造已形成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优势,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 [6] - 商品品类丰富,从小型消费品如假睫毛、干发帽到大型产品如3C数码、智能家居,价格实惠 [6]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中国跨境电商敦煌网下载量暴增940% [5] - 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升至"几代人都没见过的水平",90%以上的关税成本转嫁至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和消费者 [5] - 美国食品、服装、汽车、家电等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信心受挫 [5] 全球化消费趋势 - 美国消费者通过中国电商平台或代购渠道购买中国制造产品,利用离境退税政策享受13%价格优惠 [5] - 中国优化消费环境,推出240小时过境免签、"即买即退"离境退税及便捷移动支付服务,提升外籍消费者体验 [6] - 中国商品融入全球市场,如云南蓝莓空运至阿联酋、书画陶瓷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欧洲、国货美妆在海外社交平台受关注 [6] 中美贸易互利共赢 - 2022年美国对华出口创造93.1万个就业岗位 [7] -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支持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链发展 [7] - 美国企业如沃尔玛全球采购的商品中约60%来自中国 [7] 市场规律与政策壁垒 - 贸易壁垒难以扭曲市场规律,优质产品的吸引力最终突破政策壁垒 [7] - 全球化形成的消费习惯与产业分工不易被行政命令改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