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共创
搜索文档
甘源食品:公司始终践行全渠道发展战略,积极与各渠道开展密切合作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17:43
公司战略 - 公司始终践行全渠道发展战略,积极与各渠道开展密切合作[1] - 公司依托柔性的供应链体系,为KA卖场、会员店、量贩系统、即时零售等渠道量身定制差异化方案[1] - 未来公司产品的合作渠道及消费场景将持续丰富,逐步将产品优势转化为渠道竞争力[1] 产品与研发 - 公司具备产品创新研发与快速响应能力,积极与各渠道共同探索多元化的产品合作机会[1] - 产品策略包括主打家庭消费的高性价比共享装、满足年轻群体尝鲜需求的创新风味单品、契合即时场景的小规格便携装,以及与渠道联合研发的专属口味产品[1] - 公司实现从"渠道定制"到"产品共创"的深度合作[1]
甘源食品(002991) - 2025年10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9 15:18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37% [2] - 2025年1-9月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0.63% [2] - 第三季度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2] 产品战略与创新 - 以豆类和风味坚果作为两大战略品类 [2] - 在经典产品基础上推出绿蚕豆、翡翠豆等新品 [3] - 积极拓展"健康豆养"系列产品 [3] - 以芥末味夏威夷果仁等产品切入风味坚果市场 [3] - 拥有持续的新品储备和迭代计划 [3] 海外业务拓展 - 目前以东南亚地区为重点市场 [4] - 正逐步开拓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市场 [4] - 深度本土化,针对当地口味偏好开发产品 [4] - 建立本地团队、研发贴合本地需求的产品、融入本地供应链 [4] 渠道策略与合作 - 践行全渠道发展战略 [6] - 为KA卖场、会员店、量贩系统、即时零售等渠道量身定制差异化方案 [6] - 产品包括高性价比共享装、创新风味单品、小规格便携装及渠道专属口味产品 [6] - 实现从"渠道定制"到"产品共创"的深度合作 [6] 费用管理 - 为支持新品投放与海外新市场拓展而策略性提升了销售费用率 [5] - 后续将通过精细化预算管理优化费用结构 [5] - 将资源往优质渠道与核心单品集中,减少低效投入 [5] - 推动费用率稳步回落 [5]
都市车界|京东“造车”真相:不碰制造,而要重塑汽车消费
齐鲁晚报· 2025-10-14 22:42
合作性质与分工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但公司澄清其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 [1] - 广汽集团作为车辆制造方,负责提供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纯电专属平台和灯塔工厂等硬实力 [5] - 宁德时代专攻电池技术与换电生态支持,旗下时代电服负责换电体系的技术与标准制定 [6] - 京东定位为“生态整合者”,聚焦用户需求洞察与销售渠道运营,试图打通从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 [6] 京东的汽车领域布局历程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于2015年通过个人身份投资了蔚来汽车 [8] - 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性布局汽车行业: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18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1年)、将“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2022年)、京东汽车事业部正式独立运营(2023年) [8] - 2025年,公司提交了多个“Joyrobotaxi”商标注册申请,涵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等核心类目,目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8] 战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京东面临核心业务增长瓶颈,以3C为代表的高毛利品类增速逐年放缓,用户时长和注意力向内容平台迁移 [11][12] - 汽车消费决策路径长、交易客单价高、服务周期长,符合京东用户的消费逻辑与心理预期 [13] - 京东不再满足于“卖已有的车”,而是想参与定义“用户想要什么车”,通过“产品共创”名义掌握部分车型定义权 [10] - 对广汽集团而言,这是一次低成本的产品再利用,同时可借助京东的线上势能和年轻流量,使埃安品牌更贴近主流消费者 [9] 京东的优势与资源 - 公司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其庞大的用户消费数据和线上销售渠道 [15] - 京东拥有近3000家养车门店、超4万家合作门店,并设有改装大店与自营贴膜工厂,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15] - 公司计划将Robotaxi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电商终端”,实现“线上下单、车内取货”的即时零售闭环 [15] 面临的挑战 - 京东在整车维保、试驾管理、线下服务网络、售后理赔等方面的经验尚需考验 [17] - 平台思维(规模、复用、数据驱动)与整车服务(响应、交付、责任承担)存在差异 [17] - 在“国民好车”的命名下,公众的价格与品质预期更高,任何偏差都可能被放大为负面事件 [18] - 一旦交付延期、品质或服务出现问题,用户很可能直接向京东问责 [19] 商业模式比较与行业影响 - 京东选择“生态整合”模式,类似于“平台驱动型产品共创”实验,不建工厂、不背资质、不管交付,主打用户洞察、产品共创和渠道转化 [20] - 此模式与小米自建工厂的“All in”路线和华为的软性参与模式形成差异 [20] - 京东试图成为“用户定义产品”的平台方,并建立从选购、定金支付、试驾预约、换电服务到后续保养金融的完整汽车消费生态闭环 [22][23][24] - 公司目标不是拥有一辆车,而是拥有“一个用户在一辆车上的所有消费” [25] - 若京东能将其物流网络与宁德时代的换电技术结合,可能大幅缓解用户续航焦虑 [26]
寻找消费力 | 直播电商:矛盾型消费倒逼产业带提质
北京商报· 2025-05-27 14:07
直播行业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盲目冲动下单转向理性消费,注重产品质量、性能与价格的平衡 [1] - 31—40岁家庭客群是直播平台主力用户,占比达55.14%,月收入5000—1.5万元群体占比超50% [3] - 消费者对直播带货产品品质要求提升,愿意尝试性价比高的小众品牌或白牌产品 [4] 直播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 - 低价策略难以持续维系用户,企业需提升供应链效率、产品创新和品质服务 [5] - 直播行业从草莽式高速发展进入成熟平稳阶段,消费者对主播煽动性话术脱敏 [7] - 2024年直播带货投诉举报达40.2万件,同比增长19.3%,监管趋严推动行业生态净化 [7][9] 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 -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消费者通过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获取商品真实反馈 [9] - 社交媒体和口碑传播对购买决策影响突出,种草经济兴起 [10] - 品牌与KOL、KOC合作,通过多样化内容展示产品优势,激发购买热情 [11] 品牌与消费者互动 - 直播平台互动性增强,消费者实时反馈推动品牌调整产品策略 [12] - 消费者参与产品共建,如可复美携手小红书与用户共创面霜产品 [12] - 品牌通过沉浸式展示、专业讲解等方式拉近与消费者距离,提升转化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