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周期

搜索文档
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消费格局如何演变?
东吴证券· 2025-05-19 16:35
消费年龄特征 - 2010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年龄结构呈倒U型,30 - 40岁为消费高峰,因大宗消费多发生在此阶段,且25 - 45岁为收入高峰[1][7][8][12] - 消费支出倒U型,消费倾向U型,30 - 40岁消费倾向低但收入高,消费支出高;老年人相反[1][15] 各年龄段消费情况 - 2022年20 - 39岁人口占总人口26.7%,占总消费29.1%,是消费最多群体,但未来40 - 59岁或成消费主体[1][20][22] - 2010 - 2018年20 - 39岁人口贡献30.3%消费增长,2018 - 2022年贡献44%左右消费增速降幅,主要因20 - 30岁人口消费下降[1][24][25] 消费结构分类 - 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20 - 39岁达消费高点[1][36] - 文教娱乐支出呈双峰型,15 - 19岁、40 - 44岁为高峰;居住支出20 - 24岁上升,25 - 29岁达顶点[1][38] - 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人生后半段较高,食品“两头高、中间低”,医疗保健大致呈U型[1][41] 消费趋势变化 - 过去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55岁降至2022年25 - 29岁,消费高峰从2010年40 - 50岁移至2022年25 - 29岁[1][48] - 未来最高收入年龄可能右移,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 - 54岁或成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1][54][56] 人口与消费关系 - 2025 - 2035年若消费高峰右移与人口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增速或高于2020 - 2025年,2025 - 2030年40 - 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至15.9%[1][58] - 人口结构变化使食品、医疗等老年消费占比或上升,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窗口期表现或更好,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变为40岁以上[1][70][74] 风险提示 - 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仅更新到2022年,可能不能代表常态消费情况[1][80] - 数据由CFPS调查经计量模型计算得到,细节有误差,样本不能代表整体[1][80] - 报告聚焦人口对消费影响,社会经济等环境变化可能使推导结论产生偏差[1][80]
为什么我长期看好股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9 21:32
市场表现 - A股和港股逆市翻红,表现超出预期,在全球市场大跌背景下强势上涨 [1] - A股80%以上个股上涨,港股70%以上个股上涨,跌停个股数量快速回落至13只,市场流动性危机解除 [2] - 中证2000开盘跌超7%,但1小时内拉红,国家队未介入小盘股,主要标的仍集中在中证1000 [4] 市场反弹与救市策略 - 市场自发反弹力量强劲,国家队救市策略成功,仅需少量托底即可撬动杠杆资金 [6] - 宽基ETF单日净流入突破1110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宽基ETF净买入超1000亿 [8] - 南向港股通单日净买入355亿,首次突破300亿,国家队持仓ETF规模达1.04万亿,单日加仓约10% [8] 长期趋势与资金配置 - 人口周期下行导致地产需求下降,资本市场将成为居民财富新蓄水池,股市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13] -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显著,如中海油股息率9%、中移动股息率近10% [18] - 保险、券商等机构在政策松绑下增配权益资产,如互换便利提供2%低成本资金、偿二代延期提高权益比例上限 [20] 行业与板块分析 - 军工板块领涨,国防军工ETF大涨5.6%,修复率达88%,受益于关税脱敏和逆周期调节 [26][28] - 中证红利和上证指数修复率超40%,恒生指数、中证2000、创业板修复率垫底 [32] - 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完全修复,汽车、纺织、电力设备、有色等修复率最低 [33][36] 政策与市场联动 - 救市政策落地周期大幅缩短,地方政府首次组织上市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形成全国一盘棋 [16] - 股市涨跌通过自媒体传播影响社会预期,维稳优先级达到历史新高 [15] - 亚洲价值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周边工作会议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新体系 [29]